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语文古诗题目
赏析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注释
[1]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❷ 初一语文几道古诗鉴赏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月 霜 枫叶 渔火 寒山寺 客船
共同特征:都是哀景,都有孤独的色彩
2.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将自己的背井离乡独宿客船的孤寂 愁苦之情表现得具体深刻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请赏析一下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全诗都是对偶句,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鲜明
2.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鸟语花香,生机一片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泊河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面上是说去春江的路途渺茫,实际上也包含了作者对未来前途渺茫无奈
2.诗歌三、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于自己时运不济,年老迟暮的无限悲叹和无奈之情
写意(明·徐奔)
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
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
〖注释〗①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1.是个前两句通过“( 独坐 )”和“( 髙眠 )”将人物置于山水之中、风雨之中,使主人公与大自然紧紧融合在一起,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人物的形态。
2.诗歌的题目“写意”,有哪几层含义?
对于作者诗中所描写的景作者用写意的手法诠释。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豁达情怀,和不拘小节的情操。
把悬赏给我吧~~~谢谢啦
❸ 七年级语文 古诗 题 十万火急!!!!!!!!!!!
引人丰富联想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表现诗人都沉浸在洪亮的佛音中的句子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❹ 初一语文古诗题目有哪些
初一上:
1、《次北固山下》
2、《题破山寺后禅院》
3、《赤壁》
4、《十五夜望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6、《过古人庄》
7、《游山西村》
8、《秋词》
9、《西江月》
10、《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❺ 初一语文古诗题
1、闻、过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内宽容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3、水调歌头。
推荐:一起感受月圆之美。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够了吧?初一要求的不大多的。
❻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试卷
1、诗人抓住莺、燕的争吵、忙碌的细节突出早春特点,将诗人发现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自然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两句诗是: , 。
2、《钱塘江春行》的颈联是: , 。
3、诗中描述诗人游览行踪和西湖春来水涨的秀美景色的诗句是: , 。
4、描写春到西湖,以禽鸟的活跃突出盎然春意的诗句是: , 。
5、写西湖花草生机勃勃、妩媚动人的诗句是: , 。
6、写诗人对西湖之春的喜爱,而不愿离去的诗句是: ,
7、诗中最能给读者以联想与想象,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效果的诗句是:
, 。
8、请写出本诗之外的描写早春美景的连续两句诗句: , 。
9、写诗人被西湖美景所深深吸引而留恋忘返,不想离去的诗句是: ,
。
10、点明诗人游春地点的诗句是:
11、运用动态描写,以拟人的手法表现西湖美景让人观赏不够,并顿觉春意盎然、生机无限的诗句是: , 。
12、诗中可看作“对联”的两组对偶诗句是: ,
。 , 。
13、诗中描摹景物突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
。 , 。
14、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草软绵绵的。……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段话可用《钱塘江春行》中的诗句概括: , 。15、为了着意渲染西湖春季勃勃生机,诗人突出描绘了初春的景物,使人顿感春意盎然,生机无限的诗句是: , 。
16、诗中最能突出“野花飘香、芳草如茵”之意境的诗句是: ,
。
17、诗中写诗人观景所见的湖水浩淼、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
18、诗中透露出诗人对莺歌燕舞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句子是: ,
。
19、诗中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现早春蓬勃生机的句子是: ,
。
20、鲜花是美的,作者春行钱塘江,为“ ”的景象所深深陶醉。
21、改革开放的初期,私营企业刚刚起步, ,
。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新局面。
22、作者在行进中写景,中间四句写了四种常见的景物,它们分别是 、 、
、 。
23、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❼ 初一语文古诗选择题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专,不仅是离别家眷,更属是离别朝廷。作者从小就在北京读书,又在北京考中进士做官,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的理想所在。现在,他被迫离京,心情是多么复杂呀!黄昏日落的惨淡景象,天涯海角的遥远距离,使他的离愁更加浩大而沉重了。诗的后两句,诗人将笔锋一转,即景抒情,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多么新奇的诗句。在古人眼里,凋谢飘零的落红,总是引起叹息和伤感的“无情物”;然而作者却看到它有情的、积极有为的一面,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因此,这道题因该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