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考试复习重点内容有哪些
课后复习时还可看一抄些参考材料。参考材料要精选,不宜多,最好每科选一本。(北京四中网校的资源就是很好的参考材料)看参考材料要和课堂学习同步进行,即围绕老师讲课中心内容或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为看的重点。还要和教材对照起来看,以掌握教材知识为主,适当加深加宽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⑵ 版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哪些知识点需
语文园地是必须掌握好的,还有课文后面的小练习,哪怕是知识链接也要注意.主要以字词句为主,不会考太难.
⑶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知识点复习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帷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众宾团坐。
客人们围坐在一起。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哼唱着哄他睡觉。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的啼哭声,大孩子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的咳嗽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把身子稍稍坐正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失火啦!"丈夫起来大叫,妻子也起来大叫。
两儿齐哭。
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刹那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撤掉帷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本罢了。
《木兰诗》
文章 结构 概括 大意 剪裁详略 人物心理
第一部分(1一3段) 替父从军 详 忧
(原因、准备、经过)
第二部分(第4 段) 十年征战 略 思
第三部分(5一6段) 凯旋归家 详 喜
第四部分(第7 段) 结尾附文 颂
互文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间隔反复: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呼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呼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对偶(对仗工整,音律和谐)
1.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2.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7.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8.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顶针: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描写出了家人喜迎木兰归家的场面,除其中的动作描写之外,一定还会有家人的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请你补充描写出当时的丰富情形。
《邓稼先》
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概括方法的指导:抓关键词语
1.一百多年来 2. 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 3.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4. 英雄人物 5. 邓稼先 6.巨大贡献
段意:
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2、“两弹”元勋
概括方法:分层概括
关注表达方式,抓议论抒情句。先叙述,后议论。
叙述:一生经历
抒情议论:鞠躬尽瘁 奠基人 开拓者 “两弹”元勋
邓稼先的一生做到了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 通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了邓稼先的性格特点,强调了邓稼先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的决定性因素——性格。
• 概括方法指导:
•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将两个人进行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绝对相信他,这是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4、民族感情?友情?
小标题为什么用问号?读文,将疑问句补充完整。
“我”的感情振荡——
• 为民族而自豪(能自行研制出两弹)
• 为自己的同窗好友邓稼先是研制两弹的元勋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是因为两者很难截然分开。
• 作者写自己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振荡,一时热泪满眶。抒写了作者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激动心情。
5、“我不能走”
• 邓稼先上大学时就读过《吊古战场文》,了解大西北环境的艰苦。
• 工作中会遇到种种困难
• 工作条件艰苦
• 科研责任重大
• 作者用邓稼先的一个具体故事来刻画人物性格,突出邓稼先是一个为民族发展,为国家兴盛,贡献一生的中国男儿。
概括方法指导:
为什么引用《吊古战场文》:烘托悲壮气氛,暗示为国捐躯。
为什么引用《中国男儿》:做背景音乐,起烘托、歌颂、赞美的作用。
凸现邓稼先是为国献身的中国男儿。
• “我不能走”,是中国男儿精神的具体体现。
先描绘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揣测邓稼先在这样的环境中率领部下奋斗牺牲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接着指出邓稼先从事这项工作需要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关心邓稼先肩负重任、在关键方案上签字时手抖没有抖。接着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最后引述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并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上。
6、永恒的骄傲
•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的,他的人生道路是自己理性的选择,他的生命是永恒的,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 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这些话是对邓稼先的总评价,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这一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
• 第一部分,从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第二部分,写出邓稼先的生平,特别是研制两弹、为国尽忠、至死不渝的感人事迹。第三部分,用比较法,把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导人邓稼先和美国国防科技领导人进行比较,更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7、小标题:
两弹元勋——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我不能走——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那“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一腔热血。
永恒的骄傲——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生作了最恰当的评价。
8、语言训练:
• 作者为什么说“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在说明这一点时为什么作者只举了一个例子。
答:仅1898年一年中国就被德、俄、法、英以租界的名义强占了山东胶州湾、辽宁旅顺大连、广东广州湾、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一百年来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历史,所以作者说“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 作者大量运用数字有什么作用?
