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3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5到8的答案 有的发
不知道对不对哦 只能找到这个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五) 答案 一、1.A 2.C 3.A 4.B 二、5.B 6.C 7.D 8.C 9.(1)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2) 所以文王果真得到了吕尚的帮助,建立了功勋,终于据有天下做了帝王。 处在难免一死的形式下,可以对秦国稍微有些益处,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还担心什么呢? 10.(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对出征的丈夫充满思念、牵挂,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1分)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1分)以“寒砧”“落叶”、明月照在流黄上的恼人景象来烘托思妇的离愁别恨。(1分) (2)本句运用了主客倒置的笔法。(1分)分明是深秋的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说“寒砧催木叶”,从而巧妙地渲染出砧声所牵动的主人公的愁思。(1分)“催”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对闺中少妇相思的催动,促使她更觉内心空虚寂寞的情景。(1分) 11.(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位卑而足羞 官盛则近谀 (3)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4)会桃花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 三、12.BE 13.C 14.同样是“团圆”,除夕的“团圆”富于“惕惕”(惊恐不安、心绪不宁)之情,祈求来年无病无灾;(2分)中秋的“团圆”则洋溢着温暖、感性和浪漫,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2分) 15.中秋节起源于“拜月”(或“祭月”)。(2分)根据史籍记载,《周礼》中已有“中秋”一词,每逢中秋夜都要迎寒和祭月;(1分)北宋时,中秋节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举行拜月仪式。(1分) 四、(一) 16.原始的人类已经拥有了文明,(1分)走出山洞后,却有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人类文明肆意践踏,(1分)把本来美好的世界变成了黑暗、丑恶的世界,(1分)让人类的生活变得痛苦、迷茫。(1分) 17.①作者运用以小见大(或对比)的手法,(1分)通过对中西方人寻找洞穴不同的目的来反映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2分)②西方人注重物欲的满足和人性的解放;而中国人重义轻利,寻觅精神栖息地。(2分) 18.相同点:“桃花源”和“水帘洞”都是对恶浊乱世的一种抗争方式,都是对理想的精神天地的追求。(2分)不同点:“桃花源”代表着一种通过营造自我的遗世独立的精神世界来抗争恶浊乱世,是消极抗争样式,但是它涵养了古代乃至现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上宣泄的空间。(2分)“水帘洞”面对压迫繁育奋力斗争,是积极抗争样式,它有力地推动着历史的进步。(2分) (二) 19. ①坚持以佛得角的本色进行演出——不用英语,不用浓妆,赤脚登台等。②坚持在家乡唱歌,拒绝到巨商富贾家中演出。③拒绝奢华的生活,关心帮助贫困、流浪的人。(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结合第四自然段、第7自然段的相关内容概括。) 20.西莎莉亚是第46届格莱美歌后,歌唱成绩斐然,为佛得角人争得了荣耀。(1分)她始终坚持赤脚上台的本色表演,拒绝奢华的生活,帮助穷困者,为佛得角人提供了一个榜样。(2分)虽历经人生苦难,她终于大器晚成,给那些暂时处在艰辛中的佛得角人带去了生存的希望。(2分)因此,对佛得角人而言,他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位歌坛巨星,更是一位楷模、一个骄傲和一份希望。(意思对即可。抓住原文结尾处的语句“对佛得角人而言,他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位歌坛巨星,更是一位楷模、一个骄傲和一份希望”,结合全文对“楷模”“骄傲”“希望”做解析。) 21. 任何一种成功的人生都不会缺少苦难与艰辛,一个人一味地消极哀叹,于事无补。(2分)西莎莉亚在20岁到35岁的15年间放弃了演唱,借酒消愁,此时的苦难并没有变成奋斗的动力。当机会来临,她把对生活的理解注入演唱,大获成功,这段“苦其心志”的经历酝酿了成功的美酒。(2分)同样经历生活考验的还有海伦·凯特。她在失去视力和听力后也曾自暴自弃,但在导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学习了多门语言,从事写作,留下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又为盲人学校集资,成为著名的慈善家。(2分)她们的经历都在诠释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意义,都值得我们深思于学习。(个人观点概述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列举另一名人事迹并作简析2分。本题为探究题,能够围绕,孟子语句和文本内容及相关名人事迹言之成理即可。) 五、 22. 水疗通过水的机械力,将溶解在淡水中的芳香或有刺激性的药物作用于如人体,以治疗疾病、增强体质,有浸、冲、擦、淋洗等方式。(或:水疗是一种能治疗多种疾病、增强体质的方法有浸、冲、擦、淋洗等方式。它将芳香或有刺激性的药物溶解在淡水中,通过水的机械力,作用于人体,①②是次要信息,③④⑤⑥分别提供原理、溶质、方式、作用等主要信息。内容完整2分,语序合理2分,字数符合要求2分。) 23,。生命像一支花朵,艳丽、芬芳,但又易折。当你与同学嬉闹推搡着下楼时,当你肆无忌惮地横穿马路时,当你把易燃易爆物品带上火车等交通工具时,你是否意识到安全隐患就在我们身边?为了每个人的幸福,请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内容2分,语言2分,修辞2分) 六、 24.【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不给材料,不出引言,题目本身就是作文立意——与人为善。善者,善良,友好,慈善也;与人为善,即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和帮助他人。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更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提倡与人为善,对于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题,考生可作议论文,可写记叙文,也可写题目要求范围内的其他文体。但是,无论选何种文体,主旨都应该是:倡导与人为善的品行,宣扬与人为善的美德。 高考语文综合试卷(二) 一、1.C 2.C 3.B 4.C 二、5.B 6.B 7.C 8.B 9. 贾充称颂武帝宽厚仁慈,而且又是长子,有做君王的德行,应该继承王位。 很喜欢推举人才,每逢有所荐举,必定自始至终地规划安排,因此很多士人都归附他。 10.(1)一是回家的时间晚,还多次将树上的鸟儿惊扰;(1分)二是喝酒喝到半醉,连回家的路都弄不清了,以致几次问人。