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试卷分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4 13:15:32

『壹』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的古文有哪些

古文:第十课:晏子使楚.
第十三课:人琴俱亡.
第十六课:小石潭记.
第十七课:记承天寺游.
第二十五课:治水必躬亲

『贰』 苏教版必修三试卷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期末考试试卷

一 基础知识(每题2分)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盎然àng 铿锵kēng 厄运è 命运多舛jié

B.窒息zhì 罡风gāng 缱绻juǎn 荒诞不经dàn

C.孟陬zōu 溷藩hùn 逡巡 qūn 茕茕孑立qióng

D.孱头 chàn 黜恶chù 佝偻 jù 云蒸霞蔚wèi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愧怍 赊账 遐思 残羹冷灸

B.凤愿 壅蔽 寒暄 万荟争荣

C.灰烬 庇护 笑涡 徇私忘法

D.齑粉 砂砾 蹙眉 计日程功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B.每次小组讨论会,他都是先入为主地发言,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

C.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

D.珠宝专卖店里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众多顾客。

4 使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组是( )

我爬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便看见一片竹楼________________ 原来已经到了翠竹岩苗寨了。

A.亮着灯火的楼上,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编着竹笠

B.楼上亮着灯火,编着竹笠的苗家姑娘三五成群

C.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亮着灯火的楼上编着竹笠

D 楼上亮着灯火,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编着竹笠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座谈会上,五个少数民族的人大代表都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B.各级党政干部能不能将“三个代表”牢记在心上,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

C.因特网作为一种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网络共享同样的信息。

D.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动行径,对于曾经饱受侵略战争的祸患的撰稿人们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二 古文阅读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吴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6、加点字与“不能容于远近”中的“远近”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祸患常积于忽微

B素善留侯张良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D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失其所与,不知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8、加点字与“安能屈豪杰之流”中的“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籍吏民,封府库。

D.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

9、 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C.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意义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

A.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与“赠谥褒美,显容于身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亚父者,范增也

C.大王来何操?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三、翻译 (4分)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四、填空题(6分)

1、有善始者实繁 。

2、忧劳可以兴国 。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 。

五、古诗鉴赏(6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浑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本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特点是,少年:_______中年:_____________老年:_____________。

2、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13分)

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给我们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我们饭吃!”

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既多余,又落伍的。

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起来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苦,祖母每天在茶饭里辛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子,为什么却要感谢天呢?我,一个孩子,混吃混喝,我为什么不感谢老天爷?——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

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顿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到的世界》,才得到一种新的体会。

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尔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尔;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记念会上,他谦卑的致词更使人动容。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种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好像与爱因斯坦不相干一样。就连在《相对论》书中,爱因斯坦也忽然会天外飞来一笔:“这如不是劳伦兹,就不能出相对论!”像爱氏这样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上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了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了今天,就是不提他自己。

我就想,为什么立功者不居功?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几年来我到处奔波,挣了几碗饭吃,作了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点事以后,才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自于己者太少。因为要感谢的人太多,就感谢天吧。无论什么事,也需要先人的遗爱和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的等候和到来,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受到自己贡献的渺小。

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的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1.“谢天”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份。根据文意,说明它的内涵:

2.作者对“谢天”思想的领悟经历了几次嬗变。根据文意,分四点对此概括说明。

3.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家,但在作者眼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意简要回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课文开篇叙述童年往事,旨在引发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B.全文以“谢天”为线索,采用先分后总的结构,逐层拓展全文主旨。

C.第四段“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一句中的“谜”指辛苦勤学者谢天,混吃混喝者不谢天,令人费解。

D.“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表现了我对偶像的嘲弄,也为下文觉得祖母的话“既多余,又落伍”作铺垫。

E.第五、六段写作者“浏览”爱因斯坦《我看到的世界》的感受,既解了上文之“谜”,又引发了下文对主题的升华。

七、语言运用与表达(每题3分)

仿句(要求:字句通顺,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1)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个月在水底,一个月在树巅。树巅月也是水底月,水底月也是树巅月。

2) 有米也是粮,无米也是良,去掉粮边米,加女变为娘,一娘养九子,九子敬亲娘。

“五一”节快到了,请给你的父母、老师、同学分别发一条短信息(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父母:

老师:

同学:

八、作文(4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个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练,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的问其原因,书法家笑了笑,提起笔写了一个字——逼。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逼迫自己写好字。

西方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你同意书法家的观点吗?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闻,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A

D

C

B

D

B

B

C

D

三、翻译

1、唉!魏忠贤的这场祸乱,士大夫们能够不改变他们志向的,天下这么大,有几个人呢?(“易”没有译出,扣1分)

2、怎么能够使豪杰之流屈身,在墓道上握住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哀呢?(“屈”没有译出,扣1分)

四、填空题

1、有山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诗词赏析

1、少年:欢乐甜蜜,无忧无虑。中年:奔波漂泊,忧闷愁苦。老年:孤独凄凉,心灰意冷。

2、分析“听雨”这一意象的作用:串联人生的三个片段,“听雨”贯穿全文,起到“彩线穿珠”的作用,使文章线索分明,层次清楚。(3分)

六、现代文阅读

1、“谢天”的内涵:一个人不论他作出多大的成就,得之于人者太多,出自于己者太少,需要感谢的人多了,就只得感谢天。(3分)

2、“谢天”的领悟:(4分)

1)孩童时不屑一顾; 2)将自己与祖父母对比后,觉得不解;

3)前年,初步领悟; 4)自己做了一些成绩后,参透真谛。

3、爱因斯坦是一位待人谦和,从不居功自傲的人。(2分)

4、C、E(A旨在引出谢天的话题,B全文采用的是逐层深入的结构,C表现了我的幼稚无知)(4分)

七、语言运用与表达

仿写(要求:字句通顺,编排合理,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叁』 苏教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我也是苏教的
母爱 青春 选择
我们老师说这是必须背的

『肆』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所有古文的知识点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
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开始)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负)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调转)
秦军引而去(避开)
引酒且饮(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
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急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离骚》、《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

