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

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1-02-16 21:17:42

『壹』 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答案

2007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之前>
高考之前
一考生

开学
“你们这学期,是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决定你们命运的一个学期。因为,这学期结束后,你们将面临高考……”蓝心不在焉地听着班主任在讲台前训话,自己悄悄在草稿纸上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的卡通人物。
“蓝。”有人低声叫她。
蓝抬头,是秋,她的好朋友。
“蓝,别开小差,认真听!”秋低声而严肃地说:“老师在说平时上课与高考的要点。”
“没什么的,”蓝满不在乎的道:“高考,只是一个普通考试而已。”
“蓝,你怎么能这样说!”秋生气了:“那是决定我们命运的大考!”
不想让秋生气,蓝吐吐舌头,开始记下:“一、笔记很重要:二、要多做练习题……”
彼时,刚开学。
期中
蓝看着教室里的倒计时表,叹了口气。
“蓝,都期中了,你怎么还是吊儿郎当的?”秋停下验算化学题的笔,不满的道。
“我……”蓝刚想说什么,秋又道:“你看,还有45天高考了,你除了平时作业,其它练习做都不做,高考怎么能考好?”
“可做了平时作业,知识点就差不多都掌握了,再做这么多题干什么?”蓝有些委屈。
“平时作业后多出来的时间再做点儿题,多了解题型,有助于高考呀!”蓝的另一个朋友珍放下英语书,认真地道:“你以为都像你,宁肯发呆也不做练习?”
“我没有发呆,我是在想,还有一个月,最多45天,我们就要各奔前程。那时,我们还会相见吗?还有,高考有这么夸张吗?”蓝幽幽的道,眉宇间满是愁悒。
“无聊!”秋怒道:“你简直在浪费生命,对自己极端不负责!珍,别理她了,她不想上进,我们自己还要学!”
彼时,期中。
复习
“蓝,你真的不想上进吗?”珍和秋在这天中午,一起问蓝。
“谁说我不想上进?”蓝一脸惊讶的望着两个最近与自己疏远很多的好友。
“你想上进,为什么到这个紧要关头,你还不抓紧学?”珍问她。
“我在学呀!”蓝更糊涂了:“上课我认真听了,小测验我的成绩也不错呀。”
秋摇摇头:“蓝,还有15天,就要高考,你只靠上课与小测验,能考好么?”
“高考,高考考的还不是我们平时学的内容。”蓝嘟起了嘴:“难道高考还会考出考硕连博的卷子吗?”
“蓝!”珍咬牙道:“平时你爱玩,没什么。为什么到火烧眉毛了,你还不知道什么叫‘急’?你以为我和秋很闲是不是?我们还有好几套题没做。如果不是看在我们曾是最好的朋友的分上,谁来劝你?”
蓝伤心地看着两个好朋友。她知道,她们是为她好。可是,真的不用这么紧张呀!像她们这样,一天到晚只是做题、做题,真的对考试有帮助吗?平时课上好了的,考试一点也不难;做这么多题,只是给自己加负担,引起考前忧虑症而已。
秋,珍,这有必要吗?
彼时,正处最重要的复习阶段。
高考
蓝信步走进考场坐好。
一声铃响,考试开始。

名师精评
构思新颖:不同于一般的考场作文,以小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学生真实的想法,隐含地提出对高考的思考,构思独特新颖。
结构精致:以三个好朋友在对高考的不同态度来展开文章,以时间为序的四个部分来表现,精心安排文章结构,行文十分精致。
真实自然:故事中的蓝、珍和秋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高考观,真实地反映出作者自己对高考的疑惑和思考,感情真实自然。

『贰』 【重庆2007年高考的作文提纲】

高考复习,犹如登山,既要心怀高远,自有盘算,又需脚踏实地,一步一阶,方可登顶;凡盲无目的、心浮气躁者,只能望顶兴叹。面对高三,每一位同学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坚定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来保证高三阶段学习的顺利完成。
●有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三复习离不开脚踏实地的操作训练,好成绩都是实实在在磨练出来的。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的“习惯出能力”,因此同学们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三复习,首先得有一个合理的宏观规划,对复习强化训练进程在时间上做好全盘安排,对高考考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避免前松后紧,阵脚混乱。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宏观规划,把有限时间变为有效时间,最大限度提高复习效率。

