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二期中考试考几门 总分多少
高二(文):数学来、自语文、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体育
高二(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体育
高二分文理科,理科生考语数英理化生,文科生考语数英政史地。总分750。
其中语数英每科150分,其余100分制。
高二期中考提分法:
一、认真安排好你的时间。
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
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
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
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
当然,
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总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娱乐留出
一些时间,这一点对学习很重要。
一张作息时间表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
是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支配你这一周的时间,从而使你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娱乐。
二、学习前先预习。
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
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
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
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Ⅱ 2010年广东省的高中语文考试的试卷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协商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1、A
解析A笑/叫 , 矿/广 , 剩/乘B同为“脚” , JZ声母不同 , 仙/欠C蛮瞒同 , 挑衅抚恤韵母不同 , 埋伏/瞒怨D快/愧 , 斌/贫 , 辟谣与精辟同。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2、C
解析: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斗转星移, 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甚嚣尘上,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3、B
A搭配不当。经过为介词,带长状语,主谓变成“理念”“证实正确”自然搭配不当。删去“经过”,二“这”归一。B共同做定做状皆可。C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D搭配不当。完成与理想,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现象。 。 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
①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
② 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 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④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
4、C
解析:第一层,谈创作活动和作品的关系,确定3句为起始句。2句三个“自己的”,确定与个性特点呼应,放在第3空。检验余空,尚可。
二 、本大题7小题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 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 上:指皇上 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语诸将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5、B委 放置,丢弃
A语,说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B. 利为彼有
乃令昊玉守之 宜为报仇
C. 降家皆为上所杀 D. 我师乘之而入,宋 忠匿于厕
几为所误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6、B
利为彼有,为,二解。其一,介词,表被动。其二,判断动词宜为报仇 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翻译:给,替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C表被动,为。。所结构D方位地点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一组的是 (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7、D
排除法。1句,地势之要,2句,喻证地势之要,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 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 一击,兵败如山倒。
8、C
敌方间谍,错。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9、(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失去(机会)呀。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0、(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10(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炼字
(2)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与之行,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告子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3)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
11、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1)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2)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3)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4)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 ,决不可无“我”。
(5)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6)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页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7)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 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现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及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 对作家来说,作品一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 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D. 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个爱憎感情,就是从 “非我”世界中找回来“我”。
12、AE。A只是,太过绝对。E绝对的服从,是丢失了我,而非建立我。扭曲原意。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和神态,这是在创作 前的体验“非我”。
B. 清代一怒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他在心上活动中迷失了“我”。
C.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着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这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13、B
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是迷失我。
14. 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 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
14、①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秦桧像秦桧,就是从“我”进入“非我”。②演员在表演中使自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则是在“非我”中失去了“我”。(或答为:演岳飞、秦桧像岳飞、秦桧,却不使自己变成岳飞、秦桧,则是在“非我”中体现了“我”