『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书本课后积累与应用中文言文的背诵要求。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土 一、江山多娇内容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美,了解人与祖国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懂得爱国情感是人类普遍的情感。 2.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3.进一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感受散文写景状物的特点以及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要求1.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2.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尤其要注意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去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注意分析艺术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3.研习《祖国山川颂》,了解“颂”这一传统表现手法的特点,理解祖国的含义及人与祖国之间无法割舍的关系的原因;研习《长江三峡》,能够把握文章借助景物描写抒发的爱国情怀,掌握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手法;研习《肖邦故园》,能理解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把握祖国与个体之间的双向意义。 4.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选择一定的朗读技巧,传达出景色的意境与韵味,准确表达出文章对祖国的赞美和挚爱。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烧灼 盎然 一泻千里 层峦叠嶂 吟哦 遐想 脸颊 涟漪 斑斓 晨曦 蹒跚 颓然 萦回 丘壑 澎湃 云蒸霞蔚 荒诞不经 庇护 沧桑 伶仃 夙愿 通衢 缱绻 多舛 寥寥 有条不紊 簌簌 剔透 婆娑 教学建议 本专题在研习方案的设计中突出了“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这一方法的介绍,要求学生课前查找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并指导学生结合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板块由3篇散文组成,在研习中可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解读文本。例如要注意感受形象,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情;要注意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注意多种表现手法运用,体会其艺术表现力;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等等。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引导学生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肖邦故园》是一篇将文学与音乐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教师可将肖邦的音乐引进课堂,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肖邦音乐需要一定的音乐欣赏常识,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和音乐欣赏课结合起来。教学中还可将音乐与文学文本结合起来,看看作家是通过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去再现音乐、传达音乐的效果的。只是这里的音乐鉴赏,不是纯粹的音乐欣赏,而应着眼于本专题的人文内涵,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将音乐形象、作品主题以及审美感受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重点还是落实在语文上。本板块的3篇散文都是比较典型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可以以朗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朗读的轻重缓急,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亦可在文本研习的基础上,用朗读把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恰当地达出来。 ※二、颂歌的变奏内容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祖国的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把握含有深深的悲剧感与忧患意识的爱国主义情怀,了解人和祖国关系的丰富性。2.体会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认识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3.与前一板块比较,理解本板块这种“变奏”的颂歌的特点,这是一种更深层的爱国情怀。 学习要求1.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学会结合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2.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征,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和象征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用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理解、感受。4.从4首诗中选择2首背诵。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迸溅 罡风 擎火 噩梦 颓垣 荒冢 载负 倾泻 诅咒 瘦瘠 疲惫 纤绳 簇新 绯红 蹂躏 齑粉 沙砾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四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围绕这一复杂的感情组织学生研习探讨,让学生明白,不仅仅要用美好的语言歌颂祖国,还要感受到祖国的苦难,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是一种更崇高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复杂的情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做好铺垫,把握好分寸。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思想、创作的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是解读这组诗歌的前提,课前可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主动收集资料。具体研习时可抓住作品中象征祖国“贫穷”与“悲哀”的意象,分析这些意象在表现现实和反映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在对文本研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整合本板块的内容,探讨“变奏”在意象和思想感情上与“颂”的区别,以引导学生把零散的、感性的认识升华提炼,形成对本板块内涵的理性思考。 本板块的学习要注重朗读的训练,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设计朗读方案,要求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并对朗读进行评价和修正。 本专题写作实践文体上都是散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写作中既要彰显个性,表现真情实感,又要注意在行文中由一线贯通,有章可循。在写作之前可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材料,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给定的情境进一步理解本专题的人文内涵,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情感与收集的材料结合起来。 第二专题 :号角,为你长鸣一、殉道者之歌内容目标1.了解伟大人物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精神,了解这些思想先驱的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操守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2.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伟大人物高尚的人格操守,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格,树立进步的人生追求。3.了解政治抒情诗的特点,并能结合时代背景特点,体会3首诗的不同的基调。 学习要求1.能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伟大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理想,说出自己对崇高人格的认识。2.能从作品的语言入手,把握《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寓意,感受屈原在厄运中坚持高洁的志向和独立人格的可贵;感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中体现出来的战斗者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念;理解《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中“船长”、“港口”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在诵读中体会人称转换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意义,感受诗歌的悲壮基调。3.能了解屈原、普希金、惠特曼关于诗歌创作的知识。4.能用恰当的语调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表现人物的精神追求和诗人的敬慕之情。5.背诵《离骚》的名句,摘录并背诵本板块文本中体现人物高尚情操的精彩优美的诗句。6.积累整理下列词语:后裔 骐骥 枷锁 潜藏 旌旗 脉搏 殷切 教学建议本板块由1首古诗节选和2首外国诗歌组成,都是经典文本,研习前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人物的生活背景与人生选择的关系。具体研习时,要紧扣住具体诗句品读揣摩,要透过诗句的字面意义,发现诗人的内心世界。《离骚》的阅读障碍较多,文字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应尽量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可以向学生介绍《离骚》的基本知识和诗人生平,要求借助工具书尝试翻译,以便于深入探讨文本内涵。