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云南师范高三语文试卷

云南师范高三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1-03-13 12:58:02

①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2013届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答案

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1.(3分)C 【解析】偷换概念。原文是“FOXP2基因中有一两个位点突变,造成大脑的基底节在发育期不能很好发育”。
2.(3分)A 【解析】B选项表述绝对化。原文说“可能还有10到1000个之多”;C选项选择变兼备。原文说“此后可能通过进化适应或自然选择在人群中迅速扩张”;D选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研究人员推测”。
3.(3分)D 【解析】原文的“前者”是指“非声调语言地区的人”。
4.(3分)C 【解析】交:副词,一齐,同时。
5.(3分)B 【解析】第①句是汪应轸陈述临清以南一带的民情,不属直言敢谏;第③句是以联名上奏的行动间接表明汪应轸敢谏;第⑥句是通过由史论人的立场间接表明汪应轸直言敢谏。
6.(3分)D 【解析】根据原文,汪应轸并非当面劝谏皇帝南巡,而是通过上疏奏请的方式,此处属无中生有。此外,汪应轸及联名上书的官员遭受的杖责最主要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奏请时讽喻失当,还由于汪应轸这种直言敢谏的方式触怒了皇帝。
7.(10分)译文:
(1)(5分)汪应轸率领一百多个精壮农夫排列在水边,船来了,立即把船拉出泗州境外。(5分:率,列,次,定语后置,句意)
(2)(5分)凡是一方有盗贼,地方官不去扑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都应从重论处。(5分:警,俱,论,省略句,句意)
8.(5分)梅花岭上梅花盛开,“岁寒真气”的梅花有坚贞不屈的象征意义,诗人敬仰忠肝义胆、侠骨雄风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以梅花写出了英雄浩气长存,以此激励着后人,表现了作者追慕先烈,愤世嫉俗的情怀和贯穿全诗的那种沉重的危机感。
9.(6分)(1)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史可法赤心奉国的崇高气节。以清兵南下,势不可挡来凸现史可法只身支撑南明半壁江山的突出地位;以群小的勾心斗角,破坏大局反衬史可法的坚决抗战;以福王的荒淫无耻,映照史可法的誓死抗清。(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南明王朝比为“半壁青天”,用“一柱撑”比喻史可法支撑大局的突出作用,凝练又生动。(3)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写出了政局如此岌岌可危、不知死活的福王君臣竟还在宫中纵情声色,逸乐不休;用“靴刀”的典故,精炼表现出史可法誓死抗敌的崇高精神品质。(4)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首句“沿江烽火怒涛惊”虚写清军大举南下,形势危急,渲染得有声有色;末尾两句“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写梅花岭上梅花盛开,是实写。但是梅花蕴含坚贞不屈的象征意义,又可说是虚写。(答对两点即给6分)
10.(每空1分,共6分)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独留青冢向黄昏
(3)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25分)
(1)(5分)EC (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D不得分。)
【解析】A“一见钟情”错误,D与主旨不符。
(2)(6分)玛莎小姐心地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2分)对爱情渴望、浪漫、充满幻想;(2分)仅凭主观想象办事,结果“好心办坏事”,反而害人害己。(2分)
(3)(6分)作者借蓝点丝绸背心巧妙地表现女主人公玛莎小姐从满怀憧憬,到失落、痛悔、悲伤的巨大心理落差。(3分,意思对即可)
①玛莎对画家萌生好感之后,玛莎小姐开始穿上她的蓝点绸背心站在柜台后面,含蓄地点出了女主人公恋情初萌时的欢快。(1分)
②玛莎在见到布拉姆伯格发火时,她“有气无力地靠在货架上,一只手摸着她的蓝点绸背心”,巧妙地点明了她在明白真相后的震惊及悔痛。(1分)
③玛莎在知道真相后“脱去蓝点绸背心,换上她过去常穿的那件深咖啡的旧哔叽”,委婉地暗示玛莎希望破灭后的悲伤。(1分)
(4)(8分)启示——不要自以为是地猜测未知的人和事;(1分)做事情不能抱着一种幻想的态度,更应该付出实际的行动;(1分)在生活中要避免好心办错事。(1分)小说中的玛莎小姐还没出嫁,对爱情有渴望,相信自己通过猜测了解了意中人的种种,所以才会自作主张的为面包抹上黄油,作者这里的女巫是指她,对这个自作聪明却弄巧成拙的女主人公有嘲讽的意味。(5分,意思对即可)
12.(25分)
(1)(5分)BC (答B得3分,答C得2分,答A得1分;答D、E不得分。)
(2)(6分)①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寻求创作的经验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②他对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③他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每点2分)
【解析】注意文中的关键词句“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就古典文学研究
而言”。
(3)(6分)①林庚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并创造性地将中国诗歌的民族形式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之中。②他的学术研究独具慧眼,成就非凡。③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严谨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每点2分)
