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08湖南语文高考试卷

2008湖南语文高考试卷

发布时间:2021-03-13 12:36:47

① 2007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南语文卷评分细则及答案详解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飒爽sà 框架kuàng 榛莽zhēn 大厦shà
B.睦邻mù 河畔bàn 栖息qǐ 文牍dú
C.发酵xiào 混淆xiáo 绥靖jìng 楔子xiē
D.手绢juàn 轴心zhóu 土坯pī 正月zhèng
答案:A
解析: B. 河畔pàn C. 发酵jiào D.正月zhēng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寒冬腊月,买一些水仙,用小泥盆栽上或用小瓷碗盛清水供上,就可以坐对窗头案上着意欣赏一番
B. 与人间世事变幻、朝代更迭一样,罗布泊也经历了几荣几衰,曾经的浩瀚大湖如今变成了茫茫沙海。
C. 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D. 少小观潮江海上,常常壮怀激烈,遐想着未来;晚岁观潮,则大多回头审视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着多歧的命运
答案:C 急功近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答案:D 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这里形容画面各部分的配合显然不当。
A饶有兴味:很有兴味
B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C未可厚非: 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在一个白夜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的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D.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答案:D
解析: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达到66才可以浏览
“中国史学家”“显示”“学术含量”搭配不当。应改为在“越来越显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前加“其作品”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A. 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 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 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 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答案:B
解析:这里既考了“得体”也考了“连贯”。考虑是否符合语境,可以排除A,“他本人”“敝校”太过于书面化;考虑是否连贯,可以排除C 和D,C由“学校”到“本人”不合逻辑,D中由“他”个人到“全国人民”跳跃性太大,且与前面“校友”的交代无照应关系;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近在死海中发现了一种叫嗜盐菌的极小微生物,对它的研究,让科学家们探知了更多有关生物技术和癌症的秘密,也许还有助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让宇航员在太空旅行中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宇宙射线能穿透宇航员的身体,损伤人体细胞中的DNA,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DNA损伤也是生活中地球上的人类患各种癌症的原因之一。
嗜盐菌似乎是修复DNA损伤的高手。为了解其中的奥秘,马里兰大学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资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人员用辐射轰击法破坏嗜盐菌的DNA,使其分裂成碎片,但穹们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将所有的染色体“召集”到一起,重新恢复正常功能。嗜盐菌为何能有如此顽强的生存能力?马里兰嗜盐菌研究项目主任乔斯林?迪鲁吉罗认为,根本的原因于嗜盐菌是在一个原本就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生存和进化的。死海海水的盐浓度是正常海水的5—10倍,多数海洋生命在死海里会很快死亡。高盐浓度导致与辐射类似的后果,使有机体的细胞,特别是细胞中的DNA受损。在这种含盐量极高的极端环境中生存和进化,正是嗜盐菌能够承受辐射和其他恶劣环境的原因。在强烈的紫外线光束的照射下,多数微生物会全部死亡,但80%的嗜盐菌活了下来,且能继续正常生存和繁殖,研究人员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含有嗜盐菌细胞的海水置于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里,结果水分很快蒸发,留下的盐分形成了含有微量水分的结晶体,嗜盐菌细胞躲藏在这些像一个个小房子似的盐的晶体里,能避免进一步的干燥缺水,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半休眠状态。如果盐的晶体有机会重新溶入有水环境中,嗜盐菌细胞会重新活跃起来,修复由于缺水引起的DNA损伤,迅速恢复正常的生存活动。
嗜盐菌为何能在这一系列实验中存活下来?迪鲁吉罗研究小组和西雅图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现代基因测试工具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受损的全过程,发现嗜盐菌在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和被置于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后,其整套“分子修复工具”都被激活了。所谓“分子修复工具”是一种叫做酶的蛋白质。嗜盐菌里有着一定数量承担修复工作并“随时待命”的酶,当受到致命剂量的辐射照射时,这些“埋伏”着的酶会很快出动,并DNA进行“抢救”,然后其他种类的酶继续其修复工作,并激活产生这些酶的基因。迪鲁吉罗研究小组还发现,在嗜盐菌2400个基因的基因组里包含了好几套独特的DNA修复“工具”。嗜盐菌的这些DNA修复“工具”,有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有的则是细菌才有的,还有的是一种叫做archaea太古代微生物(嗜盐菌所属的种类)所特有的,嗜盐菌则拥有所有这些修复“工具”,此外,它还有几种别的物种所没有的新奇的DNA修复“工具”。所有这些DNA修复“工具”,对研究人类的DNA修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许能为增强人体修复DNA受损的自然能力开辟新的途径,并将极大地造福于太空旅行的宇航员,因为archaea太古微生物中的许多修复蛋白质为真核细胞(包括你我在内的生命组成形式)中的修复蛋白质非常相似。
6.依据原文,不属于科学家们所做的嗜盐菌实验的一项
A.观察嗜盐菌在高盐浓度环境中是否具有承受强辐射的能力
B.观察嗜盐菌在其DNA被破坏之后能否重新恢复正常功能