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学班,可以多用些时间帮助学生疏通诗文,给学生印发节选部分译文,降低理解文本的难度。研习活动要和诵读结合起来,可以组织学生探讨诵读的要领和技巧,确定每首诗诵读的基调,以加深对作品丰富内涵的理解,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诵读《离骚》,应表现出诗人的豪迈自信;诵读《致西伯利亚囚徒》,应表现出诗人对战友同志的怀念和鼓舞;诵读《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应表现出对死去的领袖的悲痛和崇敬怀念之情。 二、烈士的抉择 内容目标1.了解古代杰出人物在民族存亡之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舍生取义的精神。2.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树立进步的人生观。 3.学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艺术手法。 学习要求1.能根据《指南录后序》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领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及作用。 2.结合作品的有关背景材料研习《五人墓碑记》,能够领会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和价值,探讨文章的对比手法对表现主旨的作用。3.两文都在叙述的基础上发议论,能比较其叙述和议论的特点。4.熟读《指南录后序》第4段,背诵《五人墓碑记》第5、6两段。 5.整理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积累“除”、“易”、“暴”等文言实词和“以”、“于”、“而”、“若”、“所”、“为”、“焉”等文言虚词,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建议教学这两篇文言文,应该“文”“言”并重。 “言”是把握“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预习,一方面查阅参考资料,了解作品的背景,一方面借助工具书尝试翻译,做到基本通顺,并要求学生画出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词句,对文章内容质疑,以备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在理解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应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的语句和段落,落实“文”的内涵。教学中以这些内容为“钥匙”,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人格设计问题组织探讨,准确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还要探讨两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加深对“文”的理解。例如,探讨《指南录后序》第4段中连用22个“死”的叙述,与后文议论的关系,感受作者出生入死、以国家存亡为己任的炽热情感;探讨《五人墓碑记》中多角度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五义士的“死义”精神。两文还都在叙述的基础上发议论,可以比较其叙述和议论的特点,体会从文章主旨出发,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的必要性。学习本板块,仍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加深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完本板块,应要求学生对相关的文言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底层的光芒 内容目标1.了解底层社会人物恪守道德准则,维护社会公正的品格,认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2.关注底层社会状况,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3.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 学习要求1.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研习《品质》《老王》,感受格斯拉在工业革命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感受老王在“文革”动乱时期一如既往地关照杨绛夫妇的可贵品质。 2.能从新的视角评价生活中的平凡人,在完善自我人格方面有新的认识。 3.了解不同文体、不同风格在表现共同主题时的不同表达方式。 4.学会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最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去表现人物的品格和性格。 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橱窗 羞怯 鬈曲 赊帐 荒唐 趿拉 蹙眉 时髦 垄断 褶皱 窥视 惶恐 取缔 伛偻 阴翳 愧怍 攥紧 教学建议本板块为选学内容,2篇文章《品质》和《老王》内容都比较浅显,可以安排课外自读。阅读时可要求学生勾画重要的语句,注意作者的选材和立意,关注作者的时代环境和人物的社会地位,以人物形象和人物品格的研习中心,分析格斯拉和老王身上的“不变”:格斯拉不肯在市场大势发生变化时和其他人一样粗制滥造、浑水摸鱼,而车夫老王在“文革”动乱时期一如既往地关照杨绛夫妇。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变”?引导学生结合人物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感受他们身上坚忍的道德力量和闪光的品格。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感情倾向。两篇文章都能关注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境况,作者的笔触也都表现了悲天悯人的情怀。2篇文章文体不同,要注意研究写作方法的异同。 写作实践本专题的写作活动,可围绕三个目标实施教学:1.学会感动,学会思考,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学写文本人物评传,掌握叙述、议论相结合的手法。2.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手法,自由表达心灵感动和独立思考。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文本资源,启发学生从教科书中汲取写作营养,借鉴学习写作方法。比如,《品质》和《老王》,就为“在底层”这个话题的记叙类写法提供了借鉴的文本。3.《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可以启发我们如何抓住心灵的爆破点,走进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而《五人墓碑记》叙议框架适当变形则可以为“在底层”或“走近×××”提供可以参考的某种写作范式。 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一、审视传统内容目标 1.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2.懂得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明白文明对话的作用。3.了解典范的议论文关于论点、论据、论证的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1.能通过寻找中心句的方法快速找出文章的观点和相关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行文思路。2.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形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评价。 3.了解学术论文严密性的特点,体会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下既有文采又通俗的语言表述风格。 4.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媲美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事过境迁 昙花一现 褒贬 威慑 销声匿迹 不堪设想 攻讦 钳制 污垢 蜕除 得逞 有史可稽教学建议本板块是论说有关文明对话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其内容统摄整个专题。这是一篇学术论文,是比较典范的议论文。为了避免议论文学习的单调,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探讨问题的情境。在学习文本以前,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于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理解,用简要的文字记下来,与学习以后的认识进行比较。在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后再进行研讨,画出每一部分乃至每一段的重要句子,找出关键的概念,进而探讨它们的具体内涵。本文涉及的问题比较多,教学时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本文的中心论题是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看待传统,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第2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注意文本论说了什么,还要注意它是怎么论说的,为什么这样论说具有征服人的逻辑力量。结合文本的研习,让学生逐渐掌握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 二、碰撞与融合内容目标1.了解华夏文明的地位以及其在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了解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的方法和途径。3.掌握比较论证的方法和运用。 学习要求1.了解《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怎样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成就和贡献的,以及作者作出这样评价的指导思想。2.能结合《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了解外来文明的本土化过程并做出评价。3.能够为2篇文章提炼关键词,并写出内容提要。4.能够说出比较论证的方法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奠定 遮蔽 并驾齐驱 回溯 左右逢源 近在咫尺 歇斯底里 呵责 摒除 庶几 癖好 劝诫 训喻 盛馔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两篇文章难易程度不一,其中《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思辨性较强,有比较严密的推导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由事及理,推导过程一目了然。