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全文翻译是什么
20.秋水《庄子》译文: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水汇于大河,河水猛涨,淹没了两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宽得看不清对岸的牛马。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的骄傲的面容,仰望着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说:“俗话说:‘有的人只年到万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说的正是我自己呀!
我曾听说有人嫌孔子的学问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亲眼看到您的浩瀚无边,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见闻实在太浅陋啊。如果我不到你这里来看一看,那就危险了,那样,我将会永远受到深明大道的人耻笑!”
21.愚公移山(《列子》)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住在大山的对面。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搁?”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动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说。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翻译】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23.捕蛇者说(柳宗元)
【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 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 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 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联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四外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 。我心中惦记,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 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痛心。孔子说:“残酷的政令比猛虎还凶暴。”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 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24.诗词五首•电子课文(附译文)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25.《论语》十则•
26.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27.订鬼(王充)•译文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欧打他,好象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象)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象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象)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象)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象)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28.马说(韩愈)•
马说•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
九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8故乡、9孤独之旅、10 我的叔叔于勒、11 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1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4 短文两篇、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16智取生辰纲、17杨修之死、18范进中举、19 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20陈涉世家、21、唐雎不辱使命、22隆中对、23出师表、24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后记
(2)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扩展阅读:
《语文九年级上册》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图书,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现代诗文,古文名篇,宋词为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偏重于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全书共六个单元,十首课外古诗词。
❸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篇目有哪些
有以下篇目。
❹ 求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第六单元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尝:曾经。 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的人。 辍:停止。 之:去、往。 怅:失望。 恨:悲恨。 苟:如果。 无:不会。 若:你。 太息:长叹。 燕雀:泛指小鸟。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大雁。 鸿鹄:天鹅。这里用“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发闾左:征调贫民百姓。闾左,秦时贵右贱左,富者居住在闾右,贫者居在闾左,所以,闾左为贫苦人民。 适戍:发配去守边。适(zhé):通“谪”,发配。 屯:停驻。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次,编次。 会:适逢,恰巧遇到。雨:下雨。度(ó):估计。 失期:误期,过了期限。 亡:逃亡。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举,发动。 等死:同样是死。 死国:为国家大事而死。死:为.......而死。这里的“死”是“死国可乎”中的“死” 苦秦:即“苦于秦”,苦于秦朝(的统治)。苦:苦于。 立:立为国君。 数(shuò)谏:屡次进谏。 故:缘故。 上:皇上,指秦始皇。将(jiàng)兵:统率军队。指扶苏奉秦始皇之命和蒙恬领兵北防匈奴。 或:有的人。 闻:听说。 怜: 爱戴。 诚:果真。 诈:假装。 唱:同“倡”,倡导。 宜:应该。 然:正确。 乃:就。 行卜:去占卦。行:进行。 指意:指,通“旨”,意图。 这句的意思是说,然而你们向鬼神问吉凶吧。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威众:威服众人。 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书:写。 罾(zēng):鱼网。这里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固:本来。 以:同“已”,已经。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间(jiàn):暗中。之:去、往 次所: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间令:暗中指使。 丛祠:丛林里的神庙。 夜:天黑以后。 篝火:用竹笼罩着火,这里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竹笼,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笼罩着”。 狐鸣: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狐,像狐狸一样。 陈胜王(wàng):王,指称王。 旦日:第二天。 往往:到处。 语:谈论。 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目:用眼睛注视着。 素:一向、向来。为用:即“为其所用”的省略。为:被。亡:逃走。 忿恚(huì):使(尉)恼怒。忿,愤怒。恚,恼怒。忿恚为同意,可直译为“恼怒”;此处要解释为使动用法。 笞: 用竹条(或鞭子)抽打 剑挺:剑拔出鞘。挺,拔。 而:表承接。 佐:协助。 并:一并 藉第令:藉,假使 第,暂且,勉强 令,能够。 毋:不。 而:表转折,但。 固:本来。 已:止。 宁:难道。 种:这里是“祖传”的意思。 民欲:人民的愿望。 袒(tǎn)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为:筑。 而:表顺接。盟:盟誓。 下:攻下、攻克。 徇: 攻占(土地)。 比:等到。 乘(shèng):辆。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乘”。 骑(jì):一人一马。 独:只有。 弗:不能。 乃:才。 入据:进入并占据。 会:集会。 计事:议事。 会计:集会商议。 身被(pī)坚执锐:身上穿着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被,同“披”,穿。 无道:指不义的暴君。 道:道理。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做国家的代称。 刑:惩罚。还将会更加法国。
算了同学,我看这样复制粘贴你看得比较辛苦。去网络看看:
21、陈涉世家 http://ke..com/view/39702.htm#2
22、唐雎不辱使命 http://ke..com/view/39722.htm
23、隆中对 http://ke..com/view/6222.htm
24、出师表 http://ke..com/view/39790.htm
25、望江南·梳洗罢 http://ke..com/view/2499849.htm
渔家傲·秋思 http://ke..com/view/1341214.htm
江城子·密州出猎 http://ke..com/view/168012.htm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http://ke..com/view/2766190.htm
