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级语文书中,第四单元剪纸作文可以用什么题目
第一次回答可获2分,答案被采纳可获得悬赏分和额外20分奖励。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当今世界的残酷竞争中,中国青少年能否肩负起民族振兴和洗刷国耻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的命运。
2. 语文六年级(上册)2010修订版第四单元作文四幅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它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窗花一般表现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第一次见到这幅剪纸,我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奇怪之处,只是单单的一幅非常精细的艺术作品,让人赏心悦目。
剪纸上的男孩叫阿三,生活在小村里,阿三有两头骆驼——小白和小黑。这两头骆驼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本领——小白可以随意的控制风并在风中习翔;小黑可以产出世界上最甘甜的骆驼妈,阿三就是喝骆驼奶长大的。
烈日炎炎,烤得树叶都冒出了烟。阿三牵着小白和小黑去山上采药。到了山上,阿三一眼就看到了长在山崖上的药草,可是山崖太陡峭了,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阿三是个勇敢的孩子,他慢慢地爬到了山崖旁,轻轻地摘下了那棵药草。在他正要爬下去的时候,忽然他落脚的那块岩石猛地掉了下去,还好,他及时地抓住了小树。阿三在悬崖上晃来晃去,小树在一点点断裂。怎么办?下面可是无尽的深渊啊?阿三的汗珠大颗大颗地流了下来。
就在这时,小白猛地跳了一下,起风了,风呼呼地刮着,树叶纷纷下落,沙石纷纷飞扬。小白又跳了一下,呼——小白飞了起来,它飞到了断崖边,把阿三救了上来。
阿三已经昏迷了,他嘴唇干裂,流出了鲜血。小黑找来一个黑瓷粗碗,在里面产了一点甘甜的骆驼奶。小白把骆驼奶灌进了阿三嘴里……阿三醒来后,爱抚地摸了摸它们,走进了落落的余晖,一起回家了……
中国的剪纸给人启发,给了我们视觉上的美,更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3.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那一篇剪纸的作文,四幅图,哪一幅都行,最好是第一幅和第四幅,快............
当我们看到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教材付印稿复印件的时候,大有春风扑面、翰墨飘香的感觉。本册习作教材自始至终贯穿"多一些情趣、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限制"的编写思想。从而拉动内需,达到"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教学效果。
一、习作教材内容便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教材一览表 序列 习作内容 取材、构思引导 有无例文 拟题要求 类型描述 过程描述
习作1 写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 旅游、走亲戚、看球赛、读书……有快乐、有烦恼 无 自拟 记实、写事 忆后写
习作2 先做一件表达对父母示爱的事,再把过程写下来 怎样表达对爸妈的爱?先做、后想、再说(或写纸条)、最后写整个过程 无 自拟 记实、写事 做后写
习作3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风味小吃,先介绍再写下来 每个地方都有诱人的美味,重点从色、香、味、形介绍 无 自拟 记实、状物 尝后写
习作4 任选一幅剪纸作品,完成一篇习作 仔细观察选定的剪纸艺术品,加以想象,然后写 无 自拟 记实、想象 看后写
习作5 像写《银杏》的同学那样。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先写外部特征,再写它的价值或用途。了解事物有个过程,包括观察、思考、请教别人、查阅资料等
有习作过程引例 自拟 记实、说明 研后写 (一周)
习作6 了解地方上的名人,写一位家乡名人 名人范围很广,了解事迹可调查、访问等 无 自拟 记实、写人 访后写
习作7 写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也可写得到的启示 成语中、古诗背景、名篇前后的故事以及插图里的故事等 无 自拟 想象、写事 读后写
二、习作教材特点简析
纵观本册习作教材序列,我们觉得教材特色鲜明、特点凸显,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学,更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
1.题材多样、引导多元
随着学段年级的提升,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自主写作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有所增进。在这一前提条件下,习作教材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刷新了话题素材,为学生成功习作铺好路架好桥。正如《语文课程标准》说的那样:"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从本册习作话题看,既有记叙亲身经历的事、亲口品尝的美食,又有通过亲自观察、了解、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写的人和物,还有看剪纸想象写、读课文写故事。真是题材广阔,话题新颖,贴近生活,亲近大自然。
教材在引导学生取材、构思、起草等方面,则是开放的、多元的,是非常符合小学生习作认知规律的。纵向看,编者注意引导习作的过程与方法。例如,把沈平平同学分步写出的《银杏》作为实际引例,具体地展示其通过平日观察积累、请教老师、查阅工具书后的写作过程。然后迁移运用这一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写家乡一种产品。横向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想象的、动手做的均可选材入题。如《习作1》的话题引导,图文并茂,易于习作者取材、打开思路。又如《习作7》话题点拨,语文书中众多的成语故事,古诗文的背景故事,插图里的故事……学生可以写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也可以自编故事,这就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写作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再也不会出现"无米可炊"的局面。
从题材类型看,有记实的写人、写事;有记实的状物、说明;还有记实与想象的交叉糅合。从习作过程看,有"忆后写""做后写""尝后写""看后写""研后写""访后写""读后写"。从命题情况看,全是由学生自拟题目。实乃空间广阔,驰骋自由!