教学中可把重点放在前一篇。可以从文本出发,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探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文本所要表述的核心理念。《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作者肯定中国古代、中古时期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尊重事实,一是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前者揭示了作者科学哲学的思想基础,后者揭示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也就是一位科学家对于文明交流与文明对话的理解。《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着眼于说明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是相互渗透的、相互影响的、相互融合的;这样的过程常常是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还要关注文章的论证技巧,如《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从反驳引出正面的论述,而《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由事及理,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的方法,等等。为了增强学生探讨的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如,李约瑟的事迹、中国古代和中古的科学技术成就、麦当劳的美式快餐店等等。 三、拿来与拒绝内容目标1.了解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要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懂得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要有“拿来”的勇气和魄力。2.了解杂文的行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3.了解比喻论证的用法和作用。 学习要求1.结合《拿来主义》的创作背景,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态度。2.结合《吉诃德的时代》,从文化源头上了解中国固有文化阻碍社会前进、蒙骗群众的成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3.领会文章是怎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道理的。4.积累整理下列词语:礼尚往来 残羹冷炙 自诩 冠冕 脑髓 孱头 国粹 徘徊 典籍 劫富济贫 教学建议鲁迅的《拿来主义》是论述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继承的经典文本,用的是杂文体,并非正面阐释自己的主张,学生把握起来有难度,教学中可突出与专题内涵有关的内容,突出重点,淡化一些与中心关系不甚密切的部分,例如旁敲侧击抨击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内容。学习《吉诃德的时代》,要注意解释西方武士道和中国武侠的相似点,他们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的文化土壤,认识我们民族文化中某些负面东西的腐蚀作用。在学习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杂文的特点。它是议论文的一种,是形象化的政论,往往针对当前的事件而发,是一种形象化的政论,表现手法相当灵活。两篇文章语言上有共同点,都运用了反语、幽默、讽刺的手法。 写作实践本专题的写作重点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1.教学中,可以根据本专题的文本梳理典范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要求和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论点和论据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2.学会拟写分论点,丰富议论文论证的层次。3.写作前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给定的情境和话题进行探讨,激活思维。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在众多信息里面进行筛选,进而再生成和创造信息。 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一、因声求气内容目标1.感受我们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民族智慧的高超和民族语文的美妙。 2.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的诵读。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学习要求1.能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烛之武机智勇敢地说服秦王,救国家于危难,体现出的拳拳爱国心,感受魏徵以诚恳的奏疏彰显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2.能根据作品的不同的文体特点、语言特色进行诵读,能够读出平静的叙述,激昂的议论,抑扬顿挫的感慨。3.能从字音、停顿、语气语调、表情达意等方面总结归纳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重点是“诵读”。教学中应加强诵读的指导,以“读”为重点,以“读”为主线,以“读”作为理解感受文本内容的主要手段。课堂中应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指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文言文诵读的要求、特点和方法,使读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文体不同,语言风格也各有特点:一以记叙描写为主,一以议论为主;一以人物对话和以散句为主,一以整句为主,糅合散句;一是比较平静的叙述,一是激昂的议论。《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全文以对话为主,诵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话的诵读。佚之狐和郑伯,郑伯和烛之武之间的对话,应注意虚词的处理,准确表现人物的个性和身份特点。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措辞委婉谨慎,但又有着很强的逻辑力量。诵读时特别要注意说话的口吻和层次,口气不可太强,不能咄咄逼人,但又不可软弱无力;层次之间的停顿要分明,每一层的诵读也应该有变化。而晋侯对子犯说的一段话,以整句为主,思维严密,头脑冷静,要读得沉稳自如。 二、仔细理会内容目标1.理解作品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的特点。2.总结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和文义的常用方法。3.体会精练生动、绘声绘色的语言特色。 学习要求1.体会《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通过典型事件,在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学习文本用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手法。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摘出文中的成语、名句,说说它们的含义。 4.诵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最后一段。 教学建议《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和《鸿门宴》都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方案开展学习。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应注意以读文为主,在读文中兼顾读史,在读文中梳理文言文阅读解义的基本方法,三者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教学过程中不必逐句译成现代汉语,重点是指点学生依靠上下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诠释难句,在难句的疏通过程中归纳方法,掌握方法。还要借助于“文本研习”中的有关学习要求或活动,设计具有个性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研习文章的意识,在问题的探讨中,理解文章,把文言文阅读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融合在中间。教学中仍应重视诵读的训练,尤其是描写传神、对话精彩的片段,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深化对文意的理解。 三、融会贯通内容目标1.借助工具书加注、断句及翻译等,在具有文言学习特点的活动中理解浅易的文言文。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学习目标1.诵读文章,能体会《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和《察今(节选)》善于形象说理的特点,领会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2.总结借助工具书加注、断句与翻译等文言学习的基本方法。 3.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进一步在迁移、运用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4.能梳理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教学,可以“活动体验”的三项活动为核心,具体文本内容的理解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完成。这三项活动既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教师又要有具体的指导。关于注释,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如何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如果工具书没有合适的义项,如何根据文义进行合理解释的方法,还有怎样处理好重点词语的落实和整体意思翻译之间的关系。关于断句,可以指导学生先抓住一些特征性的词语以及句式的特点断开有把握的地方(例如句首的“夫”、“盖”,句末的“乎”、“哉”等,对话的“曰”,以及相同相似句子的反复运用等),再根据对整体意思的把握,分析难以定夺的地方。对有不同断法的地方,可以进行比较,择优而从。关键看句读的正确与否,具体的标点可以有不同。关于翻译,让学生了解“信”“达”“雅”的基本原则及“换、加、删、添、补、留、移”等基本方法,还要对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作简要说明,例如:可以先解大意,再细加推敲;尽可能直译,确有困难,也可以意译,要尽可能贴近原意。 ​

