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泉州2016年语文中考语文试卷

泉州2016年语文中考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1-02-01 07:48:39

1. 2016泉州中考语文作文提纲

2. 2010届泉州市实验中学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泉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张坂中学试题研究组张益洪制卷。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泉州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32分
1、汉字句子6分
(1)给加点字注音,写在横线上,注意规范书写拼音。(2分)
快乐 乐章
(2)检字法:2分
“迟”字应查 部首 画,第二画是 (用汉字表述),音序检字法应查“ ”
(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2分
A.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
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
D.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2.默写古诗文句子(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10分)
(1)海内存知己, 。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4)大河上下, 。 ,原驰蜡象。
(5苟全性命于乱世, 。
(6)根据语录境默写。(4分)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坚贞不逾;奉献是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英雄气概;奉献就是范仲淹“ ,后天下之乐而

答案:1、汉字句子6分
(1)给加点字注音,写在横线上,注意规范书写拼音。(2分)
快乐 le 乐章 yue
(2)检字法:2分
“迟”字应查 走之底 部首 3 画,第二画是 横折折撇 (用汉字表述),音序检字法应查“ chi ”
(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C )2分
A.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
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
D.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2.默写古诗文句子(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10分)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根据语录境默写。(4分)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逾;奉献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奉献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3. 2011泉州中考语文试卷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⑴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
宏伟——弘( )桥梁——粱( )摩崖——摹( )遐迩——暇( )
⑵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
⑶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

2.诗文默写。(10分)
①烽火连三月, ② ,以观沧海。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 ④ ,塞土燕脂凝夜紫。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填写标点符号)
3.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3分)
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读《故乡》,我们感受到他 的强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他 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我们敬仰他 的崇高品格;读《藤野先生》,他那
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4.民俗节日探究。(7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2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
春节 赏月————尝月饼
清明 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 踏青————吃润饼
中秋 舞狮————吃团圆饭
⑵品评民俗节日。(3分)
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 特色二:
⑶探究诗句内涵。(2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名著阅读。(8分)
⑴以“奋斗”为话题,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2分)

⑵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经历与“奋斗”关系不够密切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 B.鲁滨逊 C.保尔•柯察金 D.骆驼祥子
⑶从以上与“奋斗”关系密切的人物中选取两位,各简述一个例子,作为你所阐述的观点的论据。(不少于30字)(4分)
①人物 事例:
②人物 事例: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便舍船 B.欲穷其林
太丘舍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问今是何世
忠之属也 斯是陋室
8.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9. 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
神奇的地声
韩长代 田锟
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古今中外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其中的地声,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
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1679年三河8级地震前的情景:“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然十万军飒沓而至,余知为地震……”1976年8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五六个小时不少人也听到特别奇怪的声音。
地声的响声多种多样,这与震级的大小、距离、远近和震源的深度及地面覆盖物有关。有的像雷声、狂风怒吼声、炮声及汽车声、飞机声,还有的似撕布声、大树折断声、铅球在地板上滚动声、击鼓声等。同一次地震,各地听到的地声情况也不尽相同。
地声,同其他声音一样,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地震前,由于地壳中岩体的脆弱部位首先发生断裂或滑擦,引起的声现象,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地震先兆现象。注意观测地声,对地震预防有重大意义。
我国已有利用地声成功预测地震的先例。唐山大地震前,滦南县有位中学教师,凌晨两点钟听到隆隆的地声后,立即喊醒周围所有的人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带躲避。结果,凌晨3时42分,大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发生前,地壳岩石断裂或者滑擦,有时要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十个小时才发出声音;有时是震前几秒钟或几分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研制了无人地震监测仪,由地声接受器、放大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的监测系统,能采集、记录各种地声信号,再经过识别、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后通过打印机,制成图形材料,供地震专家分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地点及强度。
科学家们和人民群众总结出用地声预报地震的谚语。谚语曰:“临震前,一瞬间,地声发,最常见。震级大,地声沉;震级小,地声尖。响声长,隔得远;响声短,在眼前。闻地声,宜果断;速躲避,少危险。”观测地声作出判断,采取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选自《青年科学》2011年1月)
10.什么是地声?地声有哪些神奇之处?(6分)

11.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明白这个事理对地震的预防有何意义?(5分)

12.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5分)
故乡滋味
凸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
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
13.揣摩品味语言。(6分)
⑴“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4分)

