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3初一期末语文考试卷

2013初一期末语文考试卷

发布时间:2021-02-13 00:54:38

A. 2013年余姚市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卷

暂无.........................

B. 201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容易考到的题是什么 语文版

呃,介个。。。通常情况下,第一题肯定是古诗词默写;第二题是根据给回出的拼音写词语;答第三题是修改病句;第四题是造句;第五题是阅读给出的材料,回答问题(相当于小学考试里常考的口语交际);第六题是文言文阅读;第七题是课内阅读;第八题是课外阅读;第八题是名著阅读;接着是作文(通常是叙事为主);最后是附加题(以课外文言文为主)。
注:不同地区的出题方式都不同,我这个是广东江门的试题模式,所以只供参考。(求采纳,求财富值,各种求。。。)

C. 初中七年级语文版语文期末考试卷(带答案的)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训练题
一、积累运用(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岑寂(cén) 孤僻(bì) 栖息( xī ) 杞人忧天(qǐ)
B.吮吸(yǔn) 契机(qì) 颤抖(chàn) 怒不可遏(è)
C.惊觉(jué) 锦衾(qīn) 嶙峋(xún) 络绎不绝(yì)
D.滂沱(pāng) 恫吓(hè) 亵玩(xiè) 融融泄泄(yì)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的一项是( )(3分)
A.和霭 谈笑风声 不屑置辩 B.狼籍 蜂拥而至 水泻不通
C.宛转 戒骄戒燥 含辛如苦 D.殉职 销声匿迹 漫不经心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要唱好一首歌,必须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这个理解的过程需要文化底蕴。
C.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客都书香节”制作班级网页的任务。
D.广州市能够实现创卫成功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结果。
4.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作者 国籍 作品 出处 体裁
A.丰子恺 中国 《白鹅》 《中国现代散文精华》 散文
B.莫德·林赛 美国 《地毯下的尘土》 《美德书》 童话
C.埃德加·斯诺 加拿大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西行漫记》 传记
D.泰戈尔 印度 《纸船》 《泰戈尔散文诗全集》 诗歌
5.下列对有关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榴》是文学大师郭沫若的一篇作品。文章立意深刻,文采斐然,特别是作者借石榴寄托个人志向,抒发感情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B.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作者满怀思乡之情写了《海燕》这篇文章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
C.老舍笔下《白鹅》中的白鹅曾给他的家人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让他始终“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D.江口涣在《鹤群》中对鹤群的描写多是融于叙述之中的动态描写,很少有静态描
写,这是这篇文章与前三篇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6.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9分)
⑴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大守行》)
⑵《渡荆门送别》中最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是: , 。
⑶《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心情的的句子是 ,

