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篇优秀篇目
一 关雎 《诗经》
二 蒹葭 《诗经》
三 观沧海(曹操)
四 饮酒 (陶源明)
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六 使至塞上(王维)
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八 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九 行路难(李白)
十 次北固山下(王湾)
十一 望岳(杜甫)
十二 春望(杜甫)
十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十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十五 观刈麦(白居易)
十六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十七 雁门太守行(李贺)
十八 赤壁 (杜牧)
十九 泊秦淮 (杜牧)
二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二十一 无题 (李商隐)
二十二 相见欢 (李煜)
二十三 渔家傲 (范仲淹)
二十四 浣溪沙 (晏殊)
二十五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二十六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二十七 水调歌头 (苏轼)
二十八 游山西村 (陆游)
二十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三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三十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三十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三十三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三十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⑵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
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
课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旧比较
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较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生发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而重视语文历练实践。
4.学习方式的倡导:由被动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简单概括就是“对话(讨论)”。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由课堂中心而接近社会生活。新教材的选文较接近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可供选择学习的篇目多了。师生能够自主地参与课程的开发,把“学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学生与课程文本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教学内容应吸收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教师不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
对话意识已深入教师内心,但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怎么教,仅仅关注教法的探索还是形式的,更多的是要关注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重构。
6.新比旧更强调语文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
7.新比旧更强调聆听、口语表达与交际写作。
8.以往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教学要求,新课标对三维、学习习惯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学习目标。
9.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实用、实际。个人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多用于搜集积累、习惯养成、课外延伸、激发兴趣,不宜于公开课。
⑶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区分哪一册,而是分学段的初中语文是第四段。你是想问学段的目标和内容吗:1,识字与写字 …… 2、阅读 …… 3、写作 …… 4、口语交际 …… 5、综合性学习……
⑷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掌握的诗歌有34首,其中绝句有:
八 、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回(李白答)
十八、 赤壁 (杜牧)
十九、 泊秦淮 (杜牧)
二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二十五、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三十三、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三十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这七首。
⑸ 谁有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全部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
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
课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旧比较
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较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生发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而重视语文历练实践。
4.学习方式的倡导:由被动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简单概括就是“对话(讨论)”。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由课堂中心而接近社会生活。新教材的选文较接近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可供选择学习的篇目多了。师生能够自主地参与课程的开发,把“学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学生与课程文本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教学内容应吸收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教师不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
对话意识已深入教师内心,但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怎么教,仅仅关注教法的探索还是形式的,更多的是要关注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重构。
6.新比旧更强调语文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
7.新比旧更强调聆听、口语表达与交际写作。
8.以往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教学要求,新课标对三维、学习习惯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学习目标。
9.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实用、实际。个人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多用于搜集积累、习惯养成、课外延伸、激发兴趣,不宜于公开课。
希望能帮到你!
⑹ 语文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什么
现在又换新课标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总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