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作文600字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小学的时候,总觉得语文如此枯燥,甚至到乏味的程度.我的成绩也一直不好,家里人总问我原因,我被迫地说:"老师教的不好."事实真的如此么? 上了初中,我又见到一位语文老师.她已经40多岁了,脸上浮华的一面已经褪去,但却仍是满面红光,她的职位也够吓人,是本地高考的出卷人之一,下来教初中的然而我向来不看这些成绩,当她上第一节课时便提到了这句话,我满不在乎,觉得她这句话反而将她的形象抹杀了一部分.另外,她打扮十分时尚,甚至比年轻人还靓丽,我不禁怀疑这不是个正经的老师. 有些出乎意料,初一第一个学期的期中考我考了102.5,班级第17,与以前相比确实有长足的进步,惊讶之余,我才想起开始拼凑着这个语文老师的蓝图. 是的,沉稳大度,理论第一,赏罚分明.想说这个老师的优点,说不定说一天也说不完呢.而且也很多才多艺,会唱歌,或许还会跳舞(见过老师学新疆姑娘扭脖子),大概是近朱者赤吧,也只能这么解释了.他训斥学生时最愤怒的时候,也不过是提高八度,决不伤人自尊心.当你受罚时,说不定你心里是暖暖的呢,你会觉得应该受罚,也感觉不到老师的任何愤怒,自然也就心甘情愿.所以我们课堂气氛超好,成绩也越来越好.只不过由于我们懒惰一些,有时会招惹老师生气. 在作业问题上,老师确实颇花费一番心思,对于我们班的顽疾,确实说的口干舌燥,却没什么好的成效,这就出现了在课上老师潸然泪下的一幕,她背过身去小声啜泣,当她调整好情绪后,仍然以平稳的语调给我们讲道理.我刹那间感到我是一个三岁毛孩,过于让老师操心,在此深深说一声对不起!老师我们爱您!我们会以优异的语文中考成绩来回报您! 以前就一直想把这篇文章写下来,苦于没有用电脑的时间,今天抽空我终于写了下来,聊以自慰,也希望现在的许多学生看到后,看到你们的老师的优点,努力学习回报老师!我的初中班主任昨天是教师节,一大早给初中的班主任,也是英文的启蒙老师石莉芳发了一条祝福短信。过了一会,看了老师的回复,不禁百感交集。石老师说:“感谢你在这特殊的日子想起我,你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学生,愿你一切顺利!” 想来真是惭愧,自打毕业以后,就没再去看望过石老师。印象中在高中和大学期间,分别有两次在过年期间约了同学一块上门拜年,但没有联系电话无法提前预约,两次都因为老师回了老家而未尝见面。大学毕业以后,忙七七忙八八,最近三年没有回家乡,与老师们也彻底失去联系。前些日子,老妈回老家,意外的在火车上遇见了石老师,这才重新接上头。 回望我的求学生涯中,每个阶段都能遇到几个敬业有责任心又有爱心的老师们。否则,像我那种爱吵闹爱讲小话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好动小孩,自尊心有时强到自负,间或又自卑心理作怪,时而马大哈,时而超级敏感,应该具备成为叛逆问题学生的潜质。还好,一路走过来,至少在大学以前的老师心目中,我都能算得上是好学生了吧,呵呵~~ 上初一那年,我10岁半,整个人还处在MENMEN懂懂的无知状态。小学升初中时,老妈原以为我的成绩肯定能上重点中学四中,可是不知何故最终却被分到了离家最近的三中。好在当时人小,还不太了解重点与非重点的差距,心理上没有任何落差,还庆幸不用像去了四中的同学那样,这么早就得离家独自过寄宿生活。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常因为拎不干净洗脸毛巾的水,而被老爸数落,如果要自己手洗衣服,那得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况且开学就被分到了尖子班,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小小满足,打定决心要按老妈所说的,做“小鸡中的凤头”。。。 印象当中,石老师当时年轻的很,20多,刚结婚没多久,我看她的第一眼就喜欢。人长得漂亮且精神,透着些王熙凤的泼辣劲。短发,平日淡妆打扮,是要强的个性。喜欢穿高跟鞋,笑起来咯咯的,声音有种穿透力。常常远远的听到那特别的脚步声或是笑声,就知道是她来了。没事的时候,喜欢咬一边的下嘴唇和嘴唇上的暴皮。 石老师教书非常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第一节课我记得是系统的讲应该如何学习英语,一再强调不可以采用汉字标注的方法来读单词。学完26个英文字母没多久,就开始教音标,练发音。当时没有太多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石老师经常用小卡片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加强记忆。每一节课的单词都要默写,课文经常要抽背。时常还有其它学校或班级的英语教师来向石老师取经,上公开课。 因为喜欢石老师,为了引起她的注意,我很认真的听课,提前背单词背课文预习功课。每天放学前默写单词的时间,是我最兴奋的时刻。老师一念完单词,就飞快的写下来,然后打个响指以示第一个完成。很快,我就感觉到石老师开始注意我,有时课堂上遇到同学们都答不出来的题目,或是背不全的文章,老师就会示意性的看看我,然后我的表现时间就到了。 初中三年中,除了二年级的一个学期因为石老师怀孕生产,班主任由语文老师暂代,英语也换了老师(天啊,对这个代课的英语老师,我已然全无印象),整整两年半的时间,石老师作为我们唯一的班主任,一直从初一带到初三毕业。 那几年中,石老师对于我而言,亦师亦母,更有些类似偶像的指引作用。我的言行举止自觉不自觉的模仿她的一切,比如说剪短发,咬嘴唇,以及跟男生打架的时候,更多的采用掐人的方式。。。保证出众的英语成绩,更是我给自己定的第一目标。 在我的记忆之中,石老师作为老师的形象一直非常完美,英语一级棒,非常负责任,同时对我照顾有加。但是在当时众多调皮的男同学心目中,严厉的石老师让他们又敬又怕。 