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语文课的听说读写

语文课的听说读写

发布时间:2020-12-13 10:50:36

⑴ 语文有什么作用

语文的作用有三个:

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是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规律给语文学科的原则要求。典型化选材,时代使然,政治倾向使然。不如此,则无法落实教育的正规性、倾向性、先进性和高效率。

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启迪发展智力,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并且哲学、逻辑学、美学、文化学也都承认:“词语”是人脑进行思维活动的物质前提。

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语文教育,从“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向人脑输入并固化“词语”,输入“捕获和创造词语的概念、程序和模式”,为启迪发展教育对象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关键、最可能多的贡献。


(1)语文课的听说读写扩展阅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要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里品质等。

具体到语文课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着:

1、应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整合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到保护和尊重。

3、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⑵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

1、听的能力的培养。听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接受知识的手段,听是说读写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听的能力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排除干扰。要循序渐进、经常训练。
2、说的能力的培养。叶圣涛把说的能力培养提高到“枢纽的地步”,认为它能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进行,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说话训练,做到读说结合。听说结合,看说结含,想说结合,做说结合。写说结台,评说结合,使说的训练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读的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书写、计算、观察和表达总称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子。阅读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教会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要培养阅读速度。在训练中,从时间上要课课有读的训练,从形式上要朗读、默读、背诵等互相交替。从质量上要注意速度、理解和记忆。
4、写的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训练。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处理好几个关系:①读与写的关系——由读写脱节,读多写少转变为多读多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②写与改的关系——不是多改少写,而是由学生多写。教师少改,发展到学生多写自改,培养自改能力。命题作文与多种形式作文的关系——命题作文是一种写作形式,不是唯一的形式。写作训练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如命题作文,非命题作文(仿写、改写、扩写、续写、整理材料写、写日记、写j立用文等),分解写作练习(写景、写人物外貌、写场面、写对话等)。

⑶ 以口语交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人类的语言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着,一种是书面语形式,一种是语音形式;文章的形成也是同样的道理,通常认为是以书面语的形式呈现的文章,其实它又以口语的形式呈现着。宽泛地说,人们的口语交际也是文章形式之一种,文章有意旨、有情感、有首尾,口语交际何尝不是如此?将口语交际尤其是正规场合的口语交际的话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对话体的文章。所以口语交际与文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它本来就是文章大家族中的一员。

然而,口语交际与文章读写之间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借用的,正如前文所说,口语表达的流利有利于书面语表达的迅捷,书面语表达的规范有利于口语表达的高雅。可能有人说,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善口语,却长于书面语;有的人口语夸夸其谈,其书面语却笨拙得很,他们不是也能发挥各自所长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吗?这种情况确实不少,但是,在当今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既要能说又要能写,既要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与人合作共事,今天的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如果不这样的要件,只是单方面的凭借自己某一方面的才干,在社会上、在工作上是难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自己变成口语交际和文章读写的通才、全才。

一、二者同属语文教育的范畴

传统的语文教育只片面地重视读书写作,忽视口语交际,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正如张志公指出的:

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

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对于口语能力薄弱不以为意,还没有看到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看到口语能力不足对于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工作的不良影响。”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张志公语文自选集》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张志公不仅指摘了传统语文教育忽视口语交际的偏向,甚至还从现代化生活的要求来考察语文教育,批评当代语文教育仍然“不以为意”的态度倾向。言之谆谆,犹在耳边。

回顾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对口语交际的认识走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文革”前是一片空白,“文革”后开始启动,进入新世纪后才真正做到把口语交际与读写放在同一架天平上等量齐观,视之为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63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直被视为当代语文工具论、能力论的源头,它首次提出了令人瞩目的中学生语文三大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明显地重视文章读写能力,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

1978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之改观,首次提到口语表达能力: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说普通话……

已经开始重视这项内容了,只是要求非常简单,缺少细目。

1986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表述更进了一步,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并列提出: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表述得更加详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了。

1988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除了表明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外,还在每个年级的能力训练项目中,单列“听说能力”和“说话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列在一起。此后的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按照“听说读写”或“读写听说”的分类原则,越来越清晰、详细地表述了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要求。

不过真正重视口语交际,把它与读写能力平列,并把它提到培智育人的高度的,是新世纪后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看对语文课程总目标的阐述:

语言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提出了平行的四大能力,把口语交际能力与其他能力一起纳入语文能力的范畴。而且课标在后面的每个学段都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有专门的详细的阐述(原文过多,不赘述),表明了语文教育界经过几十甚至一百年的探索,已经真正捉摸到语文教育最本质的规律了。

总之,“听说读写”作为固定词语已经进入当代语文教学的词典,四项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等法规文件规定下来了,为广大师生所重视、兼顾和追求。

二、科学训练是二者的同一归途

既然听说读写四者并列在一起等量齐观,那么就应该把它们都纳入语文训练的范围;既然承认口语交际也是语文基本能力之一种,那么就应该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下面提一些一般性的参考建议。

