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创设幼儿感兴趣的语言区
区域活动是幼教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活动模式,它以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活动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究,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主动发展。首先,我们必须一改语言区形式单一、材料不丰富、吸引力不足的现状,而后再来谈教师如何针对不同内容进行指导和对区域内容的及时更新。下面就课题研究中得出的语言区创设经验,来分享一下我们的做法。
一、选择难度适宜的活动内容
根据以往经验和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阅读区、故事盒、语言棋、小老师、电视播音员、自制图书等内容,实践中,我们发现活动内容难度是否适宜非常重要。
1.难度太小了,没挑战性,幼儿不会选择或是玩了一会儿就转去其他区域,如,在主题《弯弯绕绕》中,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幼儿活动材料,和若干毛根,供幼儿复述故事《花蛇弯弯》,以延续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孩子们能够看着画面较完整地复述故事,而对于独自摆弄毛根似乎并不感兴趣,所以他们复述了一遍两遍就不想玩了,我分析应该提高活动难度,《花蛇弯弯》故事有趣幽默适合中班幼儿进行续编,按照中班幼儿能力水平,老师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先示范怎么样展开故事续编,讲故事要包括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展开续编,然后在语言区投放一两本老师或是能力较强的幼儿制作的《花蛇弯弯续集》,请幼儿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画下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难度太小,幼儿觉得没意思,而难度太大幼儿会却步,语言棋是课题研究开始后新加进去的活动内容,目标非常明确,让幼儿在愉快的玩耍中获得口语锻炼,将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棋类游戏进行一定的更改,帮助幼儿正确运用量词、增加词汇量、发展看图说话能力等。如,为了增加幼儿量词词汇量,我们设计了一种量词棋,中班幼儿喜欢下飞行棋,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玩法,飞行器的棋格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我们制作了一些画有不同实物的四色卡片,如:一只小鸟,一间房子,一盏灯等,当棋子走到某一种颜色的棋格里,幼儿就可以抽取一张相应颜色的卡片,如能够正确说出相应量词,幼儿即可再前进一步,如说错则后退一步。量词棋开展之初,孩子们感到新鲜,好奇,许多孩子选择去玩,但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积累的量词很有限,稍难一点的量词都不会说,他们能说对的量词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量词,如:一个人,一朵花,三只小狗等等,对于平时运用较少的书面上的量词则掌握比较少,因此,我注意到应该在一日活动各环节抓住教育时机,帮助幼儿扩展量词词汇量,并适当降低游戏难度,我将卡片分易、中、难三类,并对游戏规则进行一定改变,幼儿自主选择抽哪种难度的卡片,难度越高答对后前进格数越多,这样使得能力水平不同的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更有兴趣。
二、在一日生活中捕捉信息,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融入活动中。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一日活动中,幼儿与外界事物不断互动,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会流露出对于某一种事物特别的兴趣,就像某段时间他们会对卡通片一些形象特别感兴趣,某段时间他们开始喜欢看一些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些教育时机,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融入语言区,那么既能在愉快的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又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1.将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儿歌,以一定方式呈现。
提供一个包装盒,在盒盖内侧贴上一些故事的场景,制作一些角色图片,在图片背后安上一根竹签,即可在盒子内边操作边讲述故事。故事盒体积小、移动方便,幼儿往往喜欢拿着故事盒到安静的角落,自编自讲,自娱自乐。故事盒的形式并不少见,但以往,教师常常是随意投放一些角色图片和背景图,供幼儿自编故事,孩子们往往只是随意编故事,操作摆弄一会儿。怎么改进?我们为每个故事盒设定一个主题,以幼儿比较熟悉并喜欢的故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蝌蚪找妈妈、喜洋洋和灰太狼等等或是教师在集体活动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讲述的故事为主题,配备故事中的角色图片及背景图,并根据幼儿讲述情况,提供一些故事之外的角色图片、场景图等供幼儿熟练后创编系列故事。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操作和讲述的兴趣还是十分浓的,中班幼儿在讲述时自觉分配角色进行合作讲述的意识和能力都还不强,需要老师提示,以进一步提升幼儿讲述水平,而到了大班幼儿会自觉进行角色的分配,甚至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进行创造性改编。
2.发现幼儿自发游戏中的教育资源,将其丰富提升为区域活动内容。
到了中班下学期开始,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开始表现出一些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同伴之间逐渐出现一些自发的游戏,我们班中班时期有一阶段,孩子们非常喜欢卡通片里一个叫炫迪的卡通形象,最初是在晨间活动时他们很喜欢用玩具搭许多炫迪,并且搭好之后相互之间还会玩,嘴里念念有词,“炫迪来了,炫迪变身….”后来,有人带来了炫迪卡片,还有人带了炫迪玩偶,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最喜欢围在一起讨论各自的炫迪,就连平时几乎不怎么发言的几个孩子,也都非常愉快地参与讨论,我突然想到,既然那么喜欢,何不将对炫迪的谈论转变为一种讲述活动。于是,我与孩子们商量将炫迪卡片和玩偶、搭建的玩具炫迪放到“炫迪讲述区”,为丰富幼儿讲述内容,我找来一些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可以为炫迪建一个炫迪基地,制作一些兵器或道具,通过辅助材料,孩子们创编出属于他们的“炫迪故事”,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积极主动中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同伴交往能力都得到发展。