【解析】4分。划线句为两句。第1句,强调表演要重视我化为非我,要把握具体形象的反映特点。第2句,强调在表演中,在非我中要有我,要有鲜明的个人的爱憎情感。
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分)
15、①在创作中,只有渗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作品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才能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达到创作目的。所以不可无“我”。
②在欣赏中,只有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度和鲜明个性,才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才不会在欣赏中迷失自我。所以,不可无“我”。
【解析】4分。创作和欣赏都需要不可无我的体验过程。
一,创作角度
艺术活动要表现创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要影响现实改造现实。
二、欣赏角度
发现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找回自我,拥有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显示鲜明个性。
Ⅲ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什么,要范围,我好好复习下
一、(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监生(jiàn) 蛮横(hèng) 形骸(hái) 少不更事(gèng)
B.黝黑(yǒu) 船舷(xián) 吮吸(sǔn) 喁喁私语(yǔ)
C.辖制(xiá) 出岫(xiù) 妃嫔(pín) 人为刀俎(zǔ)
D.模样(mú) 剽窃(piáo) 逡巡(qūn) 长吁短叹(x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简捷 没精打采 寒喧 当头一棒
B.角隅 走投无路 惦记 张冠李戴
C.脑髓 浮想联篇 莞尔 沸反盈天
D.撮合 唉声叹气 喧嚣 百无聊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我们每个人应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B.南昌个别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粘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加
入人工色素”,此举完全是掩耳盗铃。
C.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事情,他都是锱铢必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出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
染总量的45%。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国正在研究酝酿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大中城市试点设立少年法院,以便进一步提高
并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
B.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
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C.中国百姓餐饮集团决定从3月16日起在全国所有的肯德基餐厅中停止出售新奥尔良
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D.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
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5.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6.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
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
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
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
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
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日:“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阎,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雄销印。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尝特将也, 特将:独自带兵
B.楚必敛衽而朝 敛衽:整理衣襟
C.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藉:借用
D.令趣销印 趣:通“去”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谁约陛下画此计者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先生因行佩之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封其后于杞 不拘于时
D.竖儒,几败而公事 人非生而知之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荥阳被项羽围困,刘邦忧心如焚,急不可耐地向郦食其和张良寻求破楚解围的良策
并最终听从了张良的意见。
B.郦食其为刘邦提出了重新封立六国后代、借助六国君臣百姓力量削弱楚国、以推行
德义的方式最终降伏项羽的策略。
C.张良针锋相对地论证了郦食其提出的策略的不可行,同时也指出了汉王分封六国后
代这一决策所以失误的八条原因。
D.张良通过楚强汉弱的严酷现实与商汤伐桀、武王伐纣历史的对比剖析,令人信服地
推论出了“重封六国只会断送汉王大业”这一结论。
第Ⅱ卷(共120分)
四、(28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4分)
译文:
(2)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地。(4分)
译文: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下阙作者在营造意境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过秦论》写秦始皇的声威达到顶峰的句子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威振四海。”
(2) ,齐彭觞为妄作。《兰亭集序》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开头即表达了归隐的坚定决心:“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历史的经验是甩鲜血换来的,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宜赋》
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5)韩愈在《师说》中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 , 的观点,
作出了 , 的论断。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根的神韵
张奇平
(一)
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力的塑像。
紧抓着苔滑的崖壁,把力挤进山岩,去探索生命的源头,为头顶的绿色汲取营养,然后目睹古铜色的虬枝突进苍穹,挺向蓝天。
你本属于一片沃土,可以分享花香和欢乐,因立志太高,便注定了此生的孤独和磨难,注定终生与清贫为伴。
在风与雨的交错处,你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拼命汲取营养,然后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心头。
于是在磨难中,你畸形地生长,扭动的躯体便是你奋斗的足迹。
即使在诗意疯长的季节,诗人留恋的也是你头顶的青松,不曾想到忍受孤独饱经风霜的你。
你静静地思考着,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
面对幽深的峡谷,你已别无选择,惟有拼命地生长。用智慧和力量去熔化山岩,顽强且韧劲十足地去开垦坚硬的处女地。
(二)
村头老榆树的根深深懂得,自己千丝万缕的血肉之躯正养育着一个古老的村庄。
于是,你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远的传奇。
你的依恋也是黄土地的依恋。而默默无闻的土地又有何等情怀。你将气管点化成血管。把黄土地的爱恋倾诉给那些盼归的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便是你的第一个听众。
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
乡亲们在你哺养的大树下欢歌狂舞,祭祖祈祷,或私定终身,寻情约会?,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裸露的躯体,显示出博大的胸怀。
(三)
展览室里的根立于文雅的红地毯上。
此时,你被扒光了皮,甚至挤掉最后一丝血液。然后在你的伤疤外涂上一层漆,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这是一种畸形欲望,你出卖了灵魂,将一生都交付出去,不再属于自己,甚至连姿态都屈从于设计者的意志。
