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语文课晋祠可以提什么问题

语文课晋祠可以提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21-02-27 18:47:08

❶ 晋祠公园的各种问题。

晋祠公园门票70元/人
可以蹭旅游团的导游,跟着旅游团听就可以了
主要是自己玩,一般2个小时

❷ 读《晋祠》 梁衡,回答几个小问题。谢谢!

我小学生,刚学了这课,没搞懂

晋祠》

梁衡

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你沿着水去赏那亭台楼阁,时常会发出这样的自问:怕这几百间建筑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这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一一○二年),距今已有八百八十年。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宽七间、深六间,极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四十二尊侍女,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心之巧,绝非一般。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皊二年(一○八七年)。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仍鳞片层层,须髯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却在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翼如。桥边栏杆、望柱都形制奇特,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鱼跃清波,荷红映日,真乐而忘归。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以圣母殿为主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之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砌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荫之中,揉造化与人工一体。就是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这假山上本有一挂细泉垂下,而山下却立了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那水正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却总不能满碗。和尚就这样,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着。还有清清的小溪旁,突然跑来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埋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一吸百川。你顺着山脚,傍着水滨去寻吧。真让你访不胜访,虽几游而不能尽兴。历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至今山径石壁,廊前石碑上,还留着不少名人题咏。有些词工句丽,书法精湛,更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这晋祠从周唐叔虞到任立国后自然又演过许多典故。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起兵反隋,得了天下。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在这里消灭了北汉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九五九年陈毅同志游晋祠时兴叹道:"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
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❸ 鄂教版小学语文6年级17课【美丽的晋祠】用了那些手法,表达效果。

我刚刚上完来这一课自,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对仗、排比。比喻、拟人表达效果都是形象生动具体的说明了晋祠(一种景)的什么特点和作者对晋祠的热爱,对祖国大好山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偶和对仗的表达效果都是使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排比的表达效果是增强语势,强调晋祠(一种景)的什么特点,更能表达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我很自信,百分之九十五是对的,这些表达效果老师都要我们背了的!

❹ 学完《晋祠》这篇课文后,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两三句话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晋祠的美,在山,来在树,在水自。""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三句六字,揭开了晋祠美之所在,一句四顿道出流水诱人之处。让人流连往返,也写出晋祠独特的美。他把自然与政治,山水与伟人融为一体,写法独特,独出心裁。