『柒』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译文,一定要苏教版的!!!

我听说,要让树木长得高,就一定要使它的根本稳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主持国家的重大责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所有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对待臣民,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 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生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能轻视吗?身为君臣,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应该想到国君一年只可打猎三次的礼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谨慎有始有终 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品德高尚的人而跟从他们,那么,聪明的人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君臣之间相安无事,可以尽情的享受游玩的乐趣,可以养生长寿,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又何必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行百官的职务,驱使聪明的臣子,就可以达到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了。

『捌』 苏教版 必修三 读本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期末考试试卷

一 基础知识(每题2分)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盎然àng 铿锵kēng 厄运è 命运多舛jié

B.窒息zhì 罡风gāng 缱绻juǎn 荒诞不经dàn

C.孟陬zōu 溷藩hùn 逡巡 qūn 茕茕孑立qióng

D.孱头 chàn 黜恶chù 佝偻 jù 云蒸霞蔚wèi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愧怍 赊账 遐思 残羹冷灸

B.凤愿 壅蔽 寒暄 万荟争荣

C.灰烬 庇护 笑涡 徇私忘法

D.齑粉 砂砾 蹙眉 计日程功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B.每次小组讨论会,他都是先入为主地发言,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

C.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

D.珠宝专卖店里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众多顾客。

4 使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组是( )

我爬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便看见一片竹楼________________ 原来已经到了翠竹岩苗寨了。

A.亮着灯火的楼上,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编着竹笠

B.楼上亮着灯火,编着竹笠的苗家姑娘三五成群

C.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亮着灯火的楼上编着竹笠

D 楼上亮着灯火,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编着竹笠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座谈会上,五个少数民族的人大代表都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B.各级党政干部能不能将“三个代表”牢记在心上,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

C.因特网作为一种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网络共享同样的信息。

D.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动行径,对于曾经饱受侵略战争的祸患的撰稿人们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二 古文阅读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吴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6、加点字与“不能容于远近”中的“远近”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祸患常积于忽微

B素善留侯张良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D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失其所与,不知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8、加点字与“安能屈豪杰之流”中的“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籍吏民,封府库。

D.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

9、 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C.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意义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

A.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与“赠谥褒美,显容于身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亚父者,范增也

C.大王来何操?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三、翻译 (4分)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四、填空题(6分)

1、有善始者实繁 。

2、忧劳可以兴国 。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 。

五、古诗鉴赏(6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浑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本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特点是,少年:_______中年:_____________老年:_____________。

2、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13分)

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给我们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我们饭吃!”

