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三最后一节语文课怎样上
从这个问题看出,您应该是老师吧~
我觉得最后一节课,老师应该讲讲内考试特别要注意的容地方,例如有些高频词不要写错啦,题目得看清楚,作文不要随意下笔,要审清楚题目,不然,等一下换卷时间不够。字迹要清晰,不要潦草等,最后,一定要讲几句鼓励学生,祝福之类的话,也希望他们能保持平常心吧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呵呵
Ⅱ 高三毕业最后一堂课,班主任都和你们说了什么
1996年高考7月6号晚上8:30,班主任说:早点回去休息吧
Ⅲ 名校的高三语文课上什么
积累和运用的专题复习。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各种阅读的专题训练。名著阅读训练,作文训练等。
Ⅳ 语文课又要讲诗了,本人高三这次应该是最后一次,大家可以推荐几首偏门点的好诗吗我们讲过很多啦,难找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李清照 其实。。这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一首~~~~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咏花之词如咏梅、咏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首中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这首词中李清照对桂花评价之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首词中的桂花也恰是李清照的一个写照。这首与李清照平日之词风格不同之处在于全词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不像其他的词重在描写,藉描写来抒情。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一句是对桂花的一个描摹,全词中仅此两句是描写,其余皆由此二句引出议论和联想。前句重在描写桂花的颜色,“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光泽不鲜艳耀眼,颜色也是令人赏心悦目之淡黄色,一开篇即将桂花的鲜明特色展现出来,“体性柔”则写桂花的纤薄柔嫩之态,读来似见柔弱女子让人怜惜。单此一句即形神兼备,盖因作者抓住了桂花的突出特点来描写。接下来自然地引出下句“情疏迹远只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与人间,这是作者所犹为欣赏的品质。宋之问有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所表现的是同样的情怀。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句评论是全词的核心所在,也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浅碧”、“深红”都是耀眼之色,是多数花借以展现自己的颜色,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不需要的,因为桂花自身的馥郁香气就足以使它成为“花中第一流”!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内在美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动人心魄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何须”二字将上文宕开,十分强烈的将以艳色取名的花和色淡香浓的桂花相对比,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上阕重在描写桂花的色与香,并将二者相对比,写出桂花重香不重色的优秀品质。由此引出了第一层议论,强调了桂花乃“花中第一流”。那么在下阕中作者将此结论进一步引申,意境迭进。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承上阕而来,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桂花的出色。梅花和菊花也都是花中常被喻指优秀品质的花,而且就是李清照的词对这两种花的评价也很高,然而即便如此,在桂花面前梅菊尚需“妒”、“羞”,由此可见桂花的骄人与高贵。于是桂花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仲秋八月开放的花中之冠了。这是作者的第二层议论,将桂花与梅菊相对照,较之上阕的议论这两句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桂花的内在品质。
最后两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是李清照的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而李清照在上面的议论基础上,指出当年屈原没有将桂花这足以“冠中秋”之花遗漏是其没有情思的缘故。可谓将对馥香四溢的桂花的赞美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朱淑真(宋)有《秋夜牵情》诗曰: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看。所表达的意思与清照之词有相近之处,另外吕声之(宋)也有诗句“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来赞美桂花的卓尔不群。
在李清照的众多咏花词中,此首以议论见长,以桂花自比,写出了桂花色淡香浓的优秀品质,也是作者傲视尘俗、内秀自芳的写照。且全篇虽议论颇重,然三层叠进,不显累赘,反觉充实,这也是作者功力独到之处
Ⅳ 高三最后语文十五节课的学习计划