阶段复习安排表

复习阶段 时间安排 复习目标 复习安排

第一轮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9月:①字音②字形③标点符号④8种修辞⑤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 10月:①复习高中语文教材1~2册②实词、虚词、熟语③仿用选用变换句式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⑤文言文阅读训练; 11月:①复习高中语文教材3~4册②辨析并修改病句③现代文阅读训练; 12月:①古代诗歌鉴赏训练②作文训练③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训练; 1月:①文学常识②名句名篇③综合模拟题练习。

第二轮 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 专题复习查漏补缺 2月:①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弱势环节复习②注重阅读,积累作文材料③加强习题训练,注重总结规律和方法; 3月:①偏重阅读训练②加强作文训练③多做模拟题④关注考纲信息; 4月:①温习高中语文教材5~6册②再次研究考纲,检查第二轮复习的总体效果③大量做模拟题④加强作文训练。

第三轮 2009年5月至2009年6月 强化训练突出实战 5月:①多看积累本和优秀范文②模拟题训练③巩固背诵等识记内容; 6月:调节心态,可适当看书看题,保持良好的考前竞技状态。

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的“习惯出能力”,在有了好的规划后,如何更好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呢?同学们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可从如下方法入手:

1.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高三同学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这样,各科就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要把太多精力都花在钻研难题偏题之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

3.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语文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这固然与临场发挥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如书写不规范。书写不规范对分数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文上。如果一份试卷字体工整,笔画清晰,书写规范,就成功了一半。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还可学习不同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同学们可以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看看报或者课外书籍,这对语文成绩的提高非常有益。

5.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在课堂上,老师一般会两周布置一篇大作文,但这个量是完全不够的。虽然高三同学的写作能力已基本定位,但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在高三上学期,要加强对作文的强化训练,建议同学们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和20个成语。抄写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开拓视野,去积累写作素材。

作者:211.146.64.* 2008-11-5 22:54 回复此发言

--------------------------------------------------------------------------------

2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导引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高三的同学,更需要耐心和毅力,主动去听、去说、去写、去思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基础

多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

●语文基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语言知识虽有淡化考核的趋向,但绝不可轻视。基础能力不足,就谈不上掌握更高的能力。

同学们在复习阶段的课堂操作和课下操练的总体策略应该重点放在培养字词推敲的敏感性,大量阅读与做笔记相结合。同学们在制订复习计划时要注意与老师的专题训练同步,全面了解命题特点,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始终贯彻多积累、练反复原则。

一、强化基础知识复习

1.字音、字形

字音辨析题要落实三个内容: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容易误读字的读音。首轮复习要将诸如此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便于同学们记忆掌握。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分析来看,该考点往往不考生僻字,因此复习时要密切关注所有学过的字词的读音,同时还要立足课本,可安排两周的时间把六册课本的书下注释及书后附录的《审音表》识记一遍。字形辨析题不仅在前面的选择题中占分,还涉及到书面表达,高考作文每三个错别字就扣一分,所以平时应注意规范用字。备考也不必纠缠生僻字,应以同音字、形近字、义近字为复习重点。

2.词语辨析及成语运用

词语辨析题通常是要求对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如一些典型的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做题时重点是分析理解不同语素,如可通过组词来区分,对于一些难以辨析的词语,还可用造句法来辨析。至于虚词复习,首先要复习复句知识,弄清关联词在不同复句中的使用搭配;其次要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特别是介词、副词的区别。

成语复习的立足点是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同时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及感情色彩等。该知识点的复习无捷径可言,平时对成语多加积累了,考试就容易过关。

3.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复习,首先要准确掌握标点的用法、作用;其次要把握住标点错误使用的规律,从这两年的高考卷来看,考查的重点较多地集中在顿号、冒号、括号、问号、引号、书名号的易混易错之处。

4.病句

病句的复习一定要按照《考纲》上规定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类型来进行。第一轮复习要求对六种病句类型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最好各记一两个例句。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门别类地对语病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当对各种错误类型熟练掌握之后,再看到具体的语言材料,就会有一定的敏感度。

5.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等。其实这些都有一定的方法规律可循,复习时一定注意吸收老师或复习指导书上提炼总结出的成果,同时自己在实践训练中多多体会,以真正提高能力。此外,语言运用题已成为高考语文众所周知的一块试验田,各种生活气息浓厚、异彩纷呈的新颖题型往往成为试卷命制的亮点所在,因此,我们的高三同学们一定要有足够的敏感意识,重视积累应对各种新兴题型的有效经验。