C.观察嗜盐菌细胞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中是否能继续生存
D.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在受损过程以探索其被恢复的奥秘
答案A
解析:文中无此义,研究人员分别观察过嗜盐菌在高盐浓度环境中和强辐射条件下的生存情况。
7.下列关于“嗜盐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即使DNA被分裂成为碎片,嗜盐菌的染色体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召集”起来。
B.因为嗜盐菌原本就是在一个不适合于生命生存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和进化的,所以它具有极强的抗辐射能力。
C.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里,多数微生物包括部分嗜盐菌会死亡,但绝大部分的嗜盐菌细胞会重新活跃起来。
D.嗜盐菌是archaea太古微生物中的一种,它的许多修复蛋白质与人体真核细胞中的修复蛋白质非常想似。
答案C
解析:文中原句为,“在强烈的紫外线光束的照射下,多数微生物会全部死亡,但80%的嗜盐菌活了下来,且能继续正常生存和繁殖”。混淆了环境特点。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迪鲁吉罗研究小组与西雅图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受损的全过程,发现它有好套独特的DNA修复“工具”
B.在嗜盐菌中,“随时待命”以对受损的DNA进行“抢救”的酶,与继续进行修复工作的其他种类的酶,都属于“分子修复工具”。
C.在强烈的紫外线光束照射下,只有80%的嗜盐菌的整套“分子修复工具”被激活,它们会很快出动,对那些受到损伤的DNA进行“抢救”
D.在极端的干燥环境甚至真空环境中,嗜盐菌也能继续生存并正常繁殖,因为其承担修复工作并“随时待命”的酶会修复细胞中的DNA损伤。
答案:B
解析:A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受损的拿过程,发现的是“嗜盐菌在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和被置于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后,其整套分子修复工具‘都被激活了”。而不是“有好几套独特的DNA修复‘工具’”
C 应该是所有嗜盐菌的整套“分子修复工具”都被激活了,但80%的嗜盐菌活了下来。
D“继续生存并正常繁殖”有误。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高盐浓度导致与辐射类似的后果,在强烈紫外线辐射下嗜盐菌的存活率达80%,因此在高盐浓度海水嗜盐菌的存活率也约为80%。
B.实验证明嗜盐菌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中仍能继续生存,可见嗜盐菌在完全无水的极端干燥环境中也可存活下来,或处于半体眠状态。
C.如能获取嗜盐菌特有的DNA修复“工具”并将其移植到人体中,那么人类也能在致命的紫外线照射下和极端干燥的真空环境里生存。
D.美国航空航天局之所以愿意资助嗜盐菌的研究项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它有助于解决宇航员因受宇宙射线伤害而引发各种疾病的难题。
答案D
解析:A中相似的结果是指“使有机体的细胞,特别是细胞中的DNA受损,
B文中的“嗜盐菌躲藏在这些像一个个小房子似的盐的晶体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半休眠状态”,而这些晶体是“含有微量水分”,如果要恢复正常的生存活动,则要“盐的晶体有机会重新融入有水环境中”,所以推断错误。
C过于主观。文中是说“也许能为增强人体修复DNA受损的自然能力开辟新的途径。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1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仇齐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 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 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 度:衡量
答案:C
解析: 倡:通“唱”,唱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 故燕王欲结于君
答案:A:之,前后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前“其”,第三人称代词,它的,它们的;后“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C前“则”表假设,那么;后“则”表转折,却
D前“于”连词,表比较;后“与”,介词,和,与。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答案:B
解析:“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不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译文: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
解 析:三个计分点:“虽” “ 瘁臞”“犹未有益”,每个计1分。
评分细则:虽,译为“即使”,表让步,答成“即便”“就算”等相近表述,也给1分;答“虽然”,不给分。
“瘁”,憔悴;“臞”,消瘦。“瘁臞”两字均有“瘦”这层意思,答成“消瘦”“瘦弱”“枯瘦”等也给1分。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译文: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解 析:三个计分点:“从”“衣文”“媵”,第个计1分。
“从”有使动意味。如《鸿门宴》“从沛分百余骑来见项王”。
“衣文”,“衣”为动词,穿着;“文”,取其本义,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此处是指有花纹和图形的衣服,即华丽的衣服。
“媵”译为“陪嫁的侍妾”。如遗漏了“陪嫁的”这个消息,不给分;如答“妾”,也给1分。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
解 析:三个计分点:“其”“入”“已己疾”,每个计1分。
“其”指示代词,代前文“良药”。
“入”,“喝下”之意。
“已己疾”,译为“使自己的病治好”。
14.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答:指墨子“若辩其辞”
解 析:这里考查的是代词“此”所代指的内容,结合上文“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加以概括可得。
评分细则:如仅答出“若辩其辞“,没有行为主体“墨子”,只给2分;如答“墨子之说”,则与标准答案相反,不给分;
考生如引用原文作答,以“若辩其辞”或“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作答,均给2分;如仅引用“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或“以文害用”,则给1分;
如果虽出现“若辩其辞”这个关键词,但还引用了“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或“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句作答,则只能给1分。

