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语文卷六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卷六年级期末考试

发布时间:2020-12-15 02:55:44

1.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习题虽然都有答案,但是都是在自己完全答完题之后对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不是对着答案抄袭的,那样效果不是很好,多看书

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习题虽然都有答案,但是都是在自己完全答完题之后对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不是对着答案抄袭的,那样效果不是很好,多看书

3. 六年级下册语文考试卷期末答案

1+1=2 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公理法是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
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
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证明的。 至于“1+1为什么等于2?
”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定义,也可以说这是公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
1不等于2,则数学就是一锅粥,凡是用到数学的地方都是一锅粥,人类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1+1必须等于2。1+1=2看似简单,却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孩滚雪球的过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双手捧一捧雪,这一捧雪就相当于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小孩把手里的雪捏紧,成为一个小
雪球,这个小雪球就相当于人类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形成了概念。于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发现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这就相当于人类的理性认识。雪可
以粘雪,相当于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滚一下,发现雪球粘雪后越来越大,这就相当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相当于2+
1=3。1,2,3可以排成一个最简单的数列,但是可以演绎至无穷。 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数学,有了2+1=3才开始了数学的无穷变化。
物理学与1+1=2的关系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在数学当中已知1、2、3,则可以至于无穷,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1、2、3呢?通常它们代表着: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概念相当于1,它们是组成物理学宏伟大厦的
砖和瓦;牛顿运动定律相当于2,它使我们有了真正的物理学和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相当于3,使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广泛应用。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都是确定
无疑的,有了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推出未知。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
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
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
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
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
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

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和2n-1;2i和(2n-
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
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
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 1+1=?不就是等于二吗?是的,的确是这样。但是这个二却不可小觊。2可以分解成1+1、0.1+1.9、0.5
+1.5……1里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换个角度1+1虽然等于二但是却有许多含义。譬如说1+1=2分解后就是:0.5
+0.5+1=2
其中0.5+0.5=天生+后天培养;1=汗水。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个公式。当然要是换个角度,聪明的人就知道凡事无绝对。答案不可能只有1个,含义亦是如此。

1+1从脑筋急转来说也可以等于一个数字“王”、田、甲。

4.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人教版)

只要自己多多复习就一定考的到高分,就像我们老师说的:学习差也要临时抱一下佛脚,也可以提高10多分。 所以不需要期末考试卷,只要自己加把劲在最后冲刺阶段,我想你一定可以考上重点初中!!!918 【加油吧]

一、字词部分。
1、读拼音写字,组成词语。(5分)
Liao líng xié lián zhuāng
歌声( )亮 ( )晨 威( ) 低( ) 银( )素裹
眼花 ( )乱 ( )听 和( ) ( )系 浓( )淡抹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5分)
顾( )思( ) 迫不( )待 腾云( )雾 ( )山峻岭
明( )秋( ) 万( )俱寂 ( )往知来 ( )人不倦
二、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横线标出。
锲而不舍 挑衅 拎着 提供
悄然无声 树冠 夹竹桃 -----蝙蝠
2、按原文填空。(5分)
(1)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他好像有情义。

(2)我幻想他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应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3)盛开着的光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4)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域天的边缘。

3、积累填空。(12分)
(1)在学校里,老师教育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扎实学活,正如古诗中所说的“________ ,_____ 。”
(2)明代著名的诗人于谦曾经写过一首《石灰吟》表现自己高尚的情操,这首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 。
(3)、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6分)
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 , 。”这句诗与他共勉。
小江是你视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 , ”这句诗来表达你与他依依惜别的感情。

4、生活模仿秀。(2分)
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 ,就 ;
如果你是 ,就 。

三、课外积累
判断对错
1.克宜在去城市的路上救下了一只蝴蝶,蝴蝶送给他一只神奇的小镜子。
2.熊夫人因为拿不定主意依那个孩子的希望来教才好,所以幼稚园关了门。
3.月姑娘要挑选一个最有用的丈夫,最后挑选了电做他的丈夫。
4.寄居在姥爷家里的阿列克谢,不幸被姥爷毒打了一顿,还生了一场大病。
5.阿列克谢的妈妈又要结婚了,继父是做买卖的。
连线 、 、 、
可怜身上衣正单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心忧炭贱怨天寒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莲花过人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忍能对面为盗贼
采莲南塘秋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二) 《欣赏是一种善良》(16分)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
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 )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
④书信; ⑤随便
下列问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请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括号内。(3分)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到了自信( )