砸说呢。。数学:做。(每天保证1小时)英语:背+做(同上)语文:基本上没有提高很多分的可能(每天花各30分钟最最多!!绝对不要超过嘞,不然别的科目来不及嘞。)文科:最后几个月是关键,备+做(看你的记忆力来花时间复习,还要看你所在身份的制度,如果江苏的话,门门花各30分钟一天,如果非江苏地区,那么门门估计1小时左右)。。(最为文科生,理科真的不知道怎么提高。。)说的简单点:现在要弄做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来不及嘞。。多多练习是最重要的,感觉是练出来的。。做做做做做做做!!!!加油啊。。以上时间按自己的强弱适当改变。。偶当年数学一天30分钟,因为比较好么,英语一天花3各多小时(实在太差),语文几乎不看。。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以上我介绍的是我在高三时的复习计划和体会。我想,我们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也应该重视日常每天每周的复习安排。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复习时间。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每天可供我们自己利用的时间并不多,其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大约就是每天晚饭后至睡觉前的三个多小时时间。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是高三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不要在一个晚上把五科全复习到,这样做只会不分主次、自找麻烦。试想,仅仅是不足四小时的短短的一段宝贵时间,怎么能经得起五科的轮番轰炸呢?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一个晚上专攻一门到两门,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以争取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我在高三每天晚上复习时,周一定为数学日,周二定为英语日,周三定为物理日,周四定为语文日,周五定为化学日,每晚集中精力复习一门功课,长期坚持
Ⅵ 高三语文课本最后一本里有一篇关于雪的叫什么
是不是 穿越到后宫做妃子:华丽诱惑
Ⅶ 高三 第一节 语文课 如何上好
小故事激活大课堂
——开学第一堂语文课给我的启示
北山中学 易原瑛
06年月,我接手了高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这个委任,我诚皇诚恐,因为学生总爱把新老师与前任老师作个比较,他们对老师的期望更高,接受新老师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花了三天时间准备了与学生们见面的第一堂课,我深知这一个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作完了自我介绍,我没有讲新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自身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我也没有订出什么目标计划,也有立下什么规矩,我怕一来就给学生个下马威,会给他们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师生关系。 我非常轻松地同他们讲了六个故事,在每个故事后谈了一下我的期待。
故事一:有一位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不是扔炸弹,也不是接名人,而是运老虎,一只被用作亲善大使的成年老虎,脑门上的王字极有霸气,老虎很不服气被关在铁笼子里,在被装上飞机的那一刻还不忘不大不小地叫了一声,飞行员觉得很有趣,他在前面开飞机,身后就是关老虎的铁笼子 ,和百兽之王作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这种情况还真不多见,可是不多久,他就没有了这种自豪感,因为那该死的笼子门竟然没有关上,老虎正一步一步的向他逼近,情急之中,他没有大叫着乱跑,其实他即使这样做了也是无济于事的,相反,他睁大了眼睛,狠狠地盯着老虎,像一头发威的雄狮,奇迹出现了,老虎和他对视了一会儿,竟然自己又退回笼子里,于是他化险为夷。
今天大家坐在这里就是一位勇者,因为你们有足够的信心,为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而来,只要你想嬴,那么你就先嬴了一半,强者总是试图永远保持自我控制能力。
故事二:某君正在屋檐下避雨,突然见观音撑着伞走过来。他非常高兴,急忙说:“普度众生的观音菩萨,您能否普渡一次,带我回家?” “你在屋檐下,我在雨中,檐下无雨,何需我度?”观音回答道。某君一听,立即跑到雨里说:“现在,我已经在雨中了,这下可以度我了吧。” “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你被雨淋,是因为你没有带伞;我没被雨林;是因为我有伞。可见,是伞度我,你没有伞,应该去找伞,而不是找我。”说完,观音就消失了。
过了一段时间,某君遇到了困难,便到寺庙中去求观音。他走进寺庙,见一个正在求观音的人,竟然跟观音长得一模一样,便问:“您是观音菩萨吗?” “我正是观音。”那人回答说。某君更感到惊奇了:“既然您是观音,那为什么还要拜自己呢?”观音微微一笑:“跟你一样,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是呀,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包括自己的父母,你才是你的救世主。
