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08年广东卷语文答案

08年广东卷语文答案

发布时间:2021-01-30 09:24:43

『壹』 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答案

你想要全国卷一,还是全国卷二呢?都给你吧!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详解(全国卷Ⅰ)
第I卷
一、
1.【答案】C
【考点】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普通话的读音。
【解析】要注意方言误读(如A项和C项)和多音字(如B项)。A项的“圈养(quān)”应为“juàn”;B项的“牛虻(máng)”应为“méng”;D项的“探本溯源(shuò)”应为“sù”
2.
【答案】B
【考点】考查熟语的辨识。
【解析】探囊取物:比喻做事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就获得成功;异曲同工:比喻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都一样;出人意表:表,外。即“出人意料”;量入为出:量,计量。根据收入的数额确定支出的数额,不能用来形容户外锻炼,属于用错对象,可改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3.
【答案】A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识。B项“具有……作用”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功效”;C项“承担了……主持”残缺宾语中心语,后面添加“的工作”;D项是结构混乱,“我们……问题”与前面脱节,可删除“我们……现象”使前后主语一致。
4.
【答案】B
【考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解析】可采用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排除,按照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如:③是⑤的结果,故③在⑤后面,排除D项;⑥是对③的具体解说,应该在③后面,排除A、C两项。
二、
5.
【答案】B
【考点】考查信息的筛选。
【解析】注意寻找标志词,诸如“之所以……是因为”,“总之”,“可见”之类的话。信息源在第1段。“其实……然而……所以”的几句话中,“然而”后面的内容就是本文写作的原因,据此,可排除C、D两项;B项中“广为世人所知”故用不着专文介绍,选B.
6.
【答案】A
【考点】考查信息的筛选、整合,A项混淆了可能性与必然性。信息源在第2段,原文是“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旬盖笠,地法覆盘。’”注意“传说”二字表可能性。
7.
【答案】C
【考点】考查根据原文推断和想象。
【解析】C项属于张冠李戴,信息源在第4段。原文是“平面盖天图……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
三、
8.
【答案】A
【考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
【解析】从语法分析和上下文推断两方面入手。A项“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中,主语是“部使者”,“檄刚”是谓语,“檄”是谓语中心词,应当为动词,翻译为“发文告,敕令”。
9.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析】可采用排除法。如果写的不是廖刚如何如何,就可优先考虑排除,据此,可排除A项①“顺昌民以刚为命”写百姓敬重、信任“廖刚;C项②“是欲置我何地耶”写秦桧不满廖刚;D项①“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写的是廖刚奖励耕战的措施,不是安抚。
10.
【答案】D
【考点】考查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解析】D项“以遏制秦桧”原文无此信息。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敦、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第Ⅱ卷
四、
11.
(1)
【答案】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种祸患不如屯田。
【评分细则】大意2分,“哺”、“转饷”、“患”各1分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
【解析】一定要有整体阅读的观念。据上下文推断。信息源“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可以推知。
(2)
【答案】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的礼仪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的礼仪对待他就可以了。
【评分细则】大意3分,两个“君”、“兄”各1分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
【解析】要注意活用。第二个“君”和“兄”是名次用作动词。
12.
(1)
【答案】“拳”和“退”,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的画面。(1)拳:形象地描绘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2分);(2)退:生动别致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2分)
【评分细则】正确选出传神的那个字且结合诗句解说了其含义和作用各得2分。
【考点】考查诗歌的炼字。
【解析】 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格式为: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其步骤为: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结合了步骤(1)和(2)
(2)
【答案】向往隐逸生活。(1)前两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赤壁英豪,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慨叹(2分);(2)后两联由宿鹭、飞鸿的闲适联想到渔翁的扁舟,表达了“最羡鱼竿客”的心愿。
【考点】考查鉴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解析】答题格式为: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答题步骤: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考生要注意“知人论世”,对于不熟悉的作者,命题者多数有注解,比如这一首诗歌注释中说作者随苏轼游赤壁,即可大致猜出作者与苏轼被贬后的情趣相似:飘逸闲适。再结合诗歌中的“最羡鱼竿客”即可得出类似于“曹孟德乃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的感叹,即“波流万世功”,从而产生“最羡鱼竿客”的隐逸情怀。
13.
【答案】(1)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相师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解析】命题者将初高中结合起来,将散文、赋、诗歌结合起来,兼顾各册教材。
五、
14.
【答案】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是王维《渭城曲》一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评分细则】每个要点1分。
【考点】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解析】归纳文章要点的前提是准确筛选。信息源在第二段,“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标志词“并不起始于……而是因为”前后即为答案要点。
15.
(1)
【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评分细则】答出两者关系及我的心情,也即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体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析】重点关注“突然”和“绿色的海洋”。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此心情的变化,“绿色的海洋”指什么,是答题的着眼点。
(2)
【答案】墙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一些
【评分细则】要结合上下文答出为什么有“暖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析】这里的“暖意”是怎么形成的,是思考的重点,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乃至整篇文章的构思、立意、主旨进行。
(3)
【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评分细则】要答出“将军和士兵”为何成了“哲学家和诗人”,即他们身上体现出或悟出的什么内容,使他们具有了诗人的激情,哲人的睿智和深邃。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析】三个句子考查的都是含义丰富的关键词的理解。要注意结合文章,透过表面分析出其比喻义、象征义或引申义。
16、
【答案】①古代的军事重镇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别离的感慨,追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评分细则】每个要点2分。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评价。
【解析】首先要明白“苍凉”的本义,再结合文章的构思、主旨,分析阳关古道“沧桑”在哪些方面。
17、
【答案】(1)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及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3分)(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3分)
【评分细则】一问3分。第一问答出“豪情”得2分,答出“赞美”得1分;第二问答出“照应开头”得1分,答出“深化中心”得2分。
【考点】考查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的分析以及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
【解析】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即写作意图)要能够准确把握,是答这个题目的前提。结尾一般有卒章显志之说,是对作者观点和情感的集中展现。从郭小川的诗句本身,不难读出对夕非今比的“赞美“”,结合后面几段,作者的“豪情”溢于言表。结尾一般与开头或题目有密切关系,回答其作用可从此着眼,“照应开头”也就顺理成章了。
六、
18.
【答案】(1)“惠顾”改为“浏览”;(2)“你”改为“贵”;
(3)“可”改为“请”;(4)“洽谈”改为“联系”
【评分细则】改对1处1分
【考点】动态考查语言的得体。
【解析】语文生活化和鲜活化,集中体现在语言运用板块。求职信要委婉一些、诚恳一些,一些词语要注意使用场合和对象,可使用敬辞和谦辞来表达这个意思。如“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的感谢之词;“你”、“可”通称,改为敬辞“贵”、“请”;“洽谈”,接洽商谈,书面语,专用词,改为“联系”之类的通称。
19、
【答案】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评分细则】一空2分,两空5分。要求概括准确、简明。
【考点】考查语言的连贯和压缩语段
【解析】压缩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第一空对应原文分号前的内容,第二空对应分号后的内容。
20.
【答案】示例:略
【评分细则】紧扣主题3分;有文采3分。
【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和语言的连贯、生动。
【解析】中间的内容要突出主题“奥运”,至于文采可使用修辞手法,选用句式来体现。