2.反复习染、螺旋上升
学语文,要重在积累,重在习得。学作文尤其是这样,重在历练。苏教版小语教材整个训练体系是这样概括的: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式上升。习作教材体系也一直遵循着这一编写理念。第三学段的习作训练采取了循环往复的方式,安排重点写作题材,但这种安排绝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机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比如说,怎样记实写人是小学习作重点,也是难点。正如作家颜煦之所言:"总的说,写文章,是为了写人。描写景物,叙述事件,都是为写人服务的。"为了紧抓重点,突破难点,习作教材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写一位老师(最熟悉的人);在五年级下册安排了写"小能人"和写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身边的或熟知的人);在六年级上册又安排了写家乡的"名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这三个学期内的同一题材的多次练笔,并非简单重复,它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要求。它们在习作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在内容要求上难度也在渐进提升。有的是记一两件事写人,有的是报道一个人。到六年级要求是了解人物事迹,进行人物专访,然后写。只有这样多次重复,才能逐步实现内化。只有"同题"反复历练,学生才能耳濡目染,日有寸进,形成习作能力,进而达到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
3.例文触发、读写互促
我们从本册习作教材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七次习作只有二篇"例文",其中一篇还是作为迁移写作过程的引例。中年级习作教材几乎课课是"例文"引路,借"例"悟法。升到五年级,教材还安排了三、四篇"例文",而到六年级再减少"例文"。为什么这样安排呢?众所周知,第二学段,由于习作训练刚刚起步,课文的语言(堪称"典范语言")与学生的语言(即同龄人"伙伴语言")距离较大,学生一下子很难模仿上来。所以,编者没有采取阅读与习作"有机对应"的编写方式,而是提供与学生语言水平比较接近的"例文"(即界乎"典范语言"与"伙伴语言"之间的"过渡语言")让学生模仿并从中领悟写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写成篇的文章,其书面语言的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范文的方式,主要不是低层次模仿,而是借鉴。为了更好体现学生习作逐渐由"模仿"到"借鉴",由"仿"到"创"的"循序渐进"过程,编者在第三学段,便采取了阅读与习作"相互匹配"的编排方式。以便读和写在单元主题构建中"同频共振",相互促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搜索、筛选、提取、加工相似信息或相似模块,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的构思运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说到底,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把握阅读与习作之间内在的相似联系,逐步实现吸纳与倾吐的交融与相互促动。
本册习作例文虽然少,但很精要。第一篇例文《鸭血粉丝汤》,不但能激发起同龄人写家乡"美味"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提供了如何写"色、香、味、形"。以及做法、吃法等方面的参考。第二篇例文《银杏》,主要是具体展示"多一些探究"的写作过程。所以,六年级习作,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多方借鉴主题单元中的"范文"信息,相似激活;又要重视仿效"例文",由仿到创。
4.重物迁情、重思引辞
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说过:"客观世界通过感官反映在人脑中,产生了思想感情或某种看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看法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文章。"也就是说,人们是由于受了外物的刺激才产生了"情","情"又孕育了"思",把自己的"情"按个性"思路"形之于 "辞"就是文章。编者抓住了文章形成的内核与规律,对习作教材编写进行了精心设计。如《习作1》中呈现的话语和图片,把人带入了甜甜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人情味的回忆之中,有快乐、有陶醉,也有烦恼和寂寞……学生历历在目,思"物"生"情",写作动机与欲望油然而生。《习作2》的话题设计更是新颖独特,别出心裁,充分体现了"情""物"相生、"情"动 "辞"发的写作规律。这里从"雪人"迁情入手,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做一件事去向父母表情示爱,然后按做事与示爱的思路情节写下整个过程。学生做到这一步了,"辞以情发",他"不吐"是"不快"的。《习作3》是夸夸自己好吃、爱吃的美食,以"物"煽情的;《习作5》《习作6》是让你夸夸家乡的产品和家乡名人,激发情思,驱动内需的。习作教材善于抓住客观世界里学生愿写、想写、乐写的"物",然后通过话题设计撩拨起学生的"情"。再以 "情"牵动倾吐思路,诉诸于语言文字。
