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4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十校联考

2014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十校联考

发布时间:2021-03-01 17:18:05

❶ 我想要 2012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 十一校联考 的答案,急~~~

(1分)作者梁衡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过他的
2、(2分)联系上下回文,填入第④段空答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
B.更
C.却
D.则
3.(3分)请具体分析第③段中哥白尼例子如何很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是这个吗
是的话请采纳后留下你的邮箱
发给你

❷ 2009届上海语文散装同步试卷 十一校联考(第二次)

1.黒塞 (1分)
2.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或阅读经典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自己总结亦可)(2分)
3.希望像基督山或罗宾汉一样用侠义手段去改造、拯救文化或社会(“一样”后答“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亦得分)(3分) 4. D(3分)
5.增加情感体验、美化生活、陶冶性灵、开启思想智慧、丰富人生阅历等。(概括意思接近即可得分,答一点得1分)(3分)
6. 本文综合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1分)。 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亲身经历,以及杜威、法朗士等名人开卷有益的体会,与今天青少年缺少经典阅读的现状进行对比,指出其将带来的恶果(分)。从而有力地证明了阅读经典的作用,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1分)。(运用引证的例子说明亦可)
(二)(21分)
7.(开发、破坏)(2分)
8.喧闹(热闹喧嚣)、充满历史文化留存和人工痕迹(2分)
9. B.E.(6分)
10.人在鲁山行,可以与山尽情交流,享受大自然格外的恩惠。而这种享受在其他“名山”是无法获得的,因此会有“奢侈的感觉”。(3分)
11. 狼”的眸子像“复仇的蓝色火焰”,这“复仇”与人有关。是人类的过度“开发”,侵占了本该属于动物的领地,进而从“人类应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表达了主旨。(3分)
12.要点:鲁山的位置、高度、主要景观和未经开发的特点。(5分)
(三)(6分)
13.⑴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侵晓窥檐语 ⑶总为浮云能蔽日
⑷杨柳岸、晓风残月 ⑸银瓶乍破水浆迸
⑹ 任重而道远 ⑺ 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四)(8分)
14.放翁(1分) 15.C(3分)
16.前文叙写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一系列的乡居生活,表现了诗人悠闲潇洒、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作个闲人样”则充满抑郁和无奈,是掩饰疏放,装出来的,这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4分)
(五)(17分)
17.贾谊 《过秦论》(2分)
18.(1)我们 (2)认为……高(雄) (3)同“佯”,假装 (4) 全 (各1分)
19.D.(2分)
20.(1)可是上学时间不长,成绩就比大家好许多,同学们都非常敬畏他。(3分)
(2)这两个人都自认为才志超人,把同辈人看成小孩。(共3分,“自负”、句式各1分)
21.不拘礼法,聪明过人;恃才狂放,我行我素;年长后,勤读书善作文,认为学以致用(答对两点即给3分)
(六)(12分)
22.D(3分)
23.旁征博引,充分论证了本段的论点:“巧于作诗的人必然将情与景结合得天衣无缝”(“神于诗者,妙合无垠”亦可)。(2分)
24.没有真情实感,只是在艺术形式(雕琢词句)方面下工夫。(3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5.巧妙利用杜诗、崔诗中不同的酒价,进行推算,从而指出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的人酸迂不通。(

❸ 谁有2017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的答案 十校联考第一次

你这样问是永远问不到的,我以前也做这个卷子,我也找答案,你到网络上不能这么搜。这些卷子很奇怪,说是十一校,其实是八校,我以前就是这么找的。你要么就查“2010上海市十一校联考”,要么把作文题打进去

❹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 七校联考答案啊!!!!跪求

七校联考
(一)(15分)
1、(2分)外来文化的输入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
2、(3分)政府传播、民间传播、文化产品传播
3、(3分)跨文化阐释法。(1分)因为“自由、平等、博爱”是外国人所熟悉并深深热爱的,用外国人熟悉并热爱的词语来解释这些中国文化核心价值,外国人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2分)
4、(3分)A
5、(4分)示例:如把上海比作“东方的巴黎”,把苏州比作“东方的威尼斯”等等,这是城市的跨文化阐释,可以让外国人迅速了解上海和苏州城市的特征,从而更容易接受。(举例1分,分析2分,语言1分)

