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的答案
考试靠的是脑子
----而不是投机取巧
···请问这样你能学的好吗?
自己慢慢想!
~~我和你一样七年级
O-O
B. 全效学习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共6小题,共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⑴-⑷题。(8分)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竣的山峰到
的海底,从浩hàn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才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坚难险阻,都
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领域( ) 浩hàn ( )(2) 下面词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更正。 (2分) 高竣
__改为__ 坚难险阻 __改为__(3) 根据语境在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上文的横线上。 (2分) (a、遏制
b、深邃)⑷“哪里有奥秘,哪里才有人类的足迹。”这一句是病句,改正后抄在下面。(2分)2.下列句子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2分)A. 爷爷,你年纪大了,坐在那儿老实呆会儿,别碰着。B.
老师,我语文课没学好,你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做些辅导。C. 请同学们保持教室卫生。D.
前边的人靠边,让我过去。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全校学生认真听取并讨论了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B. 虽然这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对我却有深刻的体会。C.
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人类就会揭示出更多的宇宙奥秘。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4、好的写景散文,总是景中有情,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含情。(4分)示例:高兴时,你笔下的月——深蓝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不快时,你笔下的月——一弯冷月照无眠,月光冷冷清清地照着大地。心情愉快时,你笔下的雨——
内心痛苦时,你笔下的雨——
5.名著channel_keylink> href=>
target=>_blank>>阅读。(5分)我跟着外祖母和母亲乘到尼日尼的外祖父家去。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她讲起话来又亲切,又快乐,又流利。从见到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她要好了。在船上,她给我讲故事。声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每次听她讲完,我总是要求:“再讲一个!”“好吧,阿廖沙。”她总是痛快地答应。⑴这段文字出自高尔基的《
》,从文段中看出外祖母具有
的美好品德。(2分)⑵请另写一个能体现“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的事情。(3分)6.综合性学习(4分)⑴有人说,探险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有人说,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去探险,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有人说,探险就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探险的?(2分)⑵学校准备在今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挑战的地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到时候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在这次夏令营活动中,你在野外遇险了,需要求救,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2分)二、现代文阅读:(24分)(一)读圣埃克絮佩里《在沙漠中心》节选部分,完成后面题目。(12分)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7.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8.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中国成语 概括。(2分)9.
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10.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11.假如你有一天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时,你会怎么办?(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6题。(12分)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张鸿勋①那天早上发生了日食,我看到了现场直播,也看到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宣传。五百年一遇,很多人都说太幸运了,太震撼了,有的甚至说,太值了。尤其是重见天日的那一刻,感觉看到了极大的奇迹。②我问朋友:日食是什么?很多种答案,有一位朋友回答:是影子,是月亮的影子。我再问:一个影子,人们为什么会那么欣喜若狂呢?答:是感觉到一种重见天日的欣喜。③人们通常认为一些很不寻常的事情才是奇迹,其实每时每刻都有和日食一样的所谓的奇迹发生,而每一缕新阳光照耀到的都应该是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④说到阳光,我想起了第一次下矿井,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在极为寂静的井下500米处,头上的矿灯照射出隐约灯光,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⑤那个矿井和后来我去过的其他矿井不同,煤层质量虽然很好,但是非常薄,是斜带型分布,最窄的地方只有70厘米高,上下都是岩层,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我们爬进了矿工俗称的“掌子面”,也就是工作区。一线矿工在这里把小型爆炸后崩落的煤块向外搬运。我第一次体验了矿工是怎样工作的,也趴在地上比划了两下,发现这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他们像是地层深处的蚯蚓。⑥我们实在待不下去的时候,准备上来,钻入上下有铁板、周围一圈铁栅栏的吊笼,这就是电梯了,除了没有楼层显示以外,电梯速度很均匀,嘎吱作响,500米,相当于一百多层楼宇的封闭电梯,手抓着吊笼上冰冷的螺纹钢,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当吊笼从地面升起的刹那,刺眼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张黧黑的脸上,我们全眯起眼睛,眼泪流下来。走出吊笼,我在台阶上静默良久。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感动,应该和看到日食没有什么不同,再重复一次:每一缕阳光都应该照耀到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⑦如果我们还有解不开的烦恼,去体验吧:如果你觉得自己郁闷得要自杀,带点好吃的去一次儿童医院的白血病病房;如果你觉得自己病得比较重,带点玩具去看看脑瘫的孩子;如果你痛失了亲人,去看看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学业或者工作不堪重负,下一次矿井吧。说多少劝解的话都没有意义,真的,请体验一次:请暂时把你认为不可解决的烦恼扔开,去一趟,我保证你会把烦恼彻底抛开,拍拍灰尘嘲笑自己。⑧因为,这是我曾经的体验。 (摘自2010年《青年文摘》,有改动)12.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13.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写日食现象?(2分)14.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15.在文章第⑤段中,矿工为什么把工作区称为
“掌子面”?(2分)16.通过阅读本文,你一定会感受到当下的幸福,结合你的经历,谈谈感受。(4分) 三、文言文阅读(21分)(一)竹里馆
(7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7、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 、 ,与
相伴的情景。18、诗中第三、四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相照”与一、二句中的“
”一词相照应。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14分)甲《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⑴夸父与日逐走(
) ⑵饮于河、渭( )⑶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⑷天柱折,地维绝(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弃其杖,化为邓林。 ⑵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22.
