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同学们,大家见过梅花吗?了解梅花吗?”导入课文。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问题一般简洁易懂最好)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抽学生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请学生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❷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流程是怎样的
一、明确目标 1--2分钟 目标具体、情景导入、抓住重点。
二、预习交流 5分钟 检查预习单上的字词练习、理清脉络、课文整体阅读、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等,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打好基础。
三、自主合作探究初步达成目标 20分钟
1、按照学案(教案)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提示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以自读为主,边读边思,学习圈点勾画,
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释疑,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二次备课。
四、班级展示掌握方法 5分钟
根据预设问题及二次备课,全班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点拨评价,帮助学生解决本课重难点和疑点,训练读写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加强课内外知识联系,鼓励创新思维。
五、达标巩固 5分钟 针对备课设定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出示达标题,进行检测和评价,巩固所学。
六、拓展应用 2-3分钟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推荐课外读物,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读写能力。
(2)语文课的流程扩展阅读:
教学又是借助不同的形式实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运用教学这一途径时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教学的电化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对教学这一概念的厘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人类对教学的认识是有连续性的。回顾历史上对教学这一概念的解释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学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出现了“个性化教学”一说,即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制定特有的学习方案,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学习难点。课外教学出现很多这样的机构,像至善教育等一些教育机构的出现也在逐渐影响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❸ 语文课的教学与过程怎么安排
教学目标是语来文教学活动的源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❹ 新老师。 教小学语文 主要的流程是什么
1.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
3.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4.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5.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❺ 语文课教授流程是怎样
现在谈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时简单谈淡在创设情境、教学方式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文章虽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它高度反映了现实生活。阅读文章就是一种重新再创造。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即教育。”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样说的是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与生活是联系着的。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那么更能让学生积极完成再创造。比如在《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中,笔者联系班上一位腿残的女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个女同学身残志不残,每天坚持早起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成绩在班上名列前十名。在说出这样的情况之后,笔者这样提问:“同学们说,这个同学美不美?经过讨论得出:这个同学很美,因为身残志不残。之后这样导人: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残疾人雕塑的美的文章,那就是《米洛斯的维纳斯》。阅读这篇课文时,请同学们想一想,维纳斯之美何在?”这样利用生活中即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来创设情境,让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了提高。
2.通过辅助设备创设情境
这里说的“辅助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小黑板、投影仪、图片,当然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小黑板上可以写小故事或画图,投影仪也可以将文字和图画投影到黑板上,如果没有这些,也可以展示比较大的图片加文字卡片。但在乡镇以上的学校里一般都有多媒体教室,所以最好是用它进行教学。而据笔者调查,本校学生大多不愿意去多媒体教室上课,原因是教室里面光线不足,坐着使人头晕欲睡。所以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更加要细心准备教案,想想怎样才能不让学生有欲睡的感觉。如果幻灯片播放太快,对于基础低的学生来说不易接受。所以教师可以适当放慢播放速度。如果利用多媒体展现声、图、文创设情境,那么以上问题也许可以得到一些解决。声音、画面和文字同时展现,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活跃课堂。
二、更新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似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实践中,本着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强化学法指导,关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力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注重激励,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发表“一得之见”,施展“一技之长”,使小小的课堂成为锻炼学生才能,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个性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教学结构上下功夫
理论要运用到实践中来。目前,教育领域人人都说新课改,但真正能做到“课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怎样才能真正把“新课改”落实到教学中来呢?我觉得教学坏节尤其重要。结合高一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本人有以下几个建议:
1.“趣味”导入
在教授新课时,我觉得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导入得好与坏,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而且还影响到教师讲授这篇文章的效果。所以,在导入时,教师应该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譬如,教师可以采用听音乐、猜谜语、猜词游戏、讲故事、背古诗、引名言、朗读精彩片段等方式来营造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真情”朗读