既照顾低起点,又追求高目标。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千差万别,人的听说读写也是参差不齐的。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来“规范”听说读写实践,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在千差万别的学习者中,在参差不齐的能力水平中,选择一个较低的基准作为起步。这对于中低等程度的学习者是正好合适的,对于较高程度的学习者也是一个展示超群能力的机会。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要求学生“参加班里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大家了解你”,有三个选项——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应该说这是一项以听说训练为主的低起点的活动,人人愿做,人人能做。当然,平庸者做得平庸,有才华的人做得引人注目。虽然说起点低,但大家都起步了,就会有连续的进步。不怕起点低,最终都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既遵循共同性目标,又尊重个体差异。课程标准制订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多数人应达到的水准,以此为据确定共同性目标。以义教课标为例,每个学段都分别规定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或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项目的目标,其中口语交际目标,第一学段6条,第二学段4条,第三学段6条,第四学段(初中)8条,每一条的任务都非常具体,看得出字斟句酌,背后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的依据。

另一方面,在训练的过程中尊重个体差异,在统一目标的引领下所走的道路各显其异。因材施教,自古为然

⑷ 有以口语交际的话题的作文么

人类的语言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着,一种是书面语形式,一种是语音形式;文章的形成也是同样的道理,通常认为是以书面语的形式呈现的文章,其实它又以口语的形式呈现着。宽泛地说,人们的口语交际也是文章形式之一种,文章有意旨、有情感、有首尾,口语交际何尝不是如此?将口语交际尤其是正规场合的口语交际的话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对话体的文章。所以口语交际与文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它本来就是文章大家族中的一员。 然而,口语交际与文章读写之间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借用的,正如前文所说,口语表达的流利有利于书面语表达的迅捷,书面语表达的规范有利于口语表达的高雅。可能有人说,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善口语,却长于书面语;有的人口语夸夸其谈,其书面语却笨拙得很,他们不是也能发挥各自所长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吗?这种情况确实不少,但是,在当今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既要能说又要能写,既要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与人合作共事,今天的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如果不这样的要件,只是单方面的凭借自己某一方面的才干,在社会上、在工作上是难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自己变成口语交际和文章读写的通才、全才。 一、二者同属语文教育的范畴 传统的语文教育只片面地重视读书写作,忽视口语交际,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正如张志公指出的: 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 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对于口语能力薄弱不以为意,还没有看到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看到口语能力不足对于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工作的不良影响。”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张志公语文自选集》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张志公不仅指摘了传统语文教育忽视口语交际的偏向,甚至还从现代化生活的要求来考察语文教育,批评当代语文教育仍然“不以为意”的态度倾向。言之谆谆,犹在耳边。 回顾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对口语交际的认识走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文革”前是一片空白,“文革”后开始启动,进入新世纪后才真正做到把口语交际与读写放在同一架天平上等量齐观,视之为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63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直被视为当代语文工具论、能力论的源头,它首次提出了令人瞩目的中学生语文三大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明显地重视文章读写能力,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 1978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之改观,首次提到口语表达能力: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说普通话…… 已经开始重视这项内容了,只是要求非常简单,缺少细目。 1986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表述更进了一步,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并列提出: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表述得更加详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了。 1988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除了表明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外,还在每个年级的能力训练项目中,单列“听说能力”和“说话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列在一起。此后的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按照“听说读写”或“读写听说”的分类原则,越来越清晰、详细地表述了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要求。 不过真正重视口语交际,把它与读写能力平列,并把它提到培智育人的高度的,是新世纪后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看对语文课程总目标的阐述: 语言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提出了平行的四大能力,把口语交际能力与其他能力一起纳入语文能力的范畴。而且课标在后面的每个学段都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有专门的详细的阐述(原文过多,不赘述),表明了语文教育界经过几十甚至一百年的探索,已经真正捉摸到语文教育最本质的规律了。 总之,“听说读写”作为固定词语已经进入当代语文教学的词典,四项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等法规文件规定下来了,为广大师生所重视、兼顾和追求。 二、科学训练是二者的同一归途 既然听说读写四者并列在一起等量齐观,那么就应该把它们都纳入语文训练的范围;既然承认口语交际也是语文基本能力之一种,那么就应该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下面提一些一般性的参考建议。 既照顾低起点,又追求高目标。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千差万别,人的听说读写也是参差不齐的。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来“规范”听说读写实践,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在千差万别的学习者中,在参差不齐的能力水平中,选择一个较低的基准作为起步。这对于中低等程度的学习者是正好合适的,对于较高程度的学习者也是一个展示超群能力的机会。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要求学生“参加班里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大家了解你”,有三个选项——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应该说这是一项以听说训练为主的低起点的活动,人人愿做,人人能做。当然,平庸者做得平庸,有才华的人做得引人注目。虽然说起点低,但大家都起步了,就会有连续的进步。不怕起点低,最终都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既遵循共同性目标,又尊重个体差异。课程标准制订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多数人应达到的水准,以此为据确定共同性目标。以义教课标为例,每个学段都分别规定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或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项目的目标,其中口语交际目标,第一学段6条,第二学段4条,第三学段6条,第四学段(初中)8条,每一条的任务都非常具体,看得出字斟句酌,背后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的依据。 另一方面,在训练的过程中尊重个体差异,在统一目标的引领下所走的道路各显其异。因材施教,自古为然

⑸ 怎么提高语文成绩

起码要多抄看些书,看些自己喜欢的袭历史事件,现代伟人之类的!多看看成语好的排比!这样有助于作文的提升!至于阅读这个我反正就是靠感觉和老师教的一些套路蒙!文言文那个主要弄会一些常有的字的意思自己做题大概意思蒙出来不是问题的!