在你的心目中,夸父、共工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23.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4分)四、写作(30分)24.请你“你辛苦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⑴yù 翰 ⑵ 峻 艰 ⑶ 深邃 遏制 ⑷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2.C
3.C4.示例:像一颗颗珍珠在欢快地跳着;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流进嘴里,感到一种苦涩。5.⑴ 《童年》 慈祥、善良
⑵外祖母救助落入猫口的小鸟。外祖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我不要去报复别人,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6.⑴探险不是冒险。探险需要智慧与理智,但冒险过多的是冲动。探险就是要用智慧、毅力、体力来挑战自然、挑战极限、挑战自我,战胜死亡,而不能用死亡来证明自己的勇敢。⑵
一定要带上地图,万一发生了意外,根据地图能够首先判断你所在的位置。然后再判别你需要逃生的方向,属于判别方向呢。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呢,是根据树木茂密的树冠那个方向,往往指的南方。第二个呢,如果是白天天气又晴,又日出的,根据树荫的方向判别哪是南北东西,第三个就是夜间,夜间根据北斗星的方向,判别哪里是方向。如果一切都不具备了,如果跌到山崖沟里,跟着山沟往下走,慢慢慢慢逐渐摸到走到地面,脱离危险。二、阅读理解(一)7.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8.无处可逃
9.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10.(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
11. 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保持平静和乐观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二)12.作者通过一次下矿井的经历,感悟到幸福从未远离我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13.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14.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紧张的心情。
15.因为矿井的煤层非常薄,是斜带型分布,最窄的地方只有70厘米高,上下都是岩层,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所以矿工把工作区称为“掌子面”。16.示例:经历:一次放学回家,我看到一位腿脚有缺陷的同学一瘸一拐地走回家。
感受:看到她我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我没有富裕的家庭,没有漂亮的外貌,但我有健康的身体,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眼前的幸福呢?三、古诗文阅读17.
弹琴 长啸 明月 18. 拟人 独坐 19.宁静、淡泊20、⑴赛跑 ⑵黄河 ⑶从前 ⑷断掉 21.
⑴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⑵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22.
夸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
共工:(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23.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C.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过关测试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50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骸骨(hái) 潜行(qián) 狩猎(shǒu) 匀称(chèn)
B 轻盈(qíng) 河干(gān) 篡夺(cuàn) 铁锹(qiū)
C 躯壳(kē) 喑哑(yīn) 喧嚣(xiāo) 静谧(mì)
D. 窸窣( sū ) 嗉囊( sù ) 湮于(yān) 溯流(s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丝丝缕缕 测隐之心 心无旁骛 更胜一筹
B、昂首挺立 莫衷一是 不记其数 海枯石烂
C、获益匪浅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两全齐美
D、津津有味 弱肉强食 开膛破肚 惊慌失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一霎间:一会,形容时间很短。
B. 弥漫:布满充满 相顾:互相照顾
C. 静谧:安静 骸骨:尸骨
D.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怎么办好
5、填入横线,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 。
A.它在飞船的上方静静地悬着 B.它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C.静静地悬着,就在飞船的上方 D.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 最近,他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D.通过最近一段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7、关于课文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一首科学诗。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绿色蝈蝈》是一篇科普文。作者是法国著名的 昆虫学家。我国读者非常熟悉他写的一部书《昆虫记》。
C、《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字晓兰,他是清代文学家
D、《看云识天气》是一片科普散文,文中大量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8、下面一组句子里的空格内,哪句里可以用问号:( )
A.安排工作了吗( )这批转业来的同志?