答:1898年“一年”,突出时间之短,就有四个国家强占了我国五处领土,其中三处“租借”99年,两处“租借”25年。运用数字突出了外国列强强占我国的领土之多,“租借”的时间之久。
• 作者从哪些方面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中国两弹设计研制,其质朴的性格与无私的奉献精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气质和品格是他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 作者叙述的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事例1. 他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不打派仗,研制成功氢弹。
事例2. 他在自己被批判围攻之时,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让他们继续工作,创造了奇迹。
两个“竟”字说明结果出人意料,难度之大。
这两事例主要说明了邓稼先靠的是人格的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两个部分: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4、题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4)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5)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总承上文,总起下文 着眼局部
相提并论,对比鲜明 放眼全篇
(6)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三个事例
(7)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8)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
出路而潜心学术,
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 伟大的爱国斗士
争取民主的战士,
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9)“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10)“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11)“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12)
(1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14)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15)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16)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还有细节描写。
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17)“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18)“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19)“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0)“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1)“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2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23)“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6、小结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7、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8、说和做
⑷ 初一语文下学期复习重点
一、基础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写法。
踱步ó 脑髓suǐ 讪shàn笑 伫立zhù 沮丧jǔ 默契qì 颦蹙pín cù
炽痛chì 妇孺ú 脚踝huái 华裔yì 污秽huì 重荷hè 羁绊jībàn
深邃suì 白皙xī 门槛kǎn 嗔视chēn 粲然càn 惬意qiè 叱咤chìzhà
呷嘴xiā 蠕动rú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归省xǐng 悲怆chuàng
遒劲qiú 羸弱léi 凛冽lǐn 吞噬shì 步履lǚ 贮藏zhù 庇荫bìyìn
阴霾mái 相觑qù 狩猎shòu 眼瞅chǒu 亢奋kàng 鲁莽mǎng 剽悍piāohàn
2、注意变色字的写法。
疲惫 炯炯有神 姗姗来迟 沥尽心血 肆无忌惮 废寝忘食 锋芒毕露
辜负 海市蜃楼 郑重其事 不毛之地 聊以自慰 斩钉截铁 妇孺皆知
3、注意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错误。
⑴1947年,茅盾在新创办的《小说月刊》任编委,并在《文汇报》上发表长篇小说锻炼。
⑵“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⑶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⑷商店里卖的东西很多:文具、食品、五金……等,样样都有。
⑸“不能,”他十分坚决地说:“不能这样做!”
错误改正为:⑴《锻炼》 ⑵“一年之计在于春”, ⑶?? ⑷删去冒号或“等”字。⑸“ ,” ,“ !”