2008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全国卷II)
第I卷
一、
1、
【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
【解析】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A项中“不屈不挠”的“挠”应读“náo”,B项中“女娲”的“娲”应读“wā”,C项中“恫吓”的“吓”应读“hè”,D项几个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2、
【参考答案】 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析】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3 、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析】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项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B项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实施”缺少宾语中心语,第一分句可以改为“该县认真开展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的‘村村通’安装工作”;D项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4、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文段先讲“动车组”的优越性,再讲“异常情况”时的特点,注意“同时”“并”“一旦”等语言标志。
二、
5、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A项顾此失彼,“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但民间已经开始了;B项断章取义,是学术界的观点与实际不符;D项因果倒置,“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后才使“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C项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6、
【参考答案】A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分析、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并无“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等信息。B、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二段和第三短信息看出均为正确选项。
7、
【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解析】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人文知识推断。D项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应为“白银的货币化”,“ 开始形成”应为“开端”。 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三、
8、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C项“乃”,应为“副词,却,竟然”。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A、B、D三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两个短语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B项中第一句是高祖的评价,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对家人的要求,属于“善治家”,因而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优点,不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的品质,也不属于“善治家”。C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功绩,第二句是王昙首与家人的关系,均不和题干要求吻合。D项第一句是皇上的评价,基本可以看作“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自谦之词,不属于“善治家”。所以,A、C、D三项均不合题意。
10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A项是王昙首对基本情况介绍,C项讲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后的一件事情,D项讲王昙首化解义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三项内容符合原文相关内容。
第Ⅱ卷
四、
【参考答案】
(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解析】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注意“从”、“自”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赖”、“斯” 等词的落实。
12、
【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考点】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的有形和无形思考,联系诗歌的表达技巧思考作答;第(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
13、
【参考答案】
(1)臂非加长也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每答对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注意不写错别字。
五、
14、
【参考答案】
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筛选并整合第一段的信息可以得出第①个要点;筛选并整合第三段的信息可以得出第②个要点。
15、
【参考答案】
(1)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解析】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还应适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6、
【参考答案】
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内容、行文思路和材料安排的目的。
17、
【参考答案】
第一问:
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第二问: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考点】本题第一问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二问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能力。
【解析】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解答。第一问还需整合原文中相关信息作答,第二问和第一问有继承性,同时联系作者处境和遭遇作答。
六、
18、
【参考答案】
(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注意尊称和谦称的区别。
19、
【参考答案】
(1)①⑥⑧ (2)②⑤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等能力
【解析】①与“广大”重复,⑥与后文矛盾,⑧多余了,应承前省;②⑤删掉后会改变短语结构,而改变文意。
20、
【参考答案】示例: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颗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选用、仿用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要严格按题目“语意逐步加强”的要求进行。
七、略

