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09届上海语文散装同步试卷(普陀区,虹口区,闵行区)答案
只有普陀的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分)
2、具体说明当今社会存在的不鼓励提问的氛围,提示人们提问能力逐渐弱化和消失的原因。(答出第一点给1分,答出第二点给2分,共3分)
3、D(3分)
4、因为提出问题意味着可以选择;可以更接近真理;同时也意味着对传统权威的挑战。所以,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关键之一。(3分)
5、具体答案略。举例(2分)、分析2分,共4分。要求,事例恰当、分析命题。
6、对比(类比),强调人生命的短暂(生命是有限的)。(2分)
7、赋予人生更丰富的内涵,使之更有意义、有价值。(2分)
8、珍惜光阴,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珍惜友谊和关怀。(3分)
9、B(3分)
10、AE(6分)
11、本文的语言质朴自然,是长者口吻,诚恳亲切(联系文章内容1分;能够说出文章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2分;能说出“长者口吻,诚恳自然”1分)
12、①、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攘除奸凶,兴复汉室;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⑤千营共一呼;⑥师之所存也;⑦起舞弄清影;⑧白发谁家翁媪;⑨留取丹心照汗青;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11然天子读书者有几;12江山代有才人出。
13、李白(1分)
14、C(3分)
15、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4分)
16、说大话;有利、便利;兵法;耗费。(4分)
17、C(3分)
18、①有这样的(形势)却不能拥有天下的原因,是(你的)将领太差劲了。(3分、“然而”、“霸”、判断句)
②吴士和他的部下都逃跑了,不敢稍许格斗(抵抗)。(3分、麾下、遁、少格)
19、吴士的好夸主要表现在:①喜欢谈论兵法,自以为才能天下无双;②到张士诚处“毛遂自荐”,自称可以夺取天下;③和无赖、懦人纸上谈兵。而临死之时还说自己擅长孙吴兵法,则说明他“终身不自知其非”。(4分)
20、《三国志》(1分)
21、C(3分)
22、谨敕之士;(天下)轻薄子。(2分)
23、就这封信的内容看,马援最憎恶的是“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他希望自己的侄子能够效法龙伯高,而不要学杜季良“清浊无所失”。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敦厚谨慎、洁身自好的人。(联系文章内容2分,写出马援为人2分,共4分)
㈡ 2010虹口区高考二模语文考卷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4%F6%C7%BF%BB%B9%CA%C7%BB%D6%B8%B4/pic/item/2d16d80bccb62c2694ca6b31.jpg
图()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4%F6%C7%BF%BB%B9%CA%C7%BB%D6%B8%B4/pic/item/cda9c8d77b84971606088b3c.jpg
图(2)
㈢ 2010虹口区语文一模
1.国民社会观念 2. A 3.资源分配,成果处置
4.(1)说明国民把守官发财作为读书归属的痼疾。 (2)说明当官对学术的影响。
5.(2)并且,表递进。从“任何政府”到“整个社会”范围更大,程度更探,作者意在强调后者为“最高利益”,更应重视。
6.如:马寅初在中国提出的人口控制理论——(新人口论),由于与“人多是好事”的政治主张相抵触.而遭到声势浩大的批判与迫害。社会缺少理性的宽容不仅造成了马寅初个人的悲剧,更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走了许多弯路。(理论、遭遇、后果各1分)
二、(20分)
7.结构上启下,内容上圈定下文写作的重心
8.及早将记忆和过往沉淀为一种文化,才能留下人生最美好的财富
9.类比,用山鹰择高岗而坠表现荆轲的决绝壮烈;借代,以血迹斑斑凸现他的侠气英豪。
10.C E
11.强调人生漫漫,必将会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滋味。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旅店。寻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才可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12.《胡同文化》唤醒我们对于城市在历史的进程中其文化的演进的思考;唤醒我们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的深切反思。
[只要言之有理,结合课文内容,说明启发所在,即可。)
二、(6分)
13.(1)工欲善其事;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山气日夕佳;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粟深林兮惊层巅; (6)高处不胜寒; (7)叶上初阳千宿雨; (8)正是扛南好风景
四、(8分)
14.(1分)青莲居士
15.(3分)C(“客栈”应为“栈道”;上句写的是人蜀途中栈遭上的景致,下句写的是春江环绕蜀城的风光)
16.(4分)“起”亏:把本来是/庠态的岩崖写成动态,凸显山势的迂回、峭拔;“生”字既写出云雾之飘动,又见栈道之高危。这两个字用得极富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奇伟。(意近即可)
五、“7分)
17.(1)大约,大概i (1)率领,带领; (3)恰逢,适逢,正好,正赶上; (4)才,刚刚
18.D((1)形容此词尾,——的样子;(2)代词,这样;(3)“为所”表示枝动;(4)动词,成为)
19.(1)拘泥于占籍的人愚蠢,怎么竟然会愚蠢到这个地步呢!