至此,我们进一步感悟到,本册习作教材为什么每次都没有预设框框,先给出题目,而是让学生先触"物"生"情",在取材酝酿与构思过程中自拟,在有了感受和情思之后自定题目?叶老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说出了问题的真谛:"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命题作文之办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深。"
三、习作教学建议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习作教材序列清楚、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实现了"教材、教法、学法、写法、学习过程"熔于一炉的效果。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和大胆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长短课结合,课内外联系,在活动实践中成文
本册习作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重在活动中习作,重视习作过程。全册7次习作,就有6次习作的话题设计是引导学生在相关的活动中去做一做、说一说、尝一尝、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强调亲身感受和情感体验,寓取材、构思、起草于亲历亲为的活动之中。所以,改革我们的习作教学,就要立足于活动,"多一些实践",要突破旧有的时空"禁锢"。有的习作话题可以当堂完成(2课时);有的习作话题可以预先布置相关的家庭活动、户外活动,然后当堂完成;有的习作话题,则可以先在课堂引导,讨论观察、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再组织实践,在活动后动笔。一周后,再在习作课堂进行反馈、修改、加工、评价。后一种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以利思维碰撞,合作探究,建议老师也参与其中,亲历习作过程的每个环节,以利评价指导。
2、在主题单元中获取信息。借鉴写作思路和方法
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强调读写结合,但不满足于"一一对应"的机械结合上。教材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多布云彩",即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到了高年级,以主题单元的构建,促进读和写的互动双促,并把重点从"读"出发去结合"写",逐渐转移到还能从"写"出发去结合"读"。
善教者,应该是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活其知识储备、利用其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因势利导的能手。这种引导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指导《习作4》"看剪纸,想象作文",学生学了本单元课文《姥姥的剪纸》之后,不但对我国剪纸艺术有了一个生动、形象、具体的感知,而且剪纸艺人和剪纸趣事也给小读者激发起许多相似联想,这就可多方提取构思、想象的相似信息。写作时,对剪纸艺术因为有了"知、情、意"的储备,加上教师精当的引导,容易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再看《习作6》写家乡"名人"。本单元阅读教材用了两种不同的文体形式,写了四个名人--巴金、钱学森、詹天佑和林肯。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按一定顺序记叙了他们的高贵品质和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通过学习借鉴,再写自己身边的名人,学生会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的。再说《鞋匠的儿子》,用两件事写林肯总统,一详一略,没有面面俱到、轰轰烈烈地写这位大名人,主要是通过两次演讲的对话语言,叙述了他谦逊、坚定的情怀。我们可以结合本单元调查、访问家乡名人的习作,读议这篇课文,两相对照,一定能悟到写人文章的好思路、好方法。这样做,从读到写,再从写到读,相互促进,走它一个来回,这也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吧。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目前的习作教学,老师们往往偏重于作前指导,对作后的评价与修改重视不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一,评价后置。