(1分)不直接写游之“佳”,却写游罢之态,让人自然联想到游时之盛,给人以想象空间,留有无穷的余味。(2分) (2)此时显示出平和欢愉的情感基调。(1分)表现在诗中,一是游兴之盛,(1分)二是景色之丽。(1分) 11.(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3)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4)则必有我师 是故子弟不必不如师 三、 12.CE 13.B 14.(1)“理趣”是宋诗中一种品格甚高的趣味。(或:“理趣”,就是宋诗包含了道与理的精妙意味。)(2)“理趣”使宋诗将哲理巧妙地熔铸于诗情诗境之中,不是只有纯粹的哲理诗才有“理趣”(每点2分) 15.《游园不值》一诗,包含这样的“情”:诗人兴冲冲来游园,不料被拒之门外,满心失望之时,抬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正探出头来,让诗人感受到绚丽的春光,心头为之一震。诗中又包含这样的“理”:世间一切美好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最终将冲破阻挠,脱颖而出。在这里,“理趣”以“情”为媒介,由“情”生“趣”,“趣”与“情”相伴,具“理趣”味。(能从“情”和“理”的角度分析即可,分析“情”和“理”各得2分) 四、 (一) 16.①幸福常常是朦胧的、有节制地悄悄扑面而来。②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本色的、亲切温暖的。③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④幸福有时乔装打扮而来。⑤幸福有时会很短暂。⑥幸福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每点1分,答对五点得满分) 17.(1)句中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幸福喻为“标本”,把现有的幸福喻为“披着露水散发的清香”的鲜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喜爱回味已逝幸福,却忽略现有的幸福。人们往往在幸福来到之时并不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因此,也不会珍惜幸福,享受幸福,直到失去幸福时才会去回味幸福、追思幸福。 (2)这一句把感受幸福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提醒我们要向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一样,即使生命终结了,尚且为“曾经生活过”而感到“很幸福”!这种幸福观,实质是一种崇高、极乐、至美的人生观。(每句2分) 18.①文中“提醒”的含义不是对苦难的警告,而是提醒大家对幸福要珍惜。题目里的“提醒”实际上可以用“懂得”“珍惜”来替换。②常听人说“我不幸福”,是真的不幸福吗?不是的,是我们太爱忽略幸福,感受到不幸福。③要理解幸福确实无处不在,要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也确实要时时提醒自己。④如果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是幸福的,那么我们就能得以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而不至于留下难以追悔的遗憾;会让我们的幸福指数得到很大的提高。(答出其他方面的内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 19.①科学评估农药残留风险;②探明造成残留的污染源;③积极防控,未雨绸缪。(一点1分,二点4分,三点5分。) 20.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2分)作用:本段以茶叶为例,非常详细地解读了科学家应该从农产品和食品中发现那些对人类有害的污染物,继而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详实有据,形象可感。||本段通过准确列出茶叶中二类不同农药的残留量(1%——3%;40%——98%),揭示了脂溶性农药与水溶性农药这二类农药残留中前者是不具有危害的,而后者危害则很大。形象直观,准确。(选其中之一予以简析,言之成理即可,2分。) 21. 原因:相关宣传匮乏,公众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只知道农药对人体有害,不知道是否有害还有个量的问题。(2分)办法:①加快有关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公众知道什么样的农药残留才是真正有害的;②切实重视食品农药残留问题,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管控与预防并举,让公众能放心、安心。(4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 22.①《竹书纪年》记述的可能是地震的震后现象;②《吕氏春秋》则具体记述了文王时一次地震的时间和范围;③从《汉书》开始人们就把地震作为灾异现象加以记录。 23.青松,昂起头颅笑对大雪,映现了高洁的内心;翠竹,挺着腰杆迎接暴雨,昭示着坚定的操守。 六、 24.【写作提示】 千禧宝宝、奥运宝宝、龙年婴儿潮等等,反应的是现代社会上非常普遍的一种跟风现象。跟风的深层原因是当事人的没有自信,缺乏理性。由于对一些必须面对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好盲从,其结果当然是可笑的,荒唐的,甚至是可悲的
❷ 2015年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六的答案
自己想,抄答案可是不好的。
❸ 2014小综合训练考点通高考语文考前 50天 成语答案
题目在哪阿
❹ 求2015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一)答案
123CDC
4.B(元:首要。)
5.A
6.B(“准许上报”表述错误,应为“传旨准许流放”。)
7.(1) 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
(“诣”“顾命重臣”“奉”各1分,大意2分。)
(2)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
(“去国”“率”“执”各1分,'大意2分。)
①事迹:走出南阳辅佐刘备,北伐运筹帷幄,赤壁之战借助天时地利大捷,时运不济事业受挫。
②作用:这些史实中寄寓了诗人对诸葛亮忠智的赞扬,对其命运的感慨,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2、①用衬托、拟人等手法表现情感。②用昏君庸臣葬送大好河山徒留遗恨衬托诸葛亮的忠诚与功绩,寄托对他的怀念之情。用拟人手法写檐下流水,借景抒情,原本无情的流水也变得如此多情,日日夜夜傍驿流着,仿佛在怀念诸葛亮,更何况人。③这样写把抽象的情感写的具体形象,委婉深沉,耐人寻味。
❺ 2015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一)
稳定
❻ 2016新课标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
1.A
解析: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
中说: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
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
具。
”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
解析:
“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