译文:
英明君主的治国原则,就像有若回答宓子时所说的那样,治国要有术。君主听取言论时,欣赏说话人的口才;君主观察行动时,赞赏他们的远离实际。所以群臣、士人、百姓讲话都深远阔大,行为也远离实际。
宓子贱治理单父这个地方,有若来拜见他,说:“您为什么瘦了?”宓子贱说:“国君不知道我没有才能,让我治理单父,政事紧急,心里忧虑,所以瘦了。”有若说:“从前虞舜弹奏五弦琴,歌唱《南风》之诗,天下就太平了。现在单父这样小,治理它还忧虑,治理天下将怎么样呢?所以掌握术来统治国家,身子坐在朝廷里,脸上有少女的红润气色,对治理国家没有什么妨害;不掌握术而治理国家,即使身体劳累、消瘦,还是没有什么益处。”
楚五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自实践是可行的,但是他的言论却多而不动听,这是为什么?”田鸠说:“从前秦伯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让晋国修饰打扮他的女儿,随着陪嫁去的衣着华丽的女子有七十人。到了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妾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说是善于嫁妾,不能说是关于嫁女。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珠子。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匣子又用肉桂和花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用玫瑰来装饰,积聚起绿色的翡翠。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珠子。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可以说是善于卖珠子。现在世上的言论,都说一些漂亮动听的话,君主只看到他的文辞华丽却忘记了它是否有用。墨子的学说,传播先生之道,论述圣人之言,以宣示人们。如果修饰他的言辞,担心人们就会流连于文采而忘记了它的价值,因为言辞而损害了实用。这和楚国人卖珠子,秦伯嫁女儿是同类的事,所以他的言论虽多却并不动听。
宋王和齐国作对,修筑武宫。一个名叫癸的歌手唱着歌,行人停下来观看,修筑的工人不知疲倦。宋王听说此事,就召见歌手癸并赏赐他。歌手癸回答说:“我的老师射稽唱得比我还好。”宋王召见射稽让他唱歌,行人不停步,修筑的人感到疲倦。宋王说:“行人不停步,修筑的人感到疲倦,射稽唱得不如你好,这是为什么呢?”歌手癸回答说:“您可以检查一下我们的功效。”癸唱歌时修筑的人只筑了四板,而射稽唱歌时却筑了八板;检查墙的坚度,癸唱歌时筑的墙能戳进去五寸,射稽唱歌时修筑墙能戳进去二寸。
良药苦口,可聪明的人都鼓励自己喝下去,知道喝下去以后自己的病能痊愈。忠言逆耳,可英明的君主却愿意听取,知道它可以达到功效。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解 析:从内容、手法、语言三个方面分析。
评分细则:答到要点,分析合理,一个要点记1分,答对四个及四个以上记5分。只是摘引了诗中与要点相关的字词,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合理,不记分。
答题不在参考答案之内的,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表述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得体,分析到位,结构完整,可酌情增加1分。