故事三:有个老木匠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老板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出他已经是心不在焉,用料不讲究,干活不认真。房子建好了,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这是送给你的礼物。”他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今后他只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来不得半点消极,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时,早已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要精心地敲击每一颗钉,精心地加上每一块板,精心竖起每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故事四: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都是一脸饿相,瘦骨伶仃。每个人都有一只长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同学们,从这里你体悟到什么?对于利益是分享还是独霸?对一起面对高三的同窗,是排斥还是包容?对同学,寻找优点还是只看见不足?对待学习的困难,是躲避还是积极的面对?特别是在高三这个非常时期内,我希望大家都能有双赢的智慧。
故事五:有个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给老板洗盘子。日本餐馆规定,盘子、碗一定要洗七遍。久而久之,这位打工者心生一计,将七道工序减少到六道,然后减少到五道。后来被发现,自然被解雇。他到其他餐馆求职,人家一查他的资料,都断然拒绝。他在这个国度无法生存,只得黯然回国。
任何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如果破坏了规则,短期内也许会占便宜,长远看,必将碰壁。班级管理也是如此。规章制度一旦建立,短期内肯定对一些人有所限制,甚至伤害;但对集体以及个人的长远利益,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故事六: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这就是我一堂课的内容,从学生时而颔首微笑,时而低头沉思的表情,我知道我这个亮相不错。两天后从学生交上来的周记,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老师,您的第一堂课真精彩,让我觉得今后的语文课一定会很有趣。”“您上课,让我觉得像春雨丝丝滋润甘霖,如春风缕缕沁人心脾,••••••”呵,评价很高嘛。狂喜过后,我静下来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这么快就喜欢并认可了我。当我读到一位同学的周记,“小小的故事折射了大大的人生,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上多听到类似的故事。”
原来是那些短小的故事吸引了学生,是呀,没有人不会喜欢听故事,没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而语文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趣味性生动性。而故事恰恰正是语文教学中增色出彩的那个部分,它比絮絮叨叨的说教,空洞乏味的理论更管用,更具启发性。看来我得好好利用那些有趣的小故事了,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口,寓语文教学于故事情节之中,让学生在享受故事的快乐中学语文用语文。
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在“讲故事”这个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探究,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整合教材与故事,如何丰富自己的故事库存,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在“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可以说教学相长。
一、 我用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提神。
要上好一堂有语文味的课不那么容易,真的需要花一番心思。根据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使人疲劳,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课堂有“语文味”,单是做到让学生不打瞌睡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时,我总会想方设法讲故事给学生听,调节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下去。 特别是在上午第四节课和下午第三节课是学生一天学习最感疲惫的时候,学习效率往往很低,每逢此时,一开课我便给学生讲一个语文笑话提神,让学生暂时从x+y,A、B、C的圈子里走出来。
例:星期四上午最后一节课,走进教室发现很多学生都趴在桌上无精打采,我便给学生讲了如下笑话:
从前有个县令不学无术,好念别字,却自以为是。一次断案,原告名为“瑞止未”,他却念做“端上来”,无奈差人只得借来担架,将其担上大堂。两差人怕县太爷如法炮制,事先将被告“杭卞丢”叫到堂前,结果被告被县令错念成“抗下去”,差人自讨苦吃,只得扛下被告。证人“潘银斗”又被错念成“翻跟头”,证人只好照办。
全班哄堂大笑。笑过后,大家困意顿消,没有人趴在桌上,后面的课堂教学显得格外顺利。
讲完一个故事至多需用两分钟,却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将疲劳、困顿抛之脑后。学生重新调整情绪,进入新课学习状态,从中也受到教益,岂不是一举多得?
