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验试题答案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朗读两遍。
百舸争流( ) 怅惘( ) 寥廓( ) 百侣( )
峥嵘岁月( ) 稠密( ) 遒劲( ) 遏制( )
2.下列两个字各有几个读音?请分别写出来,并组词。
劲:
尽:
3.比较下列各组形似字的意义,然后分别组词。
洲—— 竟—— 苍—— 侯——
州—— 竞—— 沧—— 候——
4.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漫江:即满江。漫,遍布,充满。
B.沉浮:本指起伏升降,常比喻社会或个人的起落盛衰。
C.峥嵘:指超乎寻常,不平凡。也指山势高峻突兀。
D.激扬文字:是指激动昂扬的文字。
5.“遏”,可以组成两个词,一个是“遏制”,另外一个是“遏止”,请翻阅词典,弄清其含义,再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遏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遏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诗余等。因为词牌的限制,故写词又称填词。
B.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C.“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D.毛泽东的词虽然反映的是现代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但因为采用的是古体诗的形式,因此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7.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层林尽染”意思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都像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意思是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意思是,读书人常常意气用事,批评别人强劲有力。
D.“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一样。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使用了反问,因为问题不需回答。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使用了借代,用“江山”代“国家”。
D.粪土当年万户侯: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万户侯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9.词受平仄押韵的制约,语序往往要做一定的调整。请用现代散文句式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句话。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感悟鉴赏】
◆同步阅读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总领这一阕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霜天”即________。
3.这节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翔浅底”如果换成“鱼游浅底”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怅”的原意是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
6.“沉浮”同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
7.这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8.“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
9.“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_。
10.这节诗由________字领起,先________,再以设问结尾,实际上巧妙地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上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阅读
忆秦娥 忆秦娥•娄山关
李白 毛泽东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从头□,苍山如海,残阳如□。
1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 泣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12.这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以“月”为例加以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14.比较以上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分析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应用】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试分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所写景物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学完这一课之后,是否也想尝试填词呢?实际上,填词并不难,只要掌握相关词牌常识,便可以“照猫画虎”,填上一首词了。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也叫词牌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或词牌。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我们先从简单的《如梦令》开始。
先看例子:
如梦令
词例:[宋]李清照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 ● ◎ ○ ○ ▲,
浓 睡 不 消 残 酒。
◎ ● ◎ ○ ○ ▲。
试 问 卷 帘 人,
◎ ● ● ○ ○,
却 道 海 棠 依 旧。
◎ ● ◎ ○ ○ ▲。
知 否!
○ ▲,
知 否!
○ ▲。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 ● ◎ ○ ○ ▲。
说明:《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用字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压平声韵 压仄声韵
标记符号 ○ ● ◎ △ ▲
依照上边词谱,现在请你试着填一首《如梦令》,题目自拟,内容自定。你可以先不去管平仄,只要押韵即可。
如梦令( )(题目)
________,(韵)【六字】
________。(韵)【六字】
________,【五字】
________。(韵)【六字】
________,(韵)【二字】
________,(韵)【二字】
________。(韵)【六字】
3.(选作)《沁园春•长沙》借助词的形式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追求,仔细体会词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之余,你能否将其改写为其它诗体呢?比如说,新诗、散文诗……。
4.(选作)有人说毛泽东的诗气度恢宏有帝王之气,胜过曹操的诗,你怎么认为呢?试从创作背景、写作意图、意象运用、语言特点、思想感情、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选一两个角度即可)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积累整合】
1.请给下列词语字标上读音,并朗读两遍。
彷徨( ) 寂寥( ) 青荇( ) 颓圮( )
彳亍( ) 浮藻( ) 长篙( ) 漫溯(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息 轻手摄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篱墙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惆怅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凄婉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3.解释下面两个词语,然后再翻阅词典进行订正,并且试着用这两个词写一句诗。