(二)(22分)
6、(2分)距离产生美。
7、(3分)贬词褒用(或拟人);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梧桐生叶的赞赏。(特点1分,作用2分)
8、(3分)通过对比,突出了梧桐叶的多而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梧桐树生命力旺盛的喜爱之情。(三个要点各1分)
9、(6分)C、E
10、(3分)(1)新桐初乳;(2)绿叶成阴;(3)梧桐叶落。
11、(5分)理解:因为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因为邻居家虽然种植了梧桐树,占有了它们。但是,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梧桐的种种变化,没感受到梧桐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占有”它们),本文以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句,揭示了全文中心。(内容理解2分,结构特点1分)
启示: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或:生活需要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或:形式上为你占有,而内容上未必为你所占有,这样的情况在世上为数不少等)。(2分)

(三)(5分)
12. (1)青眼聊因美酒横(2)可堪孤馆闭春寒(3)师不必贤于弟子(4)落花水香茅舍晚
(5)清辉玉臂寒 (6)野渡无人舟自横(7)苟全性命于乱世(8)观千剑而后识器。(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3、(1分)音乐
14、(2分)B
15、(2分)诗句着重表达诗人理想落空年老鬓衰的悲愤之情;词句突出强调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16、(3分)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1分)“寒灯”“漏声断”“月斜”,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而且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2分)

(五)(18分)
17、(4分)(1)责备;(2)以前;(3)方法;(4)的确,确实。
18、(2分)A
19、(2分)A、D(答对其中一项不给分)
20、(6分)(1)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来逃避徭役的人。(判断句,诈妄,以);(3分)
(2)为什么一定要多征年幼之人来增加虚数呢?(反问句式,取,细弱)。(3分)
21、(2分)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应该以诚信治理天下。
22、(2分)《谏太宗十思疏》;善于纳谏

(六)(12分)
23、(1分)黄庭坚 24、(3分)B
25、(2分)假的;黄鲁直是北宋人,杨诚斋是南宋人,前朝的人不可能书写他身后人的诗。
26、(2分)(1)惊讶、困惑不解,那么有学问的人怎么讨饭?(2)认为正直有才识的人吃不开,怎么会不讨饭?
27、(4分)作者所说有些道理,但不尽然;作者站在主政者的立场讲话,有些片面性:事实上“名士”因批评朝政,表达与当政者不同意见而家破人亡、陷入困境的大有人在,并非是个人因素导致的;如作者所说,有文才无德行导致沦落的也有。应视不同情况而分析,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名士”身上。(观点1分,理由3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同意或不同意并说出理由者得3分;辨证分析者得4分)

6

❺ 2009届上海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十一校联考答案

(一) (15分)

1.(2分)写实

2.(2分)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感到难以把握自然的原状【直接抄原文“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便越是感到难以把握其原状”得1分】

3.(3分)C【C:属于无中生有】

4.(4分)(1)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2分)

(2)力求准确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实。(2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5.(4分)(1)“每天都在等待着西方提供给我们明天的去向”就是盲目接受西方的艺术观念,放弃自己的传统;(2)盲目学习西方艺术,破坏了中国艺术的传统;(3)盲目学习西方艺术,不符合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4)西方艺术尤其是写实艺术理想已在西方受到质疑。(5)对民族文化缺少自信心【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二) (22分)

6.(3分)(1)潭柘寺太气势恢宏,恢宏得带点霸气;(2)潭柘寺太严谨雕琢,一如山庄别墅;(3)梵乐失于清淡,过于浓烈而深刻,让人感到压迫,少了佛家的大气和从容。

7.(2分)为世俗的力量所束缚(1分),灵魂无法超越到清澈虚无的高度(1分)。

8.(3分)“横生”既写出了妙严公主修行的小院在潭柘寺中的方位,又显示出它在寺中的特殊地位(1分),突出了世俗力量对宗教的压迫,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1分)。作者巧用 “横生”一词,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言简意赅,形象生动(1分)。

9.(6分) B D【A:不是欲扬先抑的写法;C:无中生有;E:没有夸张手法;F:作者对潭柘寺古建筑基本上持一种否定态度】

10.(2分)(1)潭柘寺的建筑和音乐恢宏、霸气、华贵而缺少寺庙应有的从容和清气,让人隔膜(外在原因)(1分);(2)无法让人走进宗教应有的超越(或:在潭柘寺宗教屈从于世俗的力量)(内在原因(1分))。

11.(2分)弱者:宗教面对(以皇权为代表的)强大的世俗,无处可逃,溃不成军。(1分)

无上的力量:宗教的力量吸引了妙严公主,使她舍弃了尊贵和安逸,义无反顾地追求灵魂的超越。(1分)【意对即可】

12.(4分)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建筑特征;特殊地位;掌故传说(妙严公主的故事;著名的大铜锅等)。【每小点1分,写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三) (6分)【每空1分。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序号错误不给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

(2)何似在人间?

