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讨论
为了扭转课堂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如何使小组合作讨论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小组讨论收到实效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好的问题是讨论的起点。小组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完成或不能很好完成时,通过集体共同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些一看就懂,一想就明的问题,不要大费周折的讨论来讨论去。组织小组讨论的问题要能引起每个学生的思考,有讨论的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引发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设计论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1抓住课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苦柚》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成甜的。”我们就以“苦柚到底是苦还是甜”作为论题展开讨论。学生通过探究辩论,达成了共识,小姑娘的诚实打动了伯父的心。柚子是苦的,可伯父的心却是甜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感、并有所言。 1.2抓住课文中能产生分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如教完《草船借箭》一文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那“箭”明明是曹操被诸葛亮“骗”来的,为什么题目却用“借”?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有的说,用“骗”不好听;有的说,用“借”能点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说有借就有还,那些箭后来诸葛亮不是都还给曹操了吗?所以用“借”好。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广开思路,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和概括性。 1.3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讨论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课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什么草船借箭能够成功?”这个问题涉及全文重、难点,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通过群体的智慧,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便迎刃而解。 1.4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在学习《找骆驼》一文时,当读到最后两个自然段时,学生对老人找寻走失骆驼的方法很清楚了,还可引导学生再次生疑:“走失的骆驼有那么多特征,为什么必须顺着它的脚印去找呢?”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老人了解到的三个特征,分别用三种方法去找,看一看结果如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只有顺着脚印去找,才能找到骆驼。 2.小组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在恰当的时机安排小组讨论。 2.1在教学的重点内容上实施小组讨论 教学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最密集的“中枢”所在,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点部位。在这里安排讨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都主动参与,与文本展开深刻对话。如《珍珠鸟》中最后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信赖“我”?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到了有关的内容,在小组内的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从中明白了“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信赖产生了美好境界。 2.2在教学的“难点“上实施小组讨论 所谓教学难点, 就是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的问题,如《放弃射门》中“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应不应该?”这个问题学生说法不一,各执己见。于是我就按照学生的观点把他们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正方的观点是“应该”,反方的观点是“不应该”,组织一次辩论会。双方的辩论非常精彩,但是通过辩论,同学们明白了福勒在关键时刻放弃了辉煌的荣耀,却让我们看到了他背后的人性美,一个大明星的豁达的胸襟。 3.小组讨论的安排要合理 在组织小组讨论是如何分组?安排几次?给多长时间?直接影响到讨论的结果。所以每个环节都要非常周到细致。 3.1讨论的分组要合理 为了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到参与讨论,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采用以下三种分组方法:“同质分组”,即把具有相同学习水平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每个成员制定相近的目标,参与公平的竞争;“异质分组”,即把学习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发挥团队优势,落实后进学生的辅导,也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公平竞争,因为彼此的整体水平接近;“自由分组”,即让情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团体的凝聚力也较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灵活机动的分组原则,除以上分组处,针对难度不同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大组讨论等等。分好组后,还要事先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安排,明确各自在合作中特殊的角色和职责,如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等等,确保达到团队的目标。 3.2讨论的次数要适当 一般情况下,每个学习小组有4-6人组成,每个学生都要发言,都要听别人的发言,都要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同时来修正自己的观点、看法,最后形成小组的意见。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反复研讨、交流,直至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的次数就不能过多,一堂课安排一两次就可以了,切忌过于频繁。 4.小组讨论需要教师的引领 在开始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学生思维受阻或是讨论与交流层次浅、表面化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领,深化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尤其在小组代表汇报的时候,有教师简单、精练而艺术性的提炼指点,孩子们的思维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如在教学《登山》一文中,学生在交流“看完日出后,列宁该不该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时下山?”时产生了争论:有的学生认为列宁应该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因为他不想让害怕征服自己,他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有的学生却认为列宁不应该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因为此时他不用赶时间,万一掉下深渊,对国家的损失太的啊。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同学们,你们能联系上下文找出理由说服对方吗?最终学生和老师一起深入文本,在探究、辩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列宁再走这条危险的小路不是冒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深入探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到位了。 小组讨论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讲究方式、方法,讲究实施策略,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❷ 如何开展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合理组建学习复小组
