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1-03-13 11:09:38

『壹』 语文八年级上 每课必练 第21课桃花源记答案

一、
(1)《桃花源诗并序》 脍炙人口 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自己的政治理想 广大人民 (2)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时间先后
二、(一)略
(二)(1) 寻找; 随即、不久 (2)做标志; 标志
(三)(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朝
(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与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与外人断绝了来往。
(3)这里边的人告诉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4)(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沼、桑树、竹子之类。
(5)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6)这个人一一向(他们)详细地说出他所听到的(事情),(他们)都(感到)感叹惊讶。
(四)D
(五)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4、为桃花源外现实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而叹惋。
5、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6、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这个社会理想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美好。
7、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桃花源记》的课后题答案。。要快点。。

课后题。
一、在晋代的时候,有一位渔人外出打渔,但是却忘记了道路的远近,突然遇见了一片桃花林,渔人就摸索了进去,渔人看见快到水源的时候,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渔人便丢弃了船进去,起初很狭窄,但渔人走了几十步就看见一幕欣欣向荣的景象,那里的村里人看见他后,问了他的来处,并且告诉了渔人他们来这里的原因,村里人便邀请渔人到他们各自的家中做客。过了几天,渔人便要走了,临走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不值得向外人说出。渔人出去后,到处做标记,渔人到了郡城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守,太守即刻派人去,当年最终还是迷路了。南阳的刘子骥听说后,也准备计划去那里,但是不久得病死了,后来就没有过问此事的人了。
二、作者寄托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人自由平等,自食其力。这个理想境界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变为现实,因为在阶级社会中都不可能变为现实。它表现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带有明显的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
三、1.村里人、渔人、渔人、村里人、渔人
2.渔人回答说:朝代的更替是很快的,现在是晋代,秦代以后还要经过,汉代,魏代之后才到晋代的
3.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渔人找到桃花源的过程,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宁静的生活情景。
四、1.交通:交错相通。
2.妻子:妻子儿女。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4.不足:不值得。

老师上课讲的,除了第一题,第一题是我自己写的,有点繁琐,你可以简略些。望采纳。如有疑问可以网络hi我。

『叁』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基础训练21课桃花源记答案

呃,这个不难吧。上课要听讲哦。
一、“甚异之”,非常惊讶好奇。
景物优美宁静,生机勃勃。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衬托桃花源的美好。
桃花源环境优美,生活富足,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悠闲快乐。
大惊原因:从没有看过村子之外的人,从没想过还有外人能够进到桃花源,这个人的穿着打扮都不太一样。
第三段:桃花源人远离战乱、厌恶战争,淳朴热情。
二、发现时是偶然,再寻时再也找不到,即使做了标记,后来再也没人去找了。
三、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同时也含蓄的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肆』 八年级上册语文25课《桃花源记》课后题答案

课后题。
一、在晋代的时候,有一位渔人外出打渔,但是却忘记了道路的远近,突然遇见了一片桃花林,渔人就摸索了进去,渔人看见快到水源的时候,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渔人便丢弃了船进去,起初很狭窄,但渔人走了几十步就看见一幕欣欣向荣的景象,那里的村里人看见他后,问了他的来处,并且告诉了渔人他们来这里的原因,村里人便邀请渔人到他们各自的家中做客。过了几天,渔人便要走了,临走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不值得向外人说出。渔人出去后,到处做标记,渔人到了郡城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守,太守即刻派人去,当年最终还是迷路了。南阳的刘子骥听说后,也准备计划去那里,但是不久得病死了,后来就没有过问此事的人了。
二、作者寄托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人自由平等,自食其力。这个理想境界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变为现实,因为在阶级社会中都不可能变为现实。它表现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带有明显的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
三、1.村里人、渔人、渔人、村里人、渔人
2.渔人回答说:朝代的更替是很快的,现在是晋代,秦代以后还要经过,汉代,魏代之后才到晋代的
3.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渔人找到桃花源的过程,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宁静的生活情景。
四、1.交通:交错相通。
2.妻子:妻子儿女。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4.不足:不值得。

『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桃花源记》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2.轻风吹得,桃花飘回散在桃答林间.让人沉醉其中,又让人心中有所感触.让人想到花开只为了那些数日的灿烂,人生的短暂而碌碌无为.原来花调的时候是那样的美啊..

远远看去一从从的竹,条条小径要田中穿插.炊烟在林间.田间.屋顶上环绕.在夕阳的佘辉下显得格外的宁静,朴素.乡村的晚景真能醉人啊..

如有不好这处请别见怪.

『陆』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21课桃花源记的答案

这种理想是对现实社会中黑暗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人们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就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这是我一年前的笔记,绝对权威,希望你满意!)

『柒』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桃花源记》阅读题,怎么回答

  1. 最后一段,最后一段表明桃花源是不存在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 人们再也回找不到桃花答源了,表明桃花源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主题思想)

『捌』 语文评价手册八年级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答案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陶渊明的语言明净如一泓清泉,没有一点杂质,真正做到了将可有可无的字句一概删去,这种语言风格很值得探究。三个小题要学生注意的是作者行文时的省略笔法各不同,只让学生作答是不够的,还要作一点分析,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这是省略句子成分。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掉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种省略不仅文言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和口语中也常见,只是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罢了。在分析过程中,最好不使用“主语”“宾语”或“施事者”“受事者”之类的概念。

答案依次是: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渔人、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
(我大概就知道这么多,课外阅读直接在网络里搜就行了)

『玖』 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

OAO是要译文吗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编辑本段本文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走,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惊奇。(渔人)又继续向前划行,想走完那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村里的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县里的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里的人,(桃源里的人)都感到惊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便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读书人,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但)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里)的人了。

『拾』 语文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练习

这个。。老师应该会讲的 而且课内的只要弄懂中心和写作手法,,掌握那个“精神”,不需要问这样简单的题,OK?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