3、用“ ”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2分)
4、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 、 、 、 。

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 (5分)
5、这篇短文通过 和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是 。
在生活中要 。(4分)

四、习作。(40分)
读了《欣赏是一种善良》,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欣赏是什么?你被人欣赏过吗?请围绕“欣赏”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

5.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Dà SHà TUǒ TIē YUáN LIàNG RUì XUě DàN SHēNG
( ) ( ) ( ) ( ) ( )
二、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划上“——”(3分)
画卷(JUàN JUǎN) 一场雪 (CHáNG CHǎNG) 扁舟 (PIāN BIǎN)
邮差 (CHāI CHà) 一水间 (JIàN JIāN) 剥皮(BāO Bō)
三、在完全正确的一组词后的括号里划“√”再找出错别字依次改正在括号中。(6分)
1、电钮 咨询 媒体 馒头( )
2、俗话 春辉 胁商 慷慨( )
3、树稍 誉写 谨慎 生锈(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应接不( ) ( )山倒海 粉妆玉( ) 随心所( )
( )地而起 居高( )下 前( )后( )优胜( )汰
五、填空。(9分)
1、“盛”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画。“盛”字在字典中解释有:①兴旺 ②强烈 ③浓厚 ④热烈的大规模的。在“盛况”这个词中,它应取第( )种意思。在“盛气凌人”这个词中“盛”应取第( )个意思。
2、“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两句诗的作者是 。
3、《游子吟》的后两句是 , 。
4、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想 。
5、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六、选词填空。(6分,每小题2分)
不但……还…… 不是……而是…… 无论……都…… 如果……就……
1、发现前面六十多米远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
陆续 继续 持续 延续
2、们( )跳上一只小船,船向河中心移去。
3、这节课,们( )学习《鸟的天堂》。
七、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4分)
1、《墨梅》《竹石》《石灰吟》看起来是写物的,实际上是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
2、“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一个歇后语。( )
3、“这怎么忍受得了呢?”和“这不能忍受。”意思相同。( )
4、“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这句话的节奏是正确的。
八、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缩句)

2、凡卡写信。(扩句,至少两处。)
3、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比喻句)

九、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分)
1、他仔细地浏览了今天的报纸。

2、们要不断的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3、写好一篇作文,必须经过列提纲、构思、打草稿、修改的过程。

十、按顺序排列句子,在( )里写上序号。
( )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 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有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十一、阅读题。(15分)
是中国人

①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日本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变得特别强烈,总爱滔滔不绝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国家。就是一个典型。常会兴奋地向别人介绍中国的长城,汉字,的家乡——上海。
②在美国,每节课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时,在黑板上写中文字是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和陈院琴一道,大摇大摆的走到黑板前,旁若无人地写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名家名言,家乡的风景……
③有一次□在黑板上写了□ 几个大字——中国□ 几个大字□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写的是什么□“I LOVE YOU(爱你)——”很严肃地说□“WHAT(什么)?”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中国)!”
老师恍然大悟,紧紧握着们的手说:“GOOD!(好)”
④在这里,友好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发生。
⑤几个月前,们进行了一次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要们把一张选择题的纸交来。那时,还不知道英语的“选择题”是怎么说的,以为他说的是地图,所以交上了地图。
⑥当知道交错了后,便去解释。可是,不管怎么解释,也是徒然。他总是摇头,不理不睬,但在测试卷上给了个“C”。老师为什么不信任?为什么不听解释?很气愤,但没有发作,只是咬了咬干涩的嘴唇……
⑦打那以后,每次小测试都得满分,大测验也得“A”。要知道大测验得“A”是寥寥无几的。为超过美国人而骄傲。感到自豪,感到扬眉吐气。
1、在第三自然段的“□”内加上标点符号。3分
2、解释词语。2分
徒劳:
恍然大悟:
3、打波浪线的话有 的意思。3分
4、如果把④ --- ⑥自然段合为一段,它是围绕
来叙述的。3分
5、课文以《是中国人》为题,全文充满了情感。请仔细阅读文章,写出作者的两种情感。4分
① ②

十二、作文。(30分)
题目:二十年后的
提示及要求:请你充分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一篇350字以上的文章。习作要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条理。
这是语文。

阅读全文

与语文卷六年级期末考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