『贰』 2008年广州一模语文卷答案

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2.D 3.A 4.B 5.D 6.C 7.D 8.C

9.【断句与翻译】 (9分)
(1)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蒯虎牙者矣/范雎
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3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如断为“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
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蒯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
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不扣分。l

(2)①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
〔2分。 “为”1分, “秦不其然”大意1分。〕
②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人府做上宾。
〔4分。“竦然”l分,“宿”1分,“敬受命”大意1分, “延”1分。〕

参考译文:
韩非写了《说难》,自己却死在谏说的艰难上,大概谏说的艰难:自古都是这样的。至于那种知道谏说者想要谏说的内容,接见他却不准备接纳他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言听计从的,这又是艰难而又值得欣喜的事了。
秦穆公俘虏了晋侯,晋国吕甥前往会盟,他替晋侯去游说是毫无疑义的。秦穆公问: “晋国和谐吗?” (吕甥)回答说: “不和谐。小人说一定要报仇,君子说一定要报恩。”秦穆公问: “晋人认为国君命运会怎样?” (吕甥)答: “小人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认为他一定会回来。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泰国就放回了晋侯。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不肯,说: “(如果有人)再说(这事)的,老妇我一定要向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他进来,知道他一定因这件事而来。左师慢慢坐下后,询问太后身体有无病痛,接着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补充宫廷中黑衣卫士的空缺。太后问: “大丈夫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答: “比妇人更厉害。”后来谈到太后的女##儿燕后,接着大谈赵玉三代以来没有功劳而被封侯的那些子孙,被灾祸累及自身(的事例)。太后幡然醒悟, (触龙)又说: “长安君凭什么把自己托付给赵国?”于是太后说: “任凭您安排他吧!”长安君就被送出国作人质。范雎在秦国渐受疏远,蔡泽来到秦国,让人散布言论激怒范雎,说: “燕国客卿蔡泽是天下善辩的人。他只要一见到秦王,一定会夺取范雎的相位。”范难说: “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经通晓了,众人的论辩,我都挫败过他们,这又怎能夺取我的相位呢?” (范雎)派人召来蔡泽,对他说: “您扬言要取代我的相位,有这事吗?” (蔡泽)答道: “有。” (接着)就引用商鞅、吴起、 (越国)大夫文种(被杀)的事例(劝说他)。范雎知道蔡泽想要用这些说法为难自己,就假意说: “牺牲性命,成就名声,为什么不可以?”蔡泽用生命和名声都要保全的道理诱导他,用闳天、周公的忠贞圣明为他树立榜样。 (忠告他)当今秦王在不背弃功臣方面,比不上秦孝公、楚王、越王,范雎的功劳比不上商鞅等三人。规劝他交出相印, (把相位)让给贤者。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入府做上宾。后来取代范雎成为秦国相国的就是蔡泽。秦始皇放逐他的母亲,下令: “胆敢用太后的事来劝谏的,就杀他。”被杀的有二十七人了。茅焦请求入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煮死他。茅焦用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责备(秦王),话还没有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
吕甥的言论出自正义,左师的计谋源自爱心,蔡泽的劝说发于情理,像茅焦这样的,真可以说是虎口拔牙的人了。范雎亲自让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一下子就比不上蔡泽了呢?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10.【古诗鉴赏】 (6分)
①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 (1分)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 (1分)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 (I分)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 (1分)•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 (1分)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 (1分)②相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坦接,烟波浩渺。 (1分)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 (1分)表现出一种闲逸洒脱的情怀。 (1分)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 (1分)表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1分)心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 (1分)〔6分。本题可有两种答案,每诗各3分。意思答对即可。〕