新课改“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呢?这就要在朗读中抓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教师可以采用“神入角色,心驻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戴望舒,当作艾青,当作曹操……让学生去“亲临亲历”,深入体会,大声地、动情地朗读。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回忆与众多的革命同志一起度过的峥嵘岁月——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抒发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善问”解惑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疑”字突破难点。采用“每人每课提三个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至少发现三个问题,将其抄写在预习本上,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与书本零距离接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善问”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解难。如,预习《小狗包弟》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作者要收养小狗包弟?后来又为什么要把它送走?送走包弟后作者的心情又怎么会变得沉重?作者以“小狗包弟”为切入点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学生提的问题都很新颖,能层层深入,这不仅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学生的心理
高中生已接近成年,心理上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师生中的反应,比如说很爱面子就是教师要格外关注的学生心理。他们害怕回答问题,所以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的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就怕回答不对被笑话而丢了面子。有的学生是因为自己举了手而教师没有注意到,所以也怕被笑话而丢面子。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
2.要结合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依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问,但情境千万不可脱离教学目标,就正如写文章,论据事实一定要符合中心论点一样的道理,否则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如果目标是让学生说,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来创设情境;如果目标是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就不要把问题说出来。
3.要把握时机
找准时机提问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话说的就是把握时机提问学生。在创设情境时,当学生脸上表现出有疑惑而不得解决,或者是欲愤勇提问时。就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
4.要注意双向性
演唱会经常是讲究和观众互动的。同样道理,语文教学也要讲究互动才能“活”。创设问题情境时,提出问题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最好是两者的结合,即教师要提问,学生也要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比学生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因为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是不着边际,乱扯的。
五、小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说和思的能力。无问不成课。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每次教学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但不要忘了教材、学生、生活的互相联系,教师一要努力学习新课改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❻ 请问中学语文说课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
《狼》说课稿
今天,我就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方面说一说《狼》这篇文章。
学生情况:经过小学和七年级上半年的文言文接触与学习,目前,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材情况:
《狼》,它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
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根据新课标和中考要点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从三个维度设计)
⒈ 熟读背诵。
⒉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⒊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⒋ 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 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 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的道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据此原则,我确立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 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教具: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课文。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字词。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这个作为重点安排。
课时安排:二课时
针对突破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我遵循两个原则:
一、以诵读为主线贯穿本课的教学,掌握主要实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二、在诵读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分析,重在点拨。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
一、新课导入。
近几天,看了一个故事。一天傍晚,有个杀猪的卖肉回家。忽然来了一只狼,跟着他走了好几里。杀猪的害怕了,拿出刀,狼一见刀,稍稍退了一点,等杀猪的一跑,就又跟着他。杀猪的想啊:狼想吃的是肉,不如先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拿。他用铁钩把肉挂在树林间,然后把空担给狼看,狼这才停下来了。杀猪的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去取肉,远远望见树上好像有人上吊的样子,心里非常害怕。他试探着走近一看,是一只死狼,那狼口里含着肉,铁钩刺进上腭,像鱼吞着钓饵似的。(学生应大笑)这个故事,就是《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一则。同学们说说,这只狼什么样啊?(贪婪,愚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三则中的另外一则。看看,这只狼又是什么样的。
放幻灯“狼”图片,根据图片判断狼的性格。
(图片②:凶残、贪婪;图片④:凶残;图片⑤:狡诈)
①用故事引出新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②故事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
③故事中的狼和课本中的狼联系较紧,潜意识中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④放幻灯“狼”图片,直观,印象深。
二、新知识的学习。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幻灯图片),让学生学起来有的放矢。
二作者简介:(幻灯图片)
三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分组学习,朗读,翻译,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
2、掌握重要实词(点上突破)
学生结合注释和教师集中加以讲解的内容,明确文中重点实词并加以积累。
3、故事小段(整体把握)
疏通文意后,学生代表来个故事小段,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把握字词,印象较深。
❼ 小学语文学课文流程一般是怎样
课文基本教学流程:
一、简单介绍人物(事件)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事件。
三、部分精读,引领体会人物特点。
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人物特点。