(3)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

(4)飞鸟相与还

(5)诗家清景在新春

(6)柳絮池塘淡淡风

(7)濯清涟而不妖

(四) (8分)

14.(1分)咏物

15.(3分)D【是类比而不是对比,也没有“对闲花野草的鄙弃”】

16.(4分)结句“北风吹,能几时!”突出了柏树挺立风中,坚贞不屈的形象,充满蔑视困难的乐观精神(2分),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2分)。

(五) (16分)

17.(4分)(1)你(2)列阵,排兵布阵 (3)等到(4)跌倒,摔倒

18.(2分) A C【全部选对得2分,错一个即不得分】【A、C:因为;B:把;D:而】

19.(3分)(1)(嗣源)任命郭从谦担任景州刺史,不久又杀了他(郭从谦)。【要点:以……为 已而 省略主语】

(2)(3分)你们同伙的(李)存乂、(郭)崇韬背叛了我,(你)又让(令、使)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要点:党 负何为】

20.(2分)宋 欧阳修

21.(2分)(1)揭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1分)

(2)增强文章说服力(1分)。【意对即可】

(六) (13分)

22.(1分)徇名阻善

23.(2分)B【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否认《古诗十九首》是枚乘所作的观点,他只是认为没有必要深究《古诗十九首》是否枚乘所作——虽然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古诗十九首》确实不是枚乘的作品】

24.疑之:得到黄子久的画作,但是不能确定其真伪。(2分)

豁然喜:明白了画作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艺术水平而不取决于作者是谁的道理。(2分)

25.天下之道,未有见之不真、蓄之不厚,而可以苟为之者。(2分)

26.呼应第2段内容,使结构完整(2分);以王乔年的实际行动印证本文阐述道理的正确性(2分)。(4分)

❻ 2008届上海语文散装同步试卷 十校联考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 (18分)
1.(2分)大地不仅仅被看作是人们进行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的“塑造”对象。
2.(2分)观察景观的文化(人文)地貌(面貌、风貌、地形地物)。(若仅仅回答“比较两座城市在文化上的区别”,给1分)
3.(3分) C (根据“言有万语,书有万卷,地有万里,均‘读’不尽也”一句来推断)
4.(3分)人的文化背景、经验背景和心理趋向的不同,对景观的爱好、取舍和理解也就不同。(意思对即可)
5.(4分) (1) 以人为主体(从人的文化背景等方面了去解读“文化景观”(2分)
(2) 以文化景观为中心来认识“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仅仅笼统回答“文化景观是人的自我表现,研究文化景观就是研究人”,给2分)
6.(4分)要点:上海文化景观名称(1分) 内涵(1分)意义(1分)语言表达(1分)

(二) (20分)
7.(3分)(1)以此类比人类祖先迁徙的习性与欲望(2分) (2)引出下文人类离家远行的原由和动机(1分)
8.(3分)(1)外界的诱惑、(2)出自无奈 (3)理想的召唤(对前方的幻想)(意思对即可)(写对一空给1分)
9.(2分)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前方的不确定性。
10.(2分)精神家园(心灵栖息地、,心灵归宿)人生之路(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写对一空给1分)
11.(6分) C F (C曲解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F作者在结尾的发问才有此含义)(答对一项给3分)
12.(4分)(1)人的一生总在漂泊、流浪,但又摆脱不了对故土的思念,这永久的矛盾注定人生永恒的痛苦。(2分)(2)人一生总在追寻的精神家园往往是不确定的、难以企及的,因此,“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2分)(意思对即可)

(三) (5分)
13.(5分)(1)悠悠我心(2)风烟俱净任意东西(3)心远地自偏(4)迷花倚石忽已暝(5>草色遥看近却无(6)天涯共此时(7)凌万顷之茫然(写对一空给1分)