② 08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卷详细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答案详解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慕qīng 俊彦yàn 渲染 xiàn 嘉言懿行yì
B.轩昂xuān 萦绕yíng 酽茶yàn 怦然心动pīng
C.黏膜nián 囊括náng 笃信dǔ 桑榆暮景mù
D.脊梁jí 甄别zhēn 晋谒yè 披肝沥胆lì
【解析】 C(A项,渲- xuàn,B项,怦-pēng,D项,脊-jǐ,这三个字中,前二个属于形声字误读,后一个属于习惯性误读。)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黄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
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嘻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解析】 D(“嘻”应为“嬉”。本题仍然保持了近年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辨识汉字字形的命题方式。做这道题,看起来每项都有40余个信息符号,但实际上辨识点每项只有那么一两个,可以快速扫描,顺手标志辨识点,无把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排除等方法得出答案。实际上,本题D项的“嘻”从构字法上一眼可知,用于小球状或颗粒状的东西,“棵”多有用于植物,“古柏”属于植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时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解析】 B(做这道题,在积累理解词语含义的前提下,一定要通观选项的整体语境。B项“一挥而就”意为一动笔就完成,形容写文章、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这里陈述对象是计算机的工作,不可能“一挥而就”,这里属对象不当所造成,可改为“一蹴而就”。A项中“唇齿相依”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为关系密切,互相依存;C项“格格不入”形容互相抵触,不相投合;D项“林林总总” 形容众多,这三个成语均符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了正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解析】 C(A项“获得……好评”与“好评如潮”属句式杂糅,应删掉“如潮”。B项中“对于”应该为“对”, 这两个介词凡是可以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是有的用“对”的地方不能用“对于” ,“对于”常指问题(贬),且只能做补语或独立于句首做状语,而“对”常用做介词,在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或者表示“跟”和“朝”、“向”的意思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这里“群体、社会、他人”表示的是人与事物的对待关系;另外这一句中“群体、社会、他人”并列顺序应该是“他人、群体、社会”。D项中“阐明”与“张扬”属搭配不当。)
5.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解析】 A(四个选项中,末字都是平声,与出句的仄声相反,符合平仄规律,但C项的末字“飞”为动词,与上句表颜色的形容词“青”不配对,先排除这一项;D项中“高”虽为形容词,但与“碧”不属同一范畴,且“风平浪静”与“身正才卓”在意境上难以对接,亦排除;B项基本上也可对上上句,但“阔”字与对字的“静”同属仄声,已犯对联忌讳,“情深海阔”中“情深”与“海阔”并无联系,而且“心平浪静”与“情深海阔”也不存在多大关系,比较起来“志远天高”与“心平浪静”就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全句平仄相对,意境相合,属最工整的对句,当选A。)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上,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向了高峰。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坛。
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开始打破人们对科学的迷信。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通过媒体传播时。那些参与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陷入了深深地内疚之中。他们开始感到,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存在着潘多拉盒子。

③ 08湖南高考语文答案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湖南卷)语文科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B 8.C 9.A 10.C 11.C 12.B

13.(1)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

(2)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14.①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②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颖有意同他保质了距离。③欧阳颖升迁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而不是丁晋公的提携。

15.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16.(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2)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7.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18.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①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②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 到的另一种景象。③都能从中看出诗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20.感受 静趣 裨益

21.(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

②赏析就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一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闲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企图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
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保外就医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的艺术享受。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