❺ 课文《美丽的晋祠》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1、简要介绍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处理字词:
轩榭xiè 皴裂cūn 虬枝qiú 璀璨cuǐ càn
须髯rán 老妪yù 荫护yìn 瀛胜楼yíng
二、分析课文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
找三位同学和老师合作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晋祠.)
2、 晋祠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3、 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以板书形式归纳)
(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
(6——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
(二)研读2——5节
1、 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儿?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2、 晋祠的山美在哪里?这里作者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分析晋祠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四季宜人.比喻、拟人,形象地说明了山的特点.)
3、 精读第四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说明了晋祠树的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先分说,后总说.语段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木荫蔽下给人的感受.)
B、文章用哪些词语,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的特点?
(“劲直”“皱裂”“疏枝”“偃卧”“盘屈”“柔”“如盖”“虬”“粗大”这些词语,从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和姿态等方面来说明.)
C、写树的造型奇特主要以什么树为例?(左扭柏.)
D、文章用两个比喻句说明了“左扭柏”的什么特点?
(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说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点.)
E、文中“地下旋起的一股烟”改为“地下冒起的一股烟”行不行?
(在第一个比喻句中,“旋”不能改为“冒”.因为“冒”表示这股“烟”细小,而“旋”表示粗大,紧凑,并向一个方向转,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点.)
F、与这个“旋”字相呼应的有哪两个字?
(这个“旋”字又和“拧”“绳”呼应,形象而传神.)
4、 精读第五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写晋祠的“水”的特点有哪些?哪个特点写得最详细,哪个特点几乎没有专门写出来,但又可以从其他特点的介绍中体会到?
(多清静柔.)
B、本段用了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晋祠水“多”的特点?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溪.石间细流脉脉……林中碧波闪闪……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
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C、在写“多”和“柔”着两个特点是,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引用李白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说明水的静.)
E、为什么说“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说明水多.)
F、这段文字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你是怎样理解最后的“总”?
(作者借助修辞手法,运用优美的句式表写说明晋祠水的特征,然而最美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三)研读6——11节
1、 晋祠的自然风景很美,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咱们先来看三绝之首----圣母殿.
精读第七段,讨论下面问题:
A、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圣母殿?
(建筑年代早,规模较大,结构独特,气势雄伟,巧夺天工.)
B、从这五个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圣母殿的?
C、本段哪一句话具体表现圣母殿及42个侍女泥塑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
(第7节最后一句.)
D、补充: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丝毫毕现.这组国内罕见的侍女群像,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摆脱了南北朝以来宗教和神的束缚,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画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的深刻构思.从中,我们看到了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体会到她们之间的社会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
侍女们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艺术却把她们真实、永远地再现给了后人.告诉我们,在1000年前,有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样地生活着.不朽的艺术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神奇,这就是晋祠宋塑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
2、 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又有何特点呢?(生动,精巧.)
3、 精读第九段,讨论:
A、“飞梁”指什么?哪句话可以解释?(十字形的桥.)
B、鱼沼飞梁的奇特体现在哪里?(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补充: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
对于飞梁,古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最初崛山多福寺创建时,因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水.山僧不得不求助于五台山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念其心诚,施一锦盒,再三叮嘱,不到崛山中不得打开.山僧一路艰辛,走到上兰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开一小缝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突然两条小龙腾空而去,一条就落到上兰村窦大夫遇难处,变成鱼沼.最后还是苦了崛山,没水.山僧气得将锦盒扔在施工现场,还算不错,锦盒掉到石缝中,居然变成一个浅浅水井.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这一浅池为生活用水.
4、 其他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古朴优美,用工精巧.)
5、 圆中小品的特点是什么?说明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极具匠心.举例子.)
三、小结
1、 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
(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自然风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历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顺序.)
2、 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中,由于说明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上加以区分,说明文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平实性说明文,包括说明事物内容、历史、情状的介绍性说明文,解释事物存在和发展道理的阐释性说明文,简述事物、事理发展过程的叙述性说明文等,另一种是文艺性说明文,即运用形象化的文学手法所撰写的说明性文章,包括知识小品、科普读物、名胜古迹解说词等.《晋祠》就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
3、小结:
“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是果戈里的一句名言.由于建筑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丰富的形象,并能跨越若干时代成为历史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正是今天我们深入认识历史及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条线索.“当歌唱与音乐沉默的时候,而建筑仍在说话.”
今天,我们欣赏了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你不能不为古人的匠心独具而赞叹.只有单纯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实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须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创造丰富的、流动的步移景异的画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晋祠之美的真正所在.

❻ 《晋祠》梁衡的 几个问题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理解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为了把握作者思路的脉络,领会文章的内容,在阅读文章时,有必要对文章解篇分段。划分段落时,必须注意从全文出发,通盘考虑。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抓住某一点作为依据,进行分段。划分段落还要充分注意各类文章体裁的特点,找出其内部规律性。
在划分段落的基础上,要能准确地概括段意。归纳段意,是阅读分析文章的基本环节,也是掌握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同时又能培养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⒈摘句法。
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往往是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可以直接用它作段意。可以用作段意的句子一般都是每段的中心句、抒情句或议论句。有的段落用好几句话表明全段的中心意思,这样的句子要加以紧缩,再作为段意。如《晋祠》一文中有一段,第一层先总说晋祠水的特点:“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后面又分成三小层分别说明描写水的多、清、静与柔。显然,这个段落的总起句可以直接用作段意。
⒉连词法。
从段落里找出表示本段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适当串连起来,就可以表达段落大意。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一段文字:“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二米,合在一起共长四十点六八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每幅浮雕里有而是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它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抓住以上加点词语,并作适当串连,就可把本段段意概括为“介绍说明浮雕的座落、高度、耐久性和人物”。
⒊综合层意法。
即先概括各段落所属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他们组合成段意。把各层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这是常用的方法。如《向沙漠进军》一文的第一段所属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指明沙漠对人类危害之烈,第二层次分析沙漠怎样危害人类。概括了这两层的主要内容,就不难概括第一段的段意了。
⒋要素为据法。
记叙文的段意可以以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如《捞铁牛》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为:捞铁牛之因。叙述“一件事”的段落,要抓住“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进行概括。
⒌用过渡句概括法。
如《赵州桥》中“这座桥不仅坚固而且美观”这个过渡句,“坚固”是上一段的主要意思,“美观”是下一段的主要意思,可分别概括为“赵州桥雄伟坚固”、“赵州桥非常美观”。