那时老师体罚学生还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每次默写完,成绩很糟糕的同学,会被要求回家抄写更多遍作为家庭作业。有些贪玩的男同学时常第二天没法按期上交,可能会被留校,饿着肚子补抄。还有上课讲小话,做小动作的男生,经常会被掐以示警告,还有诸如罚站或是单独把课桌搬到讲台上的特殊待遇。 即使是老师喜爱的学生,犯了错一样遭罚。其时我玩心还很重,虽然最爱上英语课,但依然有一次玩得忘呼所以不记得写家庭作业。第二天被罚,加写10遍还是20遍,晚上被老妈领回家后,哭哭啼啼写到凌晨,隔天肿着眼睛和手上交。从此以后,初中阶段再也没有忘记过写作业。 其实回想起来,当时作为尖子班的班主任,学校给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应该都挺大的。在非重点学校任教,本来学生的基底参差不齐,整体学风比起重点中学来有一定的差距,要管好当时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小男小女生,需要一些强硬的方法和技巧。年轻又要强的石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采取的一套治理办法,在当时的状况下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终归还是有不能认同和理解的学生。在若干年后,同学聚会中谈及石老师,明显的两派:升入高中再入大学的同学对石老师一致的肯定之辞,而有些同学,却把后来的厌学误读归结到老师身上。 在我看来,学生时代老师的作用无疑非常重要,但某一位老师的影响并不是绝对唯一的。一个人的成长,自身的因素,家庭的影响,结交的朋友,各种大环境的作用,所有的合力,最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当一个好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当一个学生一致认可的好老师,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当时的石老师,辛勤而努力的在作一个负责,任劳任怨的园丁~~
Ⅱ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下水作文"作文
“教师下水作文”意思是“布置学生写的作文,老师也写一篇。”老师写出来的作文就是下水作文。
Ⅲ 浅谈教师如何下水作文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教师写下水作文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兴趣。一位教师说出了他的做法和感受。他在写下水文时,从不把自己的作文给学生当范文用,更多的时候是和学生比赛。他事前告诉学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写,看谁写得更好,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咱们大家一起评,看老师的作文怎么样。有好多次评最佳作文时,学生评的不是他,因为有比他的习作更好的。他自己这时候就不是老师了,而是成了一个和学生一样的习作者,师生是平等的,互相欣赏,又互相批评。这时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和老师比赛,有时还超过老师,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在作文教学改革之中,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老师自己动手,他才会懂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他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方向。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
下面就教师培养学生写下水作文的习惯,采取什么措施与步骤谈一谈我们的建议:
一、整体规划
在每学期开学前制订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同时考虑"下水"作文计划,选择好"下水"的场合、"下水"的方式等,使之与作文教学计划融为一体。
二、悉心垂范
垂范作文往往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有时间收集素材,立体思维。垂范作文,深辟的题目要立足于精,力求浅显易懂。
三、同步急就
中学作文一般都是限时的,教师"下水作文"如能和学生同步完成,学生愈加信服。同步急就文章最棘手的是一时难觅许多材料,没有筛选的余地;即使有,一时也难以分析、组合,话说不到点子上。把这种感受告诉学生,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注重分析习惯的养成。
四、蜻蜓点水
所谓蜻蜓点水是指对新授写作技法的关键部分"下水"示范,而无需写作完整的篇章。学生习作一般都是每周一篇(大小间隔),要求学生习作一篇,教师也"下水"一篇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教师在关键时刻下水,不失为事半功倍之法。
五、评改鉴别
王充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这显然是对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从反面晓喻为文之道,来个"疑义相与析",也可以起一点"为世"而作的作用。再说,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鉴别能力,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写下水作文的习惯呢?