4、提示:
⑴注意修辞方法的使用,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⑵区别病句:缺少成分、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义的种属关系等。
⑶注意恰当的语言表述,符合语言环境、人物的身份。
二、文言文
(一)《狼》:节选自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二则)。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小说家。“聊斋”是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狼》是一篇寓言故事,揭示了: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解释加点词语。
(1)屠大窘
(2)缀行甚远
(3)弛担持刀
(4)一狼洞其中
(5)屠自后断其股
(6)狼亦黠矣
⑺其一犬坐于前
⑻恐前后受其敌
⑼盖以诱敌
⑽止有剩骨
⑾一狼得骨止
⑿狼不敢前
⒀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⒁意暇甚
⑴困窘,处境危急。⑵紧跟 ⑶放下 ⑷打洞 ⑸大腿 ⑹狡猾 ⑺像狗一样
⑻攻击 ⑼敌方 ⑽通“只” ⑾停止 ⑿上前 ⒀企图 ⒁神情
2、“其”在古汉语中常做代词,本文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如:
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
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两狼)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麦场)(麦场)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后狼)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柴堆)(屠户)
3、对下列一段话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A.这段文字表现出屠户急中生智。
B.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狼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凶恶、狡猾。
C.这段文字使故事的情节发生了转化。
D.这段文字描写了屠户的心理和行动。( B )
4、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⑴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⑵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⑶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⑷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对最后一节大意判断正确的是( )。
A.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人们要时刻提防它们。
B.狼虽然很狡诈,但人类的勇敢智慧一定能战胜它。
C.狼很狡诈,给人类增加了许多笑料。
D.屠户不一会儿工夫就杀了两只狼,可见狼并不狡猾。( B )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A.说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能做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D )
(二)《口技》节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清代进士。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课文以“善”字总领全文,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突出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1、解释加点词语。
⑴会宾客大宴
⑵众宾团坐
⑶意少舒
⑷两股战战
⑸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⑹一抚尺而已
⑺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⑻不能名其一处也
⑼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⑽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⑾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⑴适逢,正赶上,恰好。 举行宴会 ⑵围成一团 ⑶稍微 ⑷腿 ⑸只 听见 ⑹罢了 ⑺稍微 渐渐 ⑻说出 ⑼腿 跑 ⑽在这时 ⑾喂奶 发出呜呜的声音
2、古汉语中,往往在数词的后面直接使用名词,而省略了量词。在下列括号中填入适当的量词。
①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而已
②俄而百千( )人大呼,百千( )儿哭,百千( )犬吠。
③虽人有百( )手,手有百( )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 )口,口有百( )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①张 只 把 块 ②个 个只 ③只根 张 条
3、默写课文第2、3、4节,尤其注意描写宾客反应的语句。
4、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而儿醒,大啼 B.未几,夫鼾声起
C.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D.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C)
5、对下面一段话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A.这段文字写的是火起时的场景。
B.“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写出声音的多。
C.这段文字表现了口技者高超的技艺。
D.口技者为了模仿出这么多声音,使用了许多道具。(D)
(三)《山海经》,作者不详,共18篇。《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撰写。课文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逐日:
⑵逐走:
⑶大泽:
⑷道渴而死:
⑸弃其杖:
⑹东游:
⑺问其故:
⑻去人近:
⑼一儿以日初出远:
⑽探汤:
⑾不能决:
⑿孰为汝:
⒀多知乎:
⒁见两小儿辩斗
⑴追赶 ⑵跑 ⑶湖 ⑷在半路上 ⑸遗弃 ⑹往东方 ⑺原因 ⑻距离 ⑼认为 ⑽热水 ⑾决断 ⑿谁 ⒀通“智” ⒁争论
2、默写《夸父逐日》全文。
3、翻译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及其日中如探汤。
⑶孰为汝多知乎?
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⑵到了正午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⑶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四)期中之前三篇文言复习
1、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A.言辞 B.推辞 C.告辞
②及鲁肃过寻阳( )
A.到 B.经过 C.拜访
③卿今当涂掌事( )
A.涂抹 B.通“途” C.图谋
①B ②A ③B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A.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余闻之也久
D.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A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人,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
B.仲永由神童变成平庸人,责任在于他父亲。
C.王安石和同时代的韩愈、苏轼均被列人唐宋八大家行列。
D.列宁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C )
4、关于《伤仲永》一文写作特色,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本文运用了寓理于事的创作方法。
B.本文语言精练。如在写别人对仲永的态度时仅用“异”“奇”这样的词就从正面点出了仲永的天资。
C.本文详略得当,详写的是仲永才华极盛时期的情形,略写的是仲永长大后的情形。
D.本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即仲永幼年的神奇天资与成人之后的平庸形成对比。( B )
5、背熟《木兰诗》,填空:
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 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对镜帖花黄 雌兔眼迷离
三、现代文阅读
⑴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重点写什么?