这个月,我们进行主题教学活动《中国娃》,本周我们引导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及风俗,进行了一些集体教学活动《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服饰真漂亮》,《北京的金山上》等,一天中餐后的休息时间,我发现几个孩子正拿着老师上课用过的少数民族图片玩抽图片游戏,有一个孩子拿着图片,几个孩子轮流抽,抽到了说一说这是什么民族,我意识漂亮的民族服饰各有特色、各民族有独特有趣的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可以将这一内容放到语言区讨论讲述。在语言区放置介绍少数民族风俗的录像片,供幼儿观看,放置一些少数民族特产、民族服饰,增加幼儿讲述兴趣。
三、活动游戏化有利于幼儿保持参与活动的持久性。
我们在设计区域活动时,总难免会出现许多操作性强、以熟练和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区域活动,但这类活动多半比较枯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相对被动,对于一些比较好动、学习持久性不高的幼儿来说常常不能坚持。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一个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动幼儿积极性,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在阅读区活动中设置“图书馆”情景游戏,事先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图书馆参观,了解图书馆是干什么的,里面有哪些工作人员和他们的职责,有哪些规章制度,和幼儿共同商量制定游戏规则、制作游戏道具,加入游戏情景后,来阅读区的幼儿明显增多,值得一提的是,情景的加入要把握好尺度需要老师对活动不断观察、调整和完善,你需要观察道具是否丰富、形象,真正体现情景化,幼儿是否只图一时新鲜,游戏是否喧宾夺主影响到阅读目标的达成,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
我们将讲故事与舞台表演相结合,创设了情景游戏“小木偶剧场”,设置剧场管理员、剧场演员、剧场观众角色,观众买票时会在管理员手里拿到两朵小红花粘纸,用于奖励他认为最出色的两个演员,演员表演结束后也在管理员手里拿到两朵小红花粘纸作为工资,并与观众角色互换,活动结束后按照得到奖励的情况,评出最出色的演员,游戏情景加入既能促使幼儿在观看倾听时更加专注,又能让幼儿更加大胆积极地参与讲述表演。
四、一日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提升幼儿参与语言区活动的兴趣。
1.在各活动过渡环节的等待时间,组织幼儿与教师说相反词,玩量词填空游戏(教师说:一XX床,幼回答:一张床),到了大班,孩子对文字敏感,识字量迅速增加,可以玩认字游戏。
2.利用餐前准备时间,幼儿轮流讲故事,教师能清楚地了解到幼儿讲述水平,针对不足提出指导建议,并且能让幼儿学习到同伴的优点,在请幼儿点评同伴讲述情况时,也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欣赏、表达,培养了对听故事、讲故事的兴趣。
3.组织多种类型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全方位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组织故事、儿歌、诗歌、谈话活动、看图讲述、绘本教学等,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我们在每个活动中选择着重发展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看图讲述能力、续编等),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倾听习惯、讲故事技巧、合作表演能力等的综合培养。孩子们在活动中熟悉了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能够玩得更有兴趣。
此外,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建立语言区与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无形中引发幼儿对语言区的关注,进而提升幼儿对这一区域的喜爱。如,在主题《小花和大树》里,美工区幼儿可将绘画的各种各样的花朵剪下制作成指偶或头饰,提供给语言区进行表演。在主题《中国娃》里,建构区幼儿搭的长城、故宫、天安门等,可以作为语言区活动“中国有名的建筑物”里的讲述对象,比起介绍图片也更加生动。
② 区域活动怎样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不仅是人的交际工具,也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起不同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活动区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在这一环境中,通过自由交往、自我协调,语言能力迅速提高,达到了正式教学活动达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语言环境所起的作用。因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情绪不同,因而学习效果也不同。比如:在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明确,形式严谨,组织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教师多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和幼儿交流。
③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长久以来,我们已将与孩子的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冰冷冷的玩具、电视或电脑,我们将为孩子说故事的乐趣交给了录音机;我们要孩子面对各种无生命的“物”,却忘记孩子需要的是“人”的交流。在许多成人的社交场合中,孩子往往被晾在一边。他们没有讲话的外界要求,也就缺乏口语表达的内在要求。 其实只要你不是在办公,就应让孩子参与大人的生活,必要时应多让孩子成为情境的中心,促使孩子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让孩子常讲述自己的想法、经历。当然,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与孩子平等交流。多向孩子提一些问题,由孩子自己来表述;当孩子表述出现困难时,换个角度进行提问,或是给出一些提示,切忌粗暴打断或是由家长“代劳”。 父母需推心置腹、亲切融洽的交谈,并注意自己的高度。不要让孩子总抬头与你讲话,你可以坐下来、蹲在他旁边或是跪着与孩子交谈,总之与孩子保持平视的姿势。并且你要耐心地当个好听众,不要打断他。