⑷在《爱莲说》一文中,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其中象征君子身处
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是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 ,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42分)
文言文阅读
(一)赏析诗歌 (4分)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作者是 (朝代)的 。(2分)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四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家。
(二)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3分)
⑴第归,杀而鬻之( ) ⑵与人不苟合( ) ⑶闻者皆惮之( )
⑷陈曲直( ) ⑸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⑹非吾子若孙也( )
2.文末划线句子说明了包拯怎样的愿望?(1分)
答:
3.用波浪线划出侧面描写的句子。(1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译:
⑵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译:
现代文阅读
(一)母亲的贺卡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当年,他刚刚20岁,跑到南方的一座海滨城市做生意,没想到生意赔了,血本无归不说,还债台高筑,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快到春节了,他想了又想,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如果他春节不回家,可能就永远不会回家了,请老人珍重,忘掉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他那远在北方偏僻农村的母亲收到他这封沮丧又绝望的信,悲伤得哭了很久。这个世界上,她最牵挂的,就是这唯一的儿子,他是她的魂啊。母亲从抽屉里找到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贺卡,让邻家孩子代笔,在贺卡上写上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妈也不想再活了。
母亲拄着拐杖赶到几十里外的镇上,把那张贺卡丢进了邮筒。那天的雪真大啊!一路上,母亲摔倒了好几次,纷纷扬扬的大雪,几乎把母亲裹成一个笨笨的雪人了。
天快黑的时候,小邮电所的一个女营业员首先看到了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她将已举到废纸篓旁的手缩了回来,对老所长说:“您看,这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头发花白的老所长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那张泛黄的贺卡,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说:“这张贺卡就是没贴邮票,我们也要马上把它投出去!”
第二天早上4点多,老所长骑上车趔趔趄趄地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上路了。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皑皑,路上积雪很厚,这样的行程太危险。但老所长看着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就仿佛看见了两条站在悬崖边上的生命!绝望的孩子,还有抱着仅仅一丝希望的老母亲……老所长的眼眶湿了,他顾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隐隐作痛的老寒腿,把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紧紧地掖在贴胸的口袋里。
天黑的时候,老所长终于赶到了县城。分发室的人很惊讶,说:“这么大的雪你还跑来干什么,不想要你那半拉子老命了?”老所长笑笑,顾不上喝一口热茶暖暖身子,就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那张贺卡说:“这贺卡忘贴邮票了,但它拴着两条人命呢!”分发室的人一一接过那张还有老所长体温的贺卡传递着看了说:“寄,马上就寄,这张贺卡一点都不能耽误!”他们“啪”地在卡上砸上了鲜红的邮戳,想想,又在那张贺卡的空白边缘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黑体小字儿:这是一张很重要的贺卡,望能迅速投递!落款是:礼城县邮局全体同仁。
夜里10点多,邮车破例摇摇晃晃地冒着鹅毛大雪上路了。
次日8点,那张贸卡被准时送到了远去的火车上,开始了它新一程传递……
4天之后的深夜,蜗居旅店的他收到母亲这张没贴邮票的贺卡。他看着贺卡上母亲的留言和边缘空白处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哇地一声哭了。其他旅客纷纷披衣围了过来。大家默默地传递着看了那张泛黄的、没有贴邮票的贺卡,默默地掏出钱放到他的面前说:“回家去吧!你妈在家等着你呢!”那一堆钱有10块的,有5块的,有1块的,还有角票和许多硬币,他知道,住到这地方的人都是些经济不太宽裕的人。
怀揣着那张贺卡,他终于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如今,年过40的他,已是北方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了,他和善,乐于助人。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那张泛黄的用玻璃镶嵌起来的贺卡,没事的时候,他常常默默凝视着那张母亲的贺卡,那张没有邮票的贺卡,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也许,是为了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吧!
1.本文依次叙写写贺卡→ → 等情节。
2.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⑴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答:
⑵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答:
3.文中多次出现对雪的描写,其作用是 。
4.为什么一张没有贴邮票的贺卡却按时送到了“他”的手中?
答: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母亲的贺卡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传递一张没贴邮票的贺卡的故事。
B.本文既刻画老所长这一个体形象,又描写了县邮局一工作人员和其他旅客等群体形象。
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朴实而令人感动。
D.本文着重表现了母亲的谆谆教诲对儿子一生的深远影响。
(二)
①去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势必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20.2%;1986年,森林覆盖率 a 10%,水土流失面积却上升到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1%。目前的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甚至后来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态的破坏 b 了水患,去年长江洪峰流量虽大,但并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记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每秒的 c 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虽不是最大,但却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一现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积的 d 减少这一原因来解释。据水利专家调查、研究与测算,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②比植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与湖争地,导致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湖群消失。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一湖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统计记载: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来,因围湖造田及泥沙淤积,使洞庭湖的面积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九百里洞庭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然而,鄱阳湖同样是厄运难逃,40年中湖水面积缩小了1/5以上。③洞庭湖、鄱阳湖与江汉湖群,50年代以来丧失淡水贮量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正建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长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减少库容1/4—1/6。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几米。④可见,人口问题,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人D超载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态破坏——灾难加剧的老路子。1.在第①段中a、b、c、d处依次应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加剧 急剧 仅有 至少 B.仅有 加剧 至少 急剧 C.急剧 至少 仅有 加剧 D.至少 加剧 急剧 仅有2.按文意在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⑴调节洪峰 ⑵与长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⑶容纳百川 A.(1)(2)(3) B.(2)(3)(1) C.(3)(1)(2) D.(1)(3)(2)3.举例本文所运用的两种主要的说明方法。(2分) 答: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A.长江流域的人口比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还多出
许多。 B.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长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 D.洞庭湖的面积,1984年比19世纪初减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要根治长江水患应注意解决哪几个问题? (3分) 答:

三、写作实践(50分)
为别人写传记时,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做简要的评论;也可以侧面记述几个典型事例。
请为自己熟悉的人写一篇传记。要求:⑴选材真实,有重点,并体现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或生活情趣;⑵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⑶题目自拟;⑷字迹端庄,文面清洁,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训练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
1.D 2.D 3.A 4.C 5.C
6.⑴提携玉龙为君死 ⑵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
(一)1.晋 陶渊明 2.D
(二)1.⑴卖 ⑵随便、随意 ⑶畏惧 ⑷是非 ⑸不久 ⑹和
2.告诫子孙为官要清正廉洁。
3.“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4.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⑵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现代文阅读
(一)1.送贺卡→收贺卡2.⑴表现了老所长沉重、紧张的心理状态,因为人命关天。
⑵表现“他”复杂的心理状态,“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为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所感动。或对母亲和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激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3.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突出送贺卡的艰难。
4.母亲在贺卡上的留言,让老所长等人感到贺卡的分量;又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和关爱:老所长冒雪送信到县邮局,邮车破例上路,贺卡被准时送上火车…… 5.D
(二)22.B 23.C
24.⑴列数字,如:“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20.2%……作比较,如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 ⑵举例子,如:“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记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每秒的至少有23次。” 25.B
26.要点:①控制人口;②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③退田还湖,增强湖泊的泄洪能力。
三、写作实践(略)

D.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上册人教版)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拿到试卷后,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然后答卷。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4分)

( ) ( ) ( ) ( )

称职 栖息 玷污 枯涸 zhù níng qì m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1分)

A、明察秋豪 “豪”读háo 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B、怡然自得 “怡”读yì 意思是:安适、愉快

C、可望不可及 “及”读jì 意思是:靠近、接触

D、苦心孤诣 “诣”读yì 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

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4分)

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②、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③、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④、能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

4、请根据同学的文学常识卡片,把下列作家和作品序号对应填在表格内。(3分)

作家:①朱自清 ②鲁迅 ③郭沫若 ④老舍 ⑤安徒生 ⑥泰戈尔

作品:①《金色花》 ②《济南的冬天》 ③《皇帝的新装》

④《风筝》 ⑤《春》 ⑥《天上的街市》

5、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6分)

①、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③、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诗词鉴赏。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6分)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胜至哉,歌以咏志。

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

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风格

E. 有哪些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的好题

练习的就有。。。
不过不一定符合你们的。。

《次北固山下》阅读题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次北固山下 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 客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 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唐 律 思乡
2.停泊 旅途 家信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从3、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7.略

《观沧海》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碣石,在现在河北昌黎县的海边。
2.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这是开放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天净沙•秋思》阅读题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2.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3.断肠人在天涯。
4.D 5.C
6.这是开放题。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只要符合思乡的诗,即可)

童趣•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 ) 唳( ) 怡( ) 壑(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_____
③素帐________ ④私拟作________
⑤土砾________ ⑥凹者为壑________
⑦果如鹤唳________ ⑧鞭数十_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 )
(2)徐喷以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译文: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二、阅读理解

(一)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7.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8.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
10.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层义:
第二层:
层义:

参考答案

一、1.ji1ng l@ y0 h82.①睁开②僵硬③白色④比⑤碎石⑥山谷⑦鸣叫⑧用鞭打3.(1)把,拿(2)用4.(1)所以经常有超脱于世外的乐趣。(2)把草丛当做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凸起者当做山丘,凹陷者当做山谷。5.(1)比喻观察极细致入微。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2)自己感到和悦愉快。(3)十分巨大的样子。(造句略)
二、6.《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清 文学家 沈复7.观察惩治蚊子;受到虾蟆惊吓反过来驱打它。8.“又留蚊于素帐中……果如鹤唳云端。”9.因它惊吓“我”,又破坏了“我”观虫斗的兴致。10.第一句。通过想像观察蚊子。第二句。用烟在素帐中戏弄蚊子。