❼ 晋祠这一课你会怎么上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层说明的写作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短小的文艺性说明文,体会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3、了解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精度重点语段,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有幸能和同学们认识,并且共同上一节课。我听说十中的孩子都很热情,特别是咱们初二(7)班的同学,希望今天我们合作愉快。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晋祠》,老师先咨询一个小的地理知识,晋是哪个省的简称?——山西,所以晋祠就在山西省的境内。同学们知道吗,山西可是个好地方,旅游界流传这么一句话: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但是看得并不是自然风光,这两个地方有很多文化古迹,比如山西著名的云冈石窟、佛教文化的圣地五台山、晋商文化的代表乔家大院,等等,这些都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些文化旅游胜地。但要论历史悠久,它们却远不及晋祠。

晋祠原是为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作建的祠,虽然修建年代无可考证,但是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可见这之前就已有祠了,足见其年代的久远。

今天,我们就跟作者梁衡进行一次免费旅游,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游览晋祠吧!

过渡

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让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扫清文字障碍,下面老师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检查预习

一、出示小篇子,检测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苍劲、老妪、荫护、须髯、虬枝、拾级、草蔓、细流脉脉、冉冉不绝

二、订正:

重点放在:荫护、草蔓、细流脉脉、冉冉不绝

过渡

预习检测的反馈情况老师还是很满意的,这说明同学们是认真读文了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提问:那我们打开书看课文,晋祠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句话进行概括。

明确: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

2、提问:为什么这句话可以概括晋祠的特点?

明确:全文就是从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两个角度展开对晋祠进行介绍的。

3、教师指导:一般像这样的文章,第一段总写事物的特点,尤其是同学们找到的这句话,从两个方面来对晋祠的特点进行概括,总领了全文。后面就自然而然围绕这两个特点来介绍景物,我们看写其优美的自然景物是哪些自然段?(2—5),悠久的历史文化呢?(6—11)。

优美的自然风景(2—5)

晋祠

悠久的历史文物(6—11)

预习课文读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晋祠清幽、古朴

精度课文,感受晋祠的“美”

(一)研读2——5自然段,感受自然美:

1、提问: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第二段——山、树、水。

2、过渡:文章3、4、5段恰恰是从山、树、水三方面来介绍描绘晋祠自然风光的。我们来齐读课文,看看作者介绍了山的什么特点?是怎么来介绍的?

3、品读第三段:

(1)提问:晋祠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介绍其特点的?

明确:▲比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晋祠周围山的雄伟、连绵不断的特点;

▲“拥”——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晋祠处于群山的环抱之中。

▲ 对偶——景色清幽,在这样一种景色之下去游览晋祠当然会心旷神怡了!

(2)过渡:可见晋祠在群山的环拥之中,平添了不少的情趣,那树呢?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么来介绍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在文中勾画出来。

4、品读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晋祠的树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进行介绍的?

明确:列举了周柏、唐槐、左扭柏,说明了晋祠树古老苍劲的特点;

▲周柏——“劲直”、“皱裂”、“挑”、“青青的疏枝”、“偃卧”;

▲唐槐——“粗大”、“虬枝盘曲”、“簇簇”、“绿叶如盖”;

▲松柏槐柳——“老妪负水”、“壮士托天”;

▲“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拧”、“旋”。

(3)正因为悬瓮山的参天古木苍劲古老,终年遮蔽着晋祠,文中的一个词语用的特别好——“荫护”,使之幽静、典雅,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意境。那晋祠的水呢?美不美?这么美的文段老师也想读一读,同学同意吗?那同学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

5、品读第五段:

(1)老师范读文段:

(2)提问:水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如何介绍的?

明确:特点——多、清、静、柔。

▲多——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信步”随意走动,水处处可见,显其多;游人感觉“这几百间建筑恐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为什么会产生此种感觉?更见其多;

▲清——“游鱼碎石,历历可见”,历历即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说明其水清;

▲静——“细流脉脉”、“流势都不大,轻轻的微波”;

▲柔—— “如线如缕”、“如锦如缎”、“织成一条条大飘带”,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的写出晋祠的水伸手可触的质感。

▲“晋祠流水如碧玉”——引用了李白的诗句,这句话本身就把晋祠比作碧玉,形象地描绘其清透、柔滑,涵盖了晋祠流水清、静、柔的特点。

(3)过渡:恰恰是这里的这样的水,衬托着晋祠,赋予了它无限的灵气。山作背景、古树掩映、水绕其间,自然风景宛如画卷,但在作者看来这些并不是晋祠最美的地方,什么才是晋祠最美的?(还在于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二)研读7——11自然段,走进晋祠的人文价值:

1、提问:晋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作者主要抓住什么介绍它的人文景观?