老师一般都将习作的评价置于批改以后,而批改完一个班的习作往往要花一周的时间。到评价之时,学生对习作的印象已经淡漠了,大多数学生已失去了兴趣。其二,老师既包揽了批改,又包揽了讲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评价,久而久之便依赖老师。其三,学生自评自改与互改,流于形式。有的老师也安排一些学生自评互改,但生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比较,没有明确标准,方法也未掌握,拿到习作稿,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习作教材要求,我们还得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评价修改要及时
学生当堂成文的习作,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教师可引导学生互相听,并及时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老师能当堂点评的尽量当堂点评,甚至面批面改,同时应该争取和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评改、加工。这样做,比老师把习作本带回家单方面"精批细改"的实际效果好得多。对于成批交上来的习作,老师的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尽可能趁学生对此次习作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早早与习作者见面,进行讲评修改。
(2)赏识评价与问题评价相结合
赏识会令人产生快乐情绪,而快乐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习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劳动,它需要学生展开复杂的思维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有的习作在遣词造句上较为新颖,有的习作表现出自鸣天籁的童真童趣,有的给习作自拟了一道精彩、独特的题目,有的习作写了一个较出色的结尾或开头等等,老师都应及时地在眉批栏加以赞扬,或在讲评时口头称赞宣传。对习作有困难的后进生更要给予及时鼓励、点拨,要用"放大镜"去看待他们习作中的优点,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也许一个闪光点的发现与鼓励,能给某位学生的习作带来生机与转机。习作评价可以实行"高分政策"。评改中对问题要及时指出,学生认识了,知道了,修改了,就给他们高分。百分作文不是说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笔者认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对照"课标"学段要求,他(她)们几个比较优秀或有创意,就可评为100分。
主张赏识与鼓励,不是说对学生习作明显的缺点与谬误也就熟视无睹,宽容不计,应该反复强调指出修改订正,即使是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标点不正确的问题,也要耐心地帮助习作者疏通语句,及时改正,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意思。
(3)"评--改--评"相结合
以往教师的批改是学生习作的"终审""一切都已成定局",再修改好像没有"意义"了,也就没有人愿意依据"终审"再去修改。习作中的一切问题依然存放在习作本上。针对这一现象,应该一改以往习作"终审"为"初评",即在习作初稿评价中给予一定的等级(如优、良、中、差),并告知学生,如果通过自改、互改,习作质量有所提高,就可提高等级。
具体操作建议,一是初评:学生初稿完成后,老师从上、中、下各层次习作中抽出部分代表作(或者抽一个小组)进行点评,初定等级,并选出最典型的一两篇在班上集体讲评。"典型习作讲评"之后,让学生对照要求自评、互评,初定等级。二是修改: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意见修改习作。三是终评:学生按初评时的人员搭配再次互评,老师再次点评"初评"时抽出来的学生习作的修改稿,最后定等级。同时阅看班上其他学生习作评改的情况,再将评议修改情况反馈给全班学生。
反思:这种"评--改--评"的做法我们实行过,很有成效,能促使学生一改往日只关注作文分数的习惯,认真琢磨老师、同学的指点与评价,反复思考、多方请教如何修改好自己的习作,争取"更上一层楼",这就逐步养成了自改、互改、讨论修改、自主加工的好风气、好习惯
4. 江苏教育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好朋友的那张剪纸
——好朋友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些剪纸,虽然只是在普通的彩纸上剪出的,可是画面却栩栩如生。有一张是一个小孩在烈日下牵着两只昂首挺胸的骆驼;有一张是一个穿着长裙的傣族小姑娘顶着三只碗在跳舞;有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在蒙古包里专心致志地读书……这些剪纸真是美不胜收啊!
