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厦门双十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一模语文答案
你想要的也太多了吧。
㈡ 上海普陀区高三2015一模语文答案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阅读 80分 一、1.A 2.手舞足蹈、诗以言志 3.该句将‚诗‛比喻为‚一缕不灭的曙光‛,以看似微弱却能破除黑暗的‚一缕曙光‛来体现诗对文明的启蒙,以曙光的‚不灭‛来强调诗贯穿整个中国文化史的意义,化抽象为形象,用物象鲜明而又意味崇高的喻体展现出作者对诗歌价值的推崇。 4.(1)帮助人类释放焦虑,摆脱蒙昧 (2)帮助诗人宣泄情绪,超越世俗 (3)面对脆弱的个体自我 5.D 6.C 7.对画线句的理解1分,调动积累1分,具体分析2分。 8.(1)陶渊明 (2)A (3)角度选择1分,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2分,评价1分。 二、9.名画本该为公众欣赏,《向日葵》却归为私人所藏,令人遗憾。 10.C 11.答案示例:作者从形态、色调、布局、位臵等多方面入手,描摹生动,尤重神韵。文中反复突现画面的主色调,即明亮的黄色,写向日葵时用比喻表现其‚耀人眼目‛,之后一再强调明亮的黄花又‚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色调之浓烈跃然纸上。此外,作者还反复描述自己对画面的主观感受,将向日葵‚孤零零‛的形态臵于‚空荡荡‛的背景中,渲染出‚凄凉‛、‚孤清‛的意境。 12.梵•高沉醉于色彩世界,因而以浓烈明亮的金黄来传达艺术探索的欢欣;他的艺术追求无人理会,因而画面孤清,令人望之心沉、寂寞。 13.女儿的可爱言行表现出旧时家庭的欢欣,与劳改生涯的凄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农家孩子的欢笑喧哗再次引出对女儿此刻生活和心理的联想、想象,孩童天真的欢乐、女儿单纯的憧憬与残酷现实之间的距离更令作者感到痛苦、孤凄。 14.B 15.答案示例:作者托物言志,以‚向日葵‛为线索,将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联系起来。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写购得《向日葵》的过程和对这幅名画的鉴赏感受,后半部分着重写十年动乱被迫劳改时的体验感受,‚向日葵‛从作者的审美对象发展成为与作者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精神寄托对象,寄寓了对生活难以泯灭的热爱。(角度:总体构想、各部分的组织、写作顺序及理由等) 三、16.(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 玉垒浮云变古今 (4) 澄江一道月分明 (5)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 水至清则无鱼 (8) 宁可枝头抱香死 9 www.1smart.org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四、17.(1)拜访;(2)同‚固‛,本来 ;(3)担当,承担;(4)警觉省悟的样子 18.D 19.D 20.(1)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能够遵循天道、爱护百姓呀。 (2)不正当地处以死刑,是严重残害百姓的行为啊。 21.答案示例:应归入‚辩通‛。齐伤槐女为了救父,大胆陈辞齐相晏婴。她并不直接为父申辩求情,而是针对晏子的心理,站在治国之道的高度进行游说。先引用宋景公的爱民事迹,今昔对比,突出景公‚伤槐者死‛的君令不恤百姓、有害明君之义;再进一步指出刑杀不正的本质为爱物贱人,这将会在邻国产生恶劣后果。论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深刻透辟的一番分析最终为父避去杀身之祸,可谓能言善辩。 五、22.有才而贤明的人本不屑为官,因为君王诚恳急切地求访方才入朝。 23.B 24.D 25.本文深刻地揭露后世择官不贤,官吏苛政扰民、侵害百姓的现象及危害,表现出强烈的批判之意和痛心、愤怒之情。 2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将古今君民关系、择吏数量和标准及其结果进行对比,突出后世吏道的黑暗;将盗贼的下场、危害程度与害民之吏进行对比,尖锐地谴责了后者祸害之大。 写作 70分 27.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得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得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得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美观整洁,酌情加1—2分。 《齐伤槐女》译文: 齐国有一个伤槐女,是那个伤害槐树者衍的女儿,名字叫婧。齐国国君景公非常喜欢一棵槐树,不但派人守护,而且在树旁立有木桩,上面写道:"犯槐者刑,伤槐者死。"伤槐女的父亲叫衍,因喝醉了酒,撞伤槐树。齐景公听说此事后,说:‚这是他先触犯我的禁令。‛便让官吏拘捕起衍,将要治罪。婧很为父亲的性命担忧,便跑到晏婴的家门口曰:"我不能忍受那种欲望,希望能够在晏相家里充个数。"晏子听说这件事后,笑着说:‚我晏婴难道有沉迷美色的名声吗?为什么老了还有女人来投奔我?大概是有人传说我喜欢女色到极点了吧。‛婧进了门,晏子看见她后自言自语说:‚奇怪呀,她看起来好象有深深的忧愁!‛进而问她有什么事情。婧回答说:‚我的父亲叫衍,有幸能够在这个城邑做国君的臣民,他见阴阳不协调,风雨不应时,五谷不生长,便到著名的大山上和灵水旁祭祀,因不胜酒力,冒犯国君的禁令在先,醉酒而弄到这样的地步,论罪该死。不过,我听说明智的君主统治国家,其成功之道在于不减少俸禄,不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损害国法,不因为六畜伤害百姓,不因为野草伤害禾苗。从前宋景公执政时,曾经大旱三年不下雨,就召来太卜卜算,太卜说:‘应该用人祭祀天神。’宋景 10 www.1smart.org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公于是到殿堂面朝北叩头至地说:‘我求雨的原因,是为百姓着想,现在如果一定要用人来祭祀天神的话,那我就请求用我自己的身体承担吧。’话未说完,方圆千里就下起了大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作为一国之君能够遵循天道爱护百姓呀。如今我们的国君培养槐树,明令触犯的人当死。打算因为撞伤槐树的缘故处死我的父亲,使我失去父亲,我恐怕这样会有损执政的法度而玷污了贤明君主的‚义‛呀。邻国听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认为国君爱惜树却贱视百姓,这样好吗!‛晏子警觉省悟。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对景公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情,使百姓缺乏财物叫做‚暴‛; .沉迷于玩赏与爱好而制定严厉的刑法叫做‚逆‛;刑罚杀戮不恰当,叫做‚贼‛。这三种情形,是治理国家的最大祸害。如今君王使百姓缺乏财物,来使自己饭菜丰盛鲜美,广罗歌舞音乐,追求宫殿的宏伟美观,这实际上是在做最残暴的事情啊。沉迷于玩赏与爱好而制定严厉的刑法,这是违背民心的举动啊。冒犯槐树的人受刑,伤损槐树的人处死。刑罚杀戮不恰当,是残害百姓最狠毒的举动啊。‛景公说:‚我听你的。‛晏子出去后,景公立刻命令撤走看守槐树的人,拔掉立在树旁边的木桩,废止伤槐的法令,放出冒犯槐树的囚徒。 《吏道》参考译文: 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臵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唯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