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年级上册语文版语文书目录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
2.周庄水韵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4.走进纽约
口语交际——模拟旅游咨询
写作——写一篇游记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
6.别了,“不列颠尼亚”
7.生命之舟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
写作——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
10.谈语言
11.最苦与最乐
12.懒惰的智慧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一...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4.范进中举
15.选举风波
16.山米与白鹤
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
写作——缩写小说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
写作——说明事理
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
22.答谢中书书
23.记承天寺夜游
24.满井游记
25.诗词五首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写作——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二...
第七单元
26.古文二则
27.曹刿论战
28.干将莫邪
29.劳山道士
30.诗词五首
口语交际——劝说
写作——改写《曹刿论战》
『贰』 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的文言文课文原文
我学的是人教版,别的版本我不知道!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短文两篇】
1、《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⑽。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⒃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有的版本为盛)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guǎ)、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杜甫诗三首】1、《望岳》2、《春望》3、《石壕吏》
【三峡】---郦道元
【短文两篇】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观潮】---周密【湖心亭看雪】---张岱
【诗四首】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2、《使至塞上》---王维3、《渡荆门送别》---李白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课外古诗词背诵】《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晓臣《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p.s因为小生还有别的事,所以只提供文章的名字,至于具体内容网上应该都能查到。】
『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芦花荡
3 蜡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7 背影
8 台阶
9 老王
10 信客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12 桥之美
13 苏州园林
14 故宫博物院
15 说“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
17 奇妙的克隆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19 生物入侵者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这是网址,算比较内新的容
http://www.newxue.com/yuwen/rjkb8a/
『伍』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
(一)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 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 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 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 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 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 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 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 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 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望采纳!!!
『陆』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我给你找了些练习题~!你看看行不行~!
一、基础知识(16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憎恶(wù) 诘问(jié) 差使(chāi) 蹒跚(pán)
B. 孤孀(shuāng) 栅栏(zhà) 举箸(zhù) 颓唐(tuí)
C. 琐屑(xiè) 尴尬(gà) 仄歪(zè) 取缔(dì)
D. 愧怍(zuò) 焦灼(zhuó) 吊唁(yàn) 跋涉(s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阻遏 创疤 鸿蠕 穷愁撩倒 B.烦躁 狼籍 蹒栅 缭绕不绝
C.琐屑 皇急 杀戮 臭名昭著 D.簌簌 颓唐 案牍 黄发垂髫
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业已:已经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6.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7、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8.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B. 敌人虽然负隅顽抗,最终还是被我军彻底地消灭了。
C.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D. 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二、 积累与运用(10分)
9.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8分)
(1)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2)《望岳》表达作者早年的伟大抱负及奋发向上的精神的句子 , 。
(3)杜甫《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 。
(4) 能体现《陋室铭》一文主旨的句子是 , 。
10.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介绍了三本名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本?为什么?(2分)
三、阅读理解:
(一)《背影》节选(10分)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边句子的含义,选择正确答案。
①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2分)
A.表现父亲意志坚强。
B.表现父亲体贴、劝慰儿子。
C.表现父亲的乐观精神。
D.暗示已经找到生活出路。
12. 选文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文章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2分)
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
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的表现出来。
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
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
13. 文中哪些词语具体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2分)
14. 选文中先后两次写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的眼泪又来了”,那么流泪的原因是什么?(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15. 对文中“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应如何理解?(2分)
(二)爱 莲 说(10分)
陶渊明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蕃( ) 宜( )
17.与“花之君子者也”中的“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渔人甚异之 D、水陆草木之花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作者写莲花之前,先写菊花与牡丹,其用意是 (2分)
20.文段通过对三种花的评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情怀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认识父亲(14分)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21.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22.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3.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① ②
③ ④
24.“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4分)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四、作文(40分)
请选择其中一个题作文。
1、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以选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3)、不少于500字。
2、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常被忽略的东西。你领略过被爱的那份喜悦吗?你体验过付出爱的快乐吗?请你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祝你学业有成~
『柒』 八年级上册语文
《蜡烛》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拂( )晓 肃穆( ) 烧灼( )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精疲力竭( ) 名副其实 天翻地覆
精疲力竭 从容不迫 颤巍巍 永垂不朽
2、用正楷抄写上面的词组三遍
3、任选其中3-5个词组,组成不少于50字的语段
4、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 出那些水。
(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 在老妇人的近旁。
(3)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 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5、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问题。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二、重点文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7、(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8、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9、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10、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圣诞夜休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
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俩是为了逃避轰炸才躲到这来的。
这是,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个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
美国兵听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落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
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只唯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是一同享用的。
正布置餐桌时,来了4个德国兵。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醉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还是镇静地迎上去:"圣诞节快乐!"“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么?”带队的下士问。“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还有3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朋友。我们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兵吗?”
“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4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拍了:“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饭了。”
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器,美国兵也照这样做了。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不够分了,快去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物理时,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敌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一直持续到第2天早上。母子俩用尽有的竹竿和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到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11、请试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恻隐: 。
(2)尴尬: 。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13、母亲说:“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这句话中的“这回事”指什么?“孩子们都饿坏了”中的“孩子们”指的是谁?
14、“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请说说母亲“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15、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德国母亲勇救美国士兵的举动?
四、中考同步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文后问题。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家离学校有三里路,白天不觉难,一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山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 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偏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有见过。总之,晚上实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汗。
一晚实习回来,刚上山岭时,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
以后,我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我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了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鸟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来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你父亲的火把。
16、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7、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
18、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9、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20、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五、片断作文
21、“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蜡烛》)
红军战士们“小声地谈论着”。请展开想像,写一段他们的对话,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4、(1)舀 (2)打 (3)抄
5、示例:①希望和平。②必要时会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战。③再次了呼吁和平的心声。
7、(1)不多余。“还”字突出德军炮击时间长,老妇人的处境十分危险。
(2)“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
8、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9、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10、示例:耐心地、两臂交叉。
11、(1)指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表示同情。(2)神态不自然。
12、一位德国母亲收留交战的美德士兵,平安地度过了一个圣诞夜。
13、“这回事”指相互为交战双方这一事实;“孩子们”指德国兵和美国兵。
14、母亲亲眼看到不共戴天的敌人能够友好相处,非常高兴,她相信人民之间没有仇恨,战争会很快结束的,所以很“激动”。
15、文中的母亲是个勇敢、慈爱、富有同情心、有着博大胸怀的人。虽然她是德国人,但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她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因此,当美国士兵向她求救时,她才会置生死于度外,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们,并杀掉家中唯一的公鸡来款待他们。这位德国母亲是伟大而可敬的。
16、为了帮助“我”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我”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父亲一边用语言鼓励“我”,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我”同行的故事。
17、父亲与“我”一起走夜路 通过夜间同行帮助“我”成长
18、是一个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19、A
20、示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和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