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3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a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比喻法
2.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 b)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战国策》
3.下列各句中,“服”字作“佩带”解的是(a )
A.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D.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4.“望洋兴叹”一语出自( b)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c)
A.明杂剧
B.说唱文学
C.元杂剧
D.传奇
6.“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格是( b)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排比
7.《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b)
A.屠格涅夫
B.契柯夫
C.莫泊桑
D.欧·亨利
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 d)
A.急忙
B.迅速
C.竭力
D.屡次
9.《国殇》选自( a)
A.《九歌》
B.《九章》
C.《诗经》
D.《国语》
10.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d)
A.《淮海词》
B.《漱玉词》
C.《清真词》
D.《稼轩词》
11.“逝者如斯”一语出自(c )
A.《醉翁亭记》
B.《前赤壁赋》
C.《论语·子罕》
D.《孟子》
12.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b )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未名社
13.《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是下列哪国的作家(b)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14.《选择与安排》一文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 c)
A.语言学家
B.文学家
C.美学家
D.表演艺术家
15.下列诗集中,属于郭沫若的是( a)
A.《女神》
B.《北方》
C.《红烛》
D.《死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论语》是一部记录__孔子____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17.游记散文集《屐痕处处》的作者是__郁达夫___.
18.《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_战国策_》。
19.《红楼梦》今传本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__曹雪芹__.
20.在晚唐诗坛上,_李商隐_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21.赋是__汉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22.曹操《短歌行》:“__青青子衿__,悠悠我心”。
23.柳永《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_无语东流_.”
24.辛弃疾《水龙吟》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_江南游子_.”
25.“吾归破贼,必灭楼兰,此矢所以志也”是__南霁云__的誓言。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搀扶的人
2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行:行为
28.望洋向若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
2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对当、相应
30.奉而献之厉王。
奉:捧着
31.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再:两次
32.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衣:使---穿衣
33.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
识:记忆 记住
34.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恨:遗憾
35.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固:本来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来即我谋:他来是为了和我商量婚事
37.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
不如早为之所:不如早点为太书作出安排
3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
39.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前赤壁赋》)
凌万倾之茫然:漂浮在茫茫的万顷江面上
40.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请以战喻:请让我拿战争来作比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为什么说《谏逐客书》是汉赋文风的先导?
答:本文综合运用了铺陈、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这正是后来汗赋大肆铺陈、极力藻饰文风的主要标志性特点。
42.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中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答:“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席的厨房。”简言之,中国固有的文明的实质是:人吃人。
43.《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蕴含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答:作者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说明治民与种树的道理一致。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其天者全”,治民也要顺乎民情,不能扰民不息使其不得安宁。郭橐驼的观点,实际上表明了柳宗元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客观上揭露和批判了唐朝统治者政乱令繁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44.简要概括《炉中煤》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炉中煤》强烈抒发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诗人把祖国比做“年轻的郎”,倾诉了火一样的眷恋之情,诗人自喻为“炉中煤”,并通过自己黑奴出身的诉说,表达了诗人爱国热情在黑暗的现实中遭到长期压抑的苦闷;反映了诗人与新生的祖国一起扬眉吐气的喜悦及决心为祖国献身的情感。
45.《麦琪的礼物》中,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答:明线是德拉卖头发为杰姆买表链,暗线是杰姆卖金表为德拉买发梳。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狗赢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6.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要实现王道思想,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自己做起。
4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采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
48.本段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
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本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二)阅读《蜀相》一诗,回答文后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49.说说本诗颔联中的“自”、“空”二字的含义。
自”、“空”二字互文见义,是写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黄鹂隔叶,啼声空自悦耳。弦外之音是表现诗人惆怅感慨:祠堂虽然春意盎然,但先哲已逝,时过境迁,如今遭逢乱世,再无孔明那样的济世英杰。
50.分析本诗颈联、尾联的思想含义。
后四句由写景转入叙事并借以抒情。五、六句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又流露出对当今统治者不能像刘备那样求贤若渴的不满。七、八句一面惋惜孔明壮志未酬身先死,表达追思之意,同时借前贤功业事迹以自勉,愿尽忠报效国家。
51.全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表现了对世无英才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所向往的君臣济世、清平政治的理想,表明了报国无门的忧思。
(三)阅读李大钊同志《今》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会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和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
52.写出本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是:在世界上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
5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是什么论证方法?比较法中的类比法。
Ⅱ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答案
正常情况下,关注明天的报纸,就会有结果了。通常全部科目考试结束,就会公布试卷和答案。
Ⅲ 2013年普通高考语文参考答案
哪个省的,?
