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课件

发布时间:2021-03-07 07:33:58

1.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背影课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2.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十一课背影课后习题答案

一、熟读课文,把四次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回答下列问题。

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2.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本题抓住“背影”这个重点,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特色。

四次写背影的文字: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可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起至“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2.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3.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二、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并从课文第六段中找出一些关键性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关键性语句。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本题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关键性语句,引导学生识别关键性语句,体会关键性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这一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2.这一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第六段中,关键性语句有这样一些: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是这个片段内容的提要。

②“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这是父亲过铁道之所以困难的一个因素,不然不至于如此艰难。

③“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说明父亲是坚持要自己去的,这一处很关键。说明父亲觉得能为儿子尽心尽力才舒心。

④“蹒跚”一词很关键,连平地走路都是蹒跚而行,可想而知上下月台更难了。

⑤“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句不仅是本段关键的一句,在全文也是关键的一句,全文的焦点就是这个背影。

⑥“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句表现了父亲的心情,买橘子虽然辛苦,心里却很高兴。

⑦“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一句能表现父亲对“我”的怜惜、体贴、关照。

⑧“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一句又写背影,而且包含非常复杂的情意,所以也是关键性语句。

三、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

本题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体会话语包含的感情。

四句话是: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①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句: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句: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四、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可以与大家讨论一下。

2.课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为什么这样说?你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也有这种自作聪明的情况吗?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中一些表达得比较含蓄的感情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第1题须结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来讨论。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是一个20刚出头的青年,情绪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文中的“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第2题体会课文中自我反省的语句,引导学生注意调整心态,体会家庭亲情,并在交流中进行口语训练。一个人小时候,觉得父亲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龄段,血气方刚,又懂事又不懂事,会觉得父亲并不可敬,还以为自己比父亲强。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亲强得多,也会觉得父亲可亲可敬。八年级学生在长辈面前自作聪明的心理正在萌生,谈谈这个问题是很有好处的。

说“聪明过分”“太聪明”,是回想八年前在父亲面前那种心态太不应该了,父亲为自己跟人讲价钱,嘱托茶房,都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为是,好像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不聪明了。

3. 八年级上背影

7 背影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着力描写背影?又是怎样突出背影的?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那一回送行,整个过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在父亲的许多好处中,这次送行是最突出的,在这次送行过程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的,在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爬那边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间,形象的定格。突出这一瞬间形象,提起父亲,头脑里就出现这一形象,由这一形象又会想起前前后后的种种事情。再则,背影这种视角也新。背影引人想像正面形象,开拓了想像空间,无尽的想像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总之,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可以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者为突出背影,多处作了独具匠心的布置。

朱自清用“背影”作为题目,非常显豁地突出了背影。开头一段就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悬念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

快要写到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先作铺垫,一处说,“父亲是一个胖子”,让人想见他的身材;一处写他的衣帽——“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两处肖像描写安排在背影之前,就是要让读者把它们跟背影的特写镜头整合起来。背影的特写镜头,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处动作描写只写攀爬的起始动作,不再写下去,在强光聚焦中,成了形象的定格。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去烘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情的强烈表现将这个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作者又捕捉到另一个背影,分手后,伫望着离去的父亲:“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刻作者心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父子情深,想到父亲的至亲至爱,想到自己先前的自以为是,想到父亲的命运,想到父亲的前程,真是百感交集。这一次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无尽的牵挂。

末段回顾父亲这些年来的境遇,回顾这些年来的父子关系,最后又落脚到背影上来,与开头呼应:“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读者心中。

突出背影,是这篇散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2.关于文章的剪裁。

文中写回家奔丧,写在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因为这些跟主题关系不大。详写送行的过程,其中也分主次,买橘子的过程写得较详细,写背影的笔墨,又特别详细。可见,详略的原则是为了突出重点。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把四次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回答下列问题。

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2.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本题抓住“背影”这个重点,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特色。