11.【名篇名句】 (6分)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4)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分。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2.【信息筛选】 (6分)
A D(A.“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町见西方的钟声最初就是一种宗教信号。而在中国古代,钟声的其中一种就用于“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可见也是一种宗教信号。D.钟声将人“引人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召唤人们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这说的就是“生命的超越”。B。“表达庆典气氛”仅存在于中国文化中。C。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不是与宗教属性同时产生的,而是后来逐渐形成的。E。文本仅指出“中国人真正悟出¨…首推唐代诗佛王维”,究竟谁更早真正悟出“沉寂钟声”的意味,文本中并无提及。F.原文只是说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并不是说钟声仅存审美属性。)
〔6分。多选不给分,选对一项给3分。〕

13.【思路分析】 (3分)
A(这是用以表示喜庆的钟声,与“精神时间”的内涵无关。其他三项都是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或超越,都与“精神时间”内涵有关。)
〔3分。多选、错选不给分。〕

14.【内容分析】 (3分)
在西方, “钟声”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教情感;而在中国,“钟声”除传递宗教情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
〔3分。如果仅答“中国的‘钟声’并不完全是传递宗教情感”, 也可得3分。〕

15.【内容归纳】 (6分)
①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感。
②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喜庆气氛。
③是—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④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 (或:表达一种要求超越生命的情感。)
〔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

16.【形象概括】 (4分)
做上司时(得势时),(对下属)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做下属时(失势时),(对上司)阿谀奉承(奴性十足)。
〔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语句品味】 (5分)
在大庭广众之中学小公鸡叫,而且还“快活得涨红了脸”,父子俩这些违反常理的行为与心理,使人感到可笑。作者把奴才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深刻地讽刺了造成人性扭曲的专制社会。
〔5分。表述中含“幽默与讽刺”1分;联系句子赏析2分; “刻画奴才心态”或“讥讽人性扭曲的社会”2分。意思答对即可。〕

18.【意蕴挖掘】 (6分)
①“我们这班人”都是小人物,都有改变自己低微身份的强烈欲望, (2分)只有逢迎当权者,才能改变命运。 (2分)柯祖林虽然只是一个退了休的、等级很低下的文官,但在“我们”的眼中他是权势的化身,是能改变“我们”命运的人, (2分)所以对他感到诚惶诚恐。
②“我们这班人”代表了社会的大多数,对专制社会都怀有强烈的恐惧感, (2分)在权势面前已习惯畏惧、恭敬, (2分)柯祖林是官员,虽然官职很低微,并且退了休,但他仍是制度的化身, (2分) “我们”在他面前仍感到诚惶诚恐。
〔6分。从以上两个方面切人均可。观点2分,分析4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l

19.【信息整合】 (4分)
①非凡的艺术天赋(有非凡的舞蹈创作天才)
②率真、自然的个性(对自由、本真的追求)
③叛逆的性格(敢于冲击传统的精神)
④对理想不屈不挠的追求(为创造新型舞蹈艺术的理想追求)
⑤坚定不移的信念(极强的自信心)
⑥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兴趣)
〔4分。答对两点l分,三点2分,四点3分,五点4分。〕

20.【倾向评价】 (5分)
这个夏季,她要为解决饥饿四处奔波, (1分)她所追求的理想(舞蹈形式)遭到了社会偏狭观念的冷遇与抵制。 (2分)她宁愿忍受饥饿的痛苦,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2分)
〔5分。其中“为解决饥饿奔波”1分, “理想遭到冷遇与抵制”2分,“忍受饥饿”1分,
“不放弃理想”l分。意思答对即可。]