一、下水作文的定位:下水作文不同于平时的文学写作,要针对应试作文与学生的写作心理行文。思想的倾诉,如果下水作文写成平时的文学创作,容易在不经意间给学生造成误导,本人在这方面就有过不成功的教训: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把自己曾经发表的文字打印下来发给学生看,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散乱的结构是学生在现时的写作中无法学习与把握的,也是不利于应试作文的。还有一些作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写作心理,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所无法理解的思想与过于伤感的情绪是不利于他们阅读与学习的。
二、下水作文行文时应该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写作的难点与重点。内容通俗易懂,富有童趣,是下水作文的典范之作。在写作下水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难点与重点。也许一个作文题目对于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可以找到相当多的素材,并且从这些素材中挖掘深刻的意蕴,但是学生确不见得能够做到,那么教师在行文的过程中就得考虑在课堂里如何指导学生从课本从生活里寻找写作的素材与如何从这些素材中挖掘主题,阐发思想。教师通过自己的作文实践去思考,写这样的作文哪些地方不好处理,哪些地方好处理。有了切身的体会再去看学生的作文,就可以明了地看出学生作文的得与失,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三、让学生品评下水作文的得与失,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的文章并不见得让所有的学生服气,他们也能发现你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不管他们的意见是否得当,都不要打消他们评论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平民意识,让学生畅所欲言,也是迅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一种
Ⅳ 教师下水作文
[教师下水作文]
近来,我拜读了一些优秀教师的作文论文,他们精湛的教学理念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我折服,教师下水作文。在他们的精心点拨下,学生挥洒自如,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章在学生的笔尖下诞生。我总是在想,如果教师胸中无墨,学生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吗?尽管现在的孩子摄取的信息多,知识面广,但是学生怕作文,教师怕上作文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小城镇和农村。究其原因,我觉得关键是教师心中无文,以至于在教学中隔靴搔痒,纸上谈兵。 顾之川说:‘下水文’能给广大青年语文教师以深刻的启迪,因为一个语文教师有写作体验和没有写作体验,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效果大不相同。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能对症下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注重亲身体验。体验,不仅指学生,教师也要体验。师生的共鸣往往产生于共同的体验,而共鸣是教学的崇高境界。我衷心希望,青年语文教师都能写一点‘下水文’。刘国正先生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二)教师下水作文,是学生作文的拐杖 崔峦指出: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学生普遍怕作文,关键是不知道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那么教师的下水文无疑给学生的仿写起导航、排忧、解惑的目的。古人云:名师出高徒,一语道出了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我经常下水示范,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进而喜欢作文。教完三年级《我是苹果》这篇儿童诗后,我写了下水文《我是雪花》请学生评议,然后让学生仿写。学生谈作色变,更何况是诗呢?但经过教材的学习,下水文的指引,学生跃跃欲试,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富有创意的儿童诗一挥而就。指导《一件难忘的事》时,当时我班学生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事值得回顾,就算有,也不知道怎样把它写下来。于是我就把自己孩提时的几件小事说给学生听,把自己写的下水文《这件事真使我心有余悸》读给学生听,中学生作文《教师下水作文》。这样,拉近了习作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再也不感到无事可写了。下水文起到了开茅塞,启心窍的作用。指导《第一次……》时,学生的思维只是停留在《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洗手帕》、《第一次拖地》等别人已经写得很多的材料上。于是我说:张老师的童年也像你们一样,也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发生在小学二年级时的那一次,却使我至今难忘。你们想知道这一次是什么事吗?谁来猜一猜?第一次受到老师表扬。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参加演出。……学生众说纷纭,却很少有学生提到第一次受批评之类的话题。我想,原因一,是学生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小时侯不可能犯错;原因二,现在的学生都很自信,不愿暴露自己的过错,以免同学取笑,更何况是老师呢。于是我说:同学们,老师是人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关键是看你是否敢面对错误,努力改正。老师也曾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逃学。啊?!学生惊讶、疑惑,有的甚至交头接耳。于是,我先简要地叙述了逃学的经过,然后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这件事写下来的吗?当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朗读自己的下水文《第一次逃学》时,学生听得特别专注,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单词。