二、走出心理误区 为心理减负

高三同学积极应对语文基础内容,需要走出心理误区,摒除两类不良情绪:

1.忽视情绪。近年来基础知识点有轮考、分值压缩等淡化倾向,同学们容易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忽视情绪。殊不知,前面基础题目的应答情况,将会在心理状态、实际水平发挥上直接影响后面能力题甚至整套试卷的答题质量,因此这部分复习绝不可掉以轻心,而要稳扎稳打。

作者:211.146.64.* 2008-11-5 22:54 回复此发言

--------------------------------------------------------------------------------

3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导引

2.畏难情绪。翻开许多语文高考总复习指导书,对基础部分的梳理均以十五个左右的专题加以呈现,许多考点后还附有知识清单、知识储备等重点记忆内容。如此大量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同学们的感觉,便是自己成了“汪洋中的一条船”,极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所以,树立一种由科学高效的方法保驾护航的积极应对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方法应对如下:

1.强化积累意识,为心理减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生活大语文”观念,在语文基础部分的体现同样如此。每天每时,人们都浸润在语言的海洋里,字音、字形、词语、句子这些语言材料无时无刻不在被我们使用。例如:一个“认字认半边”的读音,一个似是而非的字形写法,一个媒体上长期误用的成语,一条新鲜诱人的广告语,一种新颖独到的传情达意方式,它们都应该能振颤你的语文感觉触须。语文基础就在你的生活里,你还会觉得累吗?勤查字典,集腋成裘的“富翁”目标离你还会远吗?

2.简化知识体系,为心理减负。看似庞杂繁复的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如果从考查能力角度分析,只有三个类别:偏重于识记能力的考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熟语、文学常识、名句名篇),偏重于识记+应用能力的考点(病句、标点),偏重于表达能力的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正确运用修辞以及一些新型语用题)。透过这样的分析,同学们能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基础部分重在记忆,只要勤于积累,就能轻松应对。

阅读

见招拆招,事半功倍度难关

●只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进行强化训练,以期提升阅读解题能力,结果是“试题一套套做,答题一道道错”。

●注重答题技巧,明确答题规则,总结答题方法,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最佳途径。

高考语文阅读有三大板块:自然科技和社会科学说明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高三同学在应对阅读测试时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只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进行强化训练,以期提升阅读解题能力,结果是“试题一套套做,答题一道道错”。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同学们的勤奋感和进取心也备受打击,语文阅读成了“蜀道难”。为此,我们需做好以下两点:

一、摸清命题规律

阅读板块的复习需了解每一个板块考试的相关内容,包括考试的范围、能力层级、常见题型、近几年的出题趋势、选材特点等。

自然科技说明文的选材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大多是考古、生物科学、电子通讯、天文学、医学等最新发现发明与成果。而社会科学说明文大多是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传统的、当今的)、世界政治形势等方面的题材,内容较为单一,思路清晰。这两类文章在考查同学们逻辑分析、筛选把握文章信息的能力时,往往通过判断八种错误(张冠李戴、误划类别、指代错误、混淆范围、推测有误、无中生有、混淆因果、偷换概念)来体现。

文言文阅读,选文仍以《二十四史》为重点,但来源已显多元化态势。2008年高考江西卷选自《左传》,天津卷选自《墨子》,北京、江苏卷选自《汉书》,重庆、上海、福建选自《晏子春秋》,湖北选自《文宪集》,湖南选自《欧阳修全集》,山东选自《聊斋志异》,其余各卷均出《二十四史》。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与2007年高考选文多样化(传记类、游记类、论说类、小说类、序跋类、赠序类)相比,2008年选文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以传记文为主,选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世,战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倾向。

古诗鉴赏阅读,选材上以唐宋为主,但不局限于唐宋。考题内容依然围绕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出题,具体的考查点有词语诠释、语句疏通、章法把握、典故化用、意境主旨、意象诗眼、修辞手法、表现技巧、作品风格、情感体味、比较异同等,考查了诗歌鉴赏的方方面面。