21.【意蕴发掘】 (6分)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天赋和后天的影响都十分重要。 (1分)邓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舞之母”,不仅因为她具有非凡的舞蹈天赋——6岁自创舞蹈,开办舞蹈学校,且大受欢迎, (2分)而且环境对她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自由、不受拘束的家庭,培养了她追求本真、自由的个性(或“受母亲叛逆性格的影响,使她敢于挑战传统的舞蹈形式”;或“从小受母亲的艺术熏陶”),促使她不断追求,不断创新。 (3分)
〔6分。观点1分,即肯定“天赋”、“后天的影响”或“天赋和后天的影响同等重要”得1分;分析5分,其中“天赋”2分,“后天的影响”3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

22.【压缩、得体】 (6分)
围棋是亚洲历史悠久的一种棋戏, (2分)它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1分)融科学、艺术和竞技于一体, (1分)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2分)
〔6分。 “亚洲历史悠久”2分, “文化内涵”1分, “特点”1分, “影响力”2分。超字扣1分。〕

23.【鲜明、生动】 (6分)
示例: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让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送着祝福的船,飘向永远幸福的你。轻轻地问候一声:生日快乐!
〔6分。三物联系恰当3分,修辞运用正确2分,得体1分。超字扣I分。〕

24,【写作】 (60分)
本题属材料作文,它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段文字材料来引发考生的思考,引导考生写思想、写社会、写人生。考生可从陈小姐、司机、警察、车上数十人或事件造成的影响等角度切人来谈自己的认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 “题意”项以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为准,可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人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⑤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①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⑩材料新鲜 ⑩构思新巧 ⑩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⑩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可酌情扣1~2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 “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 “发展等级”不给分。(GZFC)

『叁』 08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第23题答案

23.您温暖的眼神像一阵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诲像一场细雨,默默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时时保护着我。谢谢您,妈妈
正确答案啊师兄...

『肆』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广东卷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D(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2.D(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3.B(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4.B(按总分结构排序。)

5.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6.A(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7.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C(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9.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翻译(1)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2)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10.(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1(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2.C、D(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3.C(判断此题主要来自第3段内容。A项“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项的“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

14.正确。因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靠的是“直觉的知”,读者要将全副精神专注于诗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觉中形成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诗的境界”。(主要信息来自于第4、5两段。)

15.从“见”升华为“诗的境界”需要用“直觉”见出来,经过思考之后,豁然贯通,“诗的境界就会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

16.首先父亲需要我替他送食物,我是父亲的精神理解者和支持者,我还是父亲理想的继承者,所以孤独的父亲需要我。

17.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18.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19.“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指的是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指的是我们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抓住语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20.“惨淡经营”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抓住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可分为生动形象、口语化。)

21.“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这些错误。说错误是“绝妙”的主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22.第一方面: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第二方面: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或具有很强猎奇心理,对历史缺乏兴趣。)第三方面:满足于传统,忘记了开新。(或阅读过于功利,影响年轻一代。)

23.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

24.(略)

『伍』 08年广东省语文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D(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2.D(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3.B(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4.B(按总分结构排序。)

5.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6.A(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7.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C(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9.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翻译(1)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2)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10.(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1(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2.C、D(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3.C(判断此题主要来自第3段内容。A项“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项的“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

14.正确。因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靠的是“直觉的知”,读者要将全副精神专注于诗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觉中形成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诗的境界”。(主要信息来自于第4、5两段。)

15.从“见”升华为“诗的境界”需要用“直觉”见出来,经过思考之后,豁然贯通,“诗的境界就会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

16.首先父亲需要我替他送食物,我是父亲的精神理解者和支持者,我还是父亲理想的继承者,所以孤独的父亲需要我。

17.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18.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19.“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指的是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指的是我们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抓住语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20.“惨淡经营”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抓住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可分为生动形象、口语化。)

21.“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这些错误。说错误是“绝妙”的主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22.第一方面: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第二方面: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或具有很强猎奇心理,对历史缺乏兴趣。)第三方面:满足于传统,忘记了开新。(或阅读过于功利,影响年轻一代。)

23.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

『陆』 08年语文高考答案所有的(谢谢啦)十万火急

你是哪个省的呀?
不同的省卷子不同
你可以

新浪网
高考频道
查阅
那里所有省的语文科的答案都有

『柒』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阅读

《河的第三条岸》是庄子式的寓言,用文学来传达形而上的哲学观念,传达作者对世界、人生的看法。

而作者对于世界与人生的看法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多元的甚至没有确切可能的答案——就像“河的第三条岸”。所有的猜解只是向“可能”接近,但没有标准。

