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2016全国一卷语文题官方答案图片版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C(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2.B3.C4.A(B缅miǎn怀,淋漓尽致C疵cī,非此即彼D摒bìng,弥足珍贵)5.D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A(穷:困厄,绝境)7.B(表被动。A代词,指吾粲;动词,到,往。C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D作状语,表反问,为什么;作定语,什么。)8.B(省略成分应为“水中生人”)9.A(“表现不凡”有误;在孙河奏请之前,吾粲已为小吏。)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10.(4分)参考答案:文章第②段写洞口之战时,面对落水呼救的兵卒,吾粲不顾大船沉没的危险,救活一百多人。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果断、见义勇为的人。(概括内容2分,说明性格特点2分。意思对即可。)11.断句(5分)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遂黜其人(评分标准:标记“/”处,共10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参考译文:桓温带兵进入川蜀地区,到了三峡,部队中有人抓到一只猿崽。那猿崽的母亲沿着长江岸边哀号鸣叫不已,一直追着船队跑了一百多里还不离开,终于跳到了船上,一跳到船上便气绝死了。人们剖开它的肚子,才发现它的肠子都断成一寸寸的了。桓公听说这件事后大怒,于是罢黜了那个人。12.默写(8分)①风乎舞雩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彼竭我盈④东晋⑤王羲之⑥滕王阁序⑦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13.(18分)①(3分)A(“因为战乱”有误)②(5分)B(3分)E(2分)(此两项为比喻句)③(10分)评分要点:(举例2分,赏析4分,语言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14.(5分)B(2分)E(3分)(A是卡尔思考的课题,而非事实;“正在牺牲”不等于“丧失了”;C卡尔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D文中是先改变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15.(4分)①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②互联网式的碎片化阅读,让随时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③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④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能让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4点,每点1分)16.(4分)数据“46.7%”说明小学生的网络阅读具有普遍性,有一定规模。(说明数据1分,结合理论1分,提出建议2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17.(4分)BC(B“承上启下”、“过渡段”、“描绘今日的过年”有误。C“意在说明母亲迷信”有误。)18.(5分)说明父亲祭祖非常慎重、虔诚(1分),表现了他对先祖的怀念和崇敬(1分),对先祖或神灵护佑的祈求(1分);父亲的行为也让我懂得了对生命的慎重,懂得敬与爱,懂得珍惜和感谢(2分)。(意思对即可)19.(6分)过年异常热闹而忙碌;过年食物丰盛;过年有许多禁忌,感觉神秘;对除夕夜尤其感到意义深重(母亲的感谢、怀念和祝愿;父亲教我懂得了对生命的慎重,懂得敬与爱,懂得珍惜和感谢);有领压岁钱的欢欣。(答对1点得1分,答对4点得5分,答对5点得6分。)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0.(10分)(有叙述和描写4分;有评价2分;语言4分。)21.(50分)(请参考高考评分标准评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县人。吴书记载说:吾粲生下来才几岁,孤城有位老妇人看见他,对他的母亲说:“这个孩子有卿相的风骨。”孙河任乌程县县长时,吾粲是他手下的小吏,孙河为吾粲的气概感到惊奇。孙河后来做将军,可以自己选拔辖区内的地方官吏,便上表朝廷,奏请吾粲为曲阿县县丞。后升为长史,治理有声名政绩。吾粲虽说出身寒微,却与同郡陆逊、卜静等人地位声望一样高。孙权任车骑将军时,征召吾粲为主簿,外任山阴县县令,后回来在孙权身边任参军校尉。黄武元年,吾粲与吕范、贺齐等人一道率领水军在洞口抵御魏国将领曹休。正好遇到天刮大风,各船的缆绳都被吹断,船只有的漂到岸边,被魏军俘获,有的翻倒沉没。那些还存在的大船,落水未死的兵卒都攀附着船舷大声呼救,船上的其他官兵都怕人多使船倾覆沉没,都用戈矛撞击水中兵卒,不让他们上船。只有吾粲与黄渊让船上的人将落水者拉上船,左右将士认为船只超载定会沉没,吾粲说:“船沉了,我们就应一起去死!别人陷入绝境,怎能抛弃他们呢?”吾粲与黄渊救活的有一百多人。回来后,吾粲升任会稽太守,征召隐士谢谭为功曹,谢谭以身体有病为托词不肯赴任,吾粲开导说:“应龙因为能屈能伸而成为神灵,凤凰因为善于鸣叫而被人所贵重,你为什么一定要隐身藏迹于天外,潜伏鳞甲于深渊呢?”之后屡次前往邀请,谢谭终于愉快地同他谋事。吾粲招募组合人马,被任命为昭义中郎将,与吕岱一起讨伐平定了山越,入朝担任屯骑校尉、少府,升迁为太子太傅。赤乌中,遭遇两宫事变,孙权想废掉太子孙和,然后立鲁王孙霸为太子,朝中官员各自支持一方。吾粲仗义执言,阐明嫡庶之分,违背孙权的想法,要让鲁王孙霸出朝驻守夏口,遣送孙霸同党杨竺不得让他留在京都。吾粲又多次将朝廷纷争的情况告诉陆逊,陆逊当时驻守在武昌,接连上表谏诤。吾粲因此被孙霸、杨竺等人进谗言陷害,被逮捕入狱处死。陈寿评论说:吾粲遭遇厄难,因为正直而丧身,可悲啊!