四次写背影的文字: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可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起至“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2.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3.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二、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并从课文第六段中找出一些关键性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关键性语句。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本题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关键性语句,引导学生识别关键性语句,体会关键性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这一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2.这一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第六段中,关键性语句有这样一些: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是这个片段内容的提要。

②“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这是父亲过铁道之所以困难的一个因素,不然不至于如此艰难。

③“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说明父亲是坚持要自己去的,这一处很关键。说明父亲觉得能为儿子尽心尽力才舒心。

④“蹒跚”一词很关键,连平地走路都是蹒跚而行,可想而知上下月台更难了。

⑤“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句不仅是本段关键的一句,在全文也是关键的一句,全文的焦点就是这个背影。

⑥“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句表现了父亲的心情,买橘子虽然辛苦,心里却很高兴。

⑦“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一句能表现父亲对“我”的怜惜、体贴、关照。

⑧“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一句又写背影,而且包含非常复杂的情意,所以也是关键性语句。

三、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

本题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体会话语包含的感情。

四句话是: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①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句: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句: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四、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可以与大家讨论一下。

2.课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为什么这样说?你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也有这种自作聪明的情况吗?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中一些表达得比较含蓄的感情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第1题须结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来讨论。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是一个20刚出头的青年,情绪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文中的“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第2题体会课文中自我反省的语句,引导学生注意调整心态,体会家庭亲情,并在交流中进行口语训练。一个人小时候,觉得父亲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龄段,血气方刚,又懂事又不懂事,会觉得父亲并不可敬,还以为自己比父亲强。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亲强得多,也会觉得父亲可亲可敬。八年级学生在长辈面前自作聪明的心理正在萌生,谈谈这个问题是很有好处的。

说“聪明过分”“太聪明”,是回想八年前在父亲面前那种心态太不应该了,父亲为自己跟人讲价钱,嘱托茶房,都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为是,好像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不聪明了。

4. 八年级上《背影》

父亲的背影是深沉的背阴、蹒跚的背影、艰难的背影。
我哭是因为对父爱的感激版和激动权。
开头设提——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我的老师还给了一副对子:沉重 蹒跚 艰难背影——父爱子
感激 理解 自责泪水——子念父

5. 八年级上。语文,《背影》一课问题 急!!

1.父亲年迈,又胖怕儿子路上口渴,怕月台为儿子买橘子,为父亲对我的版关心而感动流泪。 2.自己即将权远行,与父亲分别,担心父亲以后的担子更重,心里难受而流泪。
2.这样写的目的,主要照应家境每况日下,父亲不断操劳,勉强维持生计。

6. 八年级语文《背影》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内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容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读读写写解释

注释:1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朱自清(1898-1948),字佩玄,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差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这里指职务。 3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4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5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6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7赋闲:失业在家。晋人潘岳有《闲居赋》,因而后人便把没有职业的“闲居”叫做赋闲。
8勾留:短时间停留。 9浦口:镇名,在南京市西北部的长江北岸,是津浦铁路的终点站。 10脚夫:就是对搬运工人的称呼。 11小费:顾客、旅客额外送给服务人员的钱。 12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13月台:站台 14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5拭:擦。 16颓唐:衰颓败落。 17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18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19情郁其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20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21惟:只是 22箸:筷子 23大去:意思是与世长辞,一去不返。这是对死得委婉说法。
本文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背影的四处描写:1开门见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
2望父买橘
3父子分手
4呼应开头,作者对老夫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
父亲的外貌描写:穿戴→照应开头所写家境;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我”用自己的情感烘托父亲的背影,我的情感:激动,感激,感动,心疼,愧疚……
流泪:徐州奔丧——悲哀之泪
望父买橘——感动之泪
父子分手——惆怅之泪
别后思父——伤心之泪

8.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概括了几件事

1.第一部分
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那专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属了”):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
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
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从“我说道”到“……又来了”):
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课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