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
⑵课文《社戏》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⑶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其实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的豆,吃起来也平常。文末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⑷《安塞腰鼓》主要想要表达什么?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⑸课文的标题——“伟大的悲剧”是什么意思?
斯科特探险队员虽然都牺牲了,但他们为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了事业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足以证明他们是全人类的英雄,同时永远给我们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称之为“伟大的悲剧”。
⑹一般人是给胜利者作传,为什么茨威格却充满激情地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茨威格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想到的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他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给人们长久的思考。
⑺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⑻课文《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末尾——希望世上的人都取得一个经验教训:在这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你能概括这段话蕴含的思想感情吗?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地看到积极的因素,去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⑼课文《珍珠鸟》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就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⑽联系《斑羚飞渡》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一段话有什么含义。
a.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b.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灿烂”不光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四、古诗词背诵(填空)
①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
②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
③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代)
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荷笠带斜阳,________________。
④ 约客 赵师秀(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
⑤ 论诗 赵翼
_______________,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
①上有黄鹂深树鸣 野渡无人舟自横 ②岐王宅里寻常见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杳杳钟声晚 青山独归远 ④青草池塘处处蛙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⑤李杜诗篇万口传
各领风骚数百年
五、名著导读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
人物形象: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鲁滨孙漂流记》简要内容: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滨孙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
鲁滨孙的性格: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昆虫记》:法布尔的《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的《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六、综合性学习要点
1、戏曲大舞台(课本第147——150页)
①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角色与行当、“虚拟”、艺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②几个主要剧种: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③京剧的旦角流派: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④京剧脸谱的含义(略)
2、黄河,母亲河
课本第74——75页的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共5段——要背下来。
3、我也追“星”
对名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求全责备。
4、马的世界
复习有关马的俗话和成语,了解有关马的历史故事。
5、探险的意义: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发展进步作贡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
⑸ 初二下学期人教版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这个,你明天考语文,现在才抱佛脚,真是……
不过,作为对语文有着难得一点自信的内我,还是愿意尽我所能容
八下的文言文是非常重要,在今年2010的考纲中有很大比例,来年的我不知道,首先背诵一点要过关,对于可能默写的名句一定万无一失
2.各篇的翻译力求全会,不用看参考书也能准确答