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既多余,又落伍的。

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起来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苦,祖母每天在茶饭里辛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子,为什么却要感谢天呢?我,一个孩子,混吃混喝,我为什么不感谢老天爷?——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

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顿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到的世界》,才得到一种新的体会。

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尔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尔;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记念会上,他谦卑的致词更使人动容。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种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好像与爱因斯坦不相干一样。就连在《相对论》书中,爱因斯坦也忽然会天外飞来一笔:“这如不是劳伦兹,就不能出相对论!”像爱氏这样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上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了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了今天,就是不提他自己。

我就想,为什么立功者不居功?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几年来我到处奔波,挣了几碗饭吃,作了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点事以后,才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自于己者太少。因为要感谢的人太多,就感谢天吧。无论什么事,也需要先人的遗爱和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的等候和到来,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受到自己贡献的渺小。

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的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1.“谢天”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份。根据文意,说明它的内涵:

2.作者对“谢天”思想的领悟经历了几次嬗变。根据文意,分四点对此概括说明。

3.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家,但在作者眼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意简要回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课文开篇叙述童年往事,旨在引发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B.全文以“谢天”为线索,采用先分后总的结构,逐层拓展全文主旨。

C.第四段“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一句中的“谜”指辛苦勤学者谢天,混吃混喝者不谢天,令人费解。

D.“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表现了我对偶像的嘲弄,也为下文觉得祖母的话“既多余,又落伍”作铺垫。

E.第五、六段写作者“浏览”爱因斯坦《我看到的世界》的感受,既解了上文之“谜”,又引发了下文对主题的升华。

七、语言运用与表达(每题3分)

仿句(要求:字句通顺,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1)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个月在水底,一个月在树巅。树巅月也是水底月,水底月也是树巅月。

2) 有米也是粮,无米也是良,去掉粮边米,加女变为娘,一娘养九子,九子敬亲娘。

“五一”节快到了,请给你的父母、老师、同学分别发一条短信息(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父母:

老师:

同学:

八、作文(4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个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练,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的问其原因,书法家笑了笑,提起笔写了一个字——逼。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逼迫自己写好字。

西方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你同意书法家的观点吗?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闻,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A

D

C

B

D

B

B

C

D

三、翻译

1、唉!魏忠贤的这场祸乱,士大夫们能够不改变他们志向的,天下这么大,有几个人呢?(“易”没有译出,扣1分)

2、怎么能够使豪杰之流屈身,在墓道上握住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哀呢?(“屈”没有译出,扣1分)

四、填空题

1、有山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诗词赏析

1、少年:欢乐甜蜜,无忧无虑。中年:奔波漂泊,忧闷愁苦。老年:孤独凄凉,心灰意冷。

2、分析“听雨”这一意象的作用:串联人生的三个片段,“听雨”贯穿全文,起到“彩线穿珠”的作用,使文章线索分明,层次清楚。(3分)

六、现代文阅读

1、“谢天”的内涵:一个人不论他作出多大的成就,得之于人者太多,出自于己者太少,需要感谢的人多了,就只得感谢天。(3分)

2、“谢天”的领悟:(4分)

1)孩童时不屑一顾; 2)将自己与祖父母对比后,觉得不解;

3)前年,初步领悟; 4)自己做了一些成绩后,参透真谛。

3、爱因斯坦是一位待人谦和,从不居功自傲的人。(2分)

4、C、E(A旨在引出谢天的话题,B全文采用的是逐层深入的结构,C表现了我的幼稚无知)(4分)

七、语言运用与表达

仿写(要求:字句通顺,编排合理,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试题解答

1.B 缇骑ji(第四声)

2.(4)以不是

3.(4)是道歉的意思

4.(4)厚遇古今意义相同

5.A

6.D

本人自己做的,

阅读全文

与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试卷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