(四) (8分)
14.(1分)桃李(花)(若回答“烧畲"也算对)
15.(3分) B (王诗并没有“描绘出村姑浴蚕的生动画面”)
16.(4分)村景幽静,反写“雨里鸡鸣一两家”,以动衬静,则更显景静;农事繁忙,倒说“闲着中庭栀子花”,以闲衬忙,则愈见事忙。(2分)这样既丰富了诗意,又使读者兴味尤饶。(2分)(意思对即可)

(五) (17分)
l7.(1分)方苞
18.(4分)(1)大概(恐怕)(2)通行(取道,经过) (3)遮蔽 (4)通“猝”,突然(仓促,仓猝,急遽)(写对一空给l分)
19.(2分)A(“其”均为代词;“乎”分别为介词、助词)
20.(6分)(1)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从深潭中露出来),好像一匹马洗完澡站起身来,甩着(扬起)鬃毛回过头去看它(自己)的同伴。(3分)(补译“于”1分;“振鬣宛首1分,“顾”l分)
(2)左学冲老人在水池边正平整土地盖(建、造)房子,房子还没有盖好(建成、造成、完工),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3分)(“方”1分,“就”1分;定语后置及介词结构后 置1分)
21.(4分)探访胜景,寄情山水,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2分)不慕
前贤,无意隐逸,隐约含蓄地透露出作者积极入世的心志。 (2分)(意思对即可)
22.(1分)集
23.(2分)汴都破后,觌受金人女乐,为钦宗草表上金主,极意献媚。
24.(2分)D(“小人”是指孙觌)
25.(3分)(1)讥讽(抨击、痛斥)民族败类;(2)伸张民族正义,歌颂民族气节。(意
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6.(4分)要点:观点(1分) 阐释(2分)语言表达(1分)

❼ 2010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十一校联考)答案

(一)1-6题。(17分)

1.(2分)改变历史的本来面貌

2.D.(2分)

3.(3分)(1)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出现,中原地区的人用诗书来表达喜乐(或便促成了文字的成长发展);(2)《楚辞》中的《九歌》脱胎于侗族的民歌《歌(嘎)九》,《楚辞》中那些深奥的含义一一找到了巫辞的对应;(3)楚地的人喜欢背着手弯腰走路的姿势和“解手”的日常用语均源于他们的先人被捆绑受奴役的苦难。(各1)

4.(3分)中国是茶的原生地;中国科技史上铁锅出现很早;中国传统农耕过程中衍生出草木知识、中医知识。(各1分)

5.(3分)告诉我们历史是生活的演变和重现,阅读历史,其实就是阅读我们的现实生活。

6.(4分)作者否定专在历史缝隙里找一些耸人听闻的趣事秘闻,以演义的方式戏说的历史读物,肯定从个案和例举中还原历史真貌而具有人文意味的读史作品(意对即可,2分)。 赞同的,可从戏说历史的浅薄及误导方面谈;不赞同的,可从通俗演义的娱乐性和传播性方面谈;还可一分为二。(2分)

(二)7-12题。(20分)

7.(3分) 既强调了沙漠景色的单调,行人渴望见到植物的心情,同时暗示了作者认为如此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带只有胡杨或红柳等生命力强盛的植物才能存活,为下文苇的出现作铺垫。

8.(2分)带来了苇的种子。

9.(6分)C.F.

10.(2分)“像初生小女的头发”,是整体描写,写出了芦苇稀稀落落“不成气势”;“耄耋老者”是个体描写,形象地突出了芦苇瘦削、衰弱的特点。

11.(3分)《荷花淀》开头结尾对芦苇的描写属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本篇的芦苇则是作者要赞美的中心,是描写的主体对象。

12.(4分)略。评分原则:描写要能做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仅仅是景物描写,扣2分。

(三)13题。(6分)

   (1)知来者之可追 (2)何时倚虚幌(3)何当共剪西窗烛(4)对此欲倒东南倾

   (5)苒苒物华休(6)最喜小儿无赖 (7)高处不胜寒(8)唇亡齿寒

(四)14-16题。(8分)

14.(1分)词牌

15.(3分)C

16.(4分)可抓住壮丽的千帐灯照着无眠的千颗乡心,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

(五) 17-21题。(17分)

17.( 4分)(1)到,往 (2)按照 (3)以……为荣 (4)与……等同

18.(2分)B

19.(2分)B

20.(6分)(1)购买蜀刀 、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

   (2)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

21.(3分)措施:①选送“有材者”到京学习;②按等次重用学成归来的人;③兴建学宫;④免去学习者的兵役和劳役, 奖励学习优秀者,提供就职机会;⑤带领品学兼优者宣传教化法令等(答到2点给1分,3点给2分)。效果: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至今巴蜀好文雅。(1分)

