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我认为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问必须具备目的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目的性即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性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老师应因人而宜地设计问题。 激励性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提问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二、所提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问过程中必须有恰当的及时的评价。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❷ 在课堂上教师怎么提问
课堂来提问的技巧
(一)抓住契机,源设置矛盾
(二)因人因文而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提问要有层次
(四)提问要富有启发性,.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题不应是随意而问,而应该经过精心设计研究。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就不必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研究价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五)提问既要面向全体,既要有选择性,又要有针对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因势利导。
总之,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发散思维、培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根据教材、教法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做好课堂提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❸ 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语文课的时候怎么如何去提问呢老师讲的精彩的地方还不如讲的讲的有的地方你可以问老师叫文才能同老师布料是不能提问的要根据课堂纪律不能胡乱讲话要一定要听聚力老师讲的啥嗯好好听到时候再提问
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有效提问的基础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所提的问题,而所提的问题必须要有目的性、层次性。目的性即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比如教学《秦兵马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秦兵马俑的制作精美以及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教师据此设置了:①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②课文是怎样来写兵马俑的?③从这篇课文中你能读懂什么?教师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让学生自己先找出答案,然后大家相互交流讨论,最后交流汇报。如果不设置问题就直接让学生去读,他们就不知道应该怎样读,读课文变得没有目的。 二、有效提问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学生思维的流程,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所发现,并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但问题设计不恰当定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不清楚,学生无法回答;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想回答;问题过于深奥,学生不能回答!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问题的设计,做到新旧联系,难易适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讲后问,讲问结合。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能够对学生语言素质的长进发挥作用,都能够对理解课文内容有所帮助。 三、有效提问应讲究提问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提问由谁来回答,教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费劲心思多加斟酌,如果先提问优等生,就会减少差生思考和回答的机会,如果先提问后进生,问题答不出就会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问题难易的程度和提问时间的先后顺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均等机会。使各类学生从实际出发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收到各有所得、各有提高的效果。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就先让后进生说说文中的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再让中等生说明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都看到了什么,最后让优等生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再加以点拨、辅导,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很好地理解了造成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根源之所在!六、有效提问、体现深度,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能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问,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以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当前有些课堂提问抓不住课文的重点或教学的重点,有如蜻蜓点水,。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使问题击中要害,使学生进入到文本的状态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组织、引领作用是永远不可放弃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多必须当做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由于知识、阅历等方面相对不足以及对教学文本以外的东西挖掘不深,。如果提出的问题脱离教学主题,教师应机智地将学生的思路引领到教学主题上来,这才是老师的指导职责,这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最佳引导体现。 有效提问能调节调节和控制教师的自我情绪,学生会情不自禁的与教师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境界。调节和控制教学中学生“学’的行为,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主动性、树立自我效能信念,调控自己的情绪,时时引导学生善思。最近的微型研讨活动带给我很大的触动。真的现在乃至未来的教师如果不学习那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其实平时没事在一起研究点东西挺好的。现在我们五学年已经形成了这种氛围。只有学才能厚积而薄发,才能导好,如何才能导好呢?
❺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1小学 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抓住题眼.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起初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抓住课文的突破口,从文中的题眼人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对学习才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了找出答案,会认真思考与探索,初读文章的时候,也会主动思索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题眼一般是整篇课文的关键陛词语,能够将课文的中心内容体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题眼,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
例如:在课文《天鹅的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启发学生找到题眼的亮点,利用“故事”这个词语,提出以下问题:(1)课文讲了夭鹅的什么故事?(2)作者是如何在故事中突出天鹅的形象的?(3)天鹅主要有哪些精神与品质?教师通过这些题眼为学生提问,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的兴趣,迫切希望从文中找到答案。
2.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的时候学习表现不积极,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抓住突破口,重视为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让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冲突”。这样学生为了想解开这些“冲突”,可以将思维兴趣激发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课文《珍珠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技巧的运用,开始直接问:“这篇课文主要想体现什么理念?”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兴趣,之后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生可以顺利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这里能够看出,教师要利用各种契机,提出有利于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3.因材施教,整体提升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过于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经常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课堂表现上看,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表现得比较活跃,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能够主动思考,而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信心一般不强,担心自己回答错误被教师批评。对此,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课文《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教师要问学生故事发生的时间、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发生了什么事等,通过采用这样的提问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讲课内容将进一步深入,并对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进行归纳,谈一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这样的提问方式就非常有层次性,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4.突破难点,促进探索
教师合理运用提问的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重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需要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课文《黄山奇松》的教学中,重难点内容就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讲:“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之后播放录像,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教师可以问学生:“黄山上有哪些奇松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教师运用这种提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自己的内心情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❻ 语文课堂教师常用的提问方式有哪些
存在问题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版写为主,课后很权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会认”的字和“学会”的字一视同仁,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缺乏情趣,学生参与教学兴趣不高。