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表达建立信心并乐意与父母交谈,同时也会养成孩子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孩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要从2~3岁抓起。因为这是掌握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 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丰富生活是发展孩子语言的源泉。可多带孩子到户外观察大自然,游览公园等。通过观察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生活、发展思维、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父母要有意识地寻找孩子善于表达的话题,和孩子交谈。比如:“这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问题句型练。随时强调规范的语言。 3、练习语言的形式多样化。讲故事、说儿歌、看图说话、打电话等都是练习口语的好办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指能在人前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讲话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看着对方,语声、语调正确。
④ 区域活动怎样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为幼儿创设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语言环境。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来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范围的扩大,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应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为幼儿创设条件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如:春天,引导幼儿说一说春天的景色,带幼儿去踏青,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丰富其生活内容,开阔幼儿的视野。
⑤ 如何设计幼儿园语言区域的活动的内容
一、户外区域活动的研究意义
户外区域活动也就是利用户外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它与室内的区域活动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场地的关系,原本很难进教室的一些材料,在户外却有可能是幼儿很好的“玩伴”,在建构区,幼儿除了用各种积木进行活动外,还能用充满乡土气息的真正的青砖来造房子、灶头,用从农田里捡来的稻草煮饭。在动手区,冬天幼儿用稻草搓成绳子给树爷爷穿衣服,用草编织各种有趣的草人、小动物;秋天,幼儿在草地上采摘各种野花、芦苇等进行插花;写生区的幼儿在大自然中更是融融其乐,夏天的昆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他们画画的素材。
综上所述,本学期,我们大班年级组本着“纲要”中“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感受风、雷、雨、雪、电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尝试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形式、方法的研究、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探索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一种幼儿自主性游戏形式,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的成长环境。
二、户外区域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
独立、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经过幼儿自主动性的探索活动才能实现。户外区域活动除了关注的知识本身的价值、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外,最重要的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丰富的户外活动环境,在大自然中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
三、户外区域活动的特点
1、多样性的特点。一是户外区域活动空间的设置能体现多样化,根据幼儿的特点设置封闭的、半封闭的或开放的活空间,能满足喜欢独处、喜欢交往等不同个性的幼儿的需求;如在大型玩具的柱子小角落里,几名幼儿在进行扮演类游戏,爸爸妈妈在小小的空间里忙得不亦乐乎。二是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表征特点;如有饲养区、写生区、建构区等。
2、自主性的特点。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次数,同伴间相互干扰的现象远较室内区域活动少。
3、探索性的特点。在大自然中,幼儿有充分的空间、时间去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
四、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内容
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包括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研究、方法的研究、活动的评价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各有独立性,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统一体,整体系统地对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1、户外区域活动目标
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是户外区域活动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整个户外区域活动的顺利实施能起到调控和保证作用。我们尝试从隐性和显性2个方面来制定户外区域活动目标:从显性方面来说,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创造、亲近自然、动手操作的培养;从隐性方面来看,户外区域活动的要求是“惜物、环保、友爱关心、卫生保健、合作交往、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2、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1)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