Ⅳ 2013年青海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好简单。。
Ⅳ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详解
一、1、B(“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代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
2、D(引用的应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批评的句子才是“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C(“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错,属于因果颠倒。另外“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说法也不当,原文为“可认作”)
二、
(一)4、A (登:考上,考中)
5、B(②说马文升正直敢言,③说马文升对太子的教育严格要求)
6、D(非不去,而是到了钧州又离开了)
7、(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年高德劭,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埋怨。(耆硕:qí shuò,年高德劭;推心:以诚相待;望:埋怨,怨恨。一词1分,句意2分)
(2)(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不曾进州城。说到当时政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时事:当时政事;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一词1分,句意2分)
(二)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2分)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2分)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分)
【全诗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 “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 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三)10、(1)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三、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错,是为了掩饰自己;D项“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错,警察知道他的真实目的;C项“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不完全正确,后半句是表达对他这幻术的厌烦。)
(2)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每点2分)
(3)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招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每点2分)
(4)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每点2分)
四、12、(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错,5月来华,卢沟桥事变后决定留华;E项“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错,他为中国,也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量;B项不全正确,“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不仅是修跑道,还有搭救飞行员,传送情报等)
(2)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每点3分)
(3)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每点2分)
(4)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⑤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每点2分)
五、13、B(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语义环境不当。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电光火石:是指,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这里不止两家,故错。)
14、A (B项搭配不当,“调控”不能接“行为”,应为“制约”;C项逻辑混乱,“都…”承前省略不当,应在“都”前加“他”;D项搭配不当,“出现”后无宾语中心语,故在句末加“的情况”)
15、C(④⑤总括,且紧承上文,②①为因果关系,②①与⑥③并列。)
16、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才能被植物吸收 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17、中国环境标志(俗称“十环”),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2分)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Ⅵ 2013年江西高考语文答案及题目,
你下载一下就行了。
Ⅶ 2013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不能依靠网络的
Ⅷ 201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漩(xuán)涡 按捺(nài) 蜜饯(jiàn) 稍纵即(jí)逝
B.桑梓(zǐ) 鬈发(quán) 昭 (zhāo) 示 图穷匕(bǐ)见
C.混(hùn)搭 盘桓(huán) 喷(pèn)香 扛(káng)鼎之作
D.潜(qián)伏 佝偻(lóu) 拙(zhuó)见 戛(jiá)然而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 ,画上者妙在 ,梦中者妙在 ,胸中者妙在 。
①位置自如 ②笔墨淋漓 ③景象变幻 ④丘壑深邃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个字。(4分)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
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7.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5分)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着会被永远拒之门外。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中所需要的改进。
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又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传统建筑语言的知识构架以及了解如何是哦那个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硬生生地打断了。它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建筑价值的转变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
8.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
B.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C.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
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建筑因被滥用而遭拒绝,致使有人作出其语言已枯竭的论断。
B. 传统建筑就像古典语言一样,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C. 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
D. 传统建筑语言并没有侵蚀和污染,其原则可能已经被人重新使用。
10.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耕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放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薄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11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11.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3分)
12.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
1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3分)
14.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1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
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 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 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分)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
(2) 奚重而不更也?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宋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 , 。”(《论语》)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王勃《滕王阁序》)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5)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提供浙江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同时,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为考生提供浙江2013年高考语文答案,届时请考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