五、总结课文、完善人物形象特点,揭示记叙方法。
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七、诵读积累,激发共鸣。
(7)语文课的流程扩展阅读
学习语文的方法:
1、预习,我们先试着读一读,然后把不会的字查一查弄懂它们怎么读。接着我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比如抒情类型的文章就要多读,体会其中的感情;故事情节性质的文章就要分析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寓言故事就要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最后我们可以试着做一做课文后面的思考题。
2、上课,上课时要仔仔细细的听,边听还要边思考。我们不仅要听老师怎么说的,还要听同学们的想法,集思广益,看看哪些是自己不知道或者没想到的。除此之外,最好还要进行一些比较和鉴别,从中得到启发。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突破自己之前预习所遇到的困惑,重难点的生字词更是要尤其多花心思。
3、笔记,课堂上所记笔记一定要有针对性,不可以抄黑板。我们先学会先听后记的方法,在老师讲解的空隙时间记笔记,等到逐步熟练可以边听边筛选的时候再边听边记。如果不小心漏掉部分知识,不要过于纠结,先继续听后面的,等到下课以后再找同学或者老师进行补充。
4、复习,不仅每篇文章学习后要复习,还要有阶段性的巩固。每学习一篇课文,课后都要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从头到尾的梳理,把其中的重难点字词句和中心思想提取出来重点巩固。在学习完了一个单元以后,要思考这个单元的重点和共同点是什么,是为了训练什么技能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❽ 语文课的上课步骤一般是怎样的请举例子
从不预习而要学好一门课程是很难 的 ,语文也是如此。 语文预习 的 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阅读法 阅读是预习 的 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 的 可以“走马观花”。对于新知识,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便在课堂上得到解答。 联想法 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 的 贯穿于全过程 的 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 的 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 的 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 的 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 的 想像力得以发展。想像力是人 的 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 的 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像是极其可贵 的 品质。” 设问法 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 的 ,同样,若对预习 的 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 的 ,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 的 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 的 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 的 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 的 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 的 有效方式。 整理法 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 的 。通过预习,对新知识 的 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 的 知识自己会感到喜悦,同时,也会留下一些尚未得到答案 的 疑问,这是正常 的 。这些问题可等待老师讲解。这就需要做好预习 的 后期工作,将学习中产生 的 问题总结出来,整理清楚,记录在册,以便老师讲解后,填上正确答案。 语文预习可分为八个 步骤 : 1、总览单元 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 有 的 题目启人深思,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 的 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 的 》等,文章 的 内容往往就是对这些问题 的 回答和解释。有 的 题目则直接告诉我们文章 的 中心,说明或记叙 的 对象,如《景泰蓝 的 制作》、《拿来主义》等。 3、辨别体裁 不同体裁 的 文章,有其不同 的 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议论文 的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 的 事件及事件本身 的 发生、发展和结局;说明文 的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应用文 的 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 4、熟悉作者 作者 的 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 的 风格。 5、了解背景 6、分析提示 在现行 的 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就是帮助预习课文 的 “钥匙”。“提示”一般提供以下信息: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结构安排,艺术特点及语言风格等。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 的 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7、研读课文 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讲。 8、思考练习对课后 的 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 的 思考角度或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作业 的 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预习是一种科学 的 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 的 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 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 的 帮助。
❾ 一堂完整的语文课有哪些步骤环节
语文课基本的四个教学环节
一、交流预习,整体把握,以学定教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写了什么”,涉及对文章内容及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务必要纠正学生易错的字、词、句)
1、交流预习,了解学习重、难点。
2、梳理问题,明确目标,以学定教。
二、读书感悟,自主探究,平等对话(以下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点拨,不可代劳)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为什么这样写”,涉及对上面问题的理解和深化,分析要结合课文特点进行。
1、潜心读书,用心感悟,自主学习。
2、多维活动,合作探究。
3、平等交流,展开对话。
4、上钩下联,带动全篇,再次质疑,深化认识。
三、重点阅读,领悟表达,从读到写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是怎么写的”,涉及文章的思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1、回顾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展示情感。
四、拓展阅读,丰富认识,发展能力。
要有坡度的推进学案引领,扩大阅读,一篇引入,多篇跟进,一篇带多篇带一本书的多种阅读方式。
说明:1、以上四步可以作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二)主要处理内容(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第二课时(三四)主要处理形式(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2、小学阶段要特别重视字词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会认会写生字,要体现出年级段的训练重点,做到课堂教学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
3、学案式预习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灵活操作。
4、多维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应视学情而定,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