B.1958年,到处放“卫星”,人家问陈永康一亩地能打多少斤水稻( )他老老实实地说,只能产1100斤,多一点不行。
C.她的大名叫凤英,还是个团支部书记呢( )
D.“这是什么意思( )”觉民半惊讶半玩笑地问,“你将来不也是绅士吗?”
9、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如人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0、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管理 ②治理 ③昨天 ④推测 ⑤汉语 ⑥应该 ⑦清楚 ⑧宽阔 ⑨减少 ⑩懒惰
A. 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 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 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 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二、 阅读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①干:岸边。 ②圮(pí):倒塌。 ③阅:经历。 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⑤柿 fèi:木片。 ⑥颠:颠倒、荒唐。 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只)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13、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②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④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⑤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⑵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删去后意思仍不改变的一项是( )
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C.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D.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17、(1)文的中心句是( )
A.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8.(1)文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比喻、排比、拟人、对比 B.夸张、比喻、引用、对比
C.比喻、排比、引用、夸张 D.排比、拟人、借代、引用
19、说明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下定义)
B、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打比方)
C、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做引用)
D、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下定义)
20、第二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2分)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21、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一”和“就”这对关联词,说明“雨层云”是雨雪很快来临的标志、预兆。
B、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这句话使用比喻说明的方法,突出卷云轻盈和洁白的特点。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这两句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揭示了“晕”的特点。
D、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预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作者引用谚语说明云的形状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②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③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④肉体虽早巳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⑤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向近代进发。
⑥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⑦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22.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窥见(偷看) 海枯(干涸)
B.葱茏(遮盖、罩住) 造物主(上帝)
C.卓越(高明、高超) 幽雅(美好、大方)
D.化石吟(赞颂) 骸骨(尸骨)
2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B.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C.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D.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24.③节中的“你”指代的内容是( )
A.奇幻的神话 B.沉睡亿年的石头
C.刚苏醒的化石 D.逝去万载的世界
第Ⅱ卷
一、 综合性学习(7分)
2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明月寄思念的句子是 。
26、杜牧在《泊秦淮》中叙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7、写两句关于天气的谚语和一句含“月”的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3分)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文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割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 )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 ) 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 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联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28.本文围绕着"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至少答两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本文开篇用了一个设问句。如果不用设问句,这话该怎样说?作者运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3分)
答:改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好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根据第三段的内容,用一个"是"字句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一个定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第五段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分)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32.给第十段中的"变幻莫测"写出两个同义成语和一个反义成语。如能多写且正确,每多写一个可加1分,最多加2分。(3分)