小组合作制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进行详细了解,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其中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协调、记录工作。组长、副组长、另外两名组员则依次命名为1、2、3、4号,在合作学习时,一般情况下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提问、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相批改作业等等。而教师检查时就不用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请小组中的某一号发言,也更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❸ 如何开展语文课堂讨论
一、语文课堂讨论的形式
1、中心式讨论与板块式讨论
中心式讨论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它适合于内容比较集中,主旨比较突出的课文教 学。
板块式讨论是教师同时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的不同板块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方法适合于并列性式 对比性的文章 。
2性讨论和碰撞性讨论、补充
补充性讨论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的以互相补充为特征的相容性讨论。这种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所占份量较重。它6能启发学生把问题理解得全面深入。
碰撞性讨论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议题所进行的反驳式、对元式的讨论。有时,学生碰出的智慧火花。会成课堂的亮点。
3、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
小组 讨论是讨论的基本形式,四人或六人一组。这样既能保证讨论的深入,又能保证每个孩子都充分发表意见,这也是小组 讨论的优势所在。
集体讨论。它一般是教师引导全班同学有秩序地针对一个问题举手发表意见。这种讨论交流面广,影响面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生生讨论
生生讨论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 互相 启发,互相补充。师生讨论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伙伴 ,具有浓烈的民主氛味。
二、引导课堂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讨论必须围绕问题展开。问题来自哪里?最好来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讨论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形式引发其思考,促使其思考 。因此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兴趣性、要有发展性。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理解能力和个人经历的差异。问题不能简单化,也不能复杂化。
2、要保障讨论有序地进行、全员实质性地参与
一旦讨论开始,学生一定会各抒己见,甚至是滔滔不绝,激烈处甚至忘我争辩,这是好现象。为了保障讨论能有序进行,全员实质性参与,能力从不同层次上得到锻炼,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引导:
a、注意讨论习惯的养成 训练和保持,语文中心学习小组一般都是比较固定的四人或六人,那么要教师给学生分好工,谁做笔记,谁主持发言,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发言中要有礼貌,要合作,要做到以理服人等。
b、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包括准备时间 和讨论时间。需要预先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的问题应在课前早告知学生准备。课堂上能及时找到答案的问题也应留给充分的自我思考 的时间,讨论到各小组 基本结束 为止。讨论时间仓促则使讨论流于形式,等同失败。
c、读议结合,以读为本。语文课必须以读为本,问题的讨论应围绕课文需要而展开。讨论应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脱离文本而“高谈阔论”。
d、深入群体,予以必要的指导。学生积极 准备和讨论过程中,老师并非等闲视之。而应深入到多个讨论小组,加入他们的讨论。同时予以必要的指导。只言片语,或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或一个比划动作,都 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e、关注胆小和基础差的小组。鼓励他们敢于说、善于说。使他们也有机会锻炼自己,充分认识到自我。
三、正确评价讨论结果
讨论必须要有结果,也必须让学生明白结果。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忽视这一点。
教师在深入讨论群体和听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力求迅速全面 的把握各种意见,根据 课文内容,生活实际和学生特点作出果断的判断,并给予孩子以肯定和鼓励。其结果 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有确定的答案,课文中能找到的答案。
二是有多个答案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是没有答案 也是答案。那将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去研究,去探讨。
课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中有保障的 讨论和鼓励性的评价,还应加上课后的课堂讨论反思,才能构成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环节,这里仅作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大家参考。
❹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起到哪些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
答:
一、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小组发言人是学习结果的展示人,小组发言人可以就本组的学习情况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换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在小组讨论阶段,组内每个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探讨学习情况等。我在指导同学们学习《一路花香》一文中,我出示了这样三个问题供各小组讨论:一是破水罐为什么感到自卑;二是挑水工是怎样教导破水罐的;三是你想对破水罐说什么?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先自由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讨论,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了发言的机会,时间一久,同学们的口语及思维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让各小组轮流上台分自然段、分角色、男女生搭配朗读。同时在朗读后让同学们即兴谈谈读后感或想法,这样口语也得到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然也涨了。
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自从有了小组合作学习,作文教学不再是难事,反而变得是一场演讲比赛。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作文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表现在自己的作文中。比如,我在引导小组学习《我真棒》这篇习作中,各小组先自由学习范文,明确习作的要求后,各小组派人上台即兴演说,原本枯燥的作文一下子变成了一堂演讲比赛课。同学们的热情提高了,当然作文也就完成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要引导同学们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素材,用活生活,作文自然就活了。小组合作学习作文就是要让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探讨生活,寻找生活,做生活的观察者和寻路人,把自己生活中的素材组装到作文中去,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写作高手。
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后,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活力四射。在高效的学习方式下,知识的传授变得了容易、快捷、易接受,易消化。学习不再成为同学们的负担,而成为同学们快乐的伙伴。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探讨的方法、合作的方法、小组成员的成绩影响到团队的成绩,每个组员都要为所在的团队负责,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整个团队。因此,合作学习提高了同学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培养了良好的团体意识,对他们的成长有利而无害。