14.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8分)

15.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4分)
“母亲”:
故 乡:
16.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情。(4分)

17.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3分)

三、作文(60分)
18.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仅是标点符号,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就所领悟到的意思,结合生活经历,或叙事,或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规范。

4. 08年泉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1.选择题(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畅想 怅然 B.应和 干涸 C.崛起 倔强 D.拆洗 差使

(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

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

D.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3)将“然后”一词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处是( )

那鸟先是离我较远,见我未去伤害它, A 便一点点挨近, B 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 C 瞧瞧我的反应。

2.诗文默写(12分)

①海内存知己, 。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但愿人长久, 。 ④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俱往矣, , 。

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之奇,奇在“ , ”;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 , ”;欧阳修所描写的山间朝暮景色多变,变在“ , ”。

3.下面是一组交通安全温馨提示语,请选出不够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4分)

A.安全才是离家最近的路。 B.停一停,畅通与你同行;让一让,安全与你相伴。

C.遵守交规,严禁超载! D.红灯,绿灯,灯灯是令;直道,弯道,道道小心。

选项( ),理由:

4.名著阅读。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0分)

⑴《水浒传》写的是以 为首的 位英雄,聚义在 ,

·第1题 杀富济贫、 的故事。

⑵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几次写虎都非常精彩,请概述其中一“写虎”的情节。

⑴《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 的代表作。它通过对生活的朴素描写,凸

·第2题 显一个“ ”字,让我们感受到人类需要相互关心、 、 。

⑵请从《爱的教育》中,选取一则表现同学或伙伴间互相友爱的故事,概述情节。

标题:

概述情节: (不少于70字)

二、阅读(58分)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C. 右备容臭 D. 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3分)

奥林匹克精神永传扬

苏金茂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从未举办过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是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实力强大、体育成绩出色的最好证明。我国拥有世界上1/5人口、4亿青少年,通过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传扬。

②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认为这一个梦想的含义就是:“人类的体质会更强,世界的明天会更好。”要实现这一梦想,就必须传扬“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

③为了把奥运会办好,在全人类面前高高地托举起这一梦想,政府组织,全民动员,中华儿女尽了最大的努力,世界大多数国家积极响应参与。最可气可恨的是个别分裂分子置奥林匹克精神于不顾,置人类美好的梦想于不顾,采取极端行为,在西藏制造事端,在国外企图阻挠奥运圣火传递。其罪恶行径遭到热爱和平的全世界人民包括西藏人民的一致反对。奥林匹克精神永传扬,分裂绝无好下场。

④是什么支撑和造就“人类的体质会更强,世界的明天会更好”呢?是“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一个国家缺乏“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无法“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一个人缺乏“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无法实现人生远大的理想。无论是国家、个人都需要“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⑤伟大出于平凡,细节显示素质。传扬奥林匹克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个实际行动。摘金夺银的奥运健儿,毕竟是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学习和工作。传扬奥林匹克精神,就要学习奥运健儿勇于奉献,甘于寂寞,乐于付出的精神,只要着眼于前进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顽强拼搏,默默奉献,就能朝着“更高、更快、更强”迈进,同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奇迹,为国家强大、人民幸福、世界美好做出应有的贡献。

⑥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奥林匹克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永远的。 (选自《东南早报》)

10.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是: ,作者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6分)

11.结合第④段内容,简要说说为什么国家和个人都需要奥林匹克精神。(4分)

国家:

个人:

12.第⑥段的语言有何特点?请品析。(3分)

(三)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选段,完成13—16题。(13分)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②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14.昆虫参与自然选择起到重要的作用,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句子加以说明。(3分)

15.综合第③段所举的例子,说说人工选择有哪些显著成果。(4分)

16.根据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给“风媒花”下定义。(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文略有改动)

17.本文所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3分)

18.揣摩“我”的心理变化。按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空作答。(3分)

爬悬崖前: 爬上岩石架: 爬下悬崖后:

19.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父亲是个 的人。

简要分析:

20.作者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为什么忘不了?(4分)

21.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吃一堑,长一智。 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三、作文(60分)

22.“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要乐于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

请根据上面这段话,任选一个角度,或叙写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

⑵文体规范;

⑶不少于600字;

⑷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08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1.(6分。每小题2分)⑴B ⑵C ⑶B