作者:211.146.64.* 2008-11-5 22:54 回复此发言

--------------------------------------------------------------------------------

4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导引

从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来看,2008年高考仍以当代散文为主,史铁生、丛维熙、迟子建等都闪亮登场;与前两年稍有不同的是,小说的考查进入了试卷:广东选了巴西作家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江苏选了汪曾祺的《侯银匠》,全国卷Ⅲ(海南、宁夏卷)选了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浙江卷选了高尔基的《乌米》。广东、江苏、海南与宁夏都属于课改区。命题类型基本稳定,大致有以下五种:词语理解型,句子理解型,筛选整合型,技巧分析型,形象分析型。

经过以上一番研究后,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对手(出题者)的招数,才能有效地拆招。

二、总结答题技巧

注重答题技巧,明确答题规则,总结答题方法,这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最佳途径。

高考命题有其常规的思路,答题自然也有一定的套路,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归纳简化。同学们,请闭上眼想想,你能将高考试卷从第一道题到最末一道题一一排列出来吗?每一道题的大致出题方向、考查重点,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譬如下面一些类型。

题目类型一:(诗歌鉴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诗某句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模式】(1)写出诗中相应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围绕诗中运用的技巧分析。(3)运用此种技巧的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复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归纳出上述表现手法在诗歌整体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让自己有一个明晰的整体意识。

题目类型二:(诗歌鉴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诗中某句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某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如何?”“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1)找到诗眼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进行描述。(3)说明该字表达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比如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题目设计三:(文学作品阅读)“文章或某一段这样写的好处(目的、意图、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某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1)内容上一般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2)形式(结构)上一般是起到衔接上下文、过渡、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总结、总起、照应、呼应等作用。

好处、目的、意图、作用等在试题设问中表意相同。解答此类题型,一要明确所问内容与前后段落特别是文章的核心内容的关系。二要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象征——形象鲜明而意蕴深刻;扬抑——在变化与反差中突出事物的特点;对比——强化某一事物的特征或作者的情感,使其鲜明而突出;反复——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和感情,升华主题;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渲染——营造氛围,设置铺垫,有时还能推进事件发展等等。三要明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和答题。

题目设计四:(文学作品阅读)“理解某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何理解文中某词某句?”

【答题模式】前者立足于对内容含义的解读,先找点,然后还原,最后组织答案;后者除了内容理解外,可能涉及手法、结构等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词语理解或赏析,首先得明确它针对的对象,譬如“清瘦”指向的是嵩山;其次看它所指对象或情感是否是该句或该段的主体,如果不是,还要分析它对主体对象或情感的表达效果,如“我的妈哟”的反衬作用。

“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在以上两点都做好了的情况下进行习题“量”上的训练,才能有“质”的保障。

写作

有效强化,向更高分冲刺

●单凭积累一些作文素材,看几篇介绍作文技巧的文章,背几篇考场满分作文,是不能应付高考作文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是需要精致的素材来支撑的。

纵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作文由2007年的四个减少到2008年2个;材料作文从2007年的5个增加到2008年的9个(其中未包括材料加命题类题型);命题作文从2007年的9个减至2008年的8个(两年均包括材料加命题的形式)。由此看来,话题作文淡出高考场已是不争的事实,取而代之的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依据材料出题这一形式,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大趋势。

作者:211.146.64.* 2008-11-5 22:54 回复此发言

--------------------------------------------------------------------------------

5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导引

进入高三,不能全按高一、高二那样的习惯作文了。单凭积累一些作文素材,看几篇介绍作文技巧的文章,背几篇考场满分作文,就不能应付高考作文的。考场作文非练不能出成绩,正如巴金先生说的:“只有写,才会写。”因此,要提高各种题型的审题、立意、行文能力,必须适时适量地做好每一次作文练习,以求循序渐进。

一、加强命意训练

写作之行,命意为先!所谓命意,就是赋予写作行为以准确的意图,这是写作行为的起始点,又是目标点,是考场作文的基本底线。可以说,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如何准确地界定与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如何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观点准确地呈现出来,可以说将大体决定全文的成败。

命意最终反映出来的就是作者对话题的理解,理解的高低决定着文章层次的高低。譬如“英雄”这个话题可以透过英雄高大威猛、万人瞩目的表面认识,深入英雄内心,可认识到英雄被“高山仰止”后的那份落寞,那么这种有关英雄“高处不胜寒”的认识就较一般性赞英雄来得“深”些了。

