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儿教案 邮筒娃娃 及反思
在阅读上与操作中,复当我交代看书注意制的要求后,孩子们都有看书和操作的欲望,按意愿撕贴牛,并在撕贴中能够小声讨论,也能够慢慢的念出书中的儿歌,还能够做到姿势正确,安静翻阅图书,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学、在玩中学。
本次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但也存在着不足: 幼儿讲述欲望强,抢答现象多,我有时候有点应付不过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幼儿提供个人表述的机会,同时也培养其他幼儿的倾听习惯。
⑵ 2、结合见习情况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领域教学的指导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实践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以形成和巩固或改变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实践练习法是典型的做中学的方法,比如说小小值日生,自我服务,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园内公益劳动,待人接物,解决矛盾和冲突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践练习法来实现。第二种方法是调查法,调查法是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务,以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幼儿社会教育中的调查法,主要是解决是怎样的,它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因此,调查法是以问题为先导的,幼儿通过调查,对社会生活有了感性和较为具体的认识,因此调查法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方法。再一种方法是参观法,社会领域中的参观法,是指幼儿进入一定的现实社会场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社会现象的状况,教师根据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让幼儿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而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参观法的运用,必须要服从于教育目的,根据教育的要求来进行。第四种方法是表演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通过形态动作、语言及表情去体验,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目的。一般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可以是幼儿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的。比如说大班社会活动,传递微笑中,幼儿通过角色表演,了解了节日习俗,聚会,传递微笑带给别人的快乐。一般幼儿表演的主题,来自现实生活事件,或艺术作品,对幼儿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表演主题的丰富和生动,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第五种方法是讲解法,讲解法是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知道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它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解法不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唯一方法,但是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讲解法的使用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儿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难把握事实,道理或规则的本质,教师的讲解,有助于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讲解,应该是感性的、生动的、具体的,关注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的。第六种方法是谈话法,这是我们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谈话法是教师与幼儿,及幼儿和幼儿之间,围绕某个话题,某个问题进行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语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现形式。谈话法在幼儿社会领域教学中的使用,有助于幼儿表达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形成一些正确的观念,一般来说,话题与幼儿生活关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谈性,这也就是说,来自于谈话的话题,一定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第七种方法是讨论法,讨论法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思想碰撞和思想发散,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讨论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价值冲突性的讨论,如谁对谁错等等。二就是多种求解可能行的,我们如何帮助班上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这两种讨论的相同之处,都有一个讨论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导,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应该少问多说,即表达个人见解,以此引发幼儿表达个人见解,应在平等讨论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另外,社会领域中,还有几种特殊的方法,根据教师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运用,他们是价值澄清法、移情训练法、观察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在这我就不展开详细的论述。那么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互相作用于具体的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接下来就以上几种方法,来谈一谈,它们大体的教学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在运用这种模式的时候,如何来确定它的教学目标呢?首先得让幼儿直接深入社会生活,扩大眼界,丰富感性经验,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幼儿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实践有过的社会行为,这是生活感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那么它的程序和策略是怎样的呢?那么首先在第一环节,我们首先要激发兴趣,组织幼儿参观散步出发之前,就是要以简短的谈话启发幼儿活动的愿望,要告知幼儿参观游览散步的地点内容和注意事项,第二个环节就是要实地的去观察,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到大街上或者小巷子里去散步,观察马路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意识的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看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和劳动的场景,在参观活动中,教师要带幼儿,到达参观地点后,要重新整队,让幼儿有一个整齐精神的面貌。再一个就是要提出有关的参观要求,引导幼儿有礼貌的向接待者问好,向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参观,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主要内容上,可以先参观该单位的全貌,再有所侧重的分别观察,教师和接待人员可以做简单的介绍,要组织好这一环节,老师还应该注意:一,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参观的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要求。有参观单位联系,有必要时,应该指导接待人员写一写,讲一讲讲话稿等等,第二就是参观过程中,要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去看看,去想想,还要引导幼儿,要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所见到的人和事,允许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的给予解答,或者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参观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幼儿过度疲劳,产生厌倦的情绪。第三个环节就是参与实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向幼儿提出行为要求,指导幼儿行为方法,组织幼儿操作练习,帮助幼儿把所获得的知识加以引用,使幼儿得到更真实的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带领幼儿参观邮局的工作程序之后,教师组织幼儿集体寄信,让幼儿亲自购买邮票,并将邮票贴在参观前准备好的信封上面,将信投到邮筒里,这些实际操作,让幼儿真正获得寄信的初步知识,锻炼了寄信的能力。