(2)刚删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也不会偏执于旧谱。
20.性孤僻,好讲古制(答“迂阔不可行”不得分)
21.纸上谈兵(或“食古不化”、”墨守成规”)
22.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应将它看得毫无用处,也不能为它束缚。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它,又要发展它。(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刘羽冲,他的正名到现在已没人记得了,是沧洲人。我家先太祖父厚斋公当年经常与他诗词唱和。他的性格孤僻,喜欢讲究古制,但实际上都是迂腐而行不通的那些理论。他曾经请董天士替他画画,让厚斋公在画上题诗,其中有一幅秋林读书图,题的诗是:“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这是厚斋公用诗句给予他的规劝。
他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伏案熟读,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伏案熟读数年,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所以说:‘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又说:“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六、(12分)
23.(2分)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只能用心领悟,而无法诉诸语言)的特点。
24.(2分)D(A“难得”而并非不能得;“玄虚”指玄妙虚无的道理;C“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不是知识越多越不能理解意趣,而是个人的自然天性被知识束缚才不能领会意趣)
25.(2分)都是得自自然的不刻意追求的(意近即可)
26.(2分)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27.(4分)不矛盾。“年”、“官”、“品”虽然有碍于“意趣”的获得,但只要能够“会心”,能够摆脱这些束缚,回归自然,依然是可以得到“意趣”的;也表明了作者对于朋友及其作品的赞扬。
㈣ 2009届上海语文散装同步试卷(虹口区第一学期期末抽查考)谁有答案
这年头要答案的真多啊
上海市一摸答回案都在这答。
http://hi..com/sasukeno/album/%BE%AB%B1%E0%B8%DF%D6%D0%D3%A2%D3%EF%BD%CC%D1%A7%D3%EB%C6%C0%B9%C0/index/0#/sasukeno/album/09%D3%EF%CE%C4%D2%BB%C4%A3/index/0
㈤ 跪求2007语文散装同步试卷答案(虹口)
虹口区答案
(一)1.雪多、雪大、积雪时间长 2.山好像白象在奔跑,河好像银河陷落在沟里,树上的枝叶好像挂满了白玉一样 3.首先是个性十足的雪,然后是勤劳智慧的村民,还有丰富的宝藏。 4.B 5.要点:这样的说法不在乎可信还是不可信,而是寄予着山民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冰凌花不畏寒冷,傲霜斗雪,顽强生长,正是山民的精神的写照。 6.要点:明确指出一处1分,准确判断手法1.分,能体会出表达效果2分。 如,喂动物,场面描写色彩鲜艳、对比度强烈。画面感强,表现山民的崇尚自然、真挚质朴的品格。 看山,肖像描写、纲节描写,整散结合,表现山民保护自然之心。 伐树,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行动描写,对比描写,表现山民的勤劳与智慧。
(二)7.B 8.(1)普林斯顿大学为纳什提供了栖身之所; (2)普林斯顿大学宽容纳什的怪异行为; (3)母亲成立的信托基金为纳什提供了经济来源; (4)妻子用钢铁般的意志照顾着纳什的生活。 9.要点:数学才华横溢;疯了十几年后康复了;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写出一点得2分) 10.要点:智慧、幽默、坦诚直言不讳特立独行 11.要点:纳什患上了强迫性精神分裂症而变得疯狂,固然令人遗憾;但造成这种疯狂的原因,可能更多地出于纳什独特的数学天分,超越时代的杰出智慧,特立独行的别样人格。
(三)12.(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城中桃李愁风雨 (3)微风燕子斜 (4)厚积而薄发 (5)达则兼济天下 (6)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四)13.怀旧 14.C 15.要点:诗人的情感特点应是沉重、抑郁而强烈的,在怀旧中感叹,在回顾中伤怀。诗人以“闲坊古驿”写天涯落拓;以“鲲”、“鹤”变化概人事升沉;以“数松”、“量竹”叹岁月如流:以“壁诗”、“残墨”追怀往昔。 (结合一处得2分)
(五)16.掉头 诡诈 悬赏抓捕 说法 17.A C 18.(1)等到楚国被消灭(1分)后,丁公拜见(1分)高帝,高帝斩杀丁公来示众(1分) (2)季布屡次(1分)使高帝陷入困境(1分),但最后对高帝并不构成危害,自知有罪(1分)而逃亡了。 19.刘邦(1分) 居功自傲2分(自以为是) 20.高帝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1分),巧言令色,迷惑人心(2分,凡是答成“肆意妄为”
(六)21.汉代或汉朝 22.B 23.C 24.廉洁奉公、艰苦朴素1分节衣缩食、勤政爱民;形式创新(新颖) 25.要点:从新颖的构思看出有创新精神;从“怀疑”到“可信”看出实事求是;从“家曰益贫”还能作赋自嘲看出平和的生活观;从对贫富、美陋的态度中可以看出重精神轻物质的价值观;从与百姓共同抗灾看出平等、自律的生命观。
㈥ 2010虹口区散装语文模拟考(第一篇阅读是海派书画)…要文字版…
虹口区高三语文第二学期质量抽查试卷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海派书画”作为一个地域性与风格性相结合的概念,其主体属性是体现了,—种创作方式、笔墨形态、群体追求、审美精神及风格范畴。然而在日常使用中,人们常将“海派书画”与“海上画派”混为一谈,这实际上是历史的误认和概念的误读。
