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三以一化”的指导思想:以能力为本专位,以职业属活动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已由学科体系向工作体系转化,其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需求。所以,中职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重新设置,其内容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变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再也不能适应中职语文教学。目前,中职教育尤其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面对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许多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出路,但有的仅仅是停留在依照普高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降低难度来适应中职学生的层面上,这远远不能体现职业教育“面向市场,以就业导向”的教育方针,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专业化服务的目的。为此,笔者就如何确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作了以下思考:一、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心理需求为依据,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灵活多样性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绝大多数文化基础底子薄,在初中时已受尽轻视和冷落,学习文化课的兴趣不高,教师如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衡量这批学生,想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普高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贰』 如何设置中职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样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结果小同学七嘴八舌,争辨激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对于所有不同意见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合理的则给予表扬。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从而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二、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司马光》时,有位教师设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这种方法,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同学们好奇心,大家七嘴八舌,积极讲自己独特的见解,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小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例如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运用求异法,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去 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例如《长城》第三段 写"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但古代劳动人民如何修筑的呢?课文没有叙述。教师可抓住这一 "空白",让学生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长城 的。学生从环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开想象,深切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修筑长城的艰辛。
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有些课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小学语文课本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课文,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计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展开"五个一"系活动,即:每天一条好新闻;每周一个好故事;每月一个小制作;每学期一个小创意;每年一个小发明,并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课上,还将和课本上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学了《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当然创新教育的实现需要改革的因素还很多,比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诸因素都将影响到创新教育的实现,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
『叁』 语文的教学目标
小学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对于任何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做到整合、具体、恰当、可测,从而发挥出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
1、整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决定了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篇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还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多角度考虑,使之体现知识、智能、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整合优化。例如,第五册《称象》,既是一篇历史故事,也是一篇讲读课文,在确立这一课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应确立情意领域的目标,即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从中学习考虑问题的方法。认知领域的目标,应按能力结构分为识记、了解、简单应用三个方面。(1)识记:学会10个生字,读准字音,熟记字形,教会写课后8个词语。(2)了解:了解生字的字义,说出句子中带点字词与不带点字词有什么不同,说说课文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3)简单应用:运用“议论”造句,会按课文内容填空,会给句子加冒号、引号。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我们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具有育人性,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字、词、句、篇的训练都体现在教学目标之中,真正做到了教学目标的优化组合。
2、具体。教师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扣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要能在40分钟内具体实现;表述要明确、具体、规范,便于理解、操作和检测。如第七册《繁星》一课,有位教师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整体阅读课文,记住本课生字新词,概括课文内容,说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心情。(2)重点学习背诵第三段,学习作者把写景色和写感受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高尚情操。这三条教学目标,第一条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懂,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条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条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以上三条具体地从认识、技能、情感等方面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师生以此展开教学活动,必然得心应手。
3、恰当。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德育因素的弹性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大纲要求,依据学生接受能力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努力做到恰到好处。如同是叙事作文的课堂目标,三年级是“能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段话”;四年级是“写一件事,能把经过写具体”;五年级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要求有中心、有条理、有详略、能表达真情实感”;六年级是“能根据要求选择材料。编写作文提纲,写出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主次分明、有一定想象的简单记叙文。”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目标有明显的层次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材的要求把握好分寸,既不能盲目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
4、可测。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性,努力在表述语中运用外显性行为动词,切忌模棱两可。例如:有位教师在让学生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观察事物”这一教学内容时,确定了如下课堂教学目标:(1)记住并口述按整体到部分观察事物的方法。(2)结合指定的课文说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3)能独立按由整体到部分的方法观察事物并口述出来。这三条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但确定了教师教学的内容,也具体地指出了学生学的要求,尤其是“记住”、“说出”、“口述”等外显性动词,为教学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肆』 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职学生年龄在十五岁左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有的学生基础差、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在成长中遇到各类问题不知所措,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经调查,多数中职学校没有或只有一到两名心理健康教师,这说明各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师,而在这些心理健康教师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其效果就无法发挥出来。有的学校甚至出现让其他教师轮流带班,使其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且学生面临着对自己不熟悉教师,也无从开口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
落实情况不理想
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此课程,但长期开设的学校不足一半,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有些地区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充分了解,未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关键作用引起足够重视,错误的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对学生开发智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品质。另外,还错误的认为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会出现师资浪费的现象,也会对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时间产生冲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一定影响。
2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备课中的渗透
第一,备好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关键,只有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才能更好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找到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点。在中职语文教材入选的篇目中,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寓意。第二,备好学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使学生学好各科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辛苦备好课,空洞的理论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备学生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讲解。研究说明,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讲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需求,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听,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教学中的渗透
由于语文不是专门心理健康课,教学的关键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教学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
(1) 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能够陶冶情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具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导入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比如给学生采取多媒体等的教学方式。由于中职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此年龄段学生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向,但是,对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角色还不是特别清楚,行为上存在着摇摆不定。在此现状下,教师便能够给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另外,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由于多媒体中的图片、声音等比较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好接受,且能够培养良好的情绪。教师结合这一教学手段,达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 鼓励赞美
赞美、信任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改变,并使人具有积极向上的动力。进入到中职的学生,由于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吃力、缺少自信,在课堂上,就算知道答案也不敢站起来回答,更别说主动学习了。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主动回答的学生给予肯定,对于克服胆怯心理的学生给予表扬。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上,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也提高了自己的积极性。也许教师一个肯定的目光、微笑,就能改变学生麻木的心理,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课后辅导中的渗透
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乏父母关爱,缺少足够的安全感。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实际,以此打开学生心结,引导学生大胆讲出困难,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以此进行引导。在课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表现在教师对作业和作文的批改上。教师通过授课、沟通交流以外,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教师结合学生作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教育。另外,结合学生课后作业的书写、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从而通过这些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