在学生评析后,我放手让学生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结果,学生的习作异彩纷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教师下水作文,是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过程古人云: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须自己会作文;要学生写,必须自己会写,先写。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信服,二是让学生有所遵循,这是一种桃李效应。教师的威望是随文而生,随级而增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则步其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做下水文,对自己研究如何教学很有好处。教师写下水文的过程,头脑中就建构了作文过程。教师作文的心理与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能展现给学生,学生会受益匪浅的。如一次童话课,我先在黑板上版画了一幅著名画家丰子恺的画——乞命,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各叙己见,编写了一篇篇内容各异的童话。但在批阅时,我明显感到学生习作的不足:语句不通顺,前后颠三倒四,中心不突出等问题。于是,我根据某些学生编写的内容,也编写了一篇《乞命》。俗话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在讨论教师的下水文时,提出了一些十分中肯的意见,有利于教师对文章的修改,进一步写好文章,提高自身素养。学生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学生与教师都相得益彰。总之,教师下水利多而弊少。当然,因教师的水平有限,下水文不可能像大文豪的作品那样无懈可击,所以往往会产生误导,或禁锢学生思维,抑制学生个性,不利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施。因此,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外,还要注意适时出示下水文,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让下水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Ⅳ 小学教师下水作文
[小学教师下水作文]一如往常,睁开惺忪眨眼,一边在心里咒骂一边开车往学校赶:讨厌的学校,每天早晨都要上操,跟劳改犯没什么两样,小学教师下水作文。不过,也许是淑庆的电话,温暖了一天的心情,感觉早晨的风也是格外的清澈迷人,套用一个比喻:像是一首怡人的田园小夜曲。看来通感往往是在快乐的时候产生的吧。 到了校门口,穿过早已拥挤不堪的师生群,跑步上三楼,好了,总算及时赶到了办公室门口了,一切和往常一样。推开虚掩的门,同事李琼、李雯、陈红贯等早已到了。怎么,都那样地看着我?头发没梳好?经常的事啊。太晚了,还没开操呢!在办公桌前坐下,赫然看到右上角一簇盛开的红玫瑰,好眩目啊!你们班送你的,我们都是一朵,你那么多,这就是区别啊!咱班的英语茶(学生简称老师为tea)李琼笑着开口了。心止不住地喜悦,像是从未买过彩的人却中了头彩,意外地欣喜若狂,看着一双双失落亦或羡慕亦或心事重重的眼睛,却又不敢太露富了。哦,是吗?我只冒出这样一句话.对你的爱是真心真意的,给我们的是‘一心一意’。李雯老师指着她桌上的一支玫瑰说, 政治茶的口才让人不得不佩服!走上讲台的时候,看到了一双双充满笑意和调皮的眼睛,和往常的假装老实真是不太一样哦。真的,你们也快乐吗?是不是也像过节一样?对呀,想起来歌德对儿子说过的话:亲爱的儿子,你离开这里的时候,你种的鲜花留下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快乐,才怪呢!上午,办公室的礼物也越来越多了,有朱云健从香港带回来的可爱的卡通图案的向日葵;有陈思思的很可爱的水杯;对了,还有潘梦琪送给我一个很漂亮的胸针,让陈红贯眼直了半天。黎明老师也收到了最爱的鲜花:香水百合!陈红贯一直对着办公室嚷:要鲜花,要鲜花!刘建湘老师赶紧把收到的一支玫瑰送给了她。教师节的喜庆荡漾开来,我的玫瑰开在桌上,鲜艳欲滴,芳香诱人。每一个来到的人都要忍不住在桌前驻足,一个女同事不无遗憾地说:这些孩子怎么这么傻?太浪费了,买瓶沐浴露给你该洗好久吧?我记得人家说爱鲜花是我们女人的天生嗜好, 爱面子是我们女人强烈的个性,这二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啊,怎么今天?年轻漂亮的何旖君也收到了最美丽的玫瑰,还是他们班一男孩送的。她捧着鲜花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有人问:男朋友送的?是啊,我的小男朋友送的!何开心地回答,小学生作文《小学教师下水作文》。6班原来一直是最让老师头痛的差班,他们也商量着给原班主任丁其平老师送了好大一束的鲜花,还写了一封很长很真诚动人的信:老师,以前的我们太不懂事了,老惹您生气,现在失去了,才知道要珍惜。呵,现在的孩子好像只会说这句话,言情肥皂剧看得是不是太多了点?校门外的左边,有一处鲜花临时销售处;右边,还放着一篮一篮漂亮的水果。因着教师节的喜庆气氛,校园内外充满了欢乐。人与人之间,也因之多了一份亲近、理解、关爱,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起来。张老师,你班那系统我装好了。是学生吴荻的爸爸吴文打来的电话,他跑了三趟,终于成功地帮我们教室的电脑装上了最新的系统。哦,辛苦您了,谢谢!中午回到家,打开忘记带的手机,陆续有短信传来:找遍心田的每一个角落,寻遍脑中所有的词语,满是给您的祝福和谢意。让我从心底唤一声:谢谢您,老师!让我从心底说一声:祝福您,老师!(呵,有点麻。)张老师啊,教师节快乐!嘿嘿,祝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幸福每一天,烦恼远离你!我是你的学生,你也一定猜不到我是谁,在此我就不留名啦。谢谢你,老师!(什么胡言乱语,这不丢我的脸吗?难怪不留名。)月华初上,夜凉如水。听是谁在问: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何时寻得梦中的仙人?老师,教师节快乐!你可听得我对月的祈祷:一切安好!(还好着呢,干嘛说得这么让人心惊胆战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东,是去年毕业的学生发来的。这群没良心的,把他们送到大学了,现在只用一角钱就把咱给打发了。呵呵,教师节快乐!为什么不呢?〔小学教师下水作文〕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Ⅵ 下水作文的利弊
陈晓华(深圳育才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教师苦心探索,各出奇招,为作文教学的“汪洋”献上自己明净的水滴。其中“下水作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于是有人在岸上指挥若定,有人深入水中,躬身示范,各持一端而又各有千秋。教师要不要“下水”,什么时候“下水”,“下水”的利弊如何?今天我们几位借“镇西茶馆”这方宝地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大家畅所欲言吧。