关于命意训练,需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1.主体意识:提供了材料的作文,要抓材料中的主要对象、事件和结果,有结论句的更要注意;无材料的作文,要抓关键语素。

2.追问意识:针对结果或核心语素做三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通过这三个“追问”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命意的基础。

3.渗透意识。对于提供了材料的作文,要充分利用材料,最好能在文章中对材料内容有所体现,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章与材料的密切性。另外,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主旨渗透在文章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语言“点化”,有时甚至可以把偏了的题意拉回来。

二、加强结构训练

对于每一位同学们而言,作文速度是考场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速度本身又与文章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正如一位优秀建筑家心中储存有许多建筑模型一样,同学们也应事先熟悉和掌握几种有特点、有创意、易把握的作文结构模型,这样既可减少写作构思的时间,而且也容易控制写作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通过有效训练,进行结构预设,完成结构建模,应该是高三作文训练的一大重点。

除了常规的论说体结构、随笔体结构和小说体结构外,同学们还可通过教材和优秀习作,吸收更多的作文结构。譬如下面两种常规文体的结构:

1.论证体结构(适合于社会性、思想性话题,如《生命与尊严》《自由》《多难兴邦》等)

(1)直接切入或情景修辞导入(兴起);(2)亮出话题点,简要阐释,提出思想观念;(3)素材细节(一到三个);(4)思维链接(分析评价,含反面假设分析),论证话题观念;(5)思维联想,引入现实,强化话题观念;(6)结尾(直接点题结束或情景修辞结束)。

2.随笔体结构(适合于生活、感受类话题,如《生活的提醒》《感动》《种植阳光》)

(1)现象(自然、生活、社会);(2)感受(感性);(3)思考(感悟,理性,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4)联想(思考引发的思维联系,发散并强化思考成果);(5)印证(回归或升华)。

三、加强语言训练

同学们的作文语言之所以缺乏文采,主要是缺乏语文意识,用日常生活语言代替了文学书面语言。“这几天我的心情不爽”是生活语言,“这几天我的心情如一杯隔夜茶”是文学语言。考场作文经常呈现的状态是:只能“点头称是”,不能“拍手叫好”,更不会“拍案叫绝”,其重要原因是没有优秀的语言表达。文学语言有三类模式:

1.形象语言(生动传神,富含画面色彩)。如“每个季节都是太阳在人间种下的花,都有自己独特的明媚”“爱,给草以开花的机会”“日落是一种优雅,一如婉转的作别,从容的放手,又似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青青秧苗间:农人笑了”“时光的剪刀总是让奔驰的幸福戛然而止”。

2.哲理语言(凝练简洁,富含思想内涵)。如“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投身彼岸便意味着放弃此岸”“生活是没有观众的”“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程度”。

3.前卫语言(新奇别致,富含创造理念)。如“天天天蓝”(三个“天”字抢眼);“第一次不来是你的错,第二次不来是我的错” (一家熟食店的广告用语);“狩,亦是守”(音近意不同);“人生没有很多的如果,但是有很多的但是”(两个“但是”连用,词语活用)。

以上三类语言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三者可以融为一体,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有这些语言的出现就一定会给作文加分不少。

四、加强素材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是需要精致的素材来支撑的。素材的来源可谓广泛,包括日常生活、课堂教材、课外读物等等。对于高三同学,一方面要在高三这仅有的时间里从日常生活、文史典籍中选取素材,学会“带露折花”,选用富有浓郁生活气息,极具现实性新鲜感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把一直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清理筛选一下,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个提纲,既可备忘——坐在考场上想得起来用得上,又不费时间。

『叁』 2007年全国高考重庆卷文言文翻译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把他呈献给朝廷。皇帝称赞写得好。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他奉命前往祭祀。回来后上书说: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军队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地区贫弱,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虽则久处官府,每天审理奏疏,尚且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

臣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费用无常,差役频烦,赋税重叠。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都宁死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产跨郡接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托名皇亲仆从,常常在水陆要冲和都会之地大开店铺,搜刮商税。国家建都于北方,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织造内官,纵容群小打人,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穷困的老百姓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臣亲自看到的。

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皇帝不能知道。开始于容易隐瞒,形成于蒙蔽。容忍隐瞒的祸患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绝对有必要施行。