我最喜欢那张“好朋友”。这张颜色鲜艳,那位高人剪得很流畅,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看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杜甫诗中的句子“暖水濯我足,简直招我魂。”再仔细看,图上那敦厚的老牛张大了眼睛,看着主人和他的好朋友。老牛身上满是鲜花,那花蕊比头发丝还细呢。有一个牧童在它身上拉另一个小孩上来,他们一个浓眉大眼,背着笠帽,穿着有许多条纹的裤子;一个眼睛炯炯有神,身后背着一个水壶,穿着无袖的衬衫、百条条纹的中裤。左下角有三个字“好朋友”呢。看呀,下面的一只蚂蚱展开翅膀为他们祝福,牛角上的两只喜鹊也在为他们开心呢,显然他们的友谊很深。多么精致小巧的剪纸啊!
看到这儿,我感到自己身上插上了一对翅膀,飞向了想象的世界:一个小牧童去放牛,烈日炎炎下,他顶着笠帽,过了一会儿,天气因了,他把笠帽背在背上。这时他的好朋友正去他家里找他呢。听他妈妈说,他去放牛了,他朋友一想,放牛这会儿了,一定渴了吧,便拿起水壶飞奔向他经常放牛的地方。没跑多久,便看见他和他的牛了。他正渴得躺在牛背上休息呢,他看到好朋友了,便用力试图把朋友拉上来,他的朋友上来后,把水壶递给他,他一口气喝了好多水,之后笑着和好朋友一起去玩了。这时,妈妈看我发呆,在我肩上拍了一下,我吓了一跳,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5. 剪纸作文(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书第四单元第四幅作文)快!!! 一小时左右 {自己写的}
你要写那个剪纸
6.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剪纸作文写跳舞的
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受我的喜爱!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精彩的故事。今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它的样子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穿着五彩斑斓裙子的年轻少女头上顶了三个雕刻精致的陶瓷碗,在生机勃勃的麦田里跳着欢快的舞蹈,好像有天大的喜事似的。我呆呆的凝视着这幅精美的剪纸,情不自禁的摆动着洁白的翅膀,飞向了想象的王国... ... ... ...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住着一群穷苦的村民,喜马拉雅姑娘就是其中的一个。村里人都很喜欢她,因为她是一位正直、美丽、善良、品德高尚的好姑娘。
其实,这个村庄以前并不穷,而是个富裕文明的地方。可是就在5年前的盛夏,这里却突如其来的下了特别快的鹅毛大雪,只过了5秒钟,整个村庄都被覆没了。第二天早晨,雪慢慢融化了,可人们惊奇的发现,他们辛辛苦苦、一砖一瓦盖建的砖房全都变成了脏乱不堪的臭茅草屋;他们去种地,刚把种子撒进泥土里,种子就烂掉了。喜马拉雅姑娘知道,这一切都是雪鬼干的。
于是,她费尽周折,终于在五年后的一天找到了雪鬼,要求他把村子变回原来的样子。因为雪鬼一心想把喜马拉雅姑娘占为己有,所以就这样回答她:“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个要求,你必须嫁给我。如果你拿到三碗神水,并将村子变回了原样,但在50分钟内不回到我的身边,那你就会死在原地变成一座雪山。哈哈哈... ... ”喜马拉雅姑娘狠狠的瞪了一眼正在狞笑的雪鬼,转身把神水端走了。
她跑到村子里最高的山坡上,小心翼翼的将神水洒到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顷刻间,村子又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喜马拉雅姑娘兴奋得将三个神碗摞在一起,放到自己的帽子上,扭起腰,跳起了欢快的“顶碗舞。”跳着,跳着,她忘记了时间,五十分钟到了,她像一朵鲜花凋落了似的,突然倒在了地上,慢慢的,她变成了一座高耸入云、巍峨挺拔的雪山。
她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因为喜马拉雅姑娘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感动了天地之神,天赐予她比天还高;地赐予她比地还后,所以至今也没有一座山超过她神圣的高度!