李多娇(深圳育才二中):一位体育老师曾说过,要想让学生学会游泳,首先得推他们入水。让他们通过在水中的沉浮翻腾,逐渐掌握水性,并试着站立起来以自救。至于老师,所要做的是在岸上教会他们基本的动作要领,看着他们在水中扑腾,必要时拉一把而已。这种方法虽然粗鲁,但很实用。原理就是:学游泳的才是游泳的主体。作文也一样,学生才是作文的主体,老师永远无法替代。
朱艳芸(深圳蛇口培训中心):我认为这种风气固然存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下水作文”。教师“下水作文”,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共同的习作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有了这种心灵的碰撞和契合,就有可能实现教和学之间的零距离。学生看到自己尊敬的老师为自己付出的劳动,心灵上一定有许多感慨,而这种感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产,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感情回报的。在写作的时候,学生期待着老师的作文,看看老师的范文怎么样。如果很好,可以给学生一种启迪;学生觉得有道理,觉得精彩,那份敬佩之情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且渗透在以后的语文学习当中,这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何碧峰:我并不否认这种个例,但就本质来说,“下水”还是缺少足够的科学依据。教师与教练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二者似乎颇有互通之处,但其教育目标和教学手段是迥乎不同的。游泳教练追求的最大目标是让运动员夺金牌、破纪录,为此,教练和运动员讲究“出发时间、转身时间、冲刺时间、划距、划频、速度、分段成绩”,其要求刻板而近乎教条;而作文教学的最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老师和学生讲究立意、文采、个性、风格,推崇“创作”。何况就算是游泳,也并不见得非要挺着肚皮的教练“下水”不可,我们常见的情形是运动员在池里劈波斩浪,教练员则在岸上掐着秒表“指点江山”呀!
陈晓华:蔡振华不一定是刘国梁的对手,陈运鹏也游不过杨文意。可教练给队员作一定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太重要了,否则,他们就很难掌握规范的动作,运动水平也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写作也是如此。
何碧峰:在技巧方面,我们固然不反对和排斥模仿借鉴,但我认为作文是忌讳“动作规范”的。就算“下水”,也应该是在学生完成一篇同类的习作之后。如果教师先“下水”示范,无疑会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再出色的语文教师恐怕也写不出各种风格的文章,如果全班数十个学生都模仿一种风格,亦步亦趋,那么,学生在考场上也许能写出四平八稳的文章,并获取一个不算太低的分数,却不能迸发出灵感与创造的火花。这种“下水”与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学游泳会呛水,但呛得多了就熟悉了水性。作文也是如此,写得多了就会摸出一些“门道”。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自己构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写出真情实感,语文老师所需要做的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鼓励,而不是用“下水文”去限制学生的思维。
朱艳芸:何老师这话有点片面。我们知道,作文的思路和立意是丰富多彩的,师生之间同时习作,哪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莫非教师不让学生写不同于自己的构思和立意的作文不成?这不是成了武大郎开店了吗?我们提倡百花齐放,学术上也倡导百家争鸣,师生一起写作,至少可以多一种思路和创造,如果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比较师生作文的优劣,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又何来限制之说呢?应该说,“下水作文”更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才是。
何碧峰:创作源于生活,而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内容有天壤之别。老师如果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其结果往往要么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么是成人化的话语不适合给学生做范文,甚至是“儿童不宜”。怎么办呢?只有为“下水”而“下水”,一个方法是硬着头皮去“下”,当“硬着头皮”也不知如何“下”时,就只好不了了之;另一个方法是老师把自己儿童化,有个老师不无骄傲地说:“我写的‘下水文’,在教师范文大赛中好几篇得了奖。我写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班上某个学生,用他的口气来写。”如果不是为了让所有的语文教师去当儿童文学作家,这种把自己儿童化的做法就实在让大多数老师难以接受——明明是半老的徐娘,何必去假扮天真的少女?何况“假扮”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假扮”来的。如果教师“下水”的水平不能明显超过学生,那么不但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反而损害了威信,甚至成为学生的笑柄。事实上,“下水文”不如学生的优秀作文也完全可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想,如果初三的学生写一篇《二十年之后回母校》之类的想像作文,恐怕没有一个老师敢保证自己肯定能写出超过学生的优秀习作。既然这样,有人标榜的“我布置每篇作文时都先‘下水’或和学生一同‘下水’”符合求实精神和科学精神吗?就算一些老师“下水”的水平的确很高,但是经常“下水”,会使自己成为“游泳”和“竞赛”的参与者,把“泳池”变成了展示个人技巧的舞台,却可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是一位“教练”,忘记了“泳池”本应是“游泳初学者的学习场所”。有喧宾夺主的嫌疑。作为语文教师,的确应该加强自己的写作素养,但是,他的写作方向首先应该是教研论文,而不应该是“儿童文学”或“下水文”,这正如一位优秀的游泳教练,最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而不是要跟运动员比谁游得更快。还有人以为,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够了解学生作文的甘苦,那么,教练是否只有和运动员同泳才知道运动员的甘苦呢?其实,老师通过撰写教研论文同样可以体会学生写作的甘苦。