❺ 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版人体验成功权、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进行详细了解,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其中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协调、记录工作。组长、副组长、另外两名组员则依次命名为1、2、3、4号,在合作学习时,一般情况下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提问、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相批改作业等等。而教师检查时就不用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请小组中的某一号发言,也更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有什么作用
说是帮助他们讨论互相学习,其实凭我个人经验 ,我让他们小组合作就是因为怕他们上课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讨论一下正好让他们放松一下 ,好重新集中注意力听课
❼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听别人说完。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人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的。
2、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主要是“撑船者”,不能代替学生“划桨”,否则学生永远是乘客,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针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重点问题或操作练习;也体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引导、鼓励、反馈,如发现未曾预料的问题可及时调整解决。教师同时又是巡视者和协调者,以确保正常课堂秩序,及时提醒个别学生,协调组间必要的信息联系。主导、巡视、协调者的角色密切了师生关系和提高了师生、生生交往密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划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也才能真正让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会学习”迈进。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戏,差生看戏”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完成后,先让"弱小者"同学发言,在评价时,重在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课堂要想变得高效,就应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当前课改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❽ 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组织方法有哪些
语文作为一门最为基础的学科,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普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应用现状
1. 课堂讨论氛围过于拘谨
一些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讲解和小组讨论过程中,缺乏亲和力,仍然保持一贯的严肃风格,学生由于畏惧老师,不敢提出个人的想法与见解。小组讨论时,教师为学生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使得课堂讨论氛围过于拘谨,小组讨论中一些同学抱着凑热闹的心态进行,因此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 教材更新速度和教师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不同步
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师教育理念应时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给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而在现实的语文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缺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意识,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教材的更新也不及时,无法与时代文化与内涵相衔接,导致学生对陈旧的教材内容感到比较陌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 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无法保证小组讨论质量
在语文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也无法保证小组讨论教学的质量。教师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就无法对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拓展,同时也无法把握语文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进而无法发现讨论问题的所在。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不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出中肯的评价,将直接降低小组讨论的质量与效率,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 小组讨论组织混乱
语文小组讨论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来组织课堂教学,在讨论中由于教师缺乏足够的课前准备和较为娴熟的引导技巧,导致语文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流程和秩序往往比较混乱。
二、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应用在语文教学课堂的意义
1. 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小组讨论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与互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从而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语文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间可以实现智力的互补,更能够进行思维的较量。在对语文问题进行争论时,提升学生的研究精神,能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更可以想出丰富多样的答案,提升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增长见闻,让他们在感受语文学习妙趣的同时提升自我表现欲。
三、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应用在语文教学课堂的措施
1. 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
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具有一定的启发,同时对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和谐激烈的讨论氛围中,既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形成一种在学习上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习惯。教师在语文小组讨论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创设平等的课堂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安全与自由,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对学生开展鼓励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认可与表扬,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心理安全,让学生在心理方面不存在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使他们能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升他们展现自我的勇气。
2. 讨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在小组讨论活动开展前,教师应进行充足的教学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难点和重点,以更好地组织小组讨论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图、声、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3. 加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指导
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充分地利用好词典图片网络与报刊等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让学生积极地寻找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科学的预习准备。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可以对他人的看法进行客观评价。在讨论结束后,及时做好讨论的归纳与整理,为以后的小组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小组讨论的优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显而易见,也是广大教师不断尝试探索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加入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❾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讨论