【解析】抓住“魅力”在“诗歌”“学术”“人格”三方面的体现,加以概括整合就可以作答。
(4)(8分)观点一:其人生作为都指向青春、理想和美,有追求,潇洒自如,诗意生存。
理由:①林先生自幼心里埋下诗的种子,一生坚持诗歌创作,诗意新颖,意识现代,语言浅显而含义深邃;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交融着他的人格魅力,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③诗人的气质、风骨和学者的胸襟、追求完美统一在林先生身上。
观点二:高瞻远瞩,孜孜以求,执着探索,精神永驻,生命如诗。
理由:①林先生首先是诗人,一生心系诗歌,从旧体诗到新诗,勤于创作,不断探索,诗歌贯穿生命始终;②学术研究独具慧眼,学风严谨又灵活,一生笔耕不辍,奋斗如诗;③讲坛上才华横溢,诗人风度,吸引学生,教学出色;离去时潇洒从容,生命最后的遗憾也诗意。(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得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13.(3分)D 【解析】易:改变。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A选项“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不合语境。B选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指行为、做法,不指意见。C选项“耳鬓厮磨”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此处使用对象有误。
14.(3分)A 【解析】B项,“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是……结果”不搭配;C项,“取缔……考试活动的开展”属于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应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后面加上“的数量”。
15.(3分)C 【解析】注意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顺序,由上到下,由面及点。作者站在布达拉山从上往下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从“山上”到“山坡”的景色⑤,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②,再是沙丘下的“田地”④;①③⑥写田地上的村庄和建筑,其中①句是总写,③句写民居,⑥句写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
16.(5分)概括:懂事少年誓考名校激励母亲,爱心人士力助学子圆梦清华。(2分)
点评:山西少年考清华激励病母,让人动容。这无不体现了精神力量的伟大。人,之所以为人,不是为了吃喝而活着的,人不能没有精神,在精神力量的支撑下,一个人才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亦可以从孝心和慈善的角度点评)(3分)
17.(6分)示例: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而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
杜甫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天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18.(60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少年时就有志向操守。正德十二年考取进士,选为庶吉士。正德十四年,皇上下诏书宣布即将往南方巡视。应轸上疏反对说:“自从皇上下诏以来,大臣和百姓徘徊不定,没有主意。临清以南一带,百姓相率抛弃家业不事贸易,往山谷逃窜。如果皇上不立即收回成命,恐怕发生意外。从前谷永劝阻汉成帝,说:‘陛下厌弃高贵的尊号,喜欢平民的卑称。几度离开深宫,早晚露身在外,与众小人为伍。使掌管宫廷门户和在宫中值宿警卫的人,手持武器却守卫空宫。’他的话对于现在倒是很确当。谷永,是亲狎阿谀的臣子;汉成帝,是昏庸的君主。谷永进言汉成帝尚能容忍他。难道以陛下的圣明,还不能接受臣下的直言进谏吗?”疏章呈入,滞留在宫中。接着应轸又与翰林院修撰舒芬等人联名上奏请求。都跪在宫门外,受杖责几乎丧命。
(汪应轸)在翰林院学习结束后,朝廷准备授官给事中。皇上有旨任他为地方官,应轸于是外任泗州知州。泗州土地贫瘠人民懒惰,不懂耕种养蚕。应轸鼓励百姓耕种,买来桑树种植。又招募江南的女工,教当地人用蚕茧抽丝纺织。百姓因此丰衣足食。皇上正在南方征伐,宫中的使者沿途骚扰。汪应轸率领一百多个精壮农夫排列在水边,船来了,立即把船拉出本州境外。皇上驻留南京,命令泗州进献善于歌唱奏乐的美女数十人。应轸奏道:“本州女子粗蛮,无人符合皇上的要求。臣过去曾招募了一些善于养蚕纺织的妇女,请收入宫中,传授养蚕纺织的技术。”此事于是作罢。
世宗登基,应轸召入任户科给事中。山东的矿盗起事,劫掠东昌、兖州,流窜进入京师地区和河南境内。应轸上奏说:“平定盗贼和抵御贼寇不同。抵御贼寇,只要将其驱赶出境即可。如果为了平定盗贼听任其流出本地,这是嫁祸邻近的地方。凡是一方有盗贼,地方官不去扑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都应从重论处。”获皇上批准。应轸在户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时弊。为便于养亲,请求改任南京官职,于是调往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正在议论追封兴献皇帝尊号。一向知道应轸有名,想靠他协助自己。应轸与他们议论不合,就奏请遵循礼经、尊崇正道,以安人心。皇上不予答复。
嘉靖三年春季,应轸外任江西佥事。过了两年,上疏称病,不待复命即回乡,被巡按官员弹劾。皇上下令司法部门将他逮捕审问。应轸自述尊亲年迈,又无兄弟,请求退休以事奉养。吏部为他求情,于是得释。过了一段时间,因朝臣纷纷推荐,以原官获启用,视察江西学政。后遭逢父丧回乡,因病去世。

② 求云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题中的名篇名句默写,呵呵正好没有(五),然后第

把题发上来吧,看看会不会,,

阅读全文

与云南师范高三语文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