二、 我用故事帮助学生记字形记词义。
汉语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识记现代汉语字形,辨析成语等考点,虽然学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强记,但郊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我特意总结了一些学生最容易写错的成语,给他们讲成语故事,追本溯源,尽量不出错。
例,“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很多学生都写成“默守陈规”,于是我便讲了如下故事: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叫做云梯。楚国制造云梯想进攻宋国的事,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墨子劝楚惠王不要攻打宋国。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所以打消了念头。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学生听罢这个故事后,深深理解了此成语,记住了字形,从那以后鲜有人写错了。
三、 我用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庄子的时候,学生们对于老庄的学说始终不能很好地把握。如何给学生一个清晰简捷而又比较准确的引导呢?我还是采用了深入浅出的“讲故事”的方法。我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创设生活场景,给学生讲了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将庄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糅合到这个典故里,将庄子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凝聚于为亡妻而歌的反常规的动作上。听过这个故事,学生对于庄子的部分思想有了较为感性的理解。我相信,这种处理教材的方法,肯定比单纯介绍“无为”“齐生死”几个名词的效果要好。
例: 老婆在他的臂弯中死了。千千万万年,造化安排的这一次绝无仅有的相逢结束了。在几个小时前,她还在劝告儿子要读书,还在用树叶和红薯煮粥。庄子看着她渐冷的面孔微笑,他放下妻子,在宋国的街市中敲着盆大声歌唱。
"你怎么了?"有人问。
"哦,我的老婆死了。"他说,继续歌唱。
庄子望向天空。云朵在头上不停变幻,太阳散发出美丽的光辉,他看见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扩散,变成云,变成泥土,变成阳光,变成包围自己的空气。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然随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庄子喃喃地说,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里,她即将永恒,她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人人都有这样一个归宿,所以我要为她庆贺。
数千年的光阴如飞鸟一样落在他的头上,他霎那间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隐藏在生之中。
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深入体会了蕴藏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东西,真正走进课文,而且他们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进行了一次心灵的远航,走出了课文。
四、我用故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但如果仅仅拿它当“工具”,未免低估了它的作用。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改变以空洞的过多过细的分析代替学生语言实践的教学模式,去拓宽学生的求知空间。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极强的实践性,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审美教育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中的美有多种,有昂扬上进欢欣的美,也有缠绵伤感忧郁的美。语文老师当然有责任带领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引导学生感悟丰富多彩的情感。把文学作品或作家人生逸事编成小故事,穿插在教学中,应当是一种很好的审美观人生观的教育途径。每当涉及到一些大家的作品时,我会将作家的人生经历改编成小故事,用生活化的、生动而较有感染力的语言讲给学生听。听故事的过程,也是学生阅读作家人生历程的过程。屈原“上下求索”的执着,曹操“横槊赋诗”的豪情,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坚韧,等等,在这些典故中,学生的灵魂与作家的灵魂产生碰撞,孩子们的心灵自然会受到悲剧崇高的洗礼,更加接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从学生的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也应该担负起这样一个重任。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所以,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新课标也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五、我用故事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