陈晓华:我同意朱老师的观点,要想知道苹果的味道,请亲自尝一尝。我们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存储自己作文思想的过程,如主题的定位,立意的选择、确定、升华等。现身说作文,学生听来很亲切,很实在。加上老师曾经在水里游过,一定有很多体验。在取舍材料的过程中是怎样辨析、思考,最后决定;在行文的过程中,怎样选择、比较、斟酌个别词句,最后成文……如果老师能够把这些体验说出来,学生就能感同身受。这样一种境界,恐怕也是我们老师追求的艺术境界吧。倘若老师敢于把自己的作文和学生的作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老师的作文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还不如学生的。并请学生说出理由来,为什么学生的作文在某个地方比老师的还要好,好在什么地方,我想,这样的作文讲评课是别具匠心的,至少不会枯燥乏味,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让学生有所得,有什么不可以呢?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高水平的学生,更不是世界一流作家,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他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没有上路,特别需要引领和示范。作为教师,要想了解水的温度,先下去试试,这对调整作文的难度、了解学生作文的心理、缩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距离是大有裨益的。
夏献平(深圳育才中学):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做学生时我是盼望看到老师的“下水文”的。从小学到高二我从没有看到过自己老师的文章,更不要说看到他写的同题文章了,虽然在老师讲评作文,特别是在为我们树立写作信心而说“写作文不难”时,我们私下就议论过老师的写作水平,也产生过“想看到老师自己的文章”的念头,却每每失望。我想,既然数理化老师讲过的题目自己会做,为什么语文老师讲过的作文自己就不能写呢?是不是语文老师大多只会说不会写?我认为,教师“下水作文”的好处,除了陈老师说的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外,还有以下两点:一是,让学生真正体味到师生间心理交流的快乐和自身欲望得到满足的喜悦。渴望与老师平等交流,是每个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教师应该做学生最需要做而且有利于教学的事情,教师“下水作文”的本身,就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我想,不管老师写作水平如何(其实“下水”的本身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至少每学年得“下水”一两次,不然,你的学生也许会感到终生遗憾,你也会因此而失去与他们心理交流和提高自身威信的契机。二是,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信心。学生作文与教师作文,因经历和学识水平的不同,差距较大。教师“下水作文”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榜样性和示范性,既开阔了学生的作文视野,又增强了学生学好作文的信心。
夏志明(深圳育才中学):我听了大家的讨论,补充两点。一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未必都有写好“下水作文”的能力,老师是具体的人,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具备“下水”的能力也不符合客观实际。苛求“下水”能力不强的老师“下水”,恐怕勉为其难。与其让他们写出没有灵感的、四平八稳的文章,倒不如不动笔,留下这份空白,不要去污染它。“美食家”未必都能做出美味的食品,“文艺评论家”写出来的文章未必就比作家好,那又何必强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写出供学生示范的“下水作文”呢?即使写不好“下水作文”的语文老师,也完全有可能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再说,语文老师的工作量是有目共睹的,哪有时间和学生一起完成每一篇作文。二是让学生写好作文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再好的方法也难以换取那鲜活生动、水淋淋的真情真性的文字。而当你调动了学生创作热情、写作兴趣后,再讲方法,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就我的教学经历来看,比较而言,作文讲评课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其效果远胜于“下水文”。因此教师用心去批改、品味学生的作文,上好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以每一位老师不一定必须具备“下水”的能力,但必须都具备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能力,具备品评学生作文的能力,具备引导学生端正文风的能力。当然,“下水作文”也不是不可以做,有能力、有兴趣的老师,偶尔做一做,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全班学生都感到这篇文章难写、大家都茫然时,老师应当“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下水”时就“下水”,甚至如果自己能力不够,请人代笔都未尝不可——当然,这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清楚。但总体来说,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提倡“下水”。
陈晓华:小鸟习飞,小孩学步,无不说明需要牵引的道理。小孩在池塘里戏水,不能没有大人的牵拉。学生开始习文,也应该由老师牵引着在习作的汪洋中遨游。问题是怎样“牵引”。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同样,学生学作文,工夫在文外。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作文的技巧,但永远无法代替学生思考,这无疑是正确的。因此,要不要“下水”,什么时候“下水”,是经常“下水”还是偶尔“下水”,看来是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因时、因地、因学生、因老师而异。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继续讨论。
Ⅶ 小学语文下水作文一个难忘的人
因为一次问路时,那个中年男人说不知道,让我由此开始反感陌生人。可是有一个陌生人,让我改变了这个偏见,并让我至今都非常难忘。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一个人去爬千佛山,下山时有条险路,每走一步我都尽量小心翼翼的。到了一个很险的洞,我小心地往前爬,生怕摔跟斗。这时,一块光滑的石头被我踩着,脚下“哧溜”一滑,吓了我一大跳,眼看着就要滑下去摔一跤了。
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一双粗糙而有力的大手伸过来,一把把我拉住了。惊出一身冷汗的我,回头一看,竟是一个陌生人!