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
了一个叛臣。”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
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
解析:
“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
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
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
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
才配上乐曲,
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4.C
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的意思。
5.D
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
。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
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
6.D
解析:
“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原文中说: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
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
城。
7. (1).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2).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8.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
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
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
1
)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
2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3
)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
1
)
C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A
、
E
不给分。
(
2
)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
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
3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
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
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
好的心态。
(
4
)观点一:
以“血型的故事”
为题不合适。
①“血”
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
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
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
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
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
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
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
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
冲突。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
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
1
)
C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A
、
E
不给分。
(
2
)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
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
道理,画艺猛进。
(
3
):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
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
4
)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求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
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溢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
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
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
生。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
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D
解析: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
望等。
)
这句话说的是“碳排放过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人们不能盼望这
个。
14.A
解析:
B
项
“创造”
和
“人性化服务”
搭配不当。
C
项
“临床试用”
前加
“进行”
。
D
项不能说“感到宾至如归”应该说“宾至如归的感觉”
15.C
16
.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
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
—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
尔尼公约的制定。
17.
略
作文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
❼ 能帮我搜份2014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的1~3套的语文答案吗,求大神帮忙 (长江出版社哦)
不能!要靠自己的知识去考!
❽ 谁有2014考点通 高考语文综合试卷 一到八套的答案啊 喻于义主编的
嗷呜,一到六相机拍的要不要PvP
❾ 2016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一)的答案
2016新课标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测试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