我猜解的可能性是:

1、等待

等待的最终结果等待的失败和无法等待;等待的结果与付出的时间和代价无关;等待的结果与内心的期望的结果完全不同。

任贤齐唱“我等的船还不来”,如果用一生等待的船真的来了呢?发现,自己却只是叶公好龙一场?刘德华在《十面埋伏》对章子怡说:.“三年来,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你。”还说:.“我等了你三年,比不上他陪你三天。”

2、逃离

逃离了现场逃离了世俗流放了心。

尽职、本分、坦白——意味着责任、坚守与诚实,这是最高美德。然而,最高美德在没有激情的世俗中开始无奈,继而,绝望,以至冷酷到底,没有亲情可以感动他,没有世俗可以约束带他。逃离就意味着决裂。

其实,“我”一直没有理解父亲,就算理解了父亲,也没有父亲那种毅然决然的勇气。

最后,当“我”面临生老病死的困惑的时候,曾经想“顶上父亲的位置”,然而,最终的“我”并没有踏上那只船。

3、坚忍

在女性的爱的内涵中,坚忍是最大的“爱的美德”之一。

母亲背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母亲在无法改变父亲离开时只是脸色苍白,那是绝望——想起薛宝钗看着贾宝玉去考科举时的模样;母亲的带着羞辱的舆论中保持镇定;母亲除了承担家庭的生活压力与社会的舆论压力,还须要给一个不可能上岸的丈夫准备粮食;母亲最后走了。

母亲是现实的勇者;父亲是精神的勇者;而我,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最后幻灭成了无尽的恐惧……

『捌』 谁有2008年广东高考的各科试题答案啊

找了好久,只找到语文的,字数限制阅读题就不复制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13、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3分)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
15、“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16、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4分)
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18、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分)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分)
21、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D(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2.D(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3.B(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4.B(按总分结构排序。)
5.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6.A(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7.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C(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9.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翻译(1)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2)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10.(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1(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2.C、D(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3.C(判断此题主要来自第3段内容。A项“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项的“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
14.正确。因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靠的是“直觉的知”,读者要将全副精神专注于诗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觉中形成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诗的境界”。(主要信息来自于第4、5两段。)
15.从“见”升华为“诗的境界”需要用“直觉”见出来,经过思考之后,豁然贯通,“诗的境界就会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
16.首先父亲需要我替他送食物,我是父亲的精神理解者和支持者,我还是父亲理想的继承者,所以孤独的父亲需要我。
17.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18.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19.“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指的是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指的是我们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抓住语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20.“惨淡经营”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抓住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可分为生动形象、口语化。)
21.“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这些错误。说错误是“绝妙”的主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22.第一方面: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第二方面: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或具有很强猎奇心理,对历史缺乏兴趣。)第三方面:满足于传统,忘记了开新。(或阅读过于功利,影响年轻一代。)
23.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
24.(略)

『玖』 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原文: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文言文翻译参考:

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家:名词做动词,安家。)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谦逊而且礼让,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周访被察举为孝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去就任。

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当时有一个与周访同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扣留周访,周访奋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几十人都逃散了,然后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倒装句)。不久任命他做扬列将军(寻:不久。省略句。),讨伐华轶。周访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交通:古今词。)周访逮捕丁乾并杀了他。冯逸来攻打周访,周访率领军队迎击打败了他。华轶的将领周广烧毁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军队溃败,于是平定了江州。

元帝任命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和各路军队共同征伐杜弢。杜弢制作桔槔(“桔槔”({jiégā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攻打官军的战船,周访制作长岐枨(枨 chéng 木柱)来抗拒他(“距”通“拒”),桔槔不能够成为祸害。周访又率小战舰前往湘城,军队抵达富口,于是杜弢派遣杜弘出军海昏。周访徒步登上柴桑,偷偷渡江,与敌人交战,斩掉首级几百个。敌军退守庐陵,又在庐陵包围了杜弘(倒装句)。杜弘扔到城外许多宝物,士兵争着捡宝物,杜弘趁阵前混乱突围逃出城。周访率领军队追赶他,获得鞍马铠甲武器不可胜数。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领士兵迎面痛击,又打败杜弘,杜弘逃向了临贺。元帝又一次晋升周访为龙骧将军。