他额头上长着密密的皱纹,看样子有四十多岁了,还戴着一副厚厚的大眼镜,一副和蔼的样子。没等我开口,他先着急地问我有没有事,摔伤了没有?要不要创可贴?我当场就呆住了,摇了摇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看我没事了,他才放下心来,一脸担心地说道:“小朋友,以后不要独自来爬山,很危险的。你这样单独行动,怎么能让你爸爸妈妈放心呢?”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感觉暖暖的,像被冬天的太阳晒过一样。
回家的路上,我回想着刚才那一幕,内心不禁涌过一丝愧疚之情。这位陌生的大叔让我明白,其实陌生人并不讨厌,有的人也会像亲人、像朋友一样,给自己带来温暖。陌生大叔在关键时刻不仅拉回了我的安全,还拉回了我对陌生人的偏见。
难忘那位陌生的大叔,难忘大叔那双有力的大手。
Ⅷ 下水作文的参考资料
要学游泳,必须下水,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过来.下水作文就是老师布置的作文,老师自己也要写的.下水作文不一定就是师生同题作文。
以下两个资料供参考——
1、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2001年,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某市专门作出了有关规定,九年制学校1至5年级的语文老师,每学期写作量不少于1万字,6至9年级的语文老师不少于1.5万字。现代作家沈从文在高校任老师时教授写作课,每次布置一个题目,他就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时甚至密密麻麻贴满好几面,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这确实是讲授作文的好方法,但我们对语文老师要求可不能太高,沈从文是以作家的身份去担当老师,而我们的老师不可能是作家,而且作文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苛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写得一手好作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老师,有理由而且也应该写好文章,既然是中小学生的文章,对老师来说应是小菜一碟,应该篇篇佳作。但真正写时肯定会碰到问题,这时就会知道写作是多么难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写时也会发现考试时所提倡的格式化的文章多么没有美感,这样他们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些改革,久而久之会使我们现在整个的教学方法有所改变。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教师写下水文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能避免教学中的许多误区(如最常见的命题作文,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老师自己动手,他才会懂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他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方向。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在作文教学改革之中,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广大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是热爱文学,甚至是著名文学家,他们被称为教师作家;在作家队伍中,也有一些当过教师,热心于教育的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人应该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只有他们既对写作规律有着十分真切的体验,也对教育教学规律十分在行。呼唤作家型教师,要广大语文教师成为一个作家,要求过高,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增加教师对写作规律的体验,是解决向作家型教师转化的一个重要而且是主要的途径。
写下水文其实并不难,教师在为学生写评语就是一次很好的下水机会。但调查发现,我们许多教师写评语不是“八股式”图快,就是随意评说。写评语实在应该认真对待。下水文不妨从写好每一句评语开始。此外,作者向我们的教师推荐老教育家张中行先生的《写作杂谈》一书,虽然它写于十余年以前,但对于写作的规律性东西谈得深入而浅出,不失为指导教师自己写作和教学学生写作的较好参考书。
2、关于语文教师写下水文的对话
■关于语文教师写下水文的对话
刘德斌整理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袁朝晖:一个好的游泳教练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也未必就能成为一位好教练,语文教师也如此吧。
林 德才: 教师不是教练
刘爱丽:我并非全同意你的观点,有可能自己的学生中不乏有写作灵性的孩子,但是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老师笔耕不辍,更能理解学生写作的甘苦。我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拿这学生的作文,似乎能指出他的缺点,但如何具体的修改,未必贴切。老师还是下水的好!
飞哥:语文老师不会写文章是讲不过去的。
刘艳红:
我看过导演给演员说戏,他的示范确实说不过去。但他高就高在能把演员的情绪调动起来,调整到作品需要的最佳状态。老师也一样,首先要会写文章。但关键应做到会指导学生写。
丁巍鑫:大家都说教师应该会写文章
,我认为应该加一个“好”字,如果自己写不出好文章,又从何体现自己的理论是能够指导学生写作的呢?