“海上画派”这个概念是以上海本土画家为主,以地域为界限,在历史阶段、时间跨度及流派覆盖上,都与“海派书画”有着诸多不同的区别。“海上画派”从历史过程上讲是包括了历朝历代在上海生活、创作的画家,其中典型的代表为明代松江“华亭画派”的董其昌、陈继儒等人,明代嘉定的“嘉定画派”程嘉燧、唐时升等人,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画派”。□□从创作方式来看,无论是“华亭画派”,还是“嘉定画派”,他们都是恪守传统而严守师门。唯其如此,从流派性质来看:“海派书画”是近代型的,“海上画派”是传统型的。从流派组成来看:“海派书画”是移民性的,“海上画派”是本土性的。从流派形态来看:“海派书画”是开放型的,“海上画派”是封闭型的。从流派背景来看:“海派书画”是市场型的,“海上画派”是书斋型的。历史的演绎证明:“海派书画”的崛起正宣告了“海上画派”的终结。
作为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并不是个别人主观随意性选择或是捕风捉影式的信口开河所定,而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取向、审美抉择和社会性的认知追求。这既有地域性影响的重要因素,亦有艺术风格传承的重要依据。“海派书画”之所以能从清末民初及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称雄画坛、闻名遐迩,其关键就是凭借着上海这个“东南之都会,江海之通津”的兼容并蓄、传承创新、经济发达。“海派书画”的流派成员是广纳的、风格取向是兼容的、笔墨表现是多元的、创作理念是多维的。就以前海派领袖赵之谦、任伯年和后海派领袖吴昌硕及“三吴一冯”来讲,尽管他们各自师承不同,但笔墨表现的精湛精深、构图章法的饱满严谨、意境内蕴的诗化韵致、题材选择的亲和人世、色彩敷染的雅逸秀丽、气势格调的雍容大度都是相当一致的,从而构成了“海派书画”总体的艺术风格和笔墨系统。即上至“海派书画”领袖,下至流派成员,都可以有不同的创作方式和笔墨语汇,但在这个总体艺术风格上却是相呼应、相遵守的。这也就是”海派书画”“和而不同”、“兼而有之”、“变亦通达”的大气派、大格局。
一个艺术流派的兴起与发展,与该流派成员群体的组合、创作的实力及影响的覆盖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作用。海派书画家的划分或断代,主要可分为三代。即以赵之谦、任伯年、胡公寿等为代表第一代“海派书画”是处于振兴期,以吴昌硕、王一亭、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为代表的是处于昌盛期,那么到了二三十年代以“三吴一冯”为代表的“海派书画”则处于全盛期。当时的上海正处于城市发展的黄金期,成了一个世界瞩目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以其多功能的经济中心、中外金融中心、民族工业中心、东西商贸中心而为整个海派艺术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物质基础。正是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以“三吴一冯”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为领军的第三代海派书画家们以各自精湛的笔墨创作与群体的精英优势,将“海派书画”推向了巅峰状态,第三代“海派书画”家均有着良好而完善的智能结构和独特而优越的成才条件,可以讲这是一个教授级的艺术群体,不少人有着留学海外的人生经历,学贯中西而教书育人。同时,他们亦组建了带有西方沙龙性质的现代画会。体现了第三代海派书画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为开放、更为现代、更为全面的发展态势。
1.(2分)根据上文,给“海上画派”下一个定义:
2.(3分)第2自然段空格内应选填的一项是………………………………………( )
A. 然而 B. 而且 C. 因为
理由:
3.(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自鸦片战争之后,江浙一带的画家来到上海,标志着上海真正意义上拥有了这座城市所需要的职业书画家,“海上画派”发展为“海派书画”。
B.从被公认的几位海派领袖人物的艺术风格来看,既各有师承,又有一致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了“海派书画” “和而不同”的格局。
C.“海派书画”之所以在清末民初上海的形成,与这个的时期上海的城市社会转型、社会形制及地域特性密切相关。
D.全文从对“海派书画”概念的梳理与确认、对“海派书画”风格的认知与界定、对 “海派书画”群体的史认与评述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4.(3分)从全文看,“海派书画”的形成、兴起与发展得益于哪些因素?
5.(2分)如果上海博物馆要举办一场“海派书画”展览,请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展览拟写一条广告:
6.(4分)“海派书画”大师程十发先生说过“海派无派”,这与上丈的观点是否冲突?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诗人的执著和超脱
周国平
①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的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故,不合时宜。
②苏东坡曾把写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这正是他的人格的写照。个性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执著。
③真的,诗人的性格各异,可都是一些非常执著的人。他们的心灵好像固结在童稚时代那种色彩丰富的印象上了,但这种固结不是停滞和封闭,反而是发展和开放。在印象的更迭和跳跃这一点上,谁能比得上孩子呢?那么,终身保持孩子般速率的人,他所获得的新鲜印象不是就丰富得惊人了吗?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似乎在孩子时期一旦尝到了快乐,就终身不能放弃了。他一生所执著的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的新鲜的感受——美感。对于他来说,这种美感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富比王公,没有这种美感,生活就索然乏味;贫如乞儿,不断有新鲜的美感,照样可以过得快乐充实。