第四环节就是谈话小结。参观游览回到幼儿园之后,孩子对参观的内容印象还比较深刻,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的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谈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整理,加深幼儿对物和事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人物和周围事件的一个正确的态度,那么教师在组织这一环节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谈话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谜语或生动的语言等引起幼儿回忆参观的人和事,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参观的内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欢的事和物。
二,教师要对这次参观游览活动做一个小结和评价。
三,要提供有关材料,以供幼儿开展有关的游戏。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参观邮局,还有逛超市这些课例,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接下来我们再来分享一个情感陶冶教学模式,情感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印,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作出亲社会行为,他的程序与策略,情感陶冶教学模式,包括情感激发,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情感激发也叫认知提示,指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组织幼儿通过讨论、绘画、唱歌、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幼儿辨别他人情感,效仿他人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幼儿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的联系,这个情绪追忆,比如说在我们上大班的社会课“生病的小朋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比如说你生病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希望得到谁的帮助?这时候让孩子在回忆他生病的时候,他的感受,这样就是情绪追忆。
还有一个是情感换位,情感换位是教师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让幼儿分析讨论和扮演角色,从而使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某种情绪,情感的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转换能力的发展,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幼儿得以把过去的情绪,情感体验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体验或设想他人正在体验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移情。
实际行动是组织幼儿将自己移情的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在这一步骤中,教师是指挥,幼儿是主体,教师指挥幼儿操练,要注意操练的实效性,移情形式要多样。一,应用性操练。教师根据活动前的预想,提供幼儿抒发感情,作出积极行为的情境,让幼儿实际做一遍,例如在“关心生病的小朋友”活动中,请幼儿按照意愿选择关心病人的方法,参加相应的小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孩子说,要给生病的小朋友送水果,送一封信,还有送花,送一张贺卡等等,这些让幼儿先来选择他关心病人的方式,然后参加小组活动。第二就是表演性的练习,表演性的练习,包括你的事例分析和行为练习,即先举出假设的各种典型的社会情景或事例,或通过欣赏表演儿歌等等,让幼儿分析出该种情形下,怎样做才能带给别人欢乐,并根据幼儿的提议,让大家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从中体验不同的情感,教师应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表演进行表演练习,使所学的新知识逐步深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大班社会活动,他为什么哭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扮演哭的人与关心者,幼儿在表演中,抒发了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关心他人的行为,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比如说关心生病的小朋友,我是妈妈的小帮手,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接下来我们再与大家谈一谈,角色扮演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这种方法的程序与策略。
一是教师要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要力求真实生动,有人有景,场景的布置及道具要尽量的简单,化装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点,使幼儿能够看懂就行,如需要幼儿扮演角色,应事先物色人选,组织排练,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要用语言向幼儿介绍场景,这是什么地方,是什么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儿观看表演的兴趣,并向幼儿交待任务,提醒他们仔细观看表演者的表情、动作,记住表演的内容,以便在观看后进行讨论,这是先创设情境。
再有一个就是表演。为了使全体幼儿能够清清楚楚的看清楚表演内容,表演者要面向全体幼儿,表演速度要适中,可以完整的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一个是把全部表演完之后进行讨论,再一种就是孩子一边表演,一边教师组织孩子进行讨论。
第三一步就是讨论明理。观看表演之后,教师应围绕活动目标,有重点的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评价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发某种情感,提出今后行为的选择建议,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的看法,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甚至展开争论,要鼓励幼儿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鼓励创新。
第四个环节就是学习表演,幼儿有表演和模仿的兴趣,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全班幼儿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从而巩固在活动中获得的行为规范,有时可以让部分幼儿参与表演,其他幼儿再次观看,还要依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环境来定。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判断道德行为,在进行表演中,更好的掌握道德行为要求,那么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比如说妈妈我爱你,还有小记者这些教学活动,都可以采用这种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来进行。
