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的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每一个的意思
尊称复:“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制对方,犹今之“您”。“尊君”:你的父亲。谦称:“家君”,我的父亲。方正第五之一、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好久都不来,已经走了。”朋友就大怒说:“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握元方的手(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2.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人生寓言)课后练习答案
一.白兔从他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 ,反而回使他答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他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他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经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白兔与月亮》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是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二.1说“必然”太绝话,当然不对。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一之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东西,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2.说“是”,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的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可恶的磨练。比如,长跑,这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拼音和词语解释
慧心:智慧。
嬉戏:玩耍。
禀告:旧时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
厄运:不幸的命运。
行乞:向人要钱要饭。
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落难:遭遇灾难。
归属:属于。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很轻松。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阴晴圆缺:文中指月亮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形态。
举世无双:世界上没有第二个。
心痛如割:由于失去了一些东西而十分心痛,像心被刀割了一样。
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天灾人祸:注定会发生的灾祸。
突如其来:事情来得太突然,出乎人的意料。
异国他乡:别的国家或别的地方。
是不是这个~应该是上册的吧
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十课,
3段仿复写:
我看见过美丽的迎制春花,观赏过火红的香山红叶,却从没看见过玫瑰这样的花.玫瑰真红啊,红的好像战士的鲜血;玫瑰真美啊,美得让人陶醉;玫瑰真香啊,香的招引来了几只蜜蜂;我静静地看着,看着那仙女般的,娇嫩的玫瑰,让正在观赏的我陶醉在那里.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人工湖,却从没见过黄山这样的水.黄山的水可真凉啊,凉的扑在脸上,比夏天洗个凉水澡都舒服;黄山的水可真清啊,清的能看见小鱼在水里玩耍、嬉戏;黄山的水可真急啊,急得拍打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嘿!儿子,该上山了!”我这才想起我该上山了.
我见过香气扑鼻的夜来香,观赏过婀娜多姿的月季花,但是我更喜欢坚强不屈的梅花,梅花真洁白啊!像冬天里的雪花;梅花真美丽啊!像翩翩起舞的天鹅;梅花真坚强啊!像个英勇的战士.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课文全文
人生的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6. 急求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八课生字
慧心 嬉戏 风韵 禀告 厄运 行乞 正色 落难 归属 流落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心通如割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多愁善感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
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全文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艰难的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8. 七年级语文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全部意思
(一)《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
谢安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反倒责怪陈,被陈的儿子驳得很惭愧。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
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
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
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