【寂寞】
我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词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
【寂寥】
我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词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B.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C.她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默默彳亍着。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5.默写填空。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 )
丁香一样的( )
丁香一样的( )
在雨中( )
哀怨又( )
——《雨巷》
那河畔的金柳,
________________
波光里的艳影,
________________。
【感悟鉴赏】
◆同步阅读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标出本诗的韵脚,体会其音韵的婉转。这首诗主要押______韵。
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B.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一种肝肠寸断之感。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3.如果说诗歌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采用了象征手法,那么请写出下列短语各象征了什么。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
4.本首诗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为背景意象,一为主体意象;请分别找出来,并任选一个背景意象,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背景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体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诗中任选一节,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7.找出本诗中的主要意象,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意象,说说它是如何来渲染和表现作者对康桥的眷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以诗歌的第四小节为例简析该诗融情于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作)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月派”在新诗的写作上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举例分析《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三美”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累整合】
1.xí tái wǔ bō xiè niǔ ní chì bó
2.菲:fēi芳菲;fěi菲薄 壳:ké贝壳;qiào地壳 悄:qiāo悄悄;qiǎo悄然 结:jiē结巴;jié结党营私
3.堤堰 偃旗息鼓 揠苗助长 忸怩 纽带 扭曲 屋檐 赡养 高瞻远瞩
4.①排比 ②比喻 ③借代 ④拟人
5.C(乳儿对大堰河的爱并非是含蓄的)
【感悟鉴赏】
1.抚养、喂养 养活、供养
2.一种生理现象,是“梦”的本义 在现实的具体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想法,是“梦”的比喻义
3.第一、二个:介 行为的目的 第三个:连 行为的原因
4.本课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纯朴,但不便抒情;而用“你”则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5.排比 勤劳、善良、乐观、充满爱心
6.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分,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
7.因为大堰河的身份是一个保姆,梦中做了她乳儿媳妇的婆婆,这对于她来说是非分的,所以不能对人说;但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是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这个梦体现了她那慈母的深情。
8.D
9.D
【探究应用】
1.略
2.
歌
徐志摩译
我死了的时候,亲爱的,/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淋着雨,也沾着露珠;/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觉不到雨露的甜蜜;/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在黑暗里倾听悲啼,/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我也许,我也许忘记。
单元达标
1.A 2.C 3.C 4.B 5.①⑦ ②⑧ ⑩③ ④⑤ ⑥⑨ 6.A
7.D(作者和“百侣”游泳,击起的波浪把行船阻挡住了,侧面表现了游泳者“风华正茂”,搏击风浪,要做革命的中流砥柱)
8.B
9.C(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手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处应选“拨”。“飘、吹、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当为C)
10.A
11.C
12.山 颜 端 看 寰 间 还 攀
13.指毛泽东从北京赶来重游昔日革命根据地。
14.①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②欢乐祥和,清幽活泼,而又峭拔耸立(山)。
15.这句话应该和下阙首句连接起来理解。此句是说黄洋界地势险要不足观,可观的是当时人民充满壮志豪情的革命景象。
16.C
17.诗歌内容提示:诗的第一节写的“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表面看来并无联系,其实和“思念”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内心思念的焦灼、烦躁、惆怅、失意等情思。“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极言时间之缓慢,“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极言距离之遥远,两个比喻,诗意全出,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那种焦灼感和迫切感。“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两句诗形象地表明诗人内心虽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藏在心里,不让它轻易流露出来。全诗写“思念”,但不着一字,写得缠绵、凄婉。
❷ 三维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一 答案
11年了我也再找
❸ 四川高一语文必修一的书本答案,急求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内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容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❹ 高一语文必修一讲与练练习手册鸿门宴答案
作业还是自己做吧,如果实在有不会的可以用作业帮,网络自己开发的东西,手机版的用手机扫一下题目自动就会出现解题答案。适用于一年级到高三的童鞋。
❺ 高一语文《学海导航》必修一答案
去书店买一本一模一样的不就有了么,一般网上是不会有这种答案的。
❻ 高一语文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四节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有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提供的是人教版的
希望你快乐!