❺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复习提要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温庭筠,本名岐,一名庭云,字飞卿,唐代诗人、 。囚其面貌奇丑,时人称为“温锺馗”;其才气过人,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吟即告完篇,人称“ ”“温八吟”。其诗与——齐名,时称“温李”。他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有“ ”之称。《望江南》,又名“ ”或“梦江南”,温庭筠的这首小词《梦江南》,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梦。其中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的句子是: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抒发主人公要求为国效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3、《渔家傲·秋思》选自是 在西北军中所作,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 的词作。词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
4、 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壮词”即 、 、形象、 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全词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
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词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
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宋代 词人 《 》中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脉脉( ) 2.白苹( ) 3.貂裘( )
4.千骑( ) 5.屏嶂( ) 6.燕( )然
7.羌( )管 8.挑( )灯 9.麾( )下 10.舴艋( )
三、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斜晖脉脉水悠悠( )
2.老夫聊发少年狂( )
3.会挽雕弓如满月( )
4.塞下秋来风景异( )
5.燕然未勒归无计( )
6.五十弦翻塞外声( )
7.弓如霹雳弦惊( )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9.物是人非事事休( )
10.也拟泛轻舟( )
四、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回答下面问题:
1.这首词贯串全文的字是( )
A、望 B.独 C.尽 D.断
2.以下描述中未点出词中主角等待落空的情景的—项是( )
A、独倚望江楼 B.过尽千帆皆不是
C.斜晖脉脉水悠悠 D.肠断白苹洲
3.下列诗句与本词所表露的情感类别相同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C.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D.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4.这首词是一首 词,写一个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 和 的情怀。一个“ ”字写出了女子心中的孤独和寂寞。
5.“移情”是诗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词中“ ”一句是思妇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表面上是在写水,实际上也是暗喻女子 的眼神 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视的眼神。
五、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下面问题:
1.这首词上下两阕都引用了典故,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上阕: ;
下阕: 。
2.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
3.选出对词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词人用词来写习武打猎,借以抒发关心边防的热忱,在内容和题
材上都具有开创意义。
B.它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的壮士形象。开篇勾勒射猎的武夫。继之
以千骑如飞,围观如堵进行烘托,两个典故的运用转出正意,由射
猎过渡到演武,最后走引挽弓,“狂”态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C.它通过对特定素材的描写与对抵御外族侵扰的忠义之情的抒发,
形成了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种阳刚之美,与当时笼罩词坛
的柳永词—脉相承。
D.词的用韵前密而后疏,有一气呵成之感,词人的“狂”劲——
自负和壮志欲酬的介望,奔放的豪情依稀可见。
六、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回答下面问题:
1.对这首词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留恋的
意思。衡阳借指南方。雁无留意,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
萧瑟,满日荒凉。
B.“叫而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凉心,
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沉重的气氛。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
酒,边想着极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得到归去?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和“征夫”都是作者自称。北宋
的主要边患有辽和西夏。由于宋王朝的畏敌退让,他们得寸进尺,
侵扰不已。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抵抗西夏侵略。
这首词是作者戍边生涯的真实写照。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的是边塞景象。既有整个“塞下”、 “千嶂”的雄阔
背景,又有“雁去”、 “边声”、 “长烟”、 “落日”的典型
景象,秋天的萧瑟,塞上的荒僻,烘托了早闭的孤城,描画得十
分生动,简直像一幅艺术摄影。
B.词的下片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由生
活细节的描写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所见所闻,严霜羌笛,时间也
由薄暮转到深夜。 “人不寐”更有丰富的内蕴。
C.“将军白发征夫泪”好似人物特写镜头,白发将军面对浊酒而沉思,
战士们徘徊于塞夜,脸上的泪痕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也反映孤城
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扣人心弦。
D.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内心的抑郁的,它的风格是沉郁悲壮而不
消沉,意境开阔雄浑,词风和“苏辛”相似,当属“豪放“一派。3.对这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侧重写边塞景色异:北雁南飞、边声凄厉、群山环绕。落日
孤城。气氛悲凉,为下阕抒情蓄势。
B.下阕写将军、征夫既为战争能否取胜担忧,又因思念家乡双亲妻
儿而痛苦的复杂情感,沉痛而慷慨。
C.“羌管悠悠”中“悠悠”一词既写了羌笛声音的悠长,又抒发了词
人内心悲凄的情感。
D.温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汗楼)一词和范仲淹的这首
词风格一致,都写得委婉低沉。
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写得悲凉而沉雄。
B.词的下阕抒情,但又情中着景,表现了艰苦抗敌的将士们怀念家
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通过人们惊惶不眠的情景,突出反映了当时孤
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将边塞题材带进词中,开拓了词境,而且基调悲壮,意
境雄阔,从风格上为后来苏轼的“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词作了先导。
5.这首词的上阕以 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下阕采用 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
七、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回答下面问题: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
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 “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产的
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
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
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
的阵容: “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
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
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
3.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个
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
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
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 “五十弦”、 “沙场”、 “的
卢”、 “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八、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与李清照在词的创作风格上届于同——流派的词人两名。
答: 、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武陵春》一词应是词人哪
个时期的作品?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3.这首词的艺术特色有哪两点?
