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语文哪里的课程比较好
目前学而抄思、明师、卓越教育都有开设大语文课程。大语文主要是让读小学的孩子爱上语文,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大语文一般汇聚古今中外的文学知识点,用轻松有趣的形式讲解名著,让孩子轻松积累知识,并且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❷ 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闪亮登场,对于语文课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语文课究竟怎么上?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好课?我们都知道,一堂课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一、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实效性,学科性,人文性。具体要求是1.符合语文学科标准和教材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切合学生实际。 2.坚守语文本位,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品味人文之美,凸显学科特质。二、(教师)教学策略体现自主性、激励性、创造性。1.自主性(三个优化)优化问题设计、优化活动过程、优化学法指导。优化问题设计指教师能精心考虑问题的设计,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度,为学生的思考和感悟留有空间。优化活动过程指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交流、辩论等活动形式,达成教学目标。优化学法指导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2.激励性:重兴趣激励、重氛围激励。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生动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全体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恰当运用肯定和奖励、营造民主、平等、活跃、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活思维,激发兴趣。3.创造性:具体体现在重感悟体验|、重质疑探究、重资源开发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独创的见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注重课前精心预设,又能机敏地把握动态生成的资源,重视课程开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遵循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激励和创造三大原则,就可以称得上是教学得法了。三、(学生)学习状态要讲究面广、趣浓、学有所得。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氛围活跃,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参与面广,有充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独创性,课堂上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就会在兴趣盎然中学有所获,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以实施了。如果我们能将此评价体系时刻装在心中,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我想一堂有质量成功的语文课就不难呈现了。 我们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让我们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一起鉴戒共同努力吧!
❸ 什么是“好的语文课”
隆回县教师进修学校 谭奇洪 在推行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就语文教学而言,怎样的一堂课才称得上好课呢?一般地说,应该符合这样几条标准。 一、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上课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使他们考试时能得到高分数,考出好成绩,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于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各种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他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教学的进程之中去,主动、快乐、有效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全知全觉的知识拥有者,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学生学习监督者,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材文本之间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参与者;他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能以平等、亲切、随和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并能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善待学生对课文独特而多元的反应,使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轻松。 二、表现出强烈的语文课程意识,三维目标得到不同程度的达成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所有课程教学都要达成的目标。但不同的课程各有其特点,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又要注重目标的特殊性。对语文课程来讲,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重视其工具性,又重视其人文性,并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一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听、说、读、写及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文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使他们的个性修养、品德情操、审美趣味等受到有益熏陶,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不可否定,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达成所有目标,但必须注意突出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重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达成或接近达成全面目标。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能进行创造性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从学生需要出发的原则,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对于语文课程文本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情感、人文精神,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所知晓的东西硬塞给学生,而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烈的兴趣与意愿,告诉学习方法,给予充裕时间,引导他们自己去感受、体验、思辨、推理判断,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新问题。在学习中,要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相互间不断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对学生的提出的不同观点、看法,教师不要轻易作出评判,而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后自己得出结论;即使学生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最好也不要讲出答案,而应遵循语文教育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议、思、悟,慢慢把握知识真谛。当然,让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并不等同于实行“牧羊式”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成为旁观者或局外人;相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应始终主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但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去,还要对学生相机点拨、提示,从而发挥“导”、“引”、“助”的作用。 四、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课堂开放而具有活力 任何课程教学,教师都要重视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重视课堂但又不局限于课堂。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对课程文本的学习,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挖掘课程文本所蕴含的价值。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还一定要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沟通起来,把语文知识和无限广阔的社会生活知识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生动性、趣味性,以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形成素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知识的外延和生活相等,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缺乏大语文观念,不能放手让学生在辽远广阔、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中尽情遨游,那么学生学到的东西将是极其有限的。不仅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教学的方法也必须是开放的。教师要从自我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借鉴并创造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发起多种互动与对话,通过分组合作、个别辅导、激励强化、课堂评价等方式,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紧凑有序、别开生面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不但有效,而且有趣、充满愉悦。
❹ 评价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
有鉴于此,我只能在语文课堂评价方面提出一些带观察性质的评课标准,而无法就细节方面给出具体的操作规程:
一、看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否顺畅。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总是不受形式和场合的限制。也许教师的语速过快,也许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答非所问,但只要师生双方在交流时是自然的,顺畅的;只要在整堂课堂上我们看不到为了迎合听课而刻意收敛、刻意搞一些应景的形式(诸如讨论、分组、表演等时髦活动),那我们基本上可以判定这堂课的教学方式对师生双方都是适合的。