学生很怕上作文课更怕老师布置作文,因为他们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好不容易凑足800字,内容也是空洞无物,语言苍白无力更别说美感。毕竟他们面对高考的压力能接触的社会面很窄,并且未能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更有不重视的思想偏见作怪,怎么可能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怎么可能积累丰富的词汇,怎么可能写得得心应手?所以我想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使他们了解一些有启发性的事例,增加作文素材,还要想办法使他们增加词汇量的积累,使语言表达得优美有力。
当学生对我信手拈来的各种故事随意讲出他们感兴趣的故事的本领十分佩服时,我对他们说:“你们想这样吗?很简单,只要你像我一样每天读几页书就行了。”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们桌上的课外书本多起来了,《读者》、《思维与智慧》、《杂文》、《散文》等成了大家喜欢的读物。最让我欣喜的是,一位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以前我写作文,老觉得无话可说,找不到材料,现在我不怕了,因为你的故事已成了我最好的材料来源,••••••”
“语文就像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语文就像一匹马,什么东西都能拉。”正是由于语文有如此强大的包容性,讲故事才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机会,所以我常用的故事类型有哲理故事、成语故事、幽默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作家逸事、谜语故事等等。但是也应注意语文课不是故事会,所以在教学中使用故事应注意:
1.不宜太“多”。 太多可能分散教学精力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要用在“刀刃”上,该用才用。
2.不宜太“长”。大量的篇幅内容可能造成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适得其反,要力求短小精炼,微言要义,以小见大,以浅掘深。
3.不宜太“远”。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免造成离题万里、,覆水难收的局面。
4.不宜太“淡”。过于平淡的故事好象“白开水”,但中学生更喜欢喝“果汁”和“可乐”,更喜欢“热点”、“焦点”、“趣点”。越是精彩有趣的,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越好。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让小故事走进课堂,老师自己必须是个故事收藏家,这需要平时多方收集,广泛涉猎。我专门准备了一个语文故事本,收集、归纳、分析,使其为语文知识的讲解佐证,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我要让小故事藏进学生思想之中,开出智慧之花,让小故事激活大课堂,让小故事铸成大智慧,让小故事折射大语文。
Ⅷ 高三语文的最后的一篇课文是什么急
总共是五本书对吧
Ⅸ 高三的语文课应当如何上
小故事激活大课堂
——开学第一堂语文课给我的启示
北山中学 易原瑛
06年9月,我接手了高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这个委任,我诚皇诚恐,因为学生总爱把新老师与前任老师作个比较,他们对老师的期望更高,接受新老师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花了三天时间准备了与学生们见面的第一堂课,我深知这一个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作完了自我介绍,我没有讲新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自身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我也没有订出什么目标计划,也有立下什么规矩,我怕一来就给学生个下马威,会给他们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师生关系。 我非常轻松地同他们讲了六个故事,在每个故事后谈了一下我的期待。
故事一:有一位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不是扔炸弹,也不是接名人,而是运老虎,一只被用作亲善大使的成年老虎,脑门上的王字极有霸气,老虎很不服气被关在铁笼子里,在被装上飞机的那一刻还不忘不大不小地叫了一声,飞行员觉得很有趣,他在前面开飞机,身后就是关老虎的铁笼子 ,和百兽之王作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这种情况还真不多见,可是不多久,他就没有了这种自豪感,因为那该死的笼子门竟然没有关上,老虎正一步一步的向他逼近,情急之中,他没有大叫着乱跑,其实他即使这样做了也是无济于事的,相反,他睁大了眼睛,狠狠地盯着老虎,像一头发威的雄狮,奇迹出现了,老虎和他对视了一会儿,竟然自己又退回笼子里,于是他化险为夷。
今天大家坐在这里就是一位勇者,因为你们有足够的信心,为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而来,只要你想嬴,那么你就先嬴了一半,强者总是试图永远保持自我控制能力。
故事二:某君正在屋檐下避雨,突然见观音撑着伞走过来。他非常高兴,急忙说:“普度众生的观音菩萨,您能否普渡一次,带我回家?” “你在屋檐下,我在雨中,檐下无雨,何需我度?”观音回答道。某君一听,立即跑到雨里说:“现在,我已经在雨中了,这下可以度我了吧。” “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你被雨淋,是因为你没有带伞;我没被雨林;是因为我有伞。可见,是伞度我,你没有伞,应该去找伞,而不是找我。”说完,观音就消失了。
过了一段时间,某君遇到了困难,便到寺庙中去求观音。他走进寺庙,见一个正在求观音的人,竟然跟观音长得一模一样,便问:“您是观音菩萨吗?” “我正是观音。”那人回答说。某君更感到惊奇了:“既然您是观音,那为什么还要拜自己呢?”观音微微一笑:“跟你一样,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是呀,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包括自己的父母,你才是你的救世主。