望采纳
7. 六年级上册四单元剪纸作文第三幅题目随便
在一个小屋子里面,有一个小女孩正跪在一块手工编织的花毯上看书。她身着蒙古服装,一双求知的眸子放着光。她的前面有一张小方桌,桌子上摆着一本书,小姑娘正认认真真地品读书中的每一句话呢!窗外,两只白蝴蝶飞了过来,轻轻地停在了窗台上,看着小姑娘读书。屋子外面,牵牛花张开了小嘴,吮吸着晨露。
她不喜欢学习,她很淘气,一天到晚跑来跑去的。这个时候,进来了两个大人,应该是女孩的父母吧!他们对她唠叨了好一会儿。她的母亲说:“孩子,读书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你的前途啊!”他们的苦口婆心还是有用的,女孩很乖巧的点了点头,站起身,拿起书,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全神贯注地读书。这个时候,她的母亲又说:“孩子,一天看一点,一天看一点,日积月累,你以后的知识可不少啊!”“恩”,卓玛天真的回答道。有一天,村里人都得了一种病,只有跑出去玩的小卓玛幸免了。卓玛看到村里的人一个一个的死去,小卓玛痛心极了,决心一定要尽快找到救治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费尽心思的卓玛终于找到了关于救治这个疾病的一本医书。天刚蒙蒙亮,第一朵牵牛花才刚刚绽放,小卓玛就坐在了书桌前,全神贯注地阅读医书。两只蝴蝶停了下来,落到窗台上,敬佩地望着她。小卓玛看完整本书,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盛开的雪莲才可以治好乡亲们的病。下午,独自去冰山上寻找雪莲,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克服了艰难险阻,登上了冰山顶。冰山顶上,一朵洁白的雪莲正盛开着,小卓玛不顾疲劳,兴奋地摘下了雪莲。回到村里后,卓玛捧着雪莲来到乡亲面前,让每一位乡亲熬药喝下去,可是,卓玛因为过度疲劳,几天没有睡觉,倒了下去,乡亲们把她抱到家里,让她睡觉,第二天,卓玛醒了,她看到乡亲们的病好了心里很开心。
8.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写剪纸的作业。求帮助。
纸是我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一种民间艺术。
一次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剪纸的图案,栩栩如生,发现一个更完美的剪纸——“连年又鱼”。这个图案是一个孩子怀里抱着一条大鲤鱼,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
每当看到这个剪纸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神话: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神仙下凡体察民情,来到一个村庄里,他每到一家都会问:“我可以进去吃点东西吗?”但那些人都很自私,不愿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直到最后一家,一位老人接受了他,并把家里唯一的一只鹅招待客人。这可是他们家唯一可吃的东西了,神仙很感动,在他们家门前写了“连年有鱼”这几个大字,写完后便飞走了。这时,他们的小儿子回来了,怀里抱着一条大鱼,说是在路上捡到的。这幅简简单单的剪纸就可以表达出做人只有大方,乐于助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回报。
我对剪纸很感兴趣,因为它里面不但包含着小故事,还包含着意思,使人懂得道理。
哈佛高三:奥巴马
我爱剪纸
我爱剪纸我爱剪纸作者:福建省莆田市筱塘小学四年(4)班施舒晴指导老师:黄雪娟我是一个奇怪的女孩,有时候是个文静的女生,有时候又像一个假小子;有时候表现得过度热情,有时候又让人觉得这个人很内向;有时候把自己的特长不加思索地都表现出来,有时候又深藏不露。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很奇怪的女孩呢?这就是我的一个奇怪之处:我明明喜欢剪纸,却又在表面上表现出不喜欢,很少提到剪纸。即使这样,我喜欢剪纸这个事实,是隐瞒不过去的。我喜欢剪纸,因为剪纸需要很细心,一不小心就会剪出一个破洞,这足以证明我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生;又因为剪纸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手剪几下,而依然是一张漂亮的窗花或别的什么东西,这也足以显示出我是一个略带豪放的“野”女生;还因为剪纸也需要“漂亮”的画画技术,剪纸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我的画画水平......总之,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喜欢剪纸,我也不能说我不喜欢剪纸。剪纸,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随手从色纸的纸袋里抽出一张纸,折一折,接着熟练地在上面画出几条线条,用剪刀在上面照着线条剪一剪,然后摊开,一张漂亮的窗花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有时剪纸没剪好,给剪断了,但是不灰心,又拿出一张纸,重新剪起来。就这样,折折画画剪剪,貌似单调的几个普通动作,换来的却是一张张漂亮的窗花。窗花上面的图案各种各样,六角的雪花,八角的零花,凶残的猛虎,愤怒的斗牛......一个个有趣的图案,映在了窗花上,出现在我的剪刀下,这个时候我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我爱剪纸......
