『壹』 语文课的课堂小结怎么写
语文课的课堂小结来怎么写
听课自记录小结就是先总结一下听课的内容(还可对别人的课进行中肯的评价),再分析一下你听课的初衷,分析一下是否达到了你的预期,再分享一下你听课的收获,如何在听课中积累经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贰』 求 语文课总结(800字)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是的是培养兴趣。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中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要掌握好语文有三个步骤:
一、学好课本知识。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它。学习最重要的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地阅读,直到把问题看透了,看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下课后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更稳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知识就像海洋,课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阅读是必要的。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的知识,而且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文章最好背诵下来。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写日记,有感而发地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文章的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
求精。
春去秋来,我们只能有限的时间来了。所以不管大家是否热爱,都要认真地学习它,不要当作负担,只要把它想象成兴趣,只要善于发现,我们都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中学习语文,俗话怎么说来着:轻松一点,胜人一筹!
『叁』 语文课前展示 要一些开场白和结束语
开场白:1打招呼 结束语:1总结意义或收获体会
2扣主题
3宣开始 3发出号召或宣结束(版2,3可不全有,但不可全权无.)
事 例:班会“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的第一步”
开场白:各位同学,你们好.经过十四年,今天的我们欢聚一堂,共同来度过这个人生的转折点.让我们在这一年里更加努力向我们的前进,实现我们人生的转折吧!下面班会正式开始!
结束语:14岁美好青春的开始.在这个充满朝气和激情的岁月里,再接再厉.本次班会到此结束.
『肆』 如何做好语文课的结尾
一堂课的成功要有生动的过程,不仅在于一堂课的开始、过程,而且在于一个点睛的结尾,因此结尾的设计必须做到精心、精致、精神。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高尚的品质、健康的观念,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提高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学的结尾是关键。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大多只注重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的处理,对课堂教学的结尾不甚重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引用以下方法提高结尾的效果。
一、拓展延伸教学
语文教学教材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采用以文教文的模式,或只是解读文本,就只会使学生们学之无味,甚至乏味至极。但是,我们若能于学完课文时旁敲侧引,旁征博引,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学习情趣,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自觉理解,则不仅能达到教学的目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好,好有所得。
例如《亲人》描写了现实中苗塞乡村的人朴实、善良、勤劳,在结束教学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苗族的少数民族背景等,针对我们周围的雷峰精神,帮助邻里,不计得失的民族的传统美德展开提问,让学生们有一说一。有的说“帮老奶奶过马路”,有的说“拾到东西要还给人家”,有的说“要把零食给爷爷吃”……并就此总结教育学生,使学生们在兴趣中学会不是亲人胜亲人的美德,亦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亲人”,让课文给予学生的情感得到延伸。
二、情感渲染教学
一节课的起始和高潮,需要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情感及丰富的知识,以及对课文情境的渲染及情境的创设。同样地,教师如能在课尾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时机,注重结尾的情感渲染及情境创设,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收到震撼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三个儿子》一文后,我动情地问:“同学们啊,你们知道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儿子。”学生们沉默不语。我说:“同学们啊,学会一种技能并不难,难的是一颗孝心啊。”又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把学生们领到室外,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也有美丽的小兴安岭,大家找找家乡的小兴安岭吧……”这样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激发学生们从心底热爱祖国的情怀。这样的情感式教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情感的流露,更给其以灵魂的洗涤。亦如,一篇课文教学,不仅仅要有龙头,更要有“凤尾”的舞动,如此才能达到课虽尽而味无穷的效果。
三、抓点式教学
语文具有工具性,即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着力点,就是要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及字、词。虽说涉及的面很广,但点还是有其轻重。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的结尾不可忽视这一着力点。
例如在学完《古诗三首》时,我对照书中的诗句,去掉宾语、谓语、主语的修饰词,留下主语,出了一首填字诗让学生填,如:“?摇?摇山?摇?摇?摇人,?摇?摇闻?摇?摇?摇响,?摇?摇?摇?摇深林,?摇?摇?摇青苔上。”学生填出:“青山未见人,却闻歌声响,待我入深林,鹊息青苔上。”虽说这一首诗已然变味,但激发了学生们写诗的情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们掌握了诗的组成要素及特点,在兴趣中学会了基础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畅想式教学
语文课如果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完即止,那么学生便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于大脑的意识形态里,而灵活运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在掌握课文的内容、思想、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点积极思维,从而帮助其打开思路,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教《一定要争气》一文时,我就采用这个方法。《一定要争气》通过讲述生物学家童弟周的艰苦学习、发奋争气的生平记事,以小喻大,以点概括,深情地颂扬了他的艰苦不屈、永不服输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学生们学了这篇课文,应该从中得到一点体会,于是对照现在的学习环境,我引导同学们畅想,然后把各自的理想写在纸上,写上名字交上来。我说:“同学们啊,童弟周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都能争气成为一名不朽的生物学家,而你们如今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将来你们实现你们的梦想,我们拭目以待吧!”这一形式使得同学们思维发散,畅游在理想的生命海洋里,有了生活的第一个目标……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艺术的探讨是永不言停的话题,便要因文因人而异,课尾教学亦如此。一堂好的、高质量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在于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为此,我们要在教学的路上积极探索。
『伍』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课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有好的结课,这样才是一堂完整的出色的课。在教学过程中专,要处理好传属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尾的创意、课后深思等等都属于节课艺术。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陆』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的结束语怎么写
语文教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要演好一出戏。而结束语则作为这一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结束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之效,往往能让人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是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语。
一、课外引活水。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二、卒章升感情。德国的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语文教育者必须既教文,又育人;既是科任教师,又是生活导师和品德引路人。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三、悬念诱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他们通过一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四、对照促理解。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概括提钩要。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自然,用语必须简明扼要,力戒重复罗嗦、拖泥带水,避免产生消极作用。
六、想象出创新。课堂教学固然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到课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对课文挖掘,而要点拨激发学生改变思维常规,对课文进行创新理解,读出新义,引出新见解。尤其是文学作品,本人常用此法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批评,以此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七、作业巩成果。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这时需要通过提问、测验等手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比如,本人每每教学完一篇文言文,总要就文中的一些重要文言现象,诸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进行抽查学生。事实证明,必要的测验是能反馈教学情况的,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同时也能指导自己的教学.