明确:古建筑中的“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

2、提问:“三绝”分别“绝”在何处?

明确:▲圣母殿——现存最早(时间久远)、殿内宽敞却无一根柱子(结构精巧)、泥塑圣母像及42个姿态各异的侍女(艺术价值),(作者是如何描写这42个侍女的?排比——动作或姿态;形体、神态、衣纹——肖像);

引导:现在同学们见过得精致的东西很多了,可是大家想象一下,在距今近千年以前的那种生产力比较低下、科学技术比较苍白的古代,就能制造出结构如此精巧、艺术巧夺天工的圣母殿,确实堪称一“绝”,当然从中也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木雕盘龙——现存最早(时间久远)、木质优良(质地精良)、工艺精巧(艺术价值);

▲鱼沼飞梁——罕见的十字形飞梁(造型奇特,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3、除此之外,作者还介绍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明确:次要建筑——古朴精巧;园中小品——极具匠心。

(在介绍园中小品时,主要抓住了假山下的石雕小和尚——可爱;溪旁的石雕大虎——有气势;石壁石碑上的题句——文人墨客喜爱这个地方)

小结

这部分,作者先抓住了晋祠中的主要建筑——“三绝”,并一一对它们进行介绍,然后再去写那些次要建筑和园中小品,这样便从主要到次要全方位的展示了晋祠的人文价值,也就是说在晋祠的古建筑中处处都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晋祠最美的还在于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了!

总结

1、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文章,作者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概括的介绍了晋祠的特点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之后,分别从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来具体介绍,那我们看最后一段,它很显然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作者把它比作是璀璨的明珠,可见对晋祠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所以从结构上看,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结构。

2、提问:可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文中具体介绍晋祠特点时和第一段概括晋祠特点的顺序不一样,是作者一时疏忽?还是精心安排?

明确: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晋祠的历史价值远远高于自然风景的欣赏价值,是它的人文价值使其具有历史的厚重,因此作者为了突出它的历史价值就在概括时放在了前面;但是行文中具体介绍时,作者就要遵循人们游览顺序和认知规律,先从晋祠的自然风景写起,这样,使文章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更体现了晋祠悠久的历史文化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特点。

结语

所以说同学们还是很幸运的,虽然囚于斗室,仅仅是品读文字,便可轻轻松松的到著名的晋祠游览一番。这里的字让风景的确优美,山、树、水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衬托着晋祠,山拥、树荫、水托,无不给晋祠营造了古朴的意境。但是风景处处有,如果仅此缺少里历史的内涵、文化的底蕴,也许就不会吸引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成为人文旅游的胜地。

不知道同学们的晋祠之行是否尽兴,可能大家收获各不相同,如果仍有意犹未尽者,可自费旅游去感受它的悠久与优美吧!

作业

4、5、7种任选一段,删去文中描写语句之后,再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要求:1、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具体阐述理由;

3、100字左右

❽ 《晋祠》主旨是什么

晋祠从周唐叔虞到任立国后自然又演过许多典故。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起兵反专隋,得了天下。宋太宗赵光属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在这里消灭了北汉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九五九年陈毅同志游晋祠时兴叹道:"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
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❾ 鄂教版小学语文6年级17课【美丽的晋祠】中的山 树 水和小品有什么特点

晋祠的山:巍巍的,长长的,雄伟(比喻,拟人)
晋祠的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周内柏,唐槐)容
晋祠的水:多,清,净,柔(总——分)
晋祠的小品:极具匠心,精致(和尚可爱,老虎威猛)

我是小孩子,刚上完这课!!!

❿ 关于<晋祠>的一些问题

<晋祠>是一篇以实体事物(晋祠)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我们还学过另一专类说明文则以事属例为说明对象,如内容同样是园林名称的<苏州园林>.
<晋祠>的特征是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晋祠>一文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文法,把晋祠的特征介绍得具体形象,形神兼美>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晋祠可以提什么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