皇帝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

这时,皇帝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皇帝采纳,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肆』 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大纲内容

语文

不考繁难字冷僻字

据了解,教育部2007年高考语文大纲和去年相比主要有五点区别,其中语知方面有两点,作文方面有三点。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这种变化体现了不鼓励大家钻冷僻、繁难字的导向。其实在往年的命题中,字音、字形识记也没出过冷僻刁钻的字,2007年只是规定得更明确、更清楚,有利于引导老师不要搞偏题怪题,引导学生多关注常用字,把基本功打好。

作文

要规范不写“四不像”

对于作文要求的几点变化,有老师认为,2007年更加明确文体的规范,不鼓励写“四不像”作文,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更切实际。首先,将“常见应用文”改成“常见体裁的文章”,外沿扩展了,表明除了书信等应用文,对戏剧、诗等文体也认可。其次,作文的要求里多了个“论据充分”,这个主要是针对议论文的,虽然这是写议论文的必备素质,但2007年进一步明确出来,体现了议论文的写作规范。此外,2007年对写作的总体要求更加具体,以前的“文句有意蕴”的要求相对来说空洞、抽象、含混,要求也比较高。2007年的要求则针对中学生的现状,更切合学生的实际,便于老师指导,便于学生掌握,也便于阅卷老师把握。

http://eol.cn/chongqingnews_5209/20070202/t20070202_217701.shtml

『伍』 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告别三峡》的原文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答案:15.(4分)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16.(6分)
(1)①以“告别”为中心
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①过渡
②总领后文
17.(6分)
由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
①惆怅而失落
②感动与崇敬
③肯定和褒扬
18.(6分)
(1)不矛盾。
(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
①“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
②“搬走”“临行”正说明了三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2003.2.14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7.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

18.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陆』 可清晰打印的06.07.08年重庆和四川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这个你最好去书店去买,也不贵

『柒』 求重庆2007~201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07年重庆卷】22.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8年重庆卷】22.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年重庆卷】22.生活中有许多故事。你也许是故事的亲历者,也许是故事的聆听者,也许是故事的评说者……故事让你感动,故事给你启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长。请以“我与故事”为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重庆卷】22.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捌』 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2的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II
语 文
第Ⅰ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数落(shǔ)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n) 杳无音信(miǎo)
B、毗邻(b) 前后相属(zhǔ) 侍侯(sh) 洁身自好(ho)
C、便笺(qiān) 人才济济(jǐ) 静谧(m) 博闻强识(zh)
D、混淆(xio) 信手拈来(niān) 徜徉(chng) 稳操胜券(qu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 ,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A、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B、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一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C、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D、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4、下列各句中,必须删去加点的词的一句是 (C)
A、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平均购房面积的下降,一方面是政策作用的显现,一方面也说明了购房人更加趋于理性。
B、对于有1.28亿人口的日本来说,这个销售量,相当于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种高热量的食品。
C、日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将联合对宿州市区的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D、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评估的55个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的竞争力在前一年度的基础上提高了3位,升至第15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D. 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A. 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 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
D. 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
B.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定,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
C. 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
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C )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 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 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 诘:追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B )
A、天子宁有种邪 B、兵强骊壮者为之尔
重荣箕踞慢骂 屈中国以尊夷狄
C、重荣诱之入塞 D、重荣怒,执拽剌
而充无厌之欲 此晋万世耻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B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和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译文: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
(2)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译文: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邻邻,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 莲说》

第II卷(120分)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海南杂忆
矛盾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原以为这个地方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无去路。但是错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
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着岩根。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像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可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你看,他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险恶军州”!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我们的车子在公路上扬长而过。时令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划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但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看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这真是奇观。
还看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绝。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我问陪同我们的白光同志,“这些就是鸭脚粟吗?”
“不是!”她回答,“这叫飞机草。刚才路旁就有鸭脚粟。”我问鸭脚粟今作何用,
“不是!”她回答,“这叫飞机草。刚才路旁就有鸭脚粟。”我问鸭脚粟今作何用,
她说:“喂畜牲。可是,还有比它更好的饲料。”我说,明朝时候,老百姓把它当作粮食。
然而,王佐还有一首五古《天南星》:
君有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这就是说,老百姓所得,尽被搜刮以去,不但靠鸭脚粟过活,也还靠天南星。怪不得王佐在诗的结尾用了这样“含泪微笑”式的两句:
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
1963年5月13日
14.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 ?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6分)
答:①“天涯”本意是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无去路,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
②“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此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适合谈情说爱。