答:a b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答:
5.《武陵春》写情生动,有实写的细节,有虚写的情景,请分别找出。
答:
6.《武陵春》与《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相比,两者表达的感情
有什么不同?
答:
针对性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苹(pín) 貂裘(diāo) 赦免(shè) 琴弦(xián)
B、羌族(qiāng) 舴艋(zé měng) 筠(jūn)
C.含情脉脉(muò) 千嶂里(zhàng)
D.婺江(wù) 麾下 (huí) 炙(zhì)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斜晖脉脉水悠悠(脉脉:含情凝视。情意绵绵)
B.燕然未勒归无计(勒:到)
C、老夫聊发少年狂(聊:暂且,姑且)
D.也拟泛轻舟(拟:打算)
E.了却君王天下事(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3.下列关于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兴起的年代是唐五代,鼎盛时期是宋代。
D.词由于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C.词是配着乐曲来歌唱的。
D.问的词牌规定了文章的内容。
4.下列关于各词作家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是婉约同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作前期与后期风格相同。
B、苏轼的词—般风格豪放,意境开阔,令人耳目一新。
C、范仲淹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
是多方面的,如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就是一篇历代传诵的名文。
D、辛弃疾的词大气磅礴,多写军旅之事。
5、对下列诗句理解正确的——项是( )。
A.“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狂风摧花的情景,但作者出笔较为
轻淡、含蓄。
B.“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是相同的。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借用典故,把自己比做冯唐。
D.“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作者“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原因。
6. 下列对各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以自然景物映衬人物心理,写出
了盼归女子失望至极的心理状态。比“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出了军营中的厌战情绪,与文章的主体一脉相承。
C“西北望,射天狼”,作者借用典故,把打猎与当时的战事结合在一
起,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心愿。
D.“可怜白发生”揭露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写出了作者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无奈心情。
二、填空题
1、文学常识填空。
(1)《望江南》又名 、 ,选自 ,作者 ,是晚唐诗人、词人,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选自 ,作者 , 代著名文学家、 家,其著作有 。
(3)《江城子·密州小猎》选自 .作者 ,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词作 ,其中的名句是: 。
(4)《武陵春》作者 ,选自 。她的作品集现今流传的是 。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字 ,号 。其词作品集为 。
2、课文名句填空。
(1)过尽千帆皆不足, 。
(2)千嶂里, 。
(3)会挽雕弓如满月, 。
(4)物是人非事事休, 。
(5)只恐双溪舴艋舟, 。
(6)八百里分麾下炙, 。
三、课内阅读(20t)3年甘肃省中考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画诗句的朗读节奏。
长烟落日孤城闭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卜”、“霜”
等词浯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
了”。
C、这首问既表达将:上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山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
情。
D.这首词的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哪些要背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❼ 九年级上语文六单元课文及翻译
21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翻译】
陈胜是阳城县人,字涉。吴广是阳夏县人,字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他:“你是给人家耕地当牛马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胜长叹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翻译】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入谪戍的队伍,担任小队长。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要杀头。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走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陈胜说:“天下的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国君,该立的国君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要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屡次立功,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有的人认为他战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装说是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全国发出号召(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翻译】
(二人)于是去算卦。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就用丹砂(在)绸条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已经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笼罩着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都一整夜既惊又怕。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翻译】
吴广向来爱护周围的人,士兵们多听吴广的差遣。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提出要逃走,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们。那军官果然用鞭杖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军官剑拔出鞘,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他。陈胜帮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到大雨,都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士卒们都说:“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假装说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翻译】
陈胜自己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进攻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攻下蕲县后,就命令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攻下了。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达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陈县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在城门洞里与义军交战。(起义军)不能取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于是义军攻入并占据陈县。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当地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您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残暴的秦国,恢复楚国,论功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戴称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到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了他们来响应陈胜。
❽ 急!!!!!!!初三语文第六单元重点
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一、词语解释
1. 少时 年轻的时候
2. 尝与人佣耕 曾经
3. 辍耕之垄上 停止;去、往
4. 怅恨 失望
5. 苟富贵 如果
6. 若为佣耕 你
7. 太息 长叹
8. 安知 怎么
9. 适戍 强迫去守边。适通谪
10. 屯大泽乡 停驻
11. 皆次当行 编次;当在征发之列
12. 会天大雨 适逢
13. 度已失期 估计;误期
