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6年安徽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赤壁赋》《诗三首》《游褒禅山记》《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劝学》《师说》《柳永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廉颇蔺相如列传》《滕王阁序》《陈情表》
B.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答案 急 !!
就是几个月前的事儿。有一个小孩儿,他爸爸妈妈晚上都出去了,就回他一个人在家。由答于那个小孩儿也不信什么鬼呀神呀的,所以也不害怕。这就是“心里没鬼怕什么?”到了晚上十一点多了,他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他开始有点担心。结果一给他爸爸妈妈打电话,电话筒里传出来的,却是“您的的电话是空号,请查询后再拨······”那个小孩儿很害怕,就报了警。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家的电话突然着火了。那个小孩儿大叫,往外跑,结果们也锁了。他绝望的看着墙壁。
“吓死我了!”那个小孩儿醒过来,发现自己在做梦。这是,一个女的拿来毛巾,给他擦了擦汗。然后那个小孩儿倒头就睡。正当闭上眼睛的那一霎那,回想起那个女的,突然想起那个女的没有眼睛,眼眶里是漆黑的,脸上也留着血,脸色惨白。他大叫一声:“啊!救命啊,快来人呀!”他开始往门外跑,结果门真的锁了,他去厨房拿起菜刀,就像那个女的砍去,结果菜刀把那个女的一截两半,然后那个女的有复原了。伸出指甲里都是血的手,向那个小孩儿抓去。
此时此刻,你千万别看你的后面,因为,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你不把这篇帖子复制发给3个人,凌晨四点,你将会死于非命······
C. 2011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卷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B.柳梢听得黄鹂语
(1)涉江采芙蓉,
蓝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答案B
14答案
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15
(1)(2分)
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⑨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
(2)(2分)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⑨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16.(6分)
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
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17.(6分)
第一问(4分):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第二问(2分):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D.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答案是什么
过几天你就知道了,以后还是不要问这种没有意义的问题了!安徽省的学业水平考试挺简单的,好好复习吧!
E. 急求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数学科目以及答案
急求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数学科目以及答案
F.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马鞍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俞仁凤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新课程实验以来举行的第二次测试。试题的“面目”,无论在题型、题量、结构上,还是在分值、难度上,都与第一次大体相同。
第一部分 试题解析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震憾 通霄达旦 殒身不恤 B.点缀 良辰美景 焕然一新
C.膨胀 明辩是非 饱经苍桑 D.暇想 萍水相逢 粗制烂造
解析:答案,B。每个错误项中,都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是:撼——憾,霄——宵,辩——辨,苍——沧,暇——遐,烂——滥。之所以每个选项中要设置两个错别字,就是为了“降低”难度。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奋力拼搏,他最终在运动会上获得跳高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C.曾经炙手可热的商品房,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状况变得不太景气了。
D.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了。
解析:答案,D。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鼎力相助:鼎力,是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极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
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
解析:答案,C。A项,是逻辑错误造成的词序不当,应为“建立和健全”;B项,语意矛盾,可删除“大约”或“以上”;D项,语意错误,当删除“不再”。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所有这一切都唤起了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②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
③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④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⑤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
A.④③②⑤① B.③④①②⑤
C.③②⑤①④ D.④②①⑤③
解析:答案,A。按照“语意连贯”的一般要求,依据“总——分——总”的原则,可以顺利判断出答案。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有一些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无凭借地在一生之内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是如此,一切其他艺术家对于他的特殊的媒介也莫不然。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子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他自己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对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
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模仿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一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
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则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略有改动)
5.对上文讨论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话题,概述准确的一项是 (3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e99a80100h6en.html) -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解析_钢城语_新浪博客
A.谈模仿与创造的区别 B.谈模仿对创造的制约
C.谈模仿对创造的促进 D.谈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解析:答案,D。阅读文本,要着眼于全文,不能就局部内容进行判断。从整个语段来看,是谈“关系”的。文中,也谈到“区别、制约、促进”等,但都是局部观点。