第san建议把所有出现过得高频率题归纳,原创题也要留意,把答案背下来。理解这篇课文的大体方向,是安贫乐道的节操还是与民同乐,看熟了,自然能答得八九不离十(当然不可能与标准答案一样)
小,醉,岳,与,五,马,送 是较常出的篇目(其他也一定要复习)
1 2 5 6 9 11 16课……重点复习重点问题,背下答案
祝你成功!
⑹ 求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必考点
积累应用关一.把括号中不正确的拼音划掉(8分)1.参加“两会”的代表都(dūdōu)按时到达首都(dūdōu)北京。2.撒(sāsǎ)完传单,他撒(sāsǎ)腿就跑,一会儿就无影无踪了。3.战友倒(dǎodào)车撞倒(dǎodào)电线杆,正好砸在雷锋身上。4.漫步在曲(qǔqū)折的小路上,哼着小曲(qǔqū),真是悠闲自在。二.比一比,组成词语。(10分)妄()幔()测()榜()伦()忘()慢()侧()膀()论()绳()渗()遣()鸵()珀()蝇()惨()遗()驼()柏()三.注意加点词的特征,照样子,写词语。(12分)1.怒气冲冲得意()()神采()()大汗()()2.又肥又嫩又()又()又()又()又()又()3.争先恐后七()八()()应()合()顺()盼4.迷迷糊糊()()()四.按要求写成语(8分)1.写出四个描写人物动作或神态的成语。(4分)()()()()2.写四个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4分)()()()()五.照样子,写句子。(4分)1.世界上的事物除了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是复杂的联系。2.曹操的兵士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六.修改病句(4分)1.这篇文章字数不多,虽然内容丰富,算得上一篇好文章。2.奶奶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笑容。七.佳句积累(10分)1.我国古代有关志向和思想方法的格言很多。如:“欲穷大地三千里,()。”这句话正如王之涣的诗句:()。(2分)2.“圣人千虑,必有();愚人千虑,必有()。”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2分)3.这学期学习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请试着默写下来。(4分)4.从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或辛弃疾的《夜行黄沙道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2分)加油站:抓紧时间检查你的成果吧,你就要接近胜利了,别松懈,一鼓作气,胜利将属于你阅读思考关八.阅读文章仔细体会。我们班的“可乐”老师你若问起我们班的英语老师是谁,准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可乐。”你可别奇怪,这是老师英文名“kohlor”的谐音,也是我们对他的评价。他确实“可乐”。他的“可乐”事迹,可是不胜枚举。他会在小公室“偷”吃零食,被同学撞见后只好抓出一大把巧克力“贿赂”同学;他会懒洋洋地倚在椅子上听同学背书,那漫不经心的神态令同学暗自窃喜,却不料稍有一点疏漏便被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会因电脑“发脾气”而束手无策,用哀求的语气向大家求援:“Whocanhelpme?”他会拿出一大沓肯德基优惠券向我们炫耀,并答应我们谁考100分便带谁去KFC;他会同我们大侃特侃,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到孔子的《论语》。他捉弄人的本事可大得很哪。那次,他神秘兮兮地要给我们看他的girlfriend的照片,同学们兴奋不已,瞪大眼睛望着投影仪,出现的却是书中图片上金发碧眼的女郎。待同学们得知上当受骗后,他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更激起了“民愤”。“可乐”老师的课前开场白总那么新颖有趣。有一次,他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I’lltellyouagoodnews,canyouguess?”“Goodnews?”大家活跃起来,可谁也猜不透他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InMay,”他怡然自得地娓娓道来,“MygirlfriendandIhaveavecation,We’llgoto——”他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NewOrleans(新奥尔良)”“Oh——”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所学课文就是关于新奥尔良的。他讲课可真是别出心裁。“可乐”惟一让我们不乐的是作业很多。每当“可乐”老师布置完homework,我们总要抗议:“Toomuch!”他大喝一声:“Stoptalking!”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只听他不慌不忙地来一句:“我有最终解释权。”同学们哭笑不得,只得乖乖地领了“圣旨”。“可乐”老师最让我们可乐的时候是在考卷发下来后,这时候,同学们对他布置作业多的怨气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取得满意成绩后的喜悦之情。不过现在我们的作业日渐减少,同学们迷惑不解,他微微一笑:“改革啦!抄写再多也没有用,重要的是提高效率。”那胸有成竹的样子,让人一听便觉得是真理。我们班的“可乐”老师,让我真正理解了“平易近人”的含义。不需要严肃的神情严厉的语调,却能让学生由衷地尊敬他。真的,“可乐”老师不仅可乐,更可敬!1.“不胜枚举”的意思是:()。(3分)2.第二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3分)3.“他会在小公室‘偷’吃零食,被同学撞见后只好抓出一大把巧克力‘贿赂’同学”一句中,“偷”和“贿赂”本是贬义词,文章这样运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6分)4.划线句中的两个词语“漫不经心”和“毫不留情”看起来矛盾,你如何理解?(3分)5.“别出心裁”表现了“可乐”老师教学上()的特色;“胸有成竹”表现了“可乐”老师()性格。(5分)6.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希望一些“可乐型”的老师。本文的作者在最后写到“真的,‘可乐’老师不仅可乐,更可敬!”请你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受敬重的。(4分)综合实践关九.习作芳园(20分)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崇拜的人,你崇拜的人是谁呢?为什么崇拜他(她)?请你把心中的这个小秘密告诉大家吧!希望通过你的介绍能让这个人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