④一个执著于美感的人,必须有超脱之道,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愈是执著,就必须愈是超脱。这就是诗与哲学的结合。凡是得以安享天年的诗人,哪一个不是兼有一种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呢?歌德,托尔斯泰,泰戈尔,苏东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哲学家。
⑤美感作为感觉,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不能超脱的诗人,总是执著于某一些特殊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固结在美感上,他们的美感又固结在这些特殊的对象上,一旦丧失这些对象,美感就失去寄托,心灵就遭受致命的打击。他们不能成为美感的主人,反而让美感受对象的役使。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执著于某些特殊的对象了。这是审美上的异化。自由的心灵本来是美感的源泉,现在反而受自己的产物——对象化的美感即美的对象——的支配,从而丧失了自由,丧失了美感的原动力。
⑥苏东坡深知这种执著于个别对象的审美方式的危害。在他看来,美感无往而不可对象化。“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如果执著于一物,“游于物之内”,自其内而观之,物就显得又高又大。物挟其高大以临我,我怎么能不眩惑迷乱呢?他说,他之所以能无往而不乐,就是因为“游于物之外”。“游于物之外”,就是不要把对象化局限于具体的某物,更不要把对象化的要求变成对某物的占有欲。结果,反而为美感的对象化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你再执著于美感,又有何妨?只要你的美感不执著于一物,不异化为占有,就不愁得不到满足。
⑦诗人的执著,在于始终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诗人的超脱,在于没有狭隘的占有欲望。
⑧所以,苏东坡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感觉敏锐,依然胸襟旷达。
⑨苏东坡在惠州谪居时,有一天,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劳,而离家还很远。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⑩“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人的灵魂就像飞鸿,它不会眷恋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惟一使命是飞,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美的国度里。
⑧我相信,哲学是诗的守护神。只有在哲学的广阔天空里,诗的精灵才能自由地、耐久地飞翔。
(节选自《周国平自选集》)
7.(2分)第②段中“行云流水”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8.(3分)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阐述了 。
9.(2分)第④段画线句“一个执著于美感的人,必须有超脱之道,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平衡”在文中的作用是
。
10.(6分)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将诗人气质与政治统治做比较,辨析“童心”给诗人带来的荣耀与不幸。
B.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多次出现“固结”一词,它们的意思都是指“执著于某些特定的审美对象”。
C.第⑩段中“诗人的灵魂就像飞鸿”一句巧妙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执著追求。
D.这是一篇借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态度来谈读书人应该如何追求高远理想的哲理散文。
E.作者大量引用苏轼的话,,丰富了文章内涵,形象地描绘出苏轼执著于“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的内心世界。
F.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阐述了诗歌与哲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联。
11.(4分)从全文看,文末⑧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2.(3分)作者说,“凡是得以安享天年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哲学家”,如果把这种说法改成“优秀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哲学家”,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以高中教材中一位诗人(古今皆可)的作品为例,说说你的看法。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是处红衰翠减, 。(柳永《八声甘州》)
(3) ,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归帆》)
(5) ,无以致千里;(荀子《劝学》)
(6)君子固穷, 。(《论语》)
(7)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8)黄钟毁弃, 。(《楚辞》)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4—16题。(8分)
杨柳枝
温庭筠[晚唐]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14.(1分)温庭筠,字飞卿,他的诗与 齐名,号称“温李”。
15.(3分)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织机边传来黄莺声,引人想象屋外春光烂漫景象。
