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7个生字:"洛、杉、矾、墅、卢、辗、篱"。积累"竹篱茅舍、高堂华屋、辗转数地"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富翁和热拉尔所说的话。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真正的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家
说说你的家。
2 出示: 家,
有时在竹篱茅舍,
有时在高堂华屋,
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3 出示课题:家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 课文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板书:故事
2 出示富翁和热拉尔说的话,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他们俩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三、学习生字词语
洛杉矾:这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内陆国家。十多年前,非洲小国卢旺达发生了持续三个多月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先后有100万人被杀,1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课文中写的故事就发生在卢旺达内乱期间。
别墅:独幢,占地面积比较大,那里可能是绿树成阴,可能有高大的厅堂,装饰得精美华丽的屋子。我们把它称为——“高堂华屋”。板书:高堂华屋
竹篱茅舍:用竹子搭的篱笆,用茅草盖的屋顶。形容房子非常简陋。
辗转数地:就是到过很多的地方。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
1 出示课文第一节的内容。
2 富翁住的是别墅,人住在里面会感到怎么样?
3 富翁为什么那么说呢?仅仅是因为喝醉了吗?轻声读读第二节,从中找原因。
4 课文的第一节先写了一个故事,第二节是作者对这个故事发表的一些看法、感受,这就是议论。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因。
5 当我们理解了富翁的感受之后,再读第一一节,读出感受。
6 出示: 家,
有时在竹篱茅舍,
有时在高堂华屋,
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
1 出示课文第三节。
2 自由读,思考:在战争中,热拉尔失去了什么?
3 再读,思考:热拉尔"悲"的是,他"喜"的是。
4 热拉尔终于又找到了女儿,从此以后,他们父女俩又可以在一起怎样?
5 用上"绝望辗转数地悲喜交集",讲一讲热拉尔的故事。
五、拓展激情
出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独在异乡为异容,每逢佳节倍恩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恩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家是什么》是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它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第一个故事叙述的是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富翁,他虽然有别墅,但没有家。第二个故事叙述的是卢旺达的热拉尔一家原有40人,战乱后他只找到5岁的女儿,但他觉得又有家了。文章通过正反两个事例的对比,揭示了家的内涵。对于这次参加在泖港学校的教学研讨,我有以下体会:
一、着眼整体,立足于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老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作了精心的处理,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家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展朗读教学。学生在反复地朗读——①初读(感知性读)②研读(理解性读)③品读(情感性读)。最终体会到“家”的真正含义。
二、利用媒体,解决难点。
“悲喜交集”一词的理解是课文第4节的难点,三年级的小朋友是难体会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当热拉尔冒着生命危险辗转数地,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时,不禁悲喜交集,悲的是( ),喜的是( ),他终于又有家了”。填空题只是从字面理解“悲喜交集”。为了让他们深入体会这一复杂的情感,我在后面环节中插入了影片《卢旺达饭店》中的一个感人片段。通过影片的直观画面,人物的激情演出,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深刻体验了“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用教师所给的词,并根据影片的画面加上合适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把悲喜交集的感受叙述出来,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做,使得学生对“家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的认识水到渠成。
三、重视想象,发展思维。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第一个故事中富翁把家说成是“我的房子”,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阐述了“有房不一定有家”的深奥道理。在教学中,我设计填空:虽然富翁住的是别墅,但他没有亲人,更没亲情,当他 时,没有家人 ,所以 。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富翁有房无家的原因进行补充,了解到富翁在高兴时没有人分享,在忧愁时没有人分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深化了对“有房不一定有家”的深奥道理的认识。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也深深感受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更要心中装着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衷心感谢研训部给予我这次锻炼提高的机会。我将会不断努力,大胆实践,再创优异成绩!
⑵ 中班社会水为什么会变脏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想象。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工农业迅猛发展,以及水资源被严重污染,许多地区缺水现象日益严重,而且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也给人们带来痛苦。因此节约水、保护水资源势在必行。但学生对水的认识却仅限于水的用处很大,他们很少了解淡水资源的紧缺与水污染的严重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应开展节约水和保护水的环保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一活动主题的开展也具有长远利益,更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教材分析:
本课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而设计的一个活动。
水是儿童非常熟悉、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物质。在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也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水的知识。因此,围绕水开展科学活动、环保教育活动等,儿童不仅非常有兴趣,而且容易理解,也能够帮助他们在知识上、认识上得到提高,进一步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甚至是世界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次活动将五单元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保护水,节约水”进行整合,设计了活动主题“水为什么变脏了”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并通过调查分析,探究水水为什么变脏的原因,形成关心周围水资源的意识,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及其现状,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 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探究、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并让学生设计各种方法保护水资源,
使学生初步树立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3、 继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调查表、烧杯、水样、图片等资料。 教学结构: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杯清水) 生:水 (随即板书:水)
师: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杯水是什么样子的? 生: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生:水是透明的,还会流动。
师:是的,水原本就应该是这样清澈透明的。那我们能从那些地方找到它呢? 生1:在海洋、江河里。 生2:在小溪里、湖里。
生3:在池塘里、冰川上、地底下。
师:看来我们身边的水可真不少!可都象这杯水那样干净吗?
(随即投影仪出示装有污水的杯子)
师:这就是一位同学从附近的河里取出来的水,仔细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1:黑糊糊的!
生2:水面上还有一层厚厚的油和脏东西。 师:你来闻一闻,是什么味呀? 生:真臭!
师:看到这样的水,你想问些什么呢? 生1:水为什么变脏了?是谁把它弄脏的? 生2:怎么才能把这些水变干净呢?
