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班健康养宠物要注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怎么写
1、实话实说——写得、失
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抑或超乎所想的顺利,抑或不尽人意。版一堂课可因教师一句幽权默奇妙的导语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教法的采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讲得多而学生兴趣全无;也可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错路、走回头路等。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不管是得是失,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2、及时反馈——写师、生
教与学是两种个体间发生的知识传递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为学习主体。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了解的深浅等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着课堂气氛与授课效果。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学生的疲劳状态、学生的知识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制,影响着课堂效果。鉴于此,课毕就该及时反馈,将课堂上师生表现与授课质量进行及时分析、综合登记,以帮助自己在日后备课、授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分析。
3、综合比较——写教、学
② 大班红红的年健康《老鼠与花猫》活动反思
《小老鼠与大花猫》是本学期验证的众多艺术活动之一,这节活动中既有成功之点,亦有不足之处。通过对这一节活动认真细致的剖析与反思,使我对如何更好的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就将其反思的内容成果总结如下,以期对今后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生动、具体,即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有艺术性
《小老鼠与大花猫》这节活动的基本内容选取于音乐游戏,其歌曲内容讲述的小是老鼠趁大花猫睡觉的时候偷偷的溜出洞来偷东西,后来被突然醒来的花猫发现,仓皇而逃的故事。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我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的。一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这节活动是为小班幼儿设计的,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思维具体形象,活泼好动,且对小动物很感兴趣,而在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小老鼠和大花猫都是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小动物,并且他们对这两种动物有过以往经验的了解,这些都为孩子们后面的表演活动打下了基础。二是《小老鼠与大花猫》这个音乐游戏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戏剧性,首先它是一首歌曲,有旋律,且旋律简单,上口;再有它的歌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生动,具体;如在歌曲中有对老鼠和猫的动态像花猫睡觉打呼噜的样子,老鼠出洞东张西望的样子及花猫生气、小老鼠害怕等表情具体,形象的描述,这些内容的细致刻画对孩子们进行模仿表现起到了指引作用,第三点就是它的歌词有趣,情节性很强,易于幼儿理解与表现,而且活动形式突出角色表演,也正符合了我们的活动目标。正因为教师合适的选材,使得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表演的都很投入,参与活动的兴趣性也很高。由此我感受到,活动内容的选择的恰当与否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把角色表演、美术、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看作是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通道和途径,那么这些艺术形式所表现的内容就是在这些通道和途径中行走的交通工具,只要我们选择的合适合理,便会使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之旅中畅行无阻,并体验到艺术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二、备课时首先要理清活动思路,使环节围绕目标主线
在《小老鼠与大花猫》这节活动中,我设计了三部分的内容。在活动的开始,先是由教师模仿老鼠的形象及叫声,请孩子们猜猜是谁,以此激发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当孩子们听到“吱吱吱”的叫声,看到老师用双手做出尖嘴巴的形象时都兴奋的喊了起来“小老鼠,小老鼠”。从孩子们那欢快的叫喊声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机灵、有趣的小老鼠的浓厚兴趣,而作为此次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也就顺利的得以迈出。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与孩子们一起玩了一个《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这个环节设计最开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借助这样一个和老鼠有关的歌谣游戏渗透节奏练习及引导幼儿开始尝试表演。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我引导幼儿借助手指游戏用不同的节奏念了两遍儿歌,然后又请幼儿自己当“小老鼠”表演了两遍儿歌,但在表演的过程中,我没有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对小老鼠形态、神态、动态的模仿,孩子们很随意的模仿了几下小老鼠尖尖嘴的样子,有的幼儿都没有模仿小老鼠的神态,就急着爬到了“灯台”上,然后兴高采烈的从“灯台”上滚落下来。而这个环节也就很快的滚落过去,使活动进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角色表演游戏中。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分句演唱的形式,引导幼儿倾听每一段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并通过具体的提问来帮助幼儿观察体验角色,引导他们进行表现,如在歌曲的第一段,在欣赏歌曲之前我先请幼儿看一看老师扮演的花猫在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它睡着了?在后面的歌曲欣赏表演时我又提出了“小老鼠要出洞找吃的东西了,它该怎样走呢?为什么?”“大花猫醒来时是什么样子的?小老鼠害怕时是什么样子的?”等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都围绕着猫鼠的动态及表情,使幼儿在表演时能够根据自己做扮演的角色有意识的选择适当的行为,像班上的很多小朋友在扮演小老鼠时都轻手轻脚的钻出“老鼠洞”的门,怕把老师扮演的花猫给吵醒,候悦石小朋友一钻出“洞门”,就东张希望的,然后他一边用眼睛瞄着“花猫”一边赶紧从地上捡起一块事先准备好的食物假装吃了起来,而甘蕙?u、罗凯鸿等几个扮演花猫的小朋友此时正蹲在地上闭紧双眼呼呼的睡觉,嘴里还不时的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当“花猫”醒来时,扮演小老鼠的孩子们有的尖叫往回跑,有的三三两两的争先恐后的往洞里钻,看到他们天真,可爱的表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在课后反思过程中,我感到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都比较好,因为他们都是围绕着表演这一主要部标来完成的,但中间念儿歌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与整个活动的总部标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虽然它们都是以小老鼠为形象载体,可本次活动的总目标是定在了表演上,并且目标一旦确定就要求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为其服务。