2.(12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①天涯若比邻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 ③千里共婵娟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⑤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⑥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4分。选项、理由各2分) C 示例:①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如“交规”。②语气生硬,不够温馨。

4.(10分。填空4分,标题1分;情节5分,其中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语言表达2分)

·第1题(1)宋江 108 梁山水泊 造反起义(抗拒官府) (2)情节示例一: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醉卧景阳冈,突遇一只大虎。武松躲闪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后,拿起哨棒便打,却打在枯树上,哨棒断了。武松于是左手紧揪虎头,脚踢拳打,直到老虎断气。 情节示例二: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在沂岭,李逵取水返回后,不见母亲,便顺着血迹,寻到一洞穴,发现母亲被虎吃掉,便怒杀洞中两只小虎,再戳伤母虎。而后又一大虎向他猛扑过来,李逵顺势刺破大虎气管,大虎轰然倒下。

·第2题(1)德·亚米契斯 爱 相互理解 相互帮助(“互助友爱”意思对即可) (2)情节示例一:扫烟囱的男孩 女子小学门前,一个扫烟囱的男孩因衣袋破洞丢了30个铜板而哭泣。问明原委后,许多女生纷纷拿出自己身上仅有的钱,很快凑足了比30个铜板还多的钱,一女生为他缝补衣袋破洞。男孩托着钱感激地笑了。 情节示例二:马里奥的微笑 在一艘开往意大利的巨轮上,孤儿马里奥结识了女孩克莉泰,两个苦难的小孩很快成了好朋友。海上突遇狂风巨浪,轮船即将沉没,唯一的救生艇只剩下一个位置。马里奥把克莉泰抱起扔下救生艇,微笑着向她告别。

二、阅读(58分)

(一)(15分)

5.(2分)B

6.(2分)A

7.(6分。每句3分)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其中“至”、“支”各占0.5分,句意2分)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其中“盖”、“此”各占0.5分,句意2分)

8.(3分)B

9.(2分)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股 闻鸡起舞

(二)(13分)

10.(6分。每点3分)奋勇拼搏,自强不息 奥林匹克精神永传扬

11.(4分。每小点2分)一个国家如果具有奥林匹克精神,就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一个人如果具有奥林匹克精神,就能实现人生远大的理想。

12.(3分)要点提示:①运用反义词进行对比,强化中心论点。②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③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答对一点即可)

(三)(13分)

13.(3分)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外在原因。(未写“原因”扣1分)

14.(3分)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如答“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只得1分)

15.(4分)在较短的时间内(1分)栽培出品种、颜色、姿态、形状(2分)等各异的花。(如将“姿态、形状”答为“外形”亦可)(语言表达1分)

16.(3分)风媒花是依靠风力传粉授精的颜色素淡的花。(其中:句式1分,句序1分,花色1分)

(四)(17分)

17.(3分)“我”在父亲引导和鼓励下爬下悬崖的经历。(或“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18.(3分。每空1分)拿不定主意 心惊肉跳(恐惧) 巨大的成就感

19.(4分。评价1分,分析3分)示例:教子有方。在儿子遇险时,父亲没有爬上悬崖救助,而是引导鼓励儿子;让他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学到经验。

20.(4分)示例:因为从这次经历中,“我”获得了终生受益的生活经验:凡事都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直至成功。(答案中含有“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之意的亦可;只点到“经验”,未作具体说明的,仅得2分)

21.(3分)C

三、作文(60分)

22.作文评分标准









50






25


一等(25-22分)
二等(21-18分)
三等(17-15分)
四等(14-0分)

切题,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有真情实感
切题,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较真实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尚完整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或立意不当

内容空泛、凌乱





22


一等(22-20分)
二等(19-16分)
三等(15-13分)
四等(12-0分)

文体规范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文体较规范

结构较完整

语言较通顺

字迹较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不够清楚
文体不规范

结构混乱

语病多

字迹模糊

标题

3分
拟题正确(3分)
拟题欠准确(2分)
未拟题(0分)

发展等级

10分
一等(10-8分)
二等(7-4分)
三等(3-1分)