你不再拥有赖以生存的山岩、泥土。尽管阳光异常充沛且温度适宜,你只能望着窗外的绿色,感叹失去的一切。
人们或对你品头论足,或将你拱手转送,或牟取暴利,你成下人们的一种玩物。
终于,你忍受不起百般的折磨。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但随之被无情地抛进了熊熊燃烧的炉火。
14.文章采取了第二人称来行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4分)
答:
15.(1)第一部分中划线的句子“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指什么样的安排?(3分)
答:
(2)如何理解第二部分中画句子“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的化石”的
含意(3分)
答:
16.山崖上的树根、村头老榆树的树根与展览室里的树根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各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6分)
答:
17.综合全文看,作者通过对根的神童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叙述你的看法。(6分)
答:
六、(10分)
18.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纸币出现的两个条件。(4分)
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当时称为“交子”。这决非偶然。要发行纸币,就必须具备选纸术和印刷术。然后在当时的地球上,掌握印刷术的国家寥寥无几,其中以北宋帝国的条件最为成熟,最为优越。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初唐是钱帛兼行。贞观治世,“匹绢得粟十余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唐中叶后,铜钱日益排挤绢帛,到北宋时帛制大体上已经终止货币的职能。北宋统一中原后,却没有统一的币制,而是铜钱和铁钱兼行。如在四川行用铁钱,陕西与河东地区兼用铜铁钱。铁钱是一种价贱而笨重的铸币,铁钱一贯,即1000文,约重39千克。而社会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于是纸币应运而生。
答:
19.为号召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我校将开展一次校内名著阅读讨论会,假如你将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则简短的发言。要求:联系你阅读的名著,谈谈阅读名著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80字以上。(6分)
七、(60分)
20.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
请从材料整体或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800字以上;立意须在材料范围内,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一、
1.C (A更gēng B吮shǔn D剽piāo)
2.B (A喧---暄 C篇---翩 D奈---赖)
3.A (B使用对象错,“掩耳盗铃”形容自欺欺人。C感情色彩错误,“锱铢必较”形
容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贬义词。D望文生义,“首
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4.C (A搭配不当,“提高并完善”与“司法制度和司法保护水平”不能搭配。B语序
不当,关联词“一方面”应放在主语“极光”之后。D成分残缺,加宾语“的意志”)
二、
5.D 原文说的是“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
的做法”。故选项中“并不反感”的说法是颠倒是非。
6.D 4段末句提到“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
数人接受”,李清照重视词音乐性的主张,应该可以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7.B 原文第三段说“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并没有得出“苏轼立的成就远
远大于破”的结论。
三、
8.D (趣:赶快、急速)
9.A 介词,替,给。(B于是,就/趁机;C在/被;D通“尔”/就)
l0.A (与原文“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张良从外来谒”“以郦生语告”相背。)
四、
11.(1)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向往倾慕陛下的德义,甘愿
做陛下的臣仆。(大意正确2分,“乡”“臣妾”各1分。)
(2)况且天下的(那些)劝说君主采纳自己主张的人离开自己(他们)的亲人,舍弃祖
坟,告别老友,追随陛下征战(东奔西走)的原因,只是日夜盼望着得到一块小
小的封地。(大意正确2分,“游、徒”各1分)
(3)以地位低的人作老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作老师就近乎谄媚。
12.(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
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寥寥数笔,
营造了, 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每答对一
问得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动静互衬,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结合)。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
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
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
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笔下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答对表达技巧得2
分,赏析部分占2分)
13.(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五、(22分)
14、文章以第二人称“你”的形式,将根拟人化,视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和其直接
对话,赋予了根各种感情的体验,使读者备感亲切,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15、
(1)本属于一片沃土,却注定此生经历孤独,注定了终身与清贫为伴,忍受孤独,饱
经风霜。却不为人们留意。(原文语句信息比较完整,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但意思符
合也可以给分)
(2)因为村头的老榆树养育了古老的村庄,是村庄悠久历史的见证,因此是旗帜,根
默默地支持着老榆树的成长,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老的传奇,正如长埋地下
的化石一般有价值。
16、(1)顽强,坚韧; (2)无私,博大; (3)痛苦,坚贞。(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但不可偏离太远或概括不全)
17、①人生应该默默奉献(或不求名利于关注,甘受寂寞等),勇于进取(坚持奋斗),不
屈服于命运(坚忍不拔),不畏艰难。②要心底无私,胸怀博大,乐于奉献(或无私
付出,宽厚包容,甘于奉献等),热爱故土。③要保持操守(坚持高贵品格或崇高气节),不屈服于外在压力,为了坚持人格(或生命)的尊严,宁可失去生命。(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文章的三个部分)
六、(10分)
18、【答案】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每点2分,共4分。其它答案不给分。)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第一、二句话是总说,后边分两层分别说明“决非偶然”的原因:一是北宋具备了当时世界上最为成熟、最为优越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一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对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的,但是比较具体的,还需要抽象概括。)
19、【参考答案】同学们,名著是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排比)。我们可以从《论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在古今中外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吧(比喻)!
(①开头称呼1分;②观点鲜明,能联系读辽的名著,讲明阅读名著的好处2分,没有联系作品该项只能得1分;③恰当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分;④语言简明、生动,有感染力和号召力1分。)
七、20.参照内蒙古通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Ⅳ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卷高二语文卷一答案
sos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