周访到了襄阳以后,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卒,勤于选拔人才接纳谏言。王敦以之为患(患:意动用法),但是害怕他的强大,不敢有异心。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归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智慧勇气超人,成为中兴名将。性格谦虚,从不谈论战功。有人问周访:“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我宣传的。您功勋卓著,却不说一句,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们冲锋在前,周访有什么功劳!”(倒装句)将士因此更敬重他。

周访训练军队简拔士卒,想要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善于安抚收纳军民,他们都愿为周访效死。听说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访一直切齿痛恨。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心思,但周访离世之前不敢为非作歹。

『拾』 08年广州一模语文答案

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D 3.A 4.B 5.D 6.C 7.D 8.C

9.【断句与翻译】 (9分)
(1)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蒯虎牙者矣/范雎
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3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如断为“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
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蒯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
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不扣分。l

(2)①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
〔2分。 “为”1分, “秦不其然”大意1分。〕
②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人府做上宾。
〔4分。“竦然”l分,“宿”1分,“敬受命”大意1分, “延”1分。〕

参考译文:
韩非写了《说难》,自己却死在谏说的艰难上,大概谏说的艰难:自古都是这样的。至于那种知道谏说者想要谏说的内容,接见他却不准备接纳他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言听计从的,这又是艰难而又值得欣喜的事了。
秦穆公俘虏了晋侯,晋国吕甥前往会盟,他替晋侯去游说是毫无疑义的。秦穆公问: “晋国和谐吗?” (吕甥)回答说: “不和谐。小人说一定要报仇,君子说一定要报恩。”秦穆公问: “晋人认为国君命运会怎样?” (吕甥)答: “小人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认为他一定会回来。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泰国就放回了晋侯。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不肯,说: “(如果有人)再说(这事)的,老妇我一定要向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他进来,知道他一定因这件事而来。左师慢慢坐下后,询问太后身体有无病痛,接着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补充宫廷中黑衣卫士的空缺。太后问: “大丈夫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答: “比妇人更厉害。”后来谈到太后的女##儿燕后,接着大谈赵玉三代以来没有功劳而被封侯的那些子孙,被灾祸累及自身(的事例)。太后幡然醒悟, (触龙)又说: “长安君凭什么把自己托付给赵国?”于是太后说: “任凭您安排他吧!”长安君就被送出国作人质。范雎在秦国渐受疏远,蔡泽来到秦国,让人散布言论激怒范雎,说: “燕国客卿蔡泽是天下善辩的人。他只要一见到秦王,一定会夺取范雎的相位。”范难说: “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经通晓了,众人的论辩,我都挫败过他们,这又怎能夺取我的相位呢?” (范雎)派人召来蔡泽,对他说: “您扬言要取代我的相位,有这事吗?” (蔡泽)答道: “有。” (接着)就引用商鞅、吴起、 (越国)大夫文种(被杀)的事例(劝说他)。范雎知道蔡泽想要用这些说法为难自己,就假意说: “牺牲性命,成就名声,为什么不可以?”蔡泽用生命和名声都要保全的道理诱导他,用闳天、周公的忠贞圣明为他树立榜样。 (忠告他)当今秦王在不背弃功臣方面,比不上秦孝公、楚王、越王,范雎的功劳比不上商鞅等三人。规劝他交出相印, (把相位)让给贤者。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入府做上宾。后来取代范雎成为秦国相国的就是蔡泽。秦始皇放逐他的母亲,下令: “胆敢用太后的事来劝谏的,就杀他。”被杀的有二十七人了。茅焦请求入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煮死他。茅焦用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责备(秦王),话还没有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
吕甥的言论出自正义,左师的计谋源自爱心,蔡泽的劝说发于情理,像茅焦这样的,真可以说是虎口拔牙的人了。范雎亲自让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一下子就比不上蔡泽了呢?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10.【古诗鉴赏】 (6分)
①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 (1分)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 (1分)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 (I分)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 (1分) 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 (1分)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 (1分)②相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坦接,烟波浩渺。 (1分)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 (1分)表现出一种闲逸洒脱的情怀。 (1分)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 (1分)表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1分)心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 (1分)〔6分。本题可有两种答案,每诗各3分。意思答对即可。〕