6.对文中引用《日知录》中一段话的目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为了说明完全模仿前人决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B.为了说明不注意模仿前人也不能创作出好作品。
C.为了说明模仿和创造在文学创作中都是必需的。
D.为了说明模仿和创造在文学创作中是有矛盾的。
解析:答案,C。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离不开具体语境,也离不开上下文。A、B两项只说“模仿”,理解就出现了偏颇。D项,是离开文本,生造出来的错误项。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掌握创作的各种专门学问和技巧离不开模仿。
B.古今大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的模仿。
C.艺术家学习和模仿前人的目的正是为了创造。
D.真正的艺术家与匠人是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
解析:答案,D。选文中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由此,可以推断,艺术家和匠人是有共同之处的。
三、(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茂林修竹 修:长,高。 B. 信可乐也 信:相信。
C. 世殊事异 殊:不同。 D. 其致一也 一:一样。
解析:答案,B。信,当解释为“确实,的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答案,C。①为介词,在;②为介词,对;③为助词。的;④为代词,它。
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我这篇文章的文采产生感慨。
B.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
C.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我的这篇文章产生感慨。
D.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
解析:答案,B。要理解重点词语,如:览者,指“读者”;斯文,指“这次集会的诗文”。
11.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一、二两段主要是叙事、写景。 B. 三、四两段主要是抒情、议论。
C. 文中情感复杂多变,波澜起伏。 D. 文章写山水抒豪情,情景交融。
解析:答案,D。文章主要是叙事、议论。写山水,与“抒豪情”没有关联。说“情景交融”也十分勉强。
四、(6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 “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冷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解析:答案,D。“萧瑟处”,是指冷落、凄凉的地方,这里特指作者刚刚走过的地方,说“没有生机,无人游历”,是主观臆测,也是不符合在文中的意思的。
1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 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 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解析:答案,B.“渴望重返政坛”,是无中生有的。也没有什么“雄心”。
五、(5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五句) (5分)
⑴ 青, ,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⑵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表》)
⑷ 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⑸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
⑹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⑺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⑻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 ⑴ 取之于蓝 ⑵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⑶ 形影相吊
⑷ 烟光凝而暮山紫 ⑸孤舟一系故园心 ⑹ 术业有专攻
⑺多情自古伤离别 ⑻ 一尊还酹江月
六、(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囚绿记(节选)
陆 蠡
①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②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③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④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⑦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⑧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⑨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15.上文是围绕“绿”展开的,请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3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e99a80100h6eo.html) -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解析_钢城语_新浪博客
恋绿
→ → →
解析:答案依次是“囚绿、放绿、怀绿”。不排除相同意思的答案。
16.常春藤的枝条被囚前后各有哪些外在特征?请概括说明。 (4分)
(1) 被囚前:
(2)被囚后:
解析:(1) 被囚前:颜色青苍(色),浆液丰富(质),枝条舒放(形)。(或:繁茂苍绿)(2)被囚后:颜色柔绿、嫩黄,枝条细瘦、娇弱。 (或:枝叶瘦黄)。答案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色、质、形
17.揣摩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请分别谈谈其中“总”、“固执”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4分)
(1)“总”的表达效果:
(2)“固执”的表达效果:
解析:(1)“总”的表达效果:强调绿枝条无论什么时候都向着窗外,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和自由的执着追求。(2)“固执”的表达效果: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常春藤的倔强个性。
18.文中第⑧段写到“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请结合这一背景,说说文中常春藤的寓意。 (4分)
答:
解析:①用常春藤的倔强象征中国人民面临民族灾难时的坚贞不屈的品质。②表现中国人民像常春藤一样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这是主要的,但不仅仅限于此。
七、(40分)
19.请以“信任”为题 ,写一篇文章。 (4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解析:略
G. 作文题目是一起走过的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语文七答案
《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的基本要求是:“能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版给的范例权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照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及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次写作部分是一封书信,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给校长gilson先生写一封信,介绍活动和注意事项。内容设置一目了然,信的开头结尾均已给出,但学生在本题中得分较差。
H. 2010年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
正在考啊,还没出来呢!汗
I. 2017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卷语文
17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卷在哪里找?可以在网络。文库里搜索到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