第四种模式是实际练习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内化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这种模式的程序与策略是,第一要激发愿望,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出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并以简短的语言激发幼儿对某一问题的兴趣,激起幼儿参与实践练习的愿望,例如在“做事有条理”活动中,教师出示一堆零乱的物品,引发幼儿整理的兴趣,并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张桌子上有什么东西?这些物品放的怎么样?让我们来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好吗?这样就自然而然的激起幼儿参与练习的愿望。社会活动,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也是这样的,他妈妈生病了,小兔子看到家里很乱,那么兔子姐姐就引导小朋友,这么零乱的房间,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也是自然而然的激起了幼儿参与练习的愿望。
第二就是方法的学习。在这一阶段中,一是要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某一情境中的行为要求,通过概括让幼儿知道怎样去行动,例如我们是小主人的活动中,教师把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使中班幼儿懂得,当小班的弟弟妹妹来作客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小主人,可以先做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班级,再带领客人参观我们的教室,然后带他们一起玩儿,一起做游戏。第二,就是请部分幼儿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尝试正确的做法,其他幼儿观看台上幼儿的做法后进行评价,从而学习正确的行为方法。例如,在“做事有条理”的活动中,让部分幼儿尝试整理物品,其他幼儿通过观察、思考、评价,而懂得整理物品的正确行为程序,即大的物品放在下面,小的物品放在上面,这样做才整齐有序,便于搬动。
三,行为练习。孩子获得一定的方法之后,既让幼儿练习,教师要巡回观察,可以幼儿分成小组展开练习,互相观察,看行为是否合乎要求,教师针对幼儿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的方法,同时让行为准确无误的幼儿,上台示范,使幼儿对行为要求有更明确的了解。此外,应尽可能的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行为练习。
四,小结评价,教师要对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幼儿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评价。同时向幼儿提出活动后的练习要求,使教学延伸到课外、园外,只有这样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够逐步形成。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是小主人、小交警这些课,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第五种教学模式是艺术感染教学模式。艺术感染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幼儿理解和掌握运用于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要求,这种方法的程序和策略是:一,欣赏艺术作品,这里所说的艺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即诗歌、故事、散文等,教学一开始,教师给幼儿生动流畅的讲述故事,富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歌,使幼儿在欣赏文学作品中受到感染,为了使艺术作品更好的发挥教育作用,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的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有益的、有启迪性的作品。二是根据幼儿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适时的讲解启发,对由作品中表现的主题要重点给予提示,使孩子更好的从中领悟到道理。
二,讨论小结。社会教育活动中,让幼儿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明理、激情,进而导型。因此,欣赏艺术作品之后,就是应该围绕教学要求,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明白蕴藏在某个作品当中的某个道理,激发良好的情感,并影响其以后的行为。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讨论后,教师要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得出正确的认识。对幼儿提出行为上的要求。
第三,就是联想深化。教师要适当的拓宽活动内容,这一阶段可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论,以促进道德知识进一步内化。例如在大班“做个守信用的孩子”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讨论,波波和乐乐的作品的基础上,开拓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分析另外两个事例,使幼儿能进一步领悟蕴含在作品中的道德知识、明辨是非,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是创作实践。幼儿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之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创作实践活动,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例如,在“三只想生病的小狗”活动中,教师组织为妈妈开个小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让幼儿唱有关爱妈妈的歌,并将自己亲自制作的礼物布置在妈妈的照片旁,这些活动都可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让他们懂得爱妈妈的一些实际行动。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比如说有这些课例,“三只想生病的小狗”、“香喷喷的文字”等课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一,重视各领域教学内容中的社会性教育元素的整合利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必然是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如何进步的,是将认识纳入到他整个的经验体系中的,再用教材的过程中,你也会发现,社会教育内容,几乎无法从其他教学内容中割裂出来,例如大班下学期主题六,开心大王,次主题二,我是开心果。活动五,传递微笑。该主题本身就是以幼儿的情感教育为主,尽管在这个主题里面,蜗牛的微笑是一个语言课,但是我们感觉它更像一节社会课,它是以“蜗牛的微笑”是以优美的语言,动情的讲述蜗牛的心理变化,表现动物美,怎样将微笑传递出去,是将语言教育与社会性教育,自然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个主题开始部分的主题引导里面,无一例外的是讲社会性教育目标,明确的进行了说明,请一定要认真的阅读,加以领会。
第二个就是区域活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平台。翻看我们的教材,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个教育活动后面,都有一个区域活动的内容,从目标的设定,材料的准备,区域规模,到指导方法,都作出了比较详尽的提示,目的就是要通过创设,并有效的利用环境,让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都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幼儿间的交流交往。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个交友平台,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及情绪情感的变化。捕捉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交友契机,给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交往的方法,形成规则意识,教师在指导这些交友契机的时候有很多,比如说幼儿之间发生一些冲突,幼儿在操作间,学习中的一些持续性,遇到困难事儿如何反应,材料的整理如何规范这些规则,教师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