D.次句“垂泪忆征人”侧面烘托织人思念之深。
C.“塞门”一句突出了征戍环境之苦寒。
D.本词风格浑朴,含蓄内敛,简古有味。
16.(4分)本词抒写离情宛转别致,尤其后两句耐人咀嚼。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忱自陈年少,乞预,帝嘉其有志,许之。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宣德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逋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忱一切治以简易。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每行村落,屏去驺①从,与农民饷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如况钟及松江知府赵豫辈,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常诣松江相视水利,见嘉定、上海间沿江生茂草,多淤流,乃浚②其上流,使昆山、顾浦诸所水,迅流驶下,壅遂尽涤。暇时以匹马往来江上,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
注:①驺: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②浚:挖深、疏通。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忱自陈年少、( ) (2)寻擢刑部主事( )
(3)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 ) (4)悉开心访纳( )
18.(2分)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 D. 总督税粮.
C. 悉开心访纳 D. 故事无不单
19.(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1)忱一切治以简易 (2)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B.(1)与农民饷妇相对 (2)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1)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 (2)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D.(1)乃浚其上流 (2)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0.(6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明年,咸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
译文:
(2)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
译文:
21.(3分)简要概括周忱的为官之道。
(1)
(2)
(3)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灵博之山,有象祠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粳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②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人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
22.(1分)写出画线句中的一个成语“ ”。
23.(2分)唐朝毁掉象祠的原因是因为象 、
(请用原文回答)
24.(2分)对第①段中“新之也,何居乎?”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新造这祠庙,是什么原因呢?
B.重新修正它,是什么居心呢?
C.新造这祠庙,是什么居心呢?
D.重新修正它,是什么原因呢?
25.(3分)本文作者的观点是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6.(4分)本文先叙后议,已学过的高中文言课文也有类似的写法,请单一例简要说明这种写法的作用。
写 作 (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㈦ 2012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 虹口区答案
已发,望采纳。
㈧ 急求~~~2008语文散装同步试卷虹口区答案
http://bbs.yuwenonline.com/dispbbs.asp?boardid=2&Id=27320
㈨ 2010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十一校联考)答案
(一)1-6题。(17分)
1.(2分)改变历史的本来面貌
2.D.(2分)
3.(3分)(1)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出现,中原地区的人用诗书来表达喜乐(或便促成了文字的成长发展);(2)《楚辞》中的《九歌》脱胎于侗族的民歌《歌(嘎)九》,《楚辞》中那些深奥的含义一一找到了巫辞的对应;(3)楚地的人喜欢背着手弯腰走路的姿势和“解手”的日常用语均源于他们的先人被捆绑受奴役的苦难。(各1)
4.(3分)中国是茶的原生地;中国科技史上铁锅出现很早;中国传统农耕过程中衍生出草木知识、中医知识。(各1分)
5.(3分)告诉我们历史是生活的演变和重现,阅读历史,其实就是阅读我们的现实生活。
6.(4分)作者否定专在历史缝隙里找一些耸人听闻的趣事秘闻,以演义的方式戏说的历史读物,肯定从个案和例举中还原历史真貌而具有人文意味的读史作品(意对即可,2分)。 赞同的,可从戏说历史的浅薄及误导方面谈;不赞同的,可从通俗演义的娱乐性和传播性方面谈;还可一分为二。(2分)
(二)7-12题。(20分)
7.(3分) 既强调了沙漠景色的单调,行人渴望见到植物的心情,同时暗示了作者认为如此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带只有胡杨或红柳等生命力强盛的植物才能存活,为下文苇的出现作铺垫。
8.(2分)带来了苇的种子。
9.(6分)C.F.