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

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④ 求08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卷原卷在线等5

http://news.xinhuanet.com/e/2008-06/09/content_8330094.htm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颔联hàn 思忖Cǔn 诮声qiāo 物阜民安fù
B摒弃bìng 咋舌zé 泠然lěng 倾箱倒箧qiè
C沉浸jìn 跻身jī 撰写zhuàn 大笔如椽yuán
D宽宥yòu 车辆liàng 仓廪lǐn 凭栏骋目Chěng 【D】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聚沙成塔,集掖成裘,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积累全面丰富的知识。
B乡村风光,甚觉宜人,野外景致,殊有情趣,远近树木参天,蔚为大观。
C他的散文和小说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扣人心弦之笔和感人肺腑之言。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听到带有浓郁山野情调的中国民歌,感到别有风味。【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C】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D】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B】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于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刺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采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祢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问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自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剐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 D不对称性 【D】
7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B】
8下列表述符台原文意思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丁打破对称性
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
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个近
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
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C】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A.】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韪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4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川,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川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川。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日歙州,民习律争,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枧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3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日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川,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佑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监狱.。②箦:竹席:。○3鞠:审讯。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C】
1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
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
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
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世。【B】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人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
苦恼。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
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14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1)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2)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3)欧阳颍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标:☆地$,々月Ⅻ自m口。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谈静
朱光潜
(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厂。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破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2)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3)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4)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争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问。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水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办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退想,你心中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5)我这番话部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特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6)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昧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绐青年的十二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略有删改。)
【注】本文系朱光潜《绐青年的十二信》的第三封信,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17、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18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4分)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
点。(5分)
答:(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2)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
(3)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山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
答:感受 静趣 裨益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
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与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闹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领略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界的空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和艺术享受。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
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
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万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⑤ 求 对历年语文(湖南卷)高考试卷

http://www.hngk.net/web/2007-05-02/2337.html我不会做链接,又发不了,你去这里下载好了,按下载,再保存网页很方便专。不过只有这十年的,不属过虽然我不是湖南考生,但就我的经验来看,真题做十套也就够了。毕竟除了基础知识其他都不会重复,主要是学会答题方法,而且,如果和北方的高考一样总在改革,那就更没有必要看那么久以前的题了

⑥ 2008年高考湖南省语文试卷及答案

潇湘晨报和三湘都市报都会有了滴~

⑦ 求2008年湖南高考语文卷!

没出```要22号吧````

⑧ 2008年语文高考湖南卷答案

2008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详解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颔联hàn 思忖cǔn 悄声qiāo 物阜民安fù
B摒弃bìng 咋舌zé 泠然lěng 倾箱倒箧qiè
C沉浸jìn 跻身jī 撰写zhuàn 大笔如椽yuán
D宽宥yòu 车辆liàng 仓廪lǐn 凭栏骋目Chěng
【答案】 D A 悄声qiǎo B摒弃bǐng 泠然líng C 大笔如椽chuá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聚沙成塔,集掖成裘,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积累全面丰富的知识。
B乡村风光,甚觉宜人,野外景致,殊有情趣,远近树木参天,蔚为大观。
C他的散文和小说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扣人心弦之笔和感人肺腑之言。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听到带有浓郁山野情调的中国民歌,感到别有风味。
【答案】A 集腋成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答案】 C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培育良种;使某种感情得到发展,培育友谊;培养教育。
培育新人
B本指在水面上出没,比喻盛衰、消长,也指随波逐流,与道沈浮俯仰。(《淮南子?原道训》) 与世沉浮
涵养:修养,很有涵养; 滋润养育 用造林来涵养水源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答案】 D“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保持……缅怀和感恩。搭配不当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答案】B本语段的话题是“龙”,这一句应该是解说前一句舞龙的原因,后一句是解说龙的群众基础,所以答案为B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于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刺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采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祢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问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自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剐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 D不对称性
【答案】D“不对称性”是次阅读材料的中心话题。
7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答案】B 阅读第2自然段可知。
8下列表述符台原文意思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答案】C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的是: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B原文为“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原文为“自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剐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答案】A B原文已指出“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跟教育没有关系。C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推断明显不对。D不一定,原文指出“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韪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4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川,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川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川。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3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日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川,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佑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 :监狱.。②箦(zé):竹席:。○3鞠(jū):审讯。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
【答案】C 公坚不回 回:反悔
1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答案】C 代词,他们的A前一个为:所以。后一个为:趁机B。前一个为:因。后为一个为:用。D前一个为:随,介词。后一个为:和,连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国得安然舒适。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世。
【答案】B 不能说“民风不正”,原文无此意。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人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苦恼。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14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1)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2)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3)欧阳颍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

⑨ 2008年全国各个地区的语文高考试卷WORD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教育网上有很多,符合你的要求!

阅读全文

与2008湖南语文高考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