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16.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 是“含泪微笑”式的,为什么?(4分)
答:天南星本是一种草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王佐似乎赞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上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17.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8分)
答: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 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
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六、(15分)
18、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① , ② ,人口不过二十万, ③ , ④ , ⑤ ,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 ⑥ ;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a、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c、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答案:b a e d c f
19、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5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 ① 改为 ② ;
(2)将 ③ 改为 ④ ;
(3)将 ⑤ 改为 ⑥ ;
(4)将 ⑦ 改为 ⑧ ;
答案:(1)家父 改成 您父亲或令尊
(2)犬子 改成 儿子
(3)小有名气 改成 很有影响
(4)有幸 改成 应邀

20、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6分)

答案:内容符合要求给2分,修辞方法使用恰当给3分,表达顺畅给1分,每超过5个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II
语 文 答 案
第Ⅰ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
2、(D)
3、(C)
4、(C)
二、(9分,每小题3分)
5. ( C )
6. ( A )
7. ( C )
三、(9分,每小题3分)
8. ( C )
9、( B )
10、( B )
四、(23分)
11. (1)译文: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
(2)译文: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12
⑴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邻邻,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⑵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13、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其名曰鲲。鲲之大,其名为鹏。鹏之背,其翼若垂天之云。
(2)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第II卷(120分)
五、(22分)
14. 答:①“天涯”本意是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无去路,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
②“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此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适合谈情说爱。
15 答:“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16. 答:天南星本是一种草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王佐似乎赞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上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17. 答: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 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六、(15分)
18、答案:b a e d c f
19、答案:(1)家父 改成 您父亲或令尊
(2)犬子 改成 儿子
(3)小有名气 改成 很有影响
(4)有幸 改成 应邀
20、答案:内容符合要求给2分,修辞方法使用恰当给3分,表达顺畅给1分,每超过5个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七、(60分)
21、答案略。

『玖』 重庆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07重庆高考作文题为:酸甜苦辣说高考 高考恢复30周年,学生们对高考有各种各样的看法,高考充满了酸甜苦辣,请结合你的自身体会,写一篇高考体会的文章。

『拾』 09年重庆地区语文高考试题及详解。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重庆地区)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2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耄耋(dié)调运(diào)悬崖勒马(lè)惊魂甫定(pǔ)
B.沉淀(diàn)喟然(wèi)并行不悖(bèi)酩酊大醉(dǐng)
C.差劲(chà)拙劣(zhuō)似是而非(sì) 数见不鲜(shù)
D.供给(gōng) 囤积(tún) 春色撩人(liào)蒙头转向(m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苍桑笑靥秣马厉兵篷荜生辉
B.脉搏涣散耳濡目染汗流夹背
C.喝彩炽热哀声叹气恼羞成怒
D.副刊伫立青出于兰察言观色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 ------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场所必须必然
B.坦陈场合必需必定
C.坦承场合必需必然
D.坦承场所必须必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B.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C.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D.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5.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6.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注]皆窳:ziyu,疏懒。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包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荷锄者有菜色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B.国家建都于北
徘徊于斗牛之间
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
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
户口消耗,军伍空虚
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
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
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4分)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 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卫风·氓》)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
(白居易《琵琶行》)
(3)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5)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 》。
(6)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恢弘气势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 》。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2003.2.14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7.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
18.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9.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4分)
快乐似花, ;痛苦如草, 。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20.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6分)
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头渡小镇精巧①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②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④风吹雨打,⑤世事变迁,⑥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D 2.A 3.D 4.B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B 6.A 7.B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8.C 9.C 10.D 11.C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8分)
(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2)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13.(6分)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14.(6分)
(1)来即我谋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泉涓涓而始流
(4)小学而大遗
(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6)战争与和平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5.(4分)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16.(6分)
(1)①以“告别”为中心
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①过渡
②总领后文
17.(6分)
由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
①惆怅而失落
②感动与崇敬
③肯定和褒扬
18.(6分)
(1)不矛盾。
(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
①“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
②“搬走”“临行”正说明了三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9.(4分)略20.(6分)略21.(5分)略七、(本大题60分)22.(60分)略

阅读全文

与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