林德才:丁老师,如果要求语文老师都要写出“好”文章,应该是不切实可行的,毕竟好文章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来的。况且反过来说能写好文章的人并不见得就能有自己的理论来指导学生。
贾军:现代的新型教育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成为优秀的教练,不仅如此,更要求我们成为拥有优秀运动员感觉的教练。感觉从哪里来,要从实践中来。到哪里去实践?我们所实践的结果是不是符合要求?话说回来了,语文教师须实践的东西太多了,也许永远也当不好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好教练。不知我说的对吗?
袁朝晖: 还想说一句:作家是教出来的吗?
我们可以去下水,名家名篇也算下水文吧。好象规律和方法,方法和实践,实践和教学,总是不能统一的.就像谁都知道点球怎样进门,郑智也能踢丢一样。
难说再见:能写好文章的人并不见得就能有自己的理论来指导学生,这话确实不假,但一个写不好文章的老师一定也指导不好学生。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不一定能当好教练,但有几个教练不是优秀的运动员?试想一个写不好文章的语文老师如何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启发、感染学生?一个写不好文章的语文老师最起码不会是一个出色的语文老师。
Ⅸ 如何培养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的习惯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教师写下水作文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兴趣。一位教师说出了他的做法和感受。他在写下水文时,从不把自己的作文给学生当范文用,更多的时候是和学生比赛。他事前告诉学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写,看谁写得更好,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咱们大家一起评,看老师的作文怎么样。有好多次评最佳作文时,学生评的不是他,因为有比他的习作更好的。他自己这时候就不是老师了,而是成了一个和学生一样的习作者,师生是平等的,互相欣赏,又互相批评。这时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和老师比赛,有时还超过老师,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在作文教学改革之中,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老师自己动手,他才会懂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他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方向。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
下面就教师培养学生写下水作文的习惯,采取什么措施与步骤谈一谈我们的建议:
一、整体规划
在每学期开学前制订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同时考虑"下水"作文计划,选择好"下水"的场合、"下水"的方式等,使之与作文教学计划融为一体。
二、悉心垂范
垂范作文往往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有时间收集素材,立体思维。垂范作文,深辟的题目要立足于精,力求浅显易懂。
三、同步急就
中学作文一般都是限时的,教师"下水作文"如能和学生同步完成,学生愈加信服。同步急就文章最棘手的是一时难觅许多材料,没有筛选的余地;即使有,一时也难以分析、组合,话说不到点子上。把这种感受告诉学生,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注重分析习惯的养成。
四、蜻蜓点水
所谓蜻蜓点水是指对新授写作技法的关键部分"下水"示范,而无需写作完整的篇章。学生习作一般都是每周一篇(大小间隔),要求学生习作一篇,教师也"下水"一篇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教师在关键时刻下水,不失为事半功倍之法。
五、评改鉴别
王充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这显然是对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从反面晓喻为文之道,来个"疑义相与析",也可以起一点"为世"而作的作用。再说,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鉴别能力,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写下水作文的习惯呢?
一、下水作文的定位:下水作文不同于平时的文学写作,要针对应试作文与学生的写作心理行文。思想的倾诉,如果下水作文写成平时的文学创作,容易在不经意间给学生造成误导,本人在这方面就有过不成功的教训: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把自己曾经发表的文字打印下来发给学生看,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散乱的结构是学生在现时的写作中无法学习与把握的,也是不利于应试作文的。还有一些作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写作心理,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所无法理解的思想与过于伤感的情绪是不利于他们阅读与学习的。
二、下水作文行文时应该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写作的难点与重点。内容通俗易懂,富有童趣,是下水作文的典范之作。在写作下水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难点与重点。也许一个作文题目对于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可以找到相当多的素材,并且从这些素材中挖掘深刻的意蕴,但是学生确不见得能够做到,那么教师在行文的过程中就得考虑在课堂里如何指导学生从课本从生活里寻找写作的素材与如何从这些素材中挖掘主题,阐发思想。教师通过自己的作文实践去思考,写这样的作文哪些地方不好处理,哪些地方好处理。有了切身的体会再去看学生的作文,就可以明了地看出学生作文的得与失,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三、让学生品评下水作文的得与失,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的文章并不见得让所有的学生服气,他们也能发现你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不管他们的意见是否得当,都不要打消他们评论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平民意识,让学生畅所欲言,也是迅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一种激励与鞭策。
四、学生写作之后,让学生自己介绍心得。请几位写作成功的同学到台前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谈写作心情。因为学生作文比教师的"下水作文"更贴近同学实际,所以更能调动其积极性,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听同学朗读和介绍时,他们往往情动于衷、思发于胸。
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其一、课前要给有关同学充足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能认真归纳总结;其二,学生对老师评出的这些佳作可能产生不同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同学们大胆发表意见,以此锻炼其思辨素质和表达能力。
总之,下水作文能给学生榜样的力量,与学生心灵互动。加强写下水作文的意识并且在下水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形成一种"老马识途奋进,百骏飞蹄奔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