『柒』 语文讲课时的过渡语有哪些
为此、据此、以此、特、特做、特此、兹将、特予、拟于、定于、如下、如后等。
1、为版此,指因此;因为权这个。
茅盾《子夜》七:“他想到今天在此地所以碰不到熟人,也许原因就是为此。”
2、如下,指如同下面所叙述或列举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12月3日)》:“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以利于新时斯总任务的实现,特对普及小学教育,作如下决定。”如:列举如下;现将应注意的事情说明如下。
(7)语文课结课语扩展阅读:
汉英过渡语关系:
过渡语是指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而汉英过渡语则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英语时所形成的不到家的英语。当母语是汉语的人学习英语时,他们就利用汉语的知识来掌握英语,从而组成汉英过渡语。
汉语、英语和汉英过渡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组合与替换关系、渗透与扩散关系、“方言共享”关系。过渡语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有系统的,它和自然语言有相同的特性和功能。它具有可渗透性、“僵化” 现象和反复性三大特点。
『捌』 难忘的语文课开头和结尾
范文:
今天下午最后一堂课,上的是语文课,全班同学都认为又是读那些枯燥有乏味的课文,但是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
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没带任何教学资料,甚至连语文课本也没带,全班同学都感到很奇怪,人人都在议论纷纷,当领读员上到讲台领读的时候,老师突然叫领读员下来了,我心想:会不会要和我们说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或者的骂我们呢?“今天这节课,我不上语文课了,也不是因为出什么事不上的,是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跟你们上过活动课,今天这节课,我算是将功赎罪了,所有今天我们来玩游戏,好不好?”老师面带微笑地说。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好!”“那玩什么好呢?”这倒是个问题,该玩什么游戏呢?沉默2分钟后,有同学发言,“老鹰抓小鸡!”“猜字谜。”“讲笑话。”......“不行不行,老鹰抓小鸡?太危险了;猜字谜?太麻烦;讲笑话?今天好不容易能上一节活动课,怎么就能这样白白浪费时间呢?”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让同学们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老师写纸条给地一个同学看,然后让第一个同学传给第二个同学,以此推理,传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耳朵里后,要公布答案,看看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重新来过;如果错了,就罚他(她)上讲台展示他(她)的才艺表演,这个办法怎么样?”“可以,现在可以开始了。”老师写了一张纸条给一个同学看,第一个同学开始传递信息了......到我了,哦,原来是“辣椒”啊,我传了下去,等到最后一个同学,他说:“拉焦。”全班同学都被他弄笑了,最后,他还是得上讲台表演才艺。
一堂课就这样过去了,令人记忆犹新,想起来还会令人发笑呢!
『玖』 小学语文示范课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要演好一出戏。而结束语则作为这一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说句老实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结束语则重视不够。因为短短一节课有它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有时有的老师会为了赶任务,而忘记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需品——结束语。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悬念重重的作用;而结束语也不可小看。平时我们写作中也强调。写作如此,教学也当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语,也要讲究结束语,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好的结束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之效,往往能让人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是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语。 一、课外引活水。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语文教育者必须既教文,又育人;既是科任教师,又是生活导师和品德引路人。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三、悬念诱思考。“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他们通过一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四、对照促理解。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概括提钩要。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自然,用语必须简明扼要,力戒重复罗嗦、拖泥带水,避免产生消极作用。 六、想象出创新。课堂教学固然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到课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对课文挖掘,而要点拨激发学生改变思维常规,对课文进行创新理解,读出新义,引出新见解。尤其是文学作品,本人常用此法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批评,以此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七、作业巩固成果。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这时需要通过提问、测验等手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同时也能指导自己的教学。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智能结构、课文的体裁和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差异,结束课堂教学的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最终应当给学生一种“教学已轻轻地走了,思绪正悄悄地来”的感觉。 “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