❼ 高一语文必修一的题
公园里的树木花草不下百种,而最早能够感受春的气息,应该是柳树。你看,当版冬天的脚步刚临近尾声,柳枝权头上就挂满了叶苞。一个个坚实.含蓄。如同青涩的果子,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初春的阳光才洒向大地,它那草绿色的细叶早已舒眉展姿,第一个含笑向春天问好了。更为有意思的是当春风贻荡,百草回生时,它早已枝繁叶茂.阿娜多姿,在温暖的微风中摇曳......。
正是柳树这种对阳光.对春风 敏锐的触角,让她率先抓住初春的温暖,感受早春的气息,以勃勃生机回报给春的恩赐;也正是柳树这种敢为树先的精神,让她在众多的树木花草之中脱颖而出,潇洒新装,用行动报告着春的到来。也许,残冬的余寒还会用冷峻身躯威胁柳枝;也许,柳树的叶苞面对冷冽的的寒风不得不相抱更紧,但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朝气蓬勃的绿色世界必将 映入人们的眼帘......我爱柳树,更爱柳树这种先知先觉的敢为树先的精神!
❽ 高一语文《必修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谢谢
http://mypage.zhyww.cn/post/200512/83691.html上有的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其中第Ⅰ卷30分,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分,为主观题。
第Ⅰ卷(3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吞噬 (shì) 熨(yù)帖 小心翼翼(yì) 入不敷(fū)出
B.倒坍 (tān) 炽( chì)烈 不屈不挠(ráo) 魂牵梦萦(yíng)
C.惬意 (qiè) 了望 (liáo) 凝眸远眺(mōu) 曝(pù)背谈天
D.粗犷 (kuàng) 呆滞 (zhì) 目光炯炯(jiǒng) 不可胜(shèng)数
2. 下列各组中字形均正确的一组是:( )
A.震荡 匮赠 众说纷纭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B.震颤 甲胄 臭名昭著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C.肃睦 呆滞 震撼人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和睦 暄闹 哀声叹气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3. 下列各句中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
B.在楼下时,不是有人在喊“其他人抬到美术教室去”吗?我不属于“其他人,”我还活
着。
C.“这个城叫什么名字?”我问这位躺在我旁边的人。
D.“该死的,”司机大声地回答:“你们已经解除灯头管制了吗?”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跟他(凡尼亚)不论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 的历害,得换一个活塞了……
②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 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
③每一幅照片都有 人心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
A.震荡 震撼 震颤 结果 B.震撼 震荡 震颤 后果
C.震荡 震颤 震撼 后果 D.震颤 震撼 震荡 结果
5.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
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B.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确乎少了些刚烈。
C.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D.一个月后,他的病逐渐好起来了,这已是他第四次起死回生了。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B.这家医院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的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立了细胞动力学研究的
基本方法。
C.思想要通过或者依附于一定的东西——画家用色彩线条,音乐家用音响旋律,文学家用的主
要是语言。
D.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推进消费体制改革,努力完善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和价格欺诈行为。
7. 填入下句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仰视天空,________________。
①这场残酷的战争也会告终。
②和平与安祥会重新回来
③冥冥之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8.下面关于散文的诵读,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文的诵读,表喜之情态,语气宜气满声平,语调宜平稳舒缓;表哀之情态,语气宜气缓声柔,
语调宜平稳舒缓;表乐之情态,语气宜气快声高,语调宜逐渐上升;表忧之情态,语气宜气短声细,
语调宜升降曲折。
B.《荷塘月色》一至三节写淡淡的哀愁,朗读时语气宜气缓声柔,语调宜铿锵有力;四至六节写淡
淡的喜悦,朗读时语气宜气满声平,语调宜平稳舒缓;第七节写愉悦之情,语气宜气快声高,语调
宜逐渐上升。
C.《听听那冷雨》全篇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为主,朗读时语气宜气短声细为主,语调宜升降曲折为
主。适当加入沉稳、强疾节奏。
D.散文整篇的朗读节奏大致有轻快、沉稳、舒缓和强疾四种。轻快节奏,一般语速较快,气快声清,
表示欢快、幽默;沉稳节奏,一般语速较缓,气足声强,表示庄重、压抑、悲痛;舒缓节奏,语速较
慢,气缓声柔,表示舒坦、悠闲;强疾节奏,一般语速较快,气促声强,表示激动、紧张。
9.下面关于诗歌的诵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格调昂扬豪迈,要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看”、“怅”、“问”、“忆”
领起的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B.《致青年公民》激情洋溢,声音的停连可以借助阶梯诗的格式来处理,读出热情奔放的气势,但
不能一味高亢,要整体设计声音高低、节奏快慢的变化,在声音形式的变化中突出点题的关键诗句。
C.《相信未来》沉稳而坚定,前3节收尾的“相信未来”要用逐次递进的声音表现,与第4节前两句
情感贯通。第5、6两节,不能在每句诗后都作停顿,以免阻滞情感表达,要抓住“不管……是……
还是……”、“我坚信……一定会……”几个关键词,一气呵成,在语气对比中表现坚定的信念,然
后用真诚而高昂的语气读出第7节。
D.《六月,我们看海去》节奏明快,可以用拖调徐吟的方式来朗诵,要处理好节奏,和着一群风风
火火的青年人奔向大海的脚步声来读,甚至可以尝试用现代摇滚乐“说唱”的节奏形式,来表现诗句
中那中天然的韵律感。
10.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赤壁赋》选自《苏轼文集》,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所作。“赋”是一种文体,
“主客问答”是赋常用的一种形式。《赤壁赋》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散文的笔
调与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
B、梭罗的《寂寞》与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都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都对人与自然的
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只是前者更多是从感性的生存方式方面展示了一种自足的生存境界;而后
者则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C、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小说结尾很有特色,被人们称为“欧·亨利式结