10.(2分)“像初生小女的头发”,是整体描写,写出了芦苇稀稀落落“不成气势”;“耄耋老者”是个体描写,形象地突出了芦苇瘦削、衰弱的特点。
11.(3分)《荷花淀》开头结尾对芦苇的描写属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本篇的芦苇则是作者要赞美的中心,是描写的主体对象。
12.(4分)略。评分原则:描写要能做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仅仅是景物描写,扣2分。
(三)13题。(6分)
(1)知来者之可追 (2)何时倚虚幌(3)何当共剪西窗烛(4)对此欲倒东南倾
(5)苒苒物华休(6)最喜小儿无赖 (7)高处不胜寒(8)唇亡齿寒
(四)14-16题。(8分)
14.(1分)词牌
15.(3分)C
16.(4分)可抓住壮丽的千帐灯照着无眠的千颗乡心,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
(五) 17-21题。(17分)
17.( 4分)(1)到,往 (2)按照 (3)以……为荣 (4)与……等同
18.(2分)B
19.(2分)B
20.(6分)(1)购买蜀刀 、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
(2)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
21.(3分)措施:①选送“有材者”到京学习;②按等次重用学成归来的人;③兴建学宫;④免去学习者的兵役和劳役, 奖励学习优秀者,提供就职机会;⑤带领品学兼优者宣传教化法令等(答到2点给1分,3点给2分)。效果: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至今巴蜀好文雅。(1分)
(六)22-26题。(12分)
22.(1分)《项羽本纪》、《屈原贾生列传》、《高祖本纪》等。
23.(2分)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然后化为文辞。
24.(2分) B. 25.(4分)⑴内容包罗万象。 ⑵艺术千姿百态。
26.(3分)观点:写作源于生活(游历)(1分),看法(2分)
27.作文参考上海市2008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附文言文翻译]
(一)文翁,是庐江舒地人。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 、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文翁在蜀地逝世,(蜀地的)官民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到现在巴蜀地区爱好文辞歌赋(的风气),是文翁进行教化(的功劳啊)!
(二)司马迁平生喜好游历,正当他年少自负的时候,游历的脚步一天也不肯停下,不仅是被奇景异物役使,(更)是想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然后化为文辞。现在从他的文章来看,他平生曾经游历的收获便都融汇在文章中。
向南漂流淮河,溯游长江,看到惊涛骇浪,阴风怒号,逆奔横冲,所以他的文章奔放旷远;泛游沅江湘江,凭吊屈原的亡魂,悼念舜的二妃的遗恨,湘妃竹上还有很多斑点,不知道屈原和二妃的尸骨还完好吗?所以他的文章感伤愤激;向北经过大梁的废墟,看着楚汉之战的古战场,浮想中仿佛看到了项羽的怒气,刘邦的谩骂,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大弓长戟,同时出现,一齐呐喊,所以他的文章雄勇猛健,使人胆战心惊;向西出游巴蜀,跨越剑阁险道,上有接天的高崖,却无斧凿的痕迹,所以他的文章斩绝峻拔因而不可攀登;在齐鲁一带的大都市研习儒学,观瞻孔子的遗风,邹峄的礼仪,在汶阳洙泗之上回转,所以他的文章典重温雅,好似正人君子的仪容面貌。
天地之间变化的万物,大凡可以使人惊愕,使人快乐,使人忧伤,使人悲苦的,司马迁全都把它们吸收来写成文章,因此变化出没,如同四时变化无穷的景象,现在从他的文章看来,难道不确实是这样吗!
㈩ 跪求2010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黄浦区一模的答案(在线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180e50100hqx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