但是,在念儿歌这一环节中,我把节奏练习作为重点,把对老鼠角色的形态、动态、神态的模仿放到了从属的地位,结果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这一环节没有起到其应起的作用。分析一下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在备课时思路不清,有些环节的设计只是为了拼凑内容,因此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而这样做的结果则会造成活动内容的设计没能为目标服务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备课活动中,我们应该先理清目标主线,使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不能只是走走过场,而是要围绕着目标主线展开,实实在在的为目标服务。吸取了这次活动的经验,在再一次的验证活动中,我将第二环节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孩子对小老鼠的行、动、神三态的模仿上,使得这一环节既承接了上一个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的表演打下了基础,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 大班健康活动公开课教案《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 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 x x xx x )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教学反思]
《纲要》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 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④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动物是怎样行走的》
活动前评析
喜欢动物并乐于模仿动物几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动物与孩子的生活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近阶段,我们班的孩子和猫、小鱼、蜜蜂等这些可爱的动物交上了朋友,小动物不时地出现在好听的故事里、有趣的儿歌里、好玩的游戏里,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小朋友对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常模仿动物的叫声和行走方式,为了进一步满足幼儿探索动物的愿望,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我便紧紧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这节教育活动——动物怎样行走。
活动目标
1.在幼儿观察动物的基础上,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模仿动物的行走方式.
2.发现动物的行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跃幼儿的思维,并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观察动物行走方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物世界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
2、各种动物卡片和动物头饰幼儿人手各一个。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课: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过动物园?现在跟老师一起去动物园游戏好不好?幼儿:注意倾听--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律动:
听《去动物园》音乐进行律动表演--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爱好。
三、谈话活动:
1、猜一猜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行走的?幼儿:唤起已有经验,边思考边回答--培养幼儿注意观察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四、自主探索
(1)结合导入所提供的动物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说出画面内动物名称,并说出它们是怎样行走的。
(2)用定格动物画面,让幼儿观察画面内动物的腿有什么不同,是怎样行走的。
(3)在动脑筋,换一种动物行走姿势,让别的小朋友猜,看能不能猜对。--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五、幼儿表演:
老师准备了许多动物的头饰,每个小朋友可以上来选一种,然后一个一个地学自己头饰上的动物的行走姿势,并且要向大家报一下《我是**,我会走(跳****)》。幼儿:自选头饰、边表演介绍--培养幼儿合作,并谦让的精神。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六、行走游戏:
1、每个幼儿一张动物卡片,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卡片上的动物和其它小朋友卡片上的动物行走方式一样,还是不一样。
2、按动物的行走方式进行分类,分为飞、跑、跳、游、爬、蠕动。
3、行走方式相同的动物走到一起去。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活动。
延伸活动:到操场上去比一比谁的行走方式快。
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我抓住幼儿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兴趣转移快、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真实的直观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入动物的天地,通过对动物的观察激起幼儿对动物进行探索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仅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引导幼儿由易到难,采用谈话、游戏等方法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常见动物的行走方式。
本次活动以师生共同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乐于交流。 设计、构思、充分调动了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
在这节课中,由于教师掌握了幼儿本年龄特点的各种感官能力,鼓励和个别帮助为辅,给幼儿充分的表达自由,使他们能做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积极讨论、互相交流,使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表现有趣的活动,通过观察与探索,幼儿发现动物行走方式有飞、跑、跳、游、爬、蠕动,实现了各个教育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只要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孩子们的发现是无穷的,他们想到的问题老师有的都想不到。所以老师应该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去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幼儿只有在亲自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才能对获得的知识掌握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