为了扭转课堂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如何使小组合作讨论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小组讨论收到实效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好的问题是讨论的起点。小组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完成或不能很好完成时,通过集体共同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些一看就懂,一想就明的问题,不要大费周折的讨论来讨论去。组织小组讨论的问题要能引起每个学生的思考,有讨论的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引发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设计论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1抓住课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苦柚》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成甜的。”我们就以“苦柚到底是苦还是甜”作为论题展开讨论。学生通过探究辩论,达成了共识,小姑娘的诚实打动了伯父的心。柚子是苦的,可伯父的心却是甜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感、并有所言。
1.2抓住课文中能产生分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如教完《草船借箭》一文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那“箭”明明是曹操被诸葛亮“骗”来的,为什么题目却用“借”?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有的说,用“骗”不好听;有的说,用“借”能点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说有借就有还,那些箭后来诸葛亮不是都还给曹操了吗?所以用“借”好。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广开思路,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和概括性。
1.3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讨论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课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什么草船借箭能够成功?”这个问题涉及全文重、难点,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通过群体的智慧,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便迎刃而解。
1.4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在学习《找骆驼》一文时,当读到最后两个自然段时,学生对老人找寻走失骆驼的方法很清楚了,还可引导学生再次生疑:“走失的骆驼有那么多特征,为什么必须顺着它的脚印去找呢?”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老人了解到的三个特征,分别用三种方法去找,看一看结果如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只有顺着脚印去找,才能找到骆驼。
2.小组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在恰当的时机安排小组讨论。
2.1在教学的重点内容上实施小组讨论
教学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最密集的“中枢”所在,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点部位。在这里安排讨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都主动参与,与文本展开深刻对话。如《珍珠鸟》中最后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信赖“我”?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到了有关的内容,在小组内的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从中明白了“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信赖产生了美好境界。
2.2在教学的“难点“上实施小组讨论
所谓教学难点, 就是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的问题,如《放弃射门》中“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应不应该?”这个问题学生说法不一,各执己见。于是我就按照学生的观点把他们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正方的观点是“应该”,反方的观点是“不应该”,组织一次辩论会。双方的辩论非常精彩,但是通过辩论,同学们明白了福勒在关键时刻放弃了辉煌的荣耀,却让我们看到了他背后的人性美,一个大明星的豁达的胸襟。
3.小组讨论的安排要合理
在组织小组讨论是如何分组?安排几次?给多长时间?直接影响到讨论的结果。所以每个环节都要非常周到细致。
3.1讨论的分组要合理
为了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到参与讨论,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采用以下三种分组方法:“同质分组”,即把具有相同学习水平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每个成员制定相近的目标,参与公平的竞争;“异质分组”,即把学习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发挥团队优势,落实后进学生的辅导,也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公平竞争,因为彼此的整体水平接近;“自由分组”,即让情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团体的凝聚力也较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灵活机动的分组原则,除以上分组处,针对难度不同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大组讨论等等。分好组后,还要事先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安排,明确各自在合作中特殊的角色和职责,如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等等,确保达到团队的目标。
3.2讨论的次数要适当
一般情况下,每个学习小组有4-6人组成,每个学生都要发言,都要听别人的发言,都要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同时来修正自己的观点、看法,最后形成小组的意见。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反复研讨、交流,直至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的次数就不能过多,一堂课安排一两次就可以了,切忌过于频繁。
4.小组讨论需要教师的引领
在开始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学生思维受阻或是讨论与交流层次浅、表面化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领,深化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尤其在小组代表汇报的时候,有教师简单、精练而艺术性的提炼指点,孩子们的思维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如在教学《登山》一文中,学生在交流“看完日出后,列宁该不该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时下山?”时产生了争论:有的学生认为列宁应该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因为他不想让害怕征服自己,他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有的学生却认为列宁不应该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因为此时他不用赶时间,万一掉下深渊,对国家的损失太的啊。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同学们,你们能联系上下文找出理由说服对方吗?最终学生和老师一起深入文本,在探究、辩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列宁再走这条危险的小路不是冒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深入探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到位了。
小组讨论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讲究方式、方法,讲究实施策略,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