三、作文(50分)
33、电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网络,给了我们无限的空间;短信,传递着人间的温情……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请以“ 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作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有关。②体裁不限,字数500以上。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过关测试试卷答案
1——5DDCBD 6——10BDDBB 11——15 16——20DDADA 21——24BBAC 26——28略
28、①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②短期气候预测的含义;③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发展的进程;⑤短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 29、示例:如果你认为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那就错了。或:短期气候预测不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运用设问句,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0、短期气候预测是相对于长期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以"月"、"季""半年""一年"为时间概念的气候预测。 31、但;而。 32、同义成语: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瞬息万变、变化无常。反义成语:一成不变、始终如一。答案:
1、BC 恻隐之心 不计其数 两全其美 葱茏
2、AC
3、C
4、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D.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初一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总分50)2010.12.7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请用正楷字,写一句有关“母爱”的古诗名句(2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3)
A、丫杈(chà) 怦怦(pěng) 羚羊(líng) 分歧(qí)
B、什物(shí) 虐杀(nuè) 匿笑(nì) 祷告(dǎo)
C、脸颊(jiá) 逮着玩(dǎi) 投掷(zhèng)尊君在不(fǒu)
D、撒谎(sā) 伶仃(líng) 瑟缩(sè) 可鄙(bǐ)
3、标出下列词组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方框中改正。(4分)
错字
改正
意想天开 任劳任怨 焕然一新 谈笑风声再接再励 无精打彩 惟妙惟肖 不计其数
4、填空(6分)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
(2)《金色花》作者是 (国家)文学家 ,1913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3)冰心,原名 ,诗人,代表作 、
5、写出有关亲情的古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3分)
(1) , 。
(2) , 。
(3) , 。
二、文言文阅读(2010济宁中考题)(14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6、本文选自南朝 组织的一批人编写的 。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二、现代文阅读(2010日照中考题)(18分)常春藤 林清玄
(1)在我家巷口有一间小的木板房屋,居住着一个卖牛肉的老人。那间木板屋可能是一座违章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整座木屋往南方倾斜成一个夹角,木屋处在两座大楼之间,破败老旧,仿佛随时随地都要倾倒散成一片片木板。
(2)任何人路过那座木屋,都不会有心情去正视一眼,除非看到老人推着面摊出来,才知道那里还有人居住。
(3)但是在那断板残瓦南边斜角的地方,却默默地生长着一珠常春藤,那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抹,许是长久长在阴凉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常春藤简直是毫无忌恒的怒放着,它的叶片长到像荷叶一般大小,全株有透明翡翠的绿,那种绿就像朝霞照耀着远远群山的颜色。
(4)沿着木板壁的尖角,常春藤几乎把半面墙长满了,(A)每一株绿色的枝条因为被夹壁压着,全往后仰视,好像向天空伸出了一排厚大的手掌;除了往墙上长,它还在地面四周延伸,盖满了整个地面,近着有点像还没有开花的荷花池了。
(5)我的家里虽然种植了许多观叶植物,我却独独偏爱木板屋后面的那片常春藤。无事的黄昏,我在附近散步,总要转折到巷口去看那棵常春藤,有时看得发痴,隔不了几天去看,就发现它完全长成不同的姿势,每个姿势都美到极点。
(6)有几次是清晨,叶片上的露珠未干,一颗颗滚圆的随风在叶上转来转去,我再仔细地看它的叶子,每一片叶都是完整饱满的,丝毫没有一丝残缺,而且没有一点污迹;可能正因为它长在夹角,连灰尘都不能至,更不要说小猫小狗了。我爱极了长在巷口的常春藤,总想移植到家里来种一株,几次偶然遇到老人,却不敢开口。因为它正长在老人面南的一个窗口,倘若他也像我一们珍爱他的常春藤,恐怕不肯让人剪栽。
(7)有一回正是黄昏,我蹲在那里,看到常春藤又抽出许多新芽,正在出神之际,老人推着摊车要出门做生意,木门咿呀一声,他对着我露出了善意的微笑,我趁机说:“老伯,能不能送我几株您的常春藤?”
(8)他笑着说:“好呀,你明天来,我剪几株给你。”然后我看着他的背影背着夕阳向巷子外边走去。
(9)老人如约送了我常春藤,不是一两株,是一大把,全是他精心挑捡过,长在墙上最嫩的一些。我欣喜地把它种在花盆里。(10)没想到第三台风就来了,不但吹垮了老人的木板屋,也把一整株常春藤吹得没有影踪,只剩下一片残株嫩叶,老人忙着整建家屋,把原来的一片绿意的地方全清扫干净,木屋也扶一正。我觉得必然,将老人送我的一把常春藤要还给他,他只要了一株,他说:“这种草的耐力强,一株就能长成一片了。”
(11)老人的常春藤只随便一插,也并不见他施水除草,只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我的常春藤细心的养在盆里,每天晨昏依时浇水,同样也在阳台上接受阳光和雨露。
(12)然后我就看着两株常春藤在不同的地方生长,(B)老人的常春藤愤怒地抽芽拔叶,我的是温柔地缓缓生长,他的芽愈抽愈长,叶子愈长愈大,我的则是芽愈来愈细,叶子愈长愈小,比来比去,总是不及。
(13)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现在,老人的木板屋有一半已经被常春藤覆盖,甚至长到窗口;我的花盆里,常春藤已经好像长进宋朝的文人画里了,细细地垂覆枝叶。我们研究了半天,老人说:“你的草没有泥土,它的根没有地方去,怪不得长不大。呀!还有,恐怕它对这块烂泥地有了感情泥!”
10.文章开头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与写常春藤有什么关系?(4分)
11.第(3)段里作者说老人的常春藤“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株”,从全文看,这株常春藤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2.从A、B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就写法和内容方面作简要赏析。(2分)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在写法方面的特点是借物喻人,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常春藤与卖牛肉面的老人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
14.仔细揣摩文章结尾处老人的话,谈谈你的理解。(4分)
E. 黄冈100分闯关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草拟吗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