2、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瞬间shun 忍俊不禁jin 痴想chi
B、 自省xing 传不习乎chuan 迂回yu
C、倔强jue 诱惑you 迸溅bing
D、雏形chu 奢望she 扒窃pa
3、下面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卒然长逝 B、玲珑惕透 头晕目眩 抖擞精神
C、问心无槐 盘虬卧龙 肃然起敬 D、灰心丧气 返老还童 巴山夜雨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清lie zhu 蓄 洗zhuo
蹂lin gu 负 lin 峋
5、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4分)
①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颂。( )
②理想如珍珠,一颗辍连着一颗。( )
③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悠愁而又快乐的树。( )
④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决得是奇迹。( )
6、选词填空。(3分)
①我一直 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 的远景。
A、迷醉 崭新 B、沉醉 宏伟 C、沉醉 崭新
②神圣的事业 痛苦的, ,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A、总是 但是 B、虽然是 但是 C、尽管 可是
③月的阴晴圆缺 各具风韵, 险象迭生, 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A、不在 反而 勾起 B、不再 反倒 勾起 C、不再 反倒 引起

7、课文默写。(20分)
⑵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 ,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⑶绿树村边合, 。(《过故人庄》)
⑷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⑸《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
⑹“ 。”是《天净沙•秋思》的点旨句。
⑻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⑼子曰:“其恕乎! , 。(《<论语>十则》)
⑽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龟虽寿》)
⑾曲径通幽处, 。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⑿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给下列字注音
唳( )砾( )愠( )罔( )殆( )诲( )凋( )
冥( )甍( )垣( )亘( )睥( )睨( )黯( )
倏( )骤( )拟( )遽( )堕( )髀( )跛( )
二、文学常识:
1、《童趣》选自《 》,作者 , 代 家。
2、《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孔子,名 ,字 , 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 家。
3、《山市》作者 ,字 ,别号 ,世称 ,
代 家。其代表作品是《 》,此书题目的意思是 ,
这是一部 集。郭沫若对此书的评价是
(用对联表述)。山市现象相当于人们常说的 。
4、《世说新语》是 朝的 组织人编写的,这是六朝 小说的代表作。
5、《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 是 末期的著名 家。
6、《塞翁失马》选自《 》,作者是 (朝)的 。
三、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1、果大亡其财( ) 驱之别院( ) 而内自省也( )
徐喷以烟( )差可拟( ) 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相顾惊疑( ) 怡然称快( )
果如鹤唳( )元方入门不顾( )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
恒不一见( ) 始悟为山市( )士不可以不弘毅( )
盖一癞蛤蟆( ) 或凭或立( )人烟市肆( )( )
下车引之( )差可拟( ) 不筑( )
方出神( ) 死而后已( )
己所不欲( )居然城郭矣( ) 胡人大入塞( )
往来屑屑( )未若柳絮( )因风起( )
太丘舍去( )人皆吊之( )此何遽不为福乎( )
无何、未几、既而、俄而 ( )逾时、( )倏忽( )
余忆童稚时( ) 吾日三省( ) 诲女知之乎( )
君与家君期日中( )( ) 尊君在不( )
四、特殊字词
1、 通假字 诲女知之乎 ( ) 通( ) 义为( )
项为之强 ( ) 通( ) 义为( ) 不亦说乎 ( ) 通( ) 义为( )
是知也 ( ) 通( ) 义为( ) 一切无有 ( ) 通( ) 义为( )
裁如星点 ( ) 通( ) 尊君在不 ( ) 通( )
2、 古今异义
唯危楼一座 古义: 今义: ;必将有盗 古义: 今义:
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 ;去后乃至 古义: 今义:
死者十九 古义: 今义: ;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论:古义: 今义: ; 是知也: 古义: 今义:
直接霄汉 古义: 今义:
3、 一词多义
其邻人之父( ) 必将有盗( ) 层层指数( )
父子相保 ( ) 其马将胡( ) 鞭之数十( )
或千或百 ( ) 大亡其财( ) 去后乃至( )
或凭或立 ( ) 亡而入胡( ) 家祭勿忘告乃翁 ( )
其邻人之父( ) 有善术者( ) 温故而知新( )
其恕乎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学而不思则罔( )
独以跛之故( ) 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以丛草为林( ) 见藐小之物(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徐喷以烟( ) 人皆吊之 ( ) 而二虫尽为所吞( )
可以为师矣( ) 昴首观之( ) 始悟为山市( )
然后知松柏 ( ) 故又名鬼市云( ) 以虫蚁为兽( )
公欣然曰( ) 邻人之父亦云( ) 可以为师矣( )
不以为然( ) 与朋友交而不信(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然数年恒不见( ) 则是无信( ) 独以跛之故( )
4、 词的活用 温故而知新( )
天雨墙坏( ) 鞭数十( ) 智子疑邻( )
吾日三省吾身( ) 窗扉皆洞开( ) 传不习乎( )
家富良马( )
五、请补充下列句中省略成分
1、神定,( )捉蛤蟆,鞭( )数十,驱之( )别院。
2、 一日,( )见二虫斗( )草间。
3、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 )楼上。
4、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六、译句:注意文言翻译时语序的调整和省略成份的补充。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2、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或凭或立,不一状。
6、然数年恒不一见。
7、未若柳絮因风起。
8、此何遽不为福乎?
9、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F.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七年级(初一)语文卷子及答案.