11.【名篇名句】 (6分)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4)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分。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2.【信息筛选】 (6分)
A D(A.“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町见西方的钟声最初就是一种宗教信号。而在中国古代,钟声的其中一种就用于“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可见也是一种宗教信号。D.钟声将人“引人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召唤人们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这说的就是“生命的超越”。B。“表达庆典气氛”仅存在于中国文化中。C。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不是与宗教属性同时产生的,而是后来逐渐形成的。E。文本仅指出“中国人真正悟出¨…首推唐代诗佛王维”,究竟谁更早真正悟出“沉寂钟声”的意味,文本中并无提及。F.原文只是说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并不是说钟声仅存审美属性。)
〔6分。多选不给分,选对一项给3分。〕

13.【思路分析】 (3分)
A(这是用以表示喜庆的钟声,与“精神时间”的内涵无关。其他三项都是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或超越,都与“精神时间”内涵有关。)
〔3分。多选、错选不给分。〕

14.【内容分析】 (3分)
在西方, “钟声”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教情感;而在中国,“钟声”除传递宗教情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
〔3分。如果仅答“中国的‘钟声’并不完全是传递宗教情感”, 也可得3分。〕

15.【内容归纳】 (6分)
①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感。
②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喜庆气氛。
③是—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④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 (或:表达一种要求超越生命的情感。)
〔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

16.【形象概括】 (4分)
做上司时(得势时),(对下属)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做下属时(失势时),(对上司)阿谀奉承(奴性十足)。
〔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语句品味】 (5分)
在大庭广众之中学小公鸡叫,而且还“快活得涨红了脸”,父子俩这些违反常理的行为与心理,使人感到可笑。作者把奴才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深刻地讽刺了造成人性扭曲的专制社会。
〔5分。表述中含“幽默与讽刺”1分;联系句子赏析2分; “刻画奴才心态”或“讥讽人性扭曲的社会”2分。意思答对即可。〕

18.【意蕴挖掘】 (6分)
①“我们这班人”都是小人物,都有改变自己低微身份的强烈欲望, (2分)只有逢迎当权者,才能改变命运。 (2分)柯祖林虽然只是一个退了休的、等级很低下的文官,但在“我们”的眼中他是权势的化身,是能改变“我们”命运的人, (2分)所以对他感到诚惶诚恐。
②“我们这班人”代表了社会的大多数,对专制社会都怀有强烈的恐惧感, (2分)在权势面前已习惯畏惧、恭敬, (2分)柯祖林是官员,虽然官职很低微,并且退了休,但他仍是制度的化身, (2分) “我们”在他面前仍感到诚惶诚恐。
〔6分。从以上两个方面切人均可。观点2分,分析4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l

19.【信息整合】 (4分)
①非凡的艺术天赋(有非凡的舞蹈创作天才)
②率真、自然的个性(对自由、本真的追求)
③叛逆的性格(敢于冲击传统的精神)
④对理想不屈不挠的追求(为创造新型舞蹈艺术的理想追求)
⑤坚定不移的信念(极强的自信心)
⑥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兴趣)
〔4分。答对两点l分,三点2分,四点3分,五点4分。〕

20.【倾向评价】 (5分)
这个夏季,她要为解决饥饿四处奔波, (1分)她所追求的理想(舞蹈形式)遭到了社会偏狭观念的冷遇与抵制。 (2分)她宁愿忍受饥饿的痛苦,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2分)
〔5分。其中“为解决饥饿奔波”1分, “理想遭到冷遇与抵制”2分,“忍受饥饿”1分,
“不放弃理想”l分。意思答对即可。]

21.【意蕴发掘】 (6分)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天赋和后天的影响都十分重要。 (1分)邓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舞之母”,不仅因为她具有非凡的舞蹈天赋——6岁自创舞蹈,开办舞蹈学校,且大受欢迎, (2分)而且环境对她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自由、不受拘束的家庭,培养了她追求本真、自由的个性(或“受母亲叛逆性格的影响,使她敢于挑战传统的舞蹈形式”;或“从小受母亲的艺术熏陶”),促使她不断追求,不断创新。 (3分)
〔6分。观点1分,即肯定“天赋”、“后天的影响”或“天赋和后天的影响同等重要”得1分;分析5分,其中“天赋”2分,“后天的影响”3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

22.【压缩、得体】 (6分)
围棋是亚洲历史悠久的一种棋戏, (2分)它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1分)融科学、艺术和竞技于一体, (1分)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2分)
〔6分。 “亚洲历史悠久”2分, “文化内涵”1分, “特点”1分, “影响力”2分。超字扣1分。〕

阅读全文

与08年广东卷语文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