㈡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语文答案
1.C
2.D
3.A
4.C
5.B
6.A
7.B
8.B
9.B
10.D
11.(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分)
(2)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分)
12.(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4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百姓的血汗。
13.(I)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自缘身在最高层 (2)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长余佩之陆离唯昭质其犹未亏乱花渐欲迷人眼
14.(1)①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②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的生活。(2分)
(2)①鼓声让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2分)
(2)“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
15.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2分)②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2分)③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失落的变化,以此突出鼓声对“我”的影响。(2分)
16.①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乐的表现方式,让“我”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原始魅力;(2分)②鼓声唤醒r“我”精神中一直沉睡着、淤积着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2分)③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念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达了“我”寻求精神动力的愿望。(2分)
17.①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舒心惬意;(2分)②不久,“我”对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2分)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2分)
18.①“一位”改为“一个”;(1分)②“先生”改为“医生”或其他职业性称谓;(1分)③“也”改为“还”;(1 if)④“因为”改为“不过”i(1分)⑤“况且”改为“而且”。(1分)
19.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白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20.【示例】谦虚犹如青松,春天衬百花盛开却无悔意,秋天托万山红遍而不颓唐。(6分)
21.【写作指导】高考作文的命题,常常围绕“自然、社会、人生”三个角度来选择,本试卷今年的作文题目依旧如此,材料的选定很有社会意义,从而引发我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作为新材料作文,’本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一方面适合考生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也给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舞台,因此,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个不错的题目。考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思作文:
㈢ 2012年语文全国大纲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真题及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颀长(qí) 悚然(sù) 彰善瘅恶(dàn) 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 攫取(jué) 寻瑕伺隙(xì) 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 横亘(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 骨骼(gé) 辗转反侧(niǎn) 蜚声中外(fēi)
答案B
解析:
A悚然C牾D辗注意错误均排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
解析:
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三项均不符合语境。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答案C
解析:
A“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
D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 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 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与句末关联紧密的应为3,排除D,以4或6开头均显突兀,排除A,B故选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由于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答案C
解析:
按文意胡三省是作注的人,读《资治通鉴》没有困难。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以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答案A
解析:
根据文意江中靠北岸处有沙洲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从李白《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
答案B
解析:
文中未见“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的相关描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 ,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答案A
解析:
冒:不顾、顶着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只1.2.3为奋勇抗击金人,4为战果5为平乱6为战果
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答案C
解析:
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绝密☆启用前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个体的答题区域内做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文
答案: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解析略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译文
答案: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解析:略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解析:略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解析:略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答案:假舟楫者,--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
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岑参《白雪歌送武门判官归京》)
答案: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
(2)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答案: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五、(2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 孙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
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经历沧桑、时间冲刷(分析略)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答:
答案:当前的现实和文学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以前革命作家群那段历史已趋遗忘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答:
答案:感悟到文章与道义共存,想到革命的文学青年与鲁迅文章一起不朽
16.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答:
答案:文字利用的工具、写文章的人、写作对象(说明略)
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一波三折曲折行文最终感悟而解脱归于平静清澈
六、(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6分)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1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③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客”可知不是戏曲界专业人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还搜集了700余份上世纪的戏单。
19.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 20个字。(3分)
____________。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
一是:“深刻”,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欣赏与评价音乐主要看它是否有“深度”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㈣ 2011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全部答案)
上考试吧去查询,或者豆丁网查,在豆丁网下载需要注册企业电子邮箱,否则格式不对下载不成。也可以上网络文库查,下载需要财富值。
㈤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网络文库,免费。在网络知道栏输入“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就能找到该文件
㈥ 2012高考大纲卷语文病句题详解
答案:D(A项“掌握……应用”,动宾搭配不当。B项“对……纳入监督的范围”,用错介词,应把“对”改为“把”。C项“带给了……工作中去”,“带给”改为“带到”。)
㈦ 2012全国高考语文卷答案
网络上直接查呀
㈧ 2012年全国卷一卷语文答案
你查阅一下
http://wenku..com/view/081225355a8102d276a22f7f.html
㈨ 求2012年全国大纲卷语文答案
应该是D,很多地方都是D,最初的答案是有选C的,但像数学,最初那答案不是错了很多吗。
㈩ 2012年全国语文高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方法点拨】原文第一段第四句话“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原文是“选择”而备选项为“修正”,显而易见,不符合文意。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理解和分析能力。
【方法点拨】B项原文信息,“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备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推断的能力。
【方法点拨】将备选项与原文比较,“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可以看出D项在说法上明显有问题,“科技黑箱”与“科技”在概念含义上是不同的。
【答案】(D)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阙:通“缺”,动词,空缺。
【答案】【D】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答案】【C】
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方法点拨】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答案】【A】
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答案】(1)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10.【解析】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
【方法点拨】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
11.(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体现出来,和我的言行关系不是十分的大。C项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其实我们也看到,他并不是一个爱讲卫生的人。
【答案】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
【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
【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看法的能力。
【方法点拨】探究人物形象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答案示例】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12.(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方法点拨】C项“谢希德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D项备选项与原文“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显然出入过大。
【答案】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方法点拨】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原因即可。
【答案】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方法点拨】传主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本题限制为“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
【答案示例】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性格特点中“诚”的理解。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方法点拨】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谢希德的“诚”,你对他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从一个方面肯定,然后回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答案示例】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方法点拨】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
【答案】【B】
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方法点拨】A项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B项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带”。
【答案】【C】
1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方法点拨】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答案】【D】
16.【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句式变换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
【方法点拨】作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按照要求,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答案示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了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1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方法点拨】作答本题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拟人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所选话题要相关,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
【答案示例】
荷花在脏水污泥的池塘开放,意在告诉我们:保持高洁
兰花在杂草横生的山谷生香,意在提示我们:坚持自我
18.【写作指要】 审题立意要从两个角度思考:船主和漆工。从漆工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责任心、良知、善良、与人为善、敬业等切入;最佳立意:涂漆工所谓“顺便补的”,并非“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与“善良”有关,与金钱无关;即便非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从船主的角度立意,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要懂得感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