⑹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

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和提高。它的重要性至今仍有些学生未引起注意,总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不少学生虽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对语文学习上的困难束手无策。为了使学生端正不重视语文学习的思想,帮助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通过研究,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还是以读为例。对一个具有高度语文意识的教师来说,教授一篇课文,就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换一种写法行不行,效果有什么不同。有没有这个语文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这个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就好,进步就快。没有这个意识,收获就少,进步就慢。
现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怎么培养语感,大家并没有一致的认识。我认为,语感就是语文意识的直觉形式,它就是语文意识不断丰富、提高、强化的结果。语文意识的养成对正确、丰富、敏锐的语感的养成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些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作为一名学生,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经过反复构思,我设想了一套量化表格,由“阅读规划表”、“阅读摘抄卡”、“天天阅读登记表”等组成。动员家长参与,适时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等,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三、注意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指导
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应该是“构思、起草、修改和成文”的过程。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写作前的启发和写作成文后的评价与反馈,对于写作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的指导还不深入。从教师这一块来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即过程性指导。因此,要改变现在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是说,作文,要把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学生的写作实践进行面对面的碰撞,在学生的思维上产生影响。那么,这其中有哪些可以运用的方法呢?举例如下:
(1)注重“两记”。坚持让学生写好“两记”,即日记和读书笔记,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并积累写作素材。
(2)现身说法。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
(3)典型展示。让学生在和别人交流写作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写作过程的正确认识。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
(4)放大细节。对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铺演和解剖,让学生在放大的镜头中发现问题,在反复的历练中揣摩要领,领悟规律。
(5)现场提升。让学生在修改和调整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在动态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刺激,鼓励合作,提高作文质量。
总之,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发挥效用,发挥老师的导师功能,就一定要想办法去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而不能只是讲孤立的知识,悬空的技巧。
四、持之以恒抓写字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从修订大纲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写字,强调打好基础,包括“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体现了加强写字,提高写字质量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个人认为美好的字体可以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激趣法,效果较好:
(1)“天天书法展评”。利用教室墙壁,精心设计一片学生作品展评空间。统一用田字簿纸张,学生每天张贴一张,字数不作要求
(2)设立“优秀榜”,“进步榜”。采用自评、集体评价的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并奖励作业本、钢笔等。
(3)目标预设与评价。每周学生结合实际,给自己制定短期目标,如“写好基本笔画”、“写端正字”、“调整好字的大小”等,一周结束作总结评价,从而制定下周目标。坚持下来,学生就能体验到这种过程的快乐,并收获成功。
实践证明,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听说读写能力,遵循教学规律,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语文观……是理解与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标志。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主动努力地探索实施,不断地总结反思,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进取。

⑺ 如何在小学课堂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因此,在小学课堂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

⑻ 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公民人格 哪些课文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一切都特别考虑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是真正的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的。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有人对语文素养的提法可能不太认同,认为还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比较清晰,认为提语文素养忽视了“双基”,其实,语文素养包括了“双基”。仅提“双基”还不够,而且“双基”也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构。因此,语文素养不仅是在“双基”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而且包括了对“双基”的重构。

要特别说说“训练”,这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课标倡导的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所以不再把“训练”作为唯一的教学实施方式,也不再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但这不等于排斥训练,语文学习肯定还是要有必要的训练的。在课标的表述中,“训练”这个词没有频繁出现,往往被包含在新的“语文素养养成”的课程模型中。

老师们阅读语文课标,要特别关注一些关键词和新的提法,里边包含新的教育理念,应当作为学习的要点。这里略举几种: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三是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五是合理地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阅读图书和观看戏剧,可使你的情感世界得以丰实;

⑼ 英语怎么怎么学

1、积词: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学好英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逐字学习汉语一样。你可以把一本英语词汇书放在平时工作或学习的地方,并规定每天应该记住多少个单词。注意开头的数字不要太多,以免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或不兼容。

2、事物联想:如果想真正学好英语,必须把英语学习融入你的生活。平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只有把生活和英语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不知不觉地提高英语水平。例如,当看到水,会想到英语中的水,计算机等等。

3、多听写多写作:许多中国学生多年来学不好英语的主要原因是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英语课很少接触英语。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地道的英语听力资源。

(9)语文课的听说读写扩展阅读: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就学好,所以,孩子在入门儿的时候,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操之过急,可能孩子刚开始接受得比较慢,但时间一长,对英语知识各方面的运用自然就比较熟练。

然而,如果家长过于着急,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使孩子对英语有一种厌倦感,这对孩子英语成绩的提高是相当不利的。所以,不要太过于强求,也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只要孩子稳扎稳打,定然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的听说读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