立意新颖

构思精巧

语言生动、流畅
立意较新颖

构思较精巧

语言较生动
立意正确

思路顺畅

用语准确

附:①错别字每字扣0.5分,重现不计,扣满3分为止。不满600字的,每50字扣1分。

②发展等级采用分点评分法,如果“立意”、“构思”、“文采”三项中一项突出的,就可得10分。

5. 泉州市2016年6月21日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微醺的晨光,伴着泥土的幽香翩然而至.一缕晨光漫不经心地将光柱射到公园角落里的一棵老灌木上,便突卷起金色粉尘飘飞.被阳光照得通体金绿的老灌木是无偿的.这里俨然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每天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露珠在灌木的叶片上打着转,在一圈圈的转动下,顺着叶尖滴落在另一片叶子的怀抱里,然而太阳刚刚露小脸,露珠便一去不复返.一只小甲虫蹒跚地爬上老灌木的一条朽枝上,灌木枝立即摇摇晃晃咿呀作响,好几次快要掉下去,它连忙用所有小脚抠住叶杆,稳住身躯在敏捷的向上爬,黑亮的小壳在阳光下一闪一闪.但甲壳显然让它负重有些大,不久又停住,似乎有了几秒的思考,壳一炸,里边便伸出一对半黑半透明的小翅膀,在一展翅便飞去不见了······
在老灌木另一侧,一只蜗牛正在行进,身后拖出一道长长的亮痕,在阳光的照射下尽出现彩虹般的迷人色彩.蜗牛没有空欣赏,它的路还很远,很长.在途经几颗露珠时,它别无选择地压去.七彩的亮痕也变得断断续续了,此时晨曦才刚刚开始······
旷 野
记忆转转流出,剩下大势已去,如今已是秋高气爽了,下午闲来无事,我便独自溜达溜达,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对面的小山坡,淡淡的幽香,携着泥土的气息,使人动感心旷神怡.不错,故乡九月田野独有的气息.
寻着股暗香,登上坡顶,当我瞭望时眼前所遍布的,可都是金灿灿,散发光泽的金子,啊!没错,是金子.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黄金满地,它的无边,辽阔,令你驻足,微风拂过,层层金伏······
隐忍不住内心的激奋,冲向前去,一任金色将我包围,将我淹没,将我折服.
我肆无忌惮地在其中奔走,尽情地与其碰触,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感觉.凝神静听它们间细细的婆娑声,心中如止水般溅起阵阵涟漪.望着那天边的彩霞,轻轻闭上眼,而我的心却已丢在了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那渐变的余晖下,云层波涌的是自然的魂······是的,那是无边的自然,是生机的自然,是自然的魂.
让我默默的人

6. 2011年泉州市中考语文考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⑴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
宏伟——弘( ) 桥梁——粱( ) 摩崖——摹( ) 遐迩——暇( )
⑵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
⑶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

2.诗文默写。(10分)
①烽火连三月, ② ,以观沧海。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 ④ ,塞上燕脂凝夜紫。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3.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3分)
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读《故乡》,我们感受到他 的强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他 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我们敬仰他 的崇高品格;读《藤野先生》,他那 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4.民俗节日探究。(7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2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民俗活动
赏月
踏青
舞狮
赛龙舟
饮食文化
包粽子
吃润饼
尝月饼
吃团圆饭

⑵品评民俗节日。(3分)
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 特色二:
⑶探究诗句内涵。(2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名著阅读。(8分)
⑴以“奋斗”为话题,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2分)

⑵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经历与“奋斗”关系不够密切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 B.鲁滨逊 C.保尔•柯察金 D.骆驼祥子
⑶从以上与“奋斗”关系密切的人物中选取两位,各简述一个例子,作为你所阐述的观点的论据。(不少于30字)(4分)
①人物 事例:
②人物 事例: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8.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9.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
神奇的地声
韩长代、田锟
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古今中外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其中的地声,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
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1679年三河8级地震前的情景:“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然十万军飒沓而至,余知为地震……”1976年8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五六个小时不少人也听到特别奇怪的声音。
地声的响声多种多样,这与震级的大小、距离、远近和震源的深度及地面覆盖物有关。有的像雷声、狂风怒吼声、炮声及汽车声、飞机声,还有的似撕布声、大树折断声、铅球在地板上滚动声、击鼓声等。同一次地震,各地听到的地声情况也不尽相同。
地声,同其他声音一样,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地震前,由于地壳中岩体的脆弱部位首先发生断裂或滑擦,引起的声现象,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地震先兆现象。注意观测地声,对地震预防有重大意义。
我国已有利用地声成功预测地震的先例。唐山大地震前,滦南县有位中学教师,凌晨两点钟听到隆隆的地声后,立即喊醒周围所有的人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带躲避。结果,凌晨3时42分,大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发生前,地壳岩石断裂或者滑擦,有时要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十个小时才发出声音;有时是震前几秒钟或几分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研制了无人地震监测仪,由地声接受器、放大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的监测系统,能采集、记录各种地声信号,再经过识别、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后通过打印机,制成图形材料,供地震专家分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地点及强度。
科学家们和人民群众总结出用地声预报地震的谚语。谚语曰:“临震前,一瞬间,地声发,最常见。震级大,地声沉;震级小,地声尖。响声长,隔得远;响声短,在眼前。闻地声,宜果断;速躲避,少危险。”观测地声作出判断,采取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选自《青年科学》2011年1月)
10.什么是地声?地声有哪些神奇之处?(6分)