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体系的分类是以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分为
动手区:以玩废旧合资、瓶子为主
扮演区: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
写生区:以户外写生自然环境为主
编织区:以草编、纸编等为主
建构区:以砖、泥、沙等各种建构材料的户外建构为主;
(2)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
在每班设立2-----4个活动内容的前提下:
同年龄班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形式;
不同年龄班的“大带小”活动活动形式;
(3)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
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是以“幼儿发展为根本论”为依据的,分为手段性活动指导和本体性活动指导。
手段性活动指导----------以最近发展区为主导的指导
本体性游戏指导----------以个体意向为主导的游戏指导;
户外区域活动的本体性和手段性功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我们既要考虑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挖掘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运用手段性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二者相得益彰。
(二)研究中的一些策略
A、开展平行班游戏。在户外区域活动时,由于不受场地的限制,我们让大班7个班级的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扩大了他交往的范围,并且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和责任心。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这样做,进一步拓宽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交往面,充分体现了户外区域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
B、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难度水平的材料。
(1)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教师也需要从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做到因班而异有利于平行班间的跨班活动。
(2)在环保教育的基础上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
户外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室内的区域活动材料有着小小的差别: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可以是体积较大的,如玩盒子:废旧纸盒子,有的很大,幼儿用来制作房子、长长的火车、堆积成钻筒玩,而在室内由于场地限制,是不可能进行这类活动的;而且辅助材料在大自然中随手可得,比如一粒小石子,一片落叶等,这又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优势之一。
五、关于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后的一些设想:
1、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利用户外大自然中广阔的空间、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
2、目标明确后,作为教师将探索如何更好地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个体差异,拟定各活动区的具体目标,以有效地开展户外区域活动。
⑥ 幼儿园教师怎样把语言课程融入到区域活动中教学
幼儿教师要把孩子的表演天性,动员起来,在表演中进行表达
⑦ 如何优化语言区域活动的开展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这一观念,我尝试在引导幼儿进行语言区域活动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愉快有益的自由选择,积极主动地活动。语言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材料符合幼儿好奇,善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能充分地去阅读,去交往。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语言区域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通过提供图书等语言材料和环境,让幼儿自由探索、观察和游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包括语音、书面语、交际用语等多方面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语言区比起其它的区域却显得有些冷清,变得“门可罗雀”。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怎样更好地发挥其语言区的独特作用呢?我们尝试打破语言区原有格局,将语言区扩展为听赏区、阅读区、表演区、表述区,针对性地投放相应材料。幼儿在语言区的各子区域中自主地选择材料,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发挥材料的有效性,促进幼儿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做自我检查,更新老师的语言观念
依据皮亚杰的“知识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以及周兢教授和余珍有博士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提出的“幼儿语言教育的活动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要求教师更多地提供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鼓励儿童以多种方式操作语言和发展儿童在操作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等理论,借鉴蒙台梭利的语言教育,针对幼儿的现有语言发展水平,从语言区的材料投放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让幼儿在语言区“玩”起来,使语言区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效应。