故事三:有个老木匠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老板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出他已经是心不在焉,用料不讲究,干活不认真。房子建好了,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这是送给你的礼物。”他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今后他只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来不得半点消极,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时,早已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要精心地敲击每一颗钉,精心地加上每一块板,精心竖起每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故事四: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都是一脸饿相,瘦骨伶仃。每个人都有一只长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同学们,从这里你体悟到什么?对于利益是分享还是独霸?对一起面对高三的同窗,是排斥还是包容?对同学,寻找优点还是只看见不足?对待学习的困难,是躲避还是积极的面对?特别是在高三这个非常时期内,我希望大家都能有双赢的智慧。
故事五:有个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给老板洗盘子。日本餐馆规定,盘子、碗一定要洗七遍。久而久之,这位打工者心生一计,将七道工序减少到六道,然后减少到五道。后来被发现,自然被解雇。他到其他餐馆求职,人家一查他的资料,都断然拒绝。他在这个国度无法生存,只得黯然回国。
任何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如果破坏了规则,短期内也许会占便宜,长远看,必将碰壁。班级管理也是如此。规章制度一旦建立,短期内肯定对一些人有所限制,甚至伤害;但对集体以及个人的长远利益,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故事六: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这就是我一堂课的内容,从学生时而颔首微笑,时而低头沉思的表情,我知道我这个亮相不错。两天后从学生交上来的周记,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老师,您的第一堂课真精彩,让我觉得今后的语文课一定会很有趣。”“您上课,让我觉得像春雨丝丝滋润甘霖,如春风缕缕沁人心脾,••••••”呵,评价很高嘛。狂喜过后,我静下来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这么快就喜欢并认可了我。当我读到一位同学的周记,“小小的故事折射了大大的人生,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上多听到类似的故事。”
原来是那些短小的故事吸引了学生,是呀,没有人不会喜欢听故事,没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而语文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趣味性生动性。而故事恰恰正是语文教学中增色出彩的那个部分,它比絮絮叨叨的说教,空洞乏味的理论更管用,更具启发性。看来我得好好利用那些有趣的小故事了,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口,寓语文教学于故事情节之中,让学生在享受故事的快乐中学语文用语文。
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在“讲故事”这个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探究,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整合教材与故事,如何丰富自己的故事库存,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在“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可以说教学相长。
一、 我用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提神。
要上好一堂有语文味的课不那么容易,真的需要花一番心思。根据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使人疲劳,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课堂有“语文味”,单是做到让学生不打瞌睡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时,我总会想方设法讲故事给学生听,调节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下去。 特别是在上午第四节课和下午第三节课是学生一天学习最感疲惫的时候,学习效率往往很低,每逢此时,一开课我便给学生讲一个语文笑话提神,让学生暂时从x+y,A、B、C的圈子里走出来。
例:星期四上午最后一节课,走进教室发现很多学生都趴在桌上无精打采,我便给学生讲了如下笑话:
从前有个县令不学无术,好念别字,却自以为是。一次断案,原告名为“瑞止未”,他却念做“端上来”,无奈差人只得借来担架,将其担上大堂。两差人怕县太爷如法炮制,事先将被告“杭卞丢”叫到堂前,结果被告被县令错念成“抗下去”,差人自讨苦吃,只得扛下被告。证人“潘银斗”又被错念成“翻跟头”,证人只好照办。
全班哄堂大笑。笑过后,大家困意顿消,没有人趴在桌上,后面的课堂教学显得格外顺利。
讲完一个故事至多需用两分钟,却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将疲劳、困顿抛之脑后。学生重新调整情绪,进入新课学习状态,从中也受到教益,岂不是一举多得?
二、 我用故事帮助学生记字形记词义。
汉语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识记现代汉语字形,辨析成语等考点,虽然学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强记,但郊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我特意总结了一些学生最容易写错的成语,给他们讲成语故事,追本溯源,尽量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