11.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明白这个事理对地震的预防有何意义?(5分)

12.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5分)
故乡滋味
凸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
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
13.揣摩品味语言。(6分)
⑴“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4分)

14.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8分)

15.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4分)
“母亲”:
故乡:
16.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情。(4分)

17.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3分)

三、作文(60分)
18.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仅是标点符号,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就所领悟到的意思,结合生活经历,或叙事,或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规范。

7. 2010年泉州中考语文试卷

2010年福建泉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6分)(1)C (2)B(3)B
2、(10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①悠然见南山 ②感时花见泪
③随风潜入夜 ④一曲新词酒一杯⑤谁家新燕啄春泥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⑦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6分。每小题2分)
(1)要点提示:①单字的,双字的。②一般具有性别特征。③有通俗的,有文雅的。④有地域特征的。(写出两点即可)
(2)要点提示:①直白的②含蓄的③纪念性的④与风俗有关的
(3)示例一:弘毅,选自《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思是刚强、勇毅(宽宏、坚毅),寄寓父母的期望——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坚定的信念。
示例二:招娣,巧用谐音,希望能招来一个弟弟,有男有女,家庭生活和谐美满。
4、(8分)
(1)(4分。特征各1分,人物各0.5分)(特征)B、侠肝义胆D、智慧超人 (人物)A、 保尔 鲁滨逊C沙僧 祥子(2)(4分)要点:相关事例或事件、人物评价(示例见第3页)
二、阅读(60分)
(一)(15分)
5、(3分)C
6、(6分)①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②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不会保佑您的。(“孚”、“福”各0.5分)
7、(3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胆识。(1分)
8、(3分)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二)(9分)
9、(3分)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
10、(3分)突出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或“突出这座古民居建筑群的历史价值”)
11、(3分)D
(三)(14分)
12、(3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如照抄文中句子扣0.5分)
13、(8分)在科学实验过程中,需要积极的探测、具体细致的计划、有恰当的目标作向导;(3分)在求知过程中,必须摒弃埋头读书、不愿动手,过度依赖老师的坏习惯。(3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知识,才能在研究工作需要拿“主意”时,有了“主意”。(2分)
14、(3分)示例一:“两弹”元勋邓稼先数十年如一日,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为证实实验效果,经常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示例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投身到水稻增产的研究。为实验秧苗,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亲身实践,奋斗九年,终于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创造世界一大奇迹。示例三: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对成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一锅一锅地冶炼,终于提取出0.1克纯净的镭。(应突出“注重实验或实践”这一要点)
(四)(22分)
15、(6分)从没有做过上大学的梦。→我们有上大学的命吗?→想上大学!
16、(6分)
①热爱学生。对学生的不敬毫不计较;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目标,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②教学有法。讲究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③教育有方。对于这群调皮捣蛋的学生,采用激励的方法,带他们去参观大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出两点即可)
17、(4分)主观上,“我们”第一次走进大学参观,充满好奇,觉得新鲜;客观上,大学自然环境美,学习环境美,生活环境美。(作用)是引起“我们”思想的变化的契机,是激起“我们”上大学的欲望的外因,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只答“作铺垫”得1分)
18、(3分)这些字眼暗示着“我们”对王敬民老师的感情变化;小学时“我们”瞧不起他,跟他论辈分;上大学后对他恭恭敬敬,忘了辈分。
19、(3分)可爱。要点提示:天真,活泼,调皮机灵,有上进心,懂得感恩等。

8. 2010泉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参考网络文库

阅读全文

与泉州2016年语文中考语文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