尾”,代表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D、肖洛霍夫是苏联作家,曾获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复活》等。
第Ⅱ卷(120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一)课内语段翻译(8分)
11. 把《赤壁赋》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把《六国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课外语段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
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
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
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
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3.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①今岁春雪甚盛
②石篑数为余言
③与杏桃相次开发
14. 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3分)
①梅花为寒所勒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15. 文章第二段中,作者反复写桃花的迷人之处,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正面描写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的句子有 与 。(3分)
16.阐述一下你对袁宏道的观点、态度的看法(3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①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
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
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
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
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
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②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
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
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
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
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
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
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
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
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
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
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
散文更美丽得多?
17、文章第①段中划线句子说江南的冬天“不但感不到岁时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
含蓄在那里的生气”的依据是什么?(至少要找出三点,3分)
⑴
⑵
⑶
18、作者写江南雪景,并未进行描写,而是引用了四句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试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
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
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
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
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
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
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
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
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
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
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
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9.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史铁生在本文中的观点态度(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20—23 题。
峭壁上的树
①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子弹尽
粮绝之后你才又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②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
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
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
峭壁上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达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③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
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
④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
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⑤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
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李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
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美土肥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搔首弄姿,
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携手,
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靠了自己的力量,长
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
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⑥那一年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⑦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
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
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
烈地拥抱世界了!
20.第一段由两个问句组成。(4 分)