(六)22-26题。(12分)

22.(1分)《项羽本纪》、《屈原贾生列传》、《高祖本纪》等。

23.(2分)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然后化为文辞。

24.(2分) B. 25.(4分)⑴内容包罗万象。 ⑵艺术千姿百态。

26.(3分)观点:写作源于生活(游历)(1分),看法(2分)

27.作文参考上海市2008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附文言文翻译]

(一)文翁,是庐江舒地人。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 、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文翁在蜀地逝世,(蜀地的)官民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到现在巴蜀地区爱好文辞歌赋(的风气),是文翁进行教化(的功劳啊)!

(二)司马迁平生喜好游历,正当他年少自负的时候,游历的脚步一天也不肯停下,不仅是被奇景异物役使,(更)是想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然后化为文辞。现在从他的文章来看,他平生曾经游历的收获便都融汇在文章中。

向南漂流淮河,溯游长江,看到惊涛骇浪,阴风怒号,逆奔横冲,所以他的文章奔放旷远;泛游沅江湘江,凭吊屈原的亡魂,悼念舜的二妃的遗恨,湘妃竹上还有很多斑点,不知道屈原和二妃的尸骨还完好吗?所以他的文章感伤愤激;向北经过大梁的废墟,看着楚汉之战的古战场,浮想中仿佛看到了项羽的怒气,刘邦的谩骂,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大弓长戟,同时出现,一齐呐喊,所以他的文章雄勇猛健,使人胆战心惊;向西出游巴蜀,跨越剑阁险道,上有接天的高崖,却无斧凿的痕迹,所以他的文章斩绝峻拔因而不可攀登;在齐鲁一带的大都市研习儒学,观瞻孔子的遗风,邹峄的礼仪,在汶阳洙泗之上回转,所以他的文章典重温雅,好似正人君子的仪容面貌。

天地之间变化的万物,大凡可以使人惊愕,使人快乐,使人忧伤,使人悲苦的,司马迁全都把它们吸收来写成文章,因此变化出没,如同四时变化无穷的景象,现在从他的文章看来,难道不确实是这样吗!

❽ 求2012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六校联考,十一校联考答案, 尽快谢谢

两份都有,但书与人的随想是十校不是十一校=
=

❾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十一校联考答案

(一)1-6题。(17分)1.(2分)改变历史的本来面貌 2.D.(2分)3.(3分)(1)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出现,中原地区的人用诗书来表达喜乐(或便促成了文字的成长发展);(2)《楚辞》中的《九歌》脱胎于侗族的民歌《歌(嘎)九》,《楚辞》中那些深奥的含义一一找到了巫辞的对应;(3)楚地的人喜欢背着手弯腰走路的姿势和“解手”的日常用语均源于他们的先人被捆绑受奴役的苦难。(各1)4.(3分)中国是茶的原生地;中国科技史上铁锅出现很早;中国传统农耕过程中衍生出草木知识、中医知识。(各1分)5.(3分)告诉我们历史是生活的演变和重现,阅读历史,其实就是阅读我们的现实生活。6.(4分)作者否定专在历史缝隙里找一些耸人听闻的趣事秘闻,以演义的方式戏说的历史读物,肯定从个案和例举中还原历史真貌而具有人文意味的读史作品(意对即可,2分)。 赞同的,可从戏说历史的浅薄及误导方面谈;不赞同的,可从通俗演义的娱乐性和传播性方面谈;还可一分为二。(2分)(二)7-12题。(20分)7.(3分) 既强调了沙漠景色的单调,行人渴望见到植物的心情,同时暗示了作者认为如此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带只有胡杨或红柳等生命力强盛的植物才能存活,为下文苇的出现作铺垫。8.(2分)带来了苇的种子。9.(6分)C.F.10.(2分)“像初生小女的头发”,是整体描写,写出了芦苇稀稀落落“不成气势”;“耄耋老者”是个体描写,形象地突出了芦苇瘦削、衰弱的特点。11.(3分)《荷花淀》开头结尾对芦苇的描写属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本篇的芦苇则是作者要赞美的中心,是描写的主体对象。12.(4分)略。评分原则:描写要能做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仅仅是景物描写,扣2分。(三)13题。(6分)

阅读全文

与2014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十校联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