14. 乃谋曰 于是、就
15. 亡亦死 逃走
16. 等死 同样
17. 吾闻二世少子也 听说
18. 数谏故 屡次;缘故
19. 上使外将兵 皇上;带领
20. 今或闻无罪 有人
21. 楚人怜之 爱戴
22. 今诚以吾众 如果
23. 为天下唱 通“倡”,首发
24. 以为然 对的
25. 乃行卜 去、往
26.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27. 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28. 威众 威服众人
29. 丹书帛曰 用朱砂;写
30. 陈胜王 称王
31. 所罾鱼腹 用网捕
32. 得鱼腹中书 字条
33. 固以怪之矣 通已:本来认为奇怪
34. 间令 暗使。 间,私自,偷着
35. 之次所旁丛祠中往,到
36. 旦日 第二天
37. 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8. 素爱人 向来
39.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屡次
40. 令辱之 使
41. 笞广 用鞭、杖或竹板打
42. 陈胜佐之 帮助
43. 并杀 一齐
44. 召令徒属 号令;所属的人
45. 公等 你们诸位
46. 藉第令毋斩 即使、假若
47. 宁有种乎 难道
48. 诈称 假装
49. 袒右 露出右臂
50. 为坛而盟 筑;盟誓
51. 蕲下 攻克
52. 徇蕲以东 攻占
53. 比至陈 等到
54. 数万人 几
55. 弗胜 不
56. 豪杰 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7. 会计 集会商议
58. 身被坚执锐 亲自;通“披”;
紧握着;铁甲;武器
59. 伐无道 攻打
60. 诛暴秦 消灭
61. 社稷 国家
62. 刑其长吏 惩罚
二、翻译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翻译: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翻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8.此教我先威众耳。 翻译: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9.固以怪之矣。 翻译: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翻译: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翻译: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1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翻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翻译: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7.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翻译: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18.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翻译: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三、问答总结
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答:《史记》;司马迁
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答: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答: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答: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答: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答: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7.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答:陈胜佣耕出身,记叙陈胜与别人对话的手法表现陈胜不安现状。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的性格特点。
8.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举行起义的?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答:是在陈胜,吴广等九百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 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敢于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为了救国救民而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出陈胜的“鸿鹄之志”。
9.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为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答: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然后为起义作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应。
10.“陈涉少时,尝与人拥耕”,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陈步是个无田无地靠帮别人打工为生的贫苦农民。
11.“怅恨久之”,表明了什么?答:表明陈胜对自己所处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满。
12.而对话中的“苗富贵,无相忘”,表达了什么?
答:表达了陈胜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其有朴素的阶级友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通过形象的比喻,道出陈胜怀有远大的志向。这样课文开篇就让读者了解陈胜虽然出身低践,但却有反抗精神,胸怀大志,不同常人。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一、 词语解释
1. 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
2. 易安陵 交换
3. 其许寡人 答应
4.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5. 甚善 好
6. 虽然,受地.. 虽然这样
7. 弗敢易 不;交换
8. 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
9. 故不错意也 所以;错通“措”
10. 请广于君 扩充
11. 逆寡人者 违背
12. 轻寡人与 轻视
13. 非若是也 像;这样
14. 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15. 岂直五百里哉 难道;只,仅仅
16. 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17.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经听说
18. 布衣 平民
19.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
20. 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21. 庸夫之怒 平庸无能的人
22. 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 仓鹰 通“苍”
24. 休祲 吉凶的征兆
25. 若士必怒 如果
26. 缟素 穿丧服
27. 色挠 变了脸色;
28. 挠, 屈服
29. 谢之 道歉
30. 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31.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因
二、 翻译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翻译: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 拿它来交换。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翻译: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翻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翻译: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翻译: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翻译: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翻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三、 问答总结
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答:《战国策》
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答: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答: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7.体会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语气。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③岂直五百里哉?答:强烈的疑问语气,疑问语气兼感叹语气
8.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地而存者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放在心上。
9.安陵君能以五十里地而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原话)答:徒以有先生也
10. “且秦灭韩亡魏”一句,表现了什么?答: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11. “轻寡人与?”表现秦王的什么性格特征?答:骄横
12.针对秦王的表现,唐雎是怎样和他斗争的?