我们老师应有新的全语言教育观念,不能老是停留在以前的老套套上,以为学习语言,就是让幼儿会念儿歌,会念诗等,单是从读这个方面来要求幼儿的语言能力,我们的全语言教育观是指有完整的语言教育观、整合语言教育观、活动语言教育观这三个基本的理论观念概括而成的。完整的语言教育是指语言是完整的,语言教育应注意目的和内容的完整性、活动的真实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整合语言教育观是认为儿童语言学习是一个整合的关系,从这里出发,强调语言教育与儿童其它方面的教育密切结合;活动语言教育观则是强调以教师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作为语方教育的基本形式,强调引导幼儿在主动活动的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地学习语言,更新了完全语言教育的观念,就可以理论指导实践来具体操作。
二 、创设自由、宽松的温馨氛围,激起幼儿操作材料的兴趣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终身和潜移默化的,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化的环境更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环境的亲切感,并促进幼儿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我们将整个活动室当成一个“家”,每个区域当作“房间”。在这个大“家”里有“书吧(阅读区)”、“巧嘴园(表述区)”、“小耳朵(听赏区)”、“小铃铛(表演区)”、“大眼睛(探索区)”、“贝贝屋(娃娃家)”等。在“书吧”里,我们以“亲和、舒适、愉悦”为宗旨,里面有小沙发、小靠垫和可爱的毛绒玩具。幼儿可以抱着毛绒玩具靠在沙发靠垫上舒服、惬意、自由的享受阅读的乐趣。“巧嘴园”里铺着柔软的地垫,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喜欢的姿势,放松自如地边操作材料边交谈。“小耳朵”里的墙上挂着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图片,地上、桌面上摆放着幼儿熟悉的动画角色等。小朋友可以听着录音里的指令和他们进行互动。“小铃铛”里布置了童话般的舞台背景,使幼儿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演绎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这一个个具有亲和力、舒适感的区域中,让幼儿产生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激起幼儿进区操作材料的兴趣。
三、有选择的投放材料,为幼儿创设想说的平台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在区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语言区材料的投放要更好地服务幼儿,为幼儿创设想说的平台,我们应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投放材料要让幼儿有话可说。在区域设置中,我们每班几乎都设立了语言区,中大班一般投放一些需要复述的或创编故事的图片,而对于小班来说,幼儿不会讲故事,主要以学说短句为主,我就投放一些孩子和家长一起出游的照片,让幼儿说说:“我和谁在一起”“我们在干什么”等,这些内容是幼儿亲身经历的,幼儿看了有话可说。还有我们在语言区中投放了许多制作的动物型盒子和动物爱吃的食物卡片,开设“我来喂小动物”的游戏,这也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幼儿知道“小猫喜欢吃鱼、小狗喜欢吃骨头、小兔喜欢吃萝卜”等常识知识,通过边说边操作的活动,也真正实现了有话可说的目的。
2、投放材料要让幼儿有话想说。结合主题《快乐的春节》投放压岁包和“人民币”,让幼儿在装压岁包、分压岁包的游戏中学说祝贺的话。其次,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从而调整语言区内容。如,我们发现幼儿对“图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小哪吒”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我们就在“书吧”里投放动画图书,让幼儿三三两两自由结伴地来涂涂、讲讲动画内容,或以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动画故事,受到大多数幼儿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玩具是幼儿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让幼儿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投放在“巧嘴园”里,让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在玩玩、讲讲中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投入开放性的材料。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也是造成幼儿关注一件事的关键。语言区域内投放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该经常更换,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的意图、目标计划提供给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如四月份我们班的活动主题是春天来了,那我们语言区域内就新投放了许多春天的图片;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颜色,并且集装成本,幼儿可以翻翻看看;更是放了一些实物让幼儿摸摸看看,如小蝌蚪、金鱼、花等等。目的是让幼儿看了之后能为其作解说,发展幼儿的解说能力。我还投放了许多废旧材料:如鞋盒、薯片罐皱纸、吸管等,让幼儿与老师一起能利用废旧材布置环境,再进行操作。这样幼儿既有操作的过程,又锻炼了他的语言能力。
四、以幼儿发展为本,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
结合新《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我们强调教育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使教室不成为讲堂,而是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场所。
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可是对区域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我让语言区域不光是看的、读的,更加上跳的、唱的、画的、写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幼儿之所以不喜欢语言区域活动,很大的原因是在语言活动区域内,没有可玩的东西,也就是没有可操作的材料,玩不起来。幼儿喜欢画画,我就让幼儿听故事、画图画,把录音机的故事画下来;幼儿喜欢唱、跳,我就在区域内设计了一个小舞台,让幼儿看了图书后上小舞台把自己看的讲出来,用动作跳出来,这些都是根据幼儿喜欢的形式来设计的,我还为活动区作了些小小的道具,如各类头饰、仙女棒、小皇冠、漂亮的裙子、小话筒等之类的,增强了活动的可操作性,让幼儿更加投入。开放的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