不造耶,你去360找找看吧。

G. 往年初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人教实验版)
一、(18分)
请将下面的诗句用正楷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①走头无路( )②永往直前( )③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 )
④谈笑风声( )
3.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4分)
①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③________,风正一帆悬。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
4.按要求填写出相应的诗句:(4分)
①《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直抒胸意,表达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咏雪》中兄女的“咏雪”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童趣》中,作者写自己“童稚”时视力极佳,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癖好。
④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描写“秋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成语概括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中赫耳墨斯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概括·联想(4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上面这三个句子表现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请仿照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特点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孔子是____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家_____家。(1分)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_______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
9.按要求各写出两个句子:(3分)
①谈学习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习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谈个人修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抄写句子(2分)
①含有“而”,“而”表示顺接的两个句子
A、 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②含有“而”,“而”表示转接的两个句子
A、 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对文中哪句话体会最深?谈一下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题(13分)
……

这么着,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分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
1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称( )职 称( )赞 后裙( ) 似( )乎
14.“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小孩子敢说真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最后,皇帝听完百姓的话,有点发抖,“他觉得百姓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中的似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皇帝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要让一个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题:(16分)

一双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抽不回。那只大手像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一只手指像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一天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圈米尺。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垧(shǎng)土地面积单位,在东北地区一垧约合十五亩。〕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 300立方米,枝丫3 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的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1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以此为线索,串起了哪些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3、4、5自然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张迎善的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张迎善的手有哪些特点?从文中写出两处表明其特点的语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这双手的语句,意在强调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中的“美”和“丑”各指什么?(4分)
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美,是以丑为代价的。”颇富哲理性,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5.作文
生活中谁能离开书呢?书是智慧的结晶,书是力量的源泉,书是不开口的老师,书是常相伴的朋友,书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书是走进创新殿堂的阶梯……你与书之间肯定会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叙事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1.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工整 2. ①头――投 ②永――勇③明――鸣④声――生
3. (有错字不给分)
①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潮平两岸阔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4. (有错字不给分)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④略(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5.爱慕虚荣、自命不凡(写出任意一个即可)
6.新、美、力 仿写略(符合要求,语句通顺,)
二、文言文阅读
7.春秋 思想 教育 8.生气,发怒; 凋谢; 真诚,诚实; 刚强,勇毅
9.(符合要求即可)
例:态度: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例:顺接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转接: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11.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茫,只一味的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12.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认识理解即可(略)

课内阅读
13. chen cheng qun si
14.怕显出自己不称职或太愚蠢
15.小孩子天真无邪
16.不能删去。“似乎”写出皇帝不愿意承认现实,而又被老百姓议论弄得神魂颠倒的空虚恐惧心理。去掉就没有揭露的作用。
17.为了掩饰他内心极度的恐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只好硬撑着,摆出更骄傲的神气,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18.因为小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天真率真,无私无畏,符合孩子的身份。
课外阅读题
19.一双手,我察看张迎善的手,我与张迎善的对话,林业局工会负责人的介绍。
20.整个手、掌面、手指
21.粗大(粗糙),丑陋(难看),3-5段指两句
22.张迎善用这双手创造出非凡的业绩,还因此,党和人民才给了他崇高的荣誉。
23.“美”指张迎善所创造的非凡的业绩及获得的崇高荣誉
“丑”指:张迎善为绿化祖国艰苦劳动,以至把自己的一驭手弄得伤痕累累,很粗糙。
24.(略)25.(略)

H. 2013上学期沈阳市初一期末考试语文作文题目

沈阳五区和郊联体考的都不一样!你问哪的啊?

阅读全文

与2013初一期末语文考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