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问与评价
[摘 要]: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提问要使学生能够接受、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且提问的形式要科学合理,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到好处,把握住一个“度”字。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评价 一、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所以教师的提问显得尤其必要,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克服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的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教师的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普遍性与代表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不同,个性差别也很大。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师生互动,有大多数时间成了“乱动”或“不动”,这种合作学习开始变形。我在《语文教学通讯》看到这样一个材料: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下讲台开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教室里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问题就出来了,一些学生不会合作,只在那里听好生“主讲”,一些小组的学生还在闲聊,尚未进入讨论状态。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同学的非语言性暗示,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使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考虑提问普遍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示范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思维水平较高的题目,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彩的答题能产生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能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2、层次性与量力性
对于提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和扩展的序。按照这样一个序,教师能节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能够视不同情况,做出灵活的变动,可以重点突破,从重点问题入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下面就从对提问顺序的设计的角度,来谈一下教师提问应遵循的层次性与量力性。
首先,有的课文本身的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结构严密有序的组合体。因此可以按课文本身的序来构思提问,如《愚公移山》,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不至于思维跳跃太大学生一下接受不了,如果教师按段一字一句提问,学生按字句一字一句解答,得到那些必然是零散的点滴的知识,知识如果没有序串在一起,那必然印象不深且学生无兴趣,学习效率底。
其次,有的课文并不是由浅入深的构思,而且开头难以理解,后面却峰回路转,所以教师设计提问就要打破现有的序列,重新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这种课文可以从结尾入手。如《拿来主义》这一课,开头一部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学生难以理解。可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抓住学生容易理解的中心论点,从中间入手,扣紧“所以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设计提问“怎样来拿?”并借助“所以”来推断“为什么拿?”学生有了容易理解的“怎样拿”作为自己的知识铺垫,“为什么拿”的部分也就容易理解了。
再次,有的文章难以看出由浅入深的序列,段落之间大致是一种并列关系,有不少的共同点,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确立一个核心,以此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层层推进的提问和教学序列。如朱自清的《春》中全文有五幅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都是抓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词语非常优美,历来是大家学习的典范。教师可以围绕品味语言这一重点,可按这样的思路设计提问:抓住最容易理解的“春花图”这一段,反复对比品位;接着利用品味到的“春花图”的语言知识,去描绘相似的景物,最后留下空白“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课后体会。
所以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既要考虑问题的深浅程度,又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水平,设计好课堂提问的序,使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依次逐个解决,犹如长江大河,一浪推一浪,解决前一个问题为解决后一个问题打下基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是前一个问题解决的必然结果。搞好提问设计的顺序为课堂教学成功进行达到良好的效果作了一个有效的准备。教师提问设计的大体方向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的,到了具体课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能够随机应变。
3、计划性与灵活性
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的目标,扣紧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递性,每堂课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结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法要灵活,不拘一格。
4、和谐性和谐性,是保证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情感的和谐非常重要,教师提问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切不可生硬、牵强或模棱两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敢于大胆答题;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趋同性,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学生乐于回答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回答,允许学生有插话的机会,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而且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给予肯定,相信和谐性很好的课堂教学,可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 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撮取几种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介绍一下。 1、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吗?》一文,可以这样提问:“中国人”在第二、五、六自然段中,三个“中国人”含义有何不同?这样一问就能提挈全篇,回答了它,也就懂得了论敌偷换概念、蓄意诬蔑的卑劣伎俩和全文脉络及写法,用这样一种提问法,必须纵观全局,问于紧要之处。
2、蚕食鲸吞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划整为零,提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如《记念刘和珍君》第七部分第二段中心意思较难理解,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此段有几个句子?每一句表达了什么内容?关键句是什么?然后再问全段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方法在那些特别复杂的问题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3、循序渐进提问法
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难以回答的问题尤其有效,明知问题学生很难回答,但还偏要提出,暂时搁置,留待酝酿,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后作答,如同打一个灯谜,暂时不揭谜底,让猜谜之人煞费苦心地反复琢磨,给学生充分思索的回旋余地。这样,一旦以后揭开谜底,学生印象会非常深刻,很长时间不会忘记此问题。
5、疏导式提问法
6、深挖激趣法
学生如果觉得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就提不起来兴趣,但教师如若深挖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就如投一块石头于平静的湖水之中,激起层层波浪。有的课文看起来很平实很简单,其实却独具匠心,那么这种提问法,就能显示它的独到之处。如《娘子关前》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材料众多又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选材与组材上有哪些技巧?这就从增加问题深度出发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以上的各种提问法,并不是分割开来的,许多课文可以综合运用以上的多种方法,教师要视情况而定,灵活运用之。
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
在语文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有的问题的答案要有统一的标准,有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应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现在许多还未定论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我们从许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期待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放任自流,而不整理不归纳,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这种做法在许多条件下是不正确的,比如在上《驿路梨花》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师问:“小屋的主人是谁?”这就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恰恰教师没说出小屋的主人是谁,学生如坠五里云雾。再如《孔乙己》一课也有一个案例:教师问:“孔乙己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可是小说为什么多次写孔乙己的笑?”学生甲:“孔乙己性格迂腐,令人发笑。”学生乙答:“孔乙己很老实,众人都取笑他。”学生丙答:“作者写笑是为了反衬孔乙己的悲。”教师单单说:“各位同学回答的都很好。”这样便过于笼统与混乱,只有两位同学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这种做法显然会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混乱,教师应明确:答案的虚化和不清晰并不等于多角度的理解。
对于我们现在还无定论的许多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有教师问:“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封建礼教。”有的回答:“是祥林嫂特殊的遭遇。”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教师不应彻底否定哪一种观点。再例如在《鸿门宴》这一课课后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试对这两种方法作一些评论。我认为这道题设计的很好,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赞成任何一种说法,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哪怕有点偏激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这样一个他们学术界一直在讨论都无定论的问题,教师也不应定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一个机会。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进行评析总结的时候,不应直截了当告诉其答案就完事,应该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回答有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处何在,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加以委婉指出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