二、看课堂主打流程有没有体现出教师的个性。
所谓课堂主打流程就是教师课堂上运用的最多,教师最擅长的教学流程。读说听写,任何一种语文学习手段,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有些语文教师长于口头表达,有些语文教师长于书面写作,有些语文教师语文素养一般但在落实方面却能一丝不苟,有些语文教师喜欢当甩手掌柜,只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自己始终关注的焦点。如果这位教师的口才好到足以让听课教师也拍手叫好;如果这位教师在指点学生写作方面能够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如果这位教师在抓落实方面肯花费相当的时间;如果这位教师能四两拨千金,廖廖数语便让学生忙个不亦乐乎;那么,即使这位教师满堂灌了,即使这位教师整堂课气氛沉闷,即使这位教师可能会被批教学理念陈旧,即使这位教师可能会被怀疑组织课堂经验缺乏,我觉得这位教师的个性化的东西也理应得到评课者的肯定。
三、看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个尽心尽责的教师总是最大可能地预见到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在这方面,相信大部分负责任的教师都能做到。但问题是,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我们总是无法将所有的问题全部预见到。比如说学生平时课堂气氛活跃,但在听公开课时突然集体怯场;比如本该顺畅的教学环节突然间因为某个学生跑偏的话题而中途受阻;比如有喜欢较真的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让教师很头疼的问题,并且可能影响到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凡此种种。当课堂上突然有这种突发状况发生时,正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智慧和应变能力的时候。
四、看一堂课的课堂容量与学生接受水平是否一致。
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应该看学生接受了多少,而不应该看教师讲了多少。教师讲的再多,如果学生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是听了半天的热闹,那这样的课讲的再精彩也没有用。实践证明:有经验的教师一堂课的效率,往往可能抵得上普通教师两节课的效率。
❺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在实践新课改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是这样的呢?我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至少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求能自动产生一系列问题,引起深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塑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亲其师、信其道”,首要的便是建立师生之间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的条件。我们应让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敢想敢说,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时地会有他们新颖、奇特、有创造的见解。我在教学实践中就经常把激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思维活跃的创新氛围。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中,要多用“你”——“你说呢?”“你认为怎么办?”“你说得真好!”。 这样,课堂教学的中心便会从以教师为主转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上来。
2、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以情激情,使教学双方产生情感共鸣。如课堂教学中我就经常向学生说:“每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激动。”正是这种激动的心情,使他饱含深情地投入到教学之中。
3、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感悟课文 。 由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如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二、注重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开展合作探究性阅读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阅读过程,从而提高阅读质量。首先,合作的基础是独立思考,个体学习。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学会发问。 其次通过小组讨论,去粗取精,筛选出正确的、有创造性的答案供组际交流。 同时尽力帮助解决组内成员在自学中的困难。这样的合作能使他们互教互补,各有进步。 最后,经过组际交流和教师评价,让学生理解更到位,获得更富有创意的答案。
三、强化语文同各科教学、同生活的联系。第一、 语文课堂教学要突破学科界限, 要开放教学内容。如在课堂上让所有孩子的表演、唱歌、绘画等各种特殊才能得到展示,尊重他们个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再者,语文学习要课内外结合。通过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丰富生活,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解决课堂上产生的疑问。
因此,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依托,向课外延伸和拓展。只有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语言实践,才能开发学生多姿多彩的创造才能。
❻ 语文老师中,谁课讲的最好
老师要抄具有良好的师德。要倒给袭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具备一桶水。从一桶水里倒出一杯水才显得充实、丰满。老师要讲好课,首先要备好课。特别是年轻的语文老师,备课要备得详尽些,最好把每句话都写出来,这就是教案。演戏和讲课有些相似。演员是背剧本,好剧本产生好演员。讲课是背教案,教案写得好讲课效果就会好。实际上,讲课无定则,只要功夫在,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象小桥流水,自然形成风格。
❼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好的语文课要体现两大原则,那就是“以文为本”和 “以人为本”。
一、以文为本。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语文课”就要以语言文字为本。语文教学首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以课本为主。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每个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听了《紫藤萝瀑布》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先由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及其语言的感染力。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朗读品读,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然后再让学生摘出自以为文中写的美的句子、重要段落并说明理由。并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料查阅有关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在理解作者的基础上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最后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这样的课就是上乘的语文课。前一段有些人过于注重课改的形式,把《狼》上成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资料的生物课,把《乡愁》变成了政治宣传课,把“歌词欣赏课”上成学生音乐才艺展示课。也有人把课文条分缕析,肢解文意,还有人把语文上成了训诂学,这都是有悖于语文教学本质的。
二、以人为本:
语文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所以要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控制学生为主,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创设“畅所欲言、自由讨论”的教学氛围,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争鸣,使学生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卓越的才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课堂教学才能进入一种教学相长的境界。老师可以是一个指导者、研究者、创新者,可以是一个合作者、方法论的授导者,也可以是学生的伙伴、学生的资源,而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者、纪律的维护者、教学的组织者。”学生也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装水容器、知识的接受者,应积极尝试研究型学习、探究式学习,做创新者,做探索者。一堂好课上,教师应有一个个精心创设出的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我在讲《斑羚飞渡》时,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有关斑羚飞渡的动画,并配以悲怆的古筝乐声,让学生进入斑羚飞渡的悲壮惨烈的情景之中。然后引导学生配乐配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图文声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深深的体会到了斑羚团体协作、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而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体,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合作讨论学习,和老师相互交 流,彼此探讨,实现教学相长。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示自我、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采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作用,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觉得这样的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语文课,就是一堂好课。
❽ 好的语文课应具备哪些
首先是真实的复。无论是讲课者,还制是听课者;无论是听课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无论在课前设计时,还是在课堂实践时;无论是第一次实践,还是第N次教授,都自然地表现出真实,感受到真实。课堂上的人,说的是真话,谈论的是真知识,做的是真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鹦鹉学舌,不人云亦云,不不懂装懂,不拾人牙慧,不装腔作势,不虚与委蛇。根除了假,拒绝了装,矫正了表演,从而能素面朝天,虚心履地,洗尽铅华,抱朴归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真实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