答:针锋相对,“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3.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
答:针锋相对,显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并吞安陵。
14.“与臣而将四矣”其中说到的是哪四个人?答:专诸、聂政、要离、唐雎
15.“伏尸二人”是指哪二人?答:秦王 唐雎
《隆中对》-----陈寿
一、 词语解释
1. 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2. 好为《梁父吟》 喜欢
3. 身长八尺 身体
4. 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
惟博陵崔州平 只有
5. 谓为信然 说;确实这样
6. 屯新野 驻扎
7. 先主器之 器重
谓先主曰 对……说,告诉
8.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9. 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10. 宜枉驾顾之 屈尊;拜访
11. 先主遂诣亮 于是;拜访
12. 凡三往 总共
13. 因屏人曰 于是;命人退避
14. 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15. 孤不度德量力 估计;衡量;
16. 欲信大义 通“伸”,伸张
17. 遂用猖獗 因此;失败
18. 然志犹未已 仍、还;止
19. 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怎样;产生
20. 自董卓已来 通“以”
21. 非惟天时 只是
2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
23. 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
24.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可以凭借;谋取
25. 利尽南海 物资;全部取得
26.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资助、给予
27.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爱抚、爱惜
28. 帝室之胄 后代
29. 总揽英雄 广泛地罗致
30. 外结好孙权 友好
31. 命一上将将荆州 将领;率领
32.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33. 百姓孰敢箪食壶浆
谁;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34. 以迎将军 来
35. 诚如是 果真;这样
36.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37. 岂有意乎 有(这种)打算
38. 岂愿见之乎 是否(可)
39. 每自比于管仲 常常
40. 君与俱来 一起
41. 抑亦人谋 而且
42. 挟天子 挟持、控制
43. 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依靠
44. 若跨有荆益 占据
45. 愿君勿复言 希望;再
46. 所以资将军 用来……
二、翻译句子
1.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翻译: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4.孤不度德量力
翻译: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翻译: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翻译: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
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翻译:但是曹操终于能虎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翻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三、问答总结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答: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答: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3、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答:“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4、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答:“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5、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答: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7、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答: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8、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答: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出师表》------诸葛亮
一、词语解释
1. 崩殂 死(皇帝)
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3. 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4.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5. 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6. 陟罚臧否 善恶
7.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治
8.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9. 以遗陛下 给予
10. 悉以咨之 都;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11.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12. 躬耕 亲自
13.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14.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15.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16.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17.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18. 夙夜忧叹 早晚
19. 恐托付不效 实现
20.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21. 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22.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23.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24. 咨诹善道 询问
25.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三、 翻译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 翻译:及有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4.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三、问答总结
1.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3.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广开言路;(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严明赏罚;(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即亲贤远佞。目的: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
4.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答: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作者以先汉、后汉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亲贤远佞的利弊,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5.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答: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八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宜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三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总之,“受恩感激”, “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6.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 贤臣——稳定政局,提兴德之言
后主——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赏罚分明,以保持国内政局分明
7.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答: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刘禅十七岁继位,诸葛亮此次出师时他也只有二十岁。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官,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对后主确实是无法完全放心的。然而刘禅毕竟是主,诸葛亮是臣,尽管他有很多的不放心,却不能完全明白地表述出来,他只能一再表明其忠心,以先帝托孤、先帝遗志为理由,劝勉后主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以安定大局。说的过多,语气过于教导,难免有教育后主、倚老卖老之嫌,所以他言而未尽。
参考练习:阅读《出师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悉以咨之 辍耕之陇上
B. 试用于昔日 叹息痛恨于桓、灵
C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也
D.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不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 诚宜开张圣听C. 不宜妄自菲薄D. 叹息痛恨于桓、灵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4.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5.请将“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❾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需要背诵的课文及内容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诗歌两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