剪纸
中国有许多民族特色的饰物,其中,我最喜欢剪纸了。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剪纸了,我的手又痒起来了。我拿来剪纸的材料:卡纸、铅笔、尺子和剪刀。我按照数学老师教我们轴对称原理,把卡纸对折。我最喜欢剪双喜了,所以我就用尺子在卡纸上一笔一画的画上了双喜字。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我三下五除二的就把它剪好了。打开一看,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我以前剪的不是这断了,就是那断了,而我这次剪得是天衣无缝啊!可以称作是我剪得最好的作品了。要是表哥、表姐结婚的时候,我还可以帮他们剪双喜字呢,因为剪双喜字是我最拿手的剪纸了。
同学们,剪纸很有趣,它不但能锻炼你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你要不断的思考哦!
我爱剪纸
我爱剪纸每当我看见剪纸艺术家在一张纸上飞快地挥舞着剪刀创作栩栩如生的作品时,我不进赞叹不已。但是,艺术家们得心应手的剪纸技术,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工序繁杂,技术难度大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老师说道,我想:剪一个蝴蝶竟然要在一节课剪完一定难死了。在老师的诀窍讲解和示范剪纸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完成一幅剪纸竟然也是易如反掌之事。大部分剪纸是轴对称的,只需要简简单单在用剪刀“飞舞”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个图案便能整整齐齐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不能纸上谈兵。我急不可耐地开始“行动”了。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个蝴蝶,然后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赋予它“生命”。可是这只蝴蝶仍然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点活力。我决定在它的翅膀上加以点缀。我在蝴蝶翅膀边缘剪了一条花纹。不料,我在剪的时候,一不小心边缘剪破了,留下了一道刺眼的“伤疤”,我便用一点胶带帮它“疗伤”。尽管如此,那道“疤痕”仍然清晰可见。我更仔细地为蝴蝶“化妆”。很快“装扮一新”充满活力地蝴蝶在我的眼前“亮相”。看!美丽精致的花边,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新衣。一颗颗如明珠般的圆点,仿佛给蝴蝶戴上了一件件靓丽的首饰,在空中翩翩起舞。通过这次剪纸的经历,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你认为很难的事情,在只要你尝试,掌握技巧,也许会变得很简单。河北区实验小学五年七班
天杭社区 巧手剪纸
同学们,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有些地方逢年过节、喜庆日子家家户户都会贴点窗花剪纸……”资深民间工艺老师倪向东正在向我们介绍剪纸的历史和特点。暑假开始了,天杭社区快乐DODO坊针对我们开设了趣味剪纸亲子课堂。 剪纸不仅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形式,而且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从一张张薄薄的剪纸中感受中国民间手工艺的精美绝伦。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剪纸,我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大家认真的听着、认真的剪着,有不懂就举手提问,老师也耐心地讲解、指导。剪纸课堂结束时,大家都意犹未尽,纷纷“打包”剩下的腊光纸,准备回家接着过把瘾。|||
学习剪纸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丰富多彩。有画国画,有写对联,有猜灯谜,还有剪纸……今天,我要学习的,就是那有趣而又快乐的剪纸艺术。
剪纸,又叫刻纸,区别在创作时使用不同的工具。虽然工具不同,但创作出来的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被称为民间工艺。
我奶奶的手可巧了,会剪纸艺术。今天她答应教我。开始剪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张纸、一支铅笔和一把刻刀,照着奶奶的样子刻了起来。“刻一只蝴蝶吧!”我兴奋的叫了起来。我先把纸擦干净,用铅笔在上面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在它的双翅上画上许许多多精美的图案,再把它们一一从白纸上刻下来,然后把大蝴蝶底版刻下来,再把图案一一粘到它身上去。不一会儿,心灵手巧的我很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