(1)作者写第一个问句的目的是为了表现 (不超过 11 个字)
(2)作者写第二个问句的目的是为了表现 (不超过 11 个字)
21.第五段写桃李杨柳,有什么作用?(4 分)
0 (不超过 20 个字)
22.体会第三段和第七段中加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外?(4 分)
(1)使用第三段中加点的句子的好处是 (不超过 18 个字)
(2)使用第七段中加点句子的好处是 (不超过 32 个字)
2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文中的酸枣树是主动选择艰苦的生存环境来锻炼自己的。
B.作者写酸枣树“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形象地阐述了所有奋斗者必定会成功的哲理。
C.原文最后划线句子的含义是:有了崇高的信仰、理想,就会为使整个世界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D.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第三、四、五段是第二部分,
第六、七段是第三部分。
E.本文是借赞美酸枣树来赞美具有酸枣树精神的人。
四、现代诗歌鉴赏、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18分)
24.现代诗歌鉴赏(5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
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1) “我用残损的手掌”这一标题有何内涵?(2分)
(2)诗人巧妙地将祖国的大地河山,压缩在一张地图里,通过用手抚摸地图的联想,全诗采用了什
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分)
2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
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①。儿辈功名都付与,
长日惟消棋局②。宝镜难寻③,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安石,是东晋名将谢安,他统率八万兵力,迎击号称百万大军的苻坚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
辉煌胜利。但是,谢安有过一段不得意的历史,曾被奸佞构陷,皇帝不信任他。有一次东晋孝武帝
召宴,谢安在场。一位叫桓伊的人弹筝唱歌,唱的是曹植的《怨诗》,其中唱道:“为君既不易,
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替谢安表忠心。于是,谢安触景伤怀,忍禁不住落下泪
来。②淝水之战时,谢安的儿子谢石和侄子谢玄,率兵迎战,当捷报传来时,谢安与客人下棋,他
十分从容的说:“小儿辈遂已破贼。”由于被皇帝猜疑,不为世用,只有在棋局中打发日子,忠
信见疑,不为世用。③李浚的《松窗杂录》载:“渔人于秦淮得古铜镜,照之尽见脏腑……”
姜夔说:“一篇全在结尾,如截奔马。”试结合这首词的结尾分析这首词的思想内容。(5分)
26.名句名篇默写(8分)(每小题2分,共4小题)
①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默写出《六国论》中论述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五、作文(任选一题)(60分)
(一)命题作文
作文题目:长大的感觉
写作要求:文体为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二)话题作文
我们之所以不断地回忆童年,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童年是我们成长的出发点,童年是我们精神的家
园和灵魂的栖息地。回忆童年,是对现实的重新认识,是对心灵的重新审视,是对自己生活空间的
认可和理性的思索。
请以“精神的家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文体为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30分,每小题3分)
1. A 2.B 3. C 4. C 5. C 6. D 7. D 8. B 9. D 10. D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一)课内语段翻译(略)
(二)课外语段阅读
13.①盛 多 ②数 多次,屡次 ③开发 开花
14. 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3分)
① 被 向
② 去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值的标志
③ 给 和
15.(略)
16.(略)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7. 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雪白的桕子着在
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18.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清晨的雪景,巧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
的品评,将江南的雪景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画横线的三点,每
少一点扣一分)
(二)必修模块(二)课文延伸阅读(答案略)
(三)阅读下文,完成 20—23 题
20.(1)酸枣树艰苦求生的本领(2)酸枣树坚贞不屈的气节(4 分,答对一小题得 2 分;句
子不通顺或有错别字的酌情扣分。意思对即可)
21.反衬酸枣的生长条件的恶劣和品格的高尚(4 分,“反衬”占 2 分,“生长条件恶劣”和
“品格高尚”各占 1 正分。意思对即可)
22.(1)形象地表现了酸枣树生长条件的恶劣(2)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升华,形象地赞颂了酸
枣的外表形象和内在精神(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23.AB(4 分)
四、现代诗歌鉴赏、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18分)
24. ⑴既控诉了敌人残暴的本性,又抒发了诗人赤诚真挚的爱国激情。
⑵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江南与眼前的荒凉图景对照,诗人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对祖国人民苦
难的哀痛,溢于言表。
2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词章。词中感慨很深,虽是吊古,实是伤今。上片以危楼所见的山川
形胜,斜阳归鸟,引出兴亡满目的感慨。下片作者用历史故事,抒发和表达作品的思想情绪。
辛弃疾胸怀大志,又是栋梁之才,归宋六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与听哀筝而落泪的谢安发
生共鸣。“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因为辛弃疾从沦陷区归宋,被视为“归正人”。
“归正人”受歧视,被怀疑有异心。所以,作者登临赏心亭,面对秦淮河,便想起秦淮渔人那
面宝镜来了。他恨不能得到“宝镜”,以明心曲啊!现在呢?宝镜寻不到——无法表明心迹,
而年纪却快老了(碧云将暮),更无人来一起饮酒消愁。结句:“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这两句是说:从赏心亭远望,江头风大浪险,有使房屋倾倒之势。这里暗喻国势危急,是点睛
之笔。辛弃疾以沉郁悲壮的音响,热烈豪放的气势,走上词坛。抒豪情、叙壮志,关心国家民
族的兴亡,象这样的一支曲子词,就是一支救亡曲!
❾ 高一必修一语文学法导航课前预习答案
1亲切优厚地招待
2暗中与外国勾结,进行背叛祖国的活动
3许多人在街上游走,多押着回犯罪分子以示答惩戒,有时拥着英雄人物以示表扬
4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犯人
5 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6租用,出租
7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
8形容非常害怕
❿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套)单元测试卷
下互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