师:问得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找找答案。(随即补充课题:水为什么变脏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二、 小组合作探究水变脏的原因 1、交流收集资料的方式
师:课前,老师请大家分组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找找答案,孩子们你们都找到了吗?好,那就
来跟大家谈谈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生1:我和妈妈到西南书城查了很多书。 生2:我上网找到了很多图片和文字资料。 生3:我跟爸爸到河边给河水拍照。
生4:我把我家附近的那条小河画了下来。 生5:我取了一杯河里的水,来观察。
师:真不错!你们已经会用各种好方法查找资料了。那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小,下面就请你们
把收集到的资料,跟组内同学交流交流,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合作,就一定能找出水变脏的原因。 2. 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师:先让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我们是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 生自由发言
(随即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教师分发记录卡
师: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听同学的发言,把掌声送给资料搜集得好的同学,并把他的好意见记
录下来,最后推选一名组员,代表小组汇报你们组的结论。学习时间是10分钟,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哪组合作得最好!小组合作学习开始!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A组:组长正在组织组员发言
组长:请1号同学来汇报你收集到的资料,其余同学仔细听,听完后有意见再来补充。 生1:我从书上知道了:工业废水、废渣排放到水中是水变脏的主要原因。 生2:我从电视里看到很多人把垃圾倒在河里把河弄得又脏又臭!
生3:我从网上看见很多造纸厂、化肥厂也把有毒的污水排到河里。我还知道,每年北京市
都要向河里排放9亿吨的污水全市有83条河都受到污染(随即出示下载的图片资料)。
师:你们一下子就找到这么多材料,真能干!如果你们再把这些原因归纳整理成条款就会更
清楚了!
小组长带领组员将意见进行整理。
B组正在进行讨论 生1:(出示自己画的简笔画)这是我家附近的一条河。 生2,你为什么把河水画成五颜六色的呢?
生1:因为那里的居民把各种脏水都倒进了河里,而且这里还有一家屠宰厂每天都要往河里
排许多臭气熏天的粪便。
生3:这些根又粗又黑的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2:一定是那些工厂和居民们排放污水用的。 生4:赶快把它写下吧!
小组长记录组员的发言,师检查记录情况。 C组正在推选优秀代表。
生1:我认为小林找的资料很好,他从报纸上、网上找到了很多图片、而且他又把水变脏的
原因说的很清楚,所以我选他来发言。
生2:我觉得小文的表现得也不错,只是他的实验还不能说明水是怎么变脏的。 生3:我也选小林我觉得他发言时会动脑筋,而且把话讲得很清楚。
师:老师也相信你们的选择!现在大家用掌声给小林加加油!希望小林能出色地完成这一次
任务。
随即小组长完善记录卡。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恰当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学生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予以了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互相尊重、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取长补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3.10分钟后,集体汇报。 A组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水变脏是因为工厂随意往水里排放废水、废渣和有毒物造成的。 生生互评:
生a:我赞成你们组的看法,但我们组还想补充一点:其实农田里排放的水里,也有被
雨水冲刷下来的农药、化肥和各种粪便。
生b:我还想补充,一些医院也把用过的药品和其他废弃物扔到了水里,就把水弄脏了。 生1:谢谢你们的帮助。 B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认为:水变脏是因为居民不断地往水中倒垃圾,下水道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
里造成的。
师生互评:
生a:我同意你们组的意见。我们组也从网上看到:由于污水的任意排放,北京西郊每
年渗入地下含水层的废水有0。33亿吨。
生b:我认为水变脏还跟一些意外有关:我们组的小杰从报纸上看到曾经有水底输油管
发生过爆裂、一些装满化工原料的货船触礁翻船,那些石油和化学物质就把水弄脏了。
师:我觉得你们的发言都很有说服力。哪一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小组的意见整理一下,
说清水变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出示漫画)
生2:水变脏是由于工业废水、废渣中的有害物,医院、生活垃圾、污水等直接排放到河流
中,农田排水,农药化肥流入了河中造成的。
师评:刚才你们每一个孩子都通过努力合作、互相交流,很快就找出了水变脏的原因,也让
老师增长了知识,谢谢你们!
⑶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水,从而体会到水与每种生物都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本课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少”,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搜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其次是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多少的玻璃仪器之一,在以后的科学课上要经常用到。教材用图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科学知识: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三、分析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科学思维的培养。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并积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意识,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任务。 3、师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加深对比较水的多少的认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对比观察法:对事物变化的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并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形成新的科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你知道吗?并简单说说理由。 自评:这种猜测实际上就是科学思维的培养,猜测的正确与否,需要用科学实验来证实。以此来引出这节课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各种探究情景,引导学生产生问题而形成具体的探究任务来进行科学形象思维的训练。 2、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自评:在科学思维的培养中,讨论是一种很直接、很有效的启迪方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大家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你们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自评: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中,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很多灵感或习惯都是在点滴的记录中逐步培养的。 3、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我们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样来描述呢?学生汇报。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现在我们来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小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讲述:很多同学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现在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自评:科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科学仪器,仪器的介入增加了验证的准确性,正确使用仪器有利于思维空间的拓展。 4、练习测量50毫升的水。 5、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⑷ 科学水池边真好玩教学反思
水池边真好玩教学反思:
幼儿在玩水中体验和发现水的特性,感受到了快乐,在实验当中认识水能够做溶解剂溶解一些物质,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时候需要水,知道水的作用大,并教育幼儿懂得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