第三,就是充分利用生活中随机、灵活、自然的教育元素。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离不开生活。就像一张纸的反面正面一样不可分割,生活即教育。在社会性发展方面,表现的最为充分,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一日环节皆教育,你比如说早晚的问候与道别,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吃饭、喝水、入厕的规则,培养孩子的社会规则。午睡的纪律,培养了孩子的规则与情感。还有孩子小伙伴的交往,培养孩子自我认真,与人际关系,参与一些活动,这些也是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社会性的交友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潜移默化,希望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把社会性的交友的元素都渗透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
第四,就是成人的态度习惯等行为模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那么幼儿的个性品质有遗传的特质,但后天的习得行为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那么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我们成人,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性的发展模板呢?那么接下来我再谈一谈,目前社会领域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避免过于的知识化。社会领域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然后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有些过于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的养成,一方面教给幼儿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孩子们也能够绘声绘色的讲解,包括我应该怎么做,包括一些为人处事的一些道理,但是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行为中,则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貌,不分是非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了讲道理、学知识,而忽视了操行,以知识代替行为的养成。
第二就是以适应幼儿发展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实践,生活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只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社会教育,才能够真正取得成效。社会教育强调幼儿在做中学,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那么在这我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幼儿园举行的一个社会性的一个活动。我们是这样来组织的。每个孩子从家里带三样物品,一样是爸爸用的物品,一样是妈妈用的物品,再一个是宝贝自己用的物品,这样的物品什么都可以,你可以是不穿的衣服,可以是爸爸或者妈妈不再用的一个装饰品,或者是孩子不再需要的一个玩具,或者图书等等,什么都可以,孩子把这些物品带到幼儿园之后,放到班级里面,班级里面老师把这些物品标上价格,然后布置成一个超市,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我们组织孩子大班、中班和小班,组成一个家庭,由爸爸妈妈带着这一个孩子来逛超市,在组合的过程中,孩子很自然的就学会了去照顾弱小,爸爸妈妈如何去在逛超市的过程中,不要丢了自己的宝宝,如果真的把宝宝丢了之后,该怎么样来解决,那么他通过寻求警察帮助,还有通过去广播室去播音,来寻找自己的孩子,还有带孩子购物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如何学会理财,我手里就是有五块钱,大这五块钱该怎么样来分配呢?因为我们的活动有一个要求就是,要给爸爸买礼物,要给妈妈也买礼物,还要给自己买一份礼物,还要给我的孩子买一份礼物,所以孩子在买礼物的过程中,要学会割舍,这个礼物太贵,我可能买了这个礼物之后,我剩下的钱,就不能够再买其他的礼物了,所以即使这个礼物比较喜欢,为了完成我应该完成的任务,我得学会舍弃,这样一些活动,就是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非常好。而且我们今年这个活动,也举办的非常成功。
反思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我们应该认真的思考,如何选择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内容,以何种形式呈现内容,更加适合幼儿的学习,首先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其一就是与目标无关,或者是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其二,主要选择的内容,应该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即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其三,就是所选的内容要有启发性,能锻炼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的心灵,所以在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即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体系,心理顺序即孩子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因此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课程内容,应当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有效教学,是由学习者的现有知识,他们的文化实践,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对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次,以适应幼儿发展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同样是关注残疾人,同样是爱的教育,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教育中的一个案例。一个盲孩子,因为自身的缺陷,成为同班孩子的嘲讽和捉弄的对象,教师没有简单的斥责和教训孩子,也没有苦口婆心的光说大道理,他而是请这个班级的孩子,带上眼罩生活一天,这些正常的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了盲人的艰难和坚强,从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去嘲笑这个盲孩子。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特别重视通过体验获得生活经验。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卢赫所言,个人的情绪经验,越是多样化,就越容易体会了解想象别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会有密切的情感交流,在交友中,我们应该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社会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教育,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只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社会教育,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⑶ 我们幼儿园联欢,急需搞怪(笑)互动游戏和问题
***亲子动一动 提升肢体智能 游戏1 我是好驾驶 让孩子在趣味的游戏中,区分走与跑的不同,在快与慢的节奏中,学习掌控自己的肌肉。适合年龄:2-4岁 准备道具:呼拉圈(两人一个)、或是小投环(一人一个) 游戏说明: 1.邀请孩子进行开汽车的游戏,可以载客人(两人一个),也可以单独自己一个人开。 2.当小朋友选好以后,告诉孩子汽车有时快、有时慢。快的时候用跑的、慢的时候用走的,并示范跑与走的动作,让孩子自由调整步伐。 注意事项: 1.由于有些时候需要跑步,因此在游戏前,爸妈们要注意场地是否够大,避免孩子因为不小心互相碰撞或是撞到家具而受伤。 游戏2 城堡大战 反复练习扔球的动作,让孩子感受破坏与重组的趣味,同时宣泄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适合年龄:3-6岁 准备道具:小球、积木若干个。 游戏说明: 1.爸爸和妈妈先邀请孩子一起拿积木盖一座城堡,等城堡盖好之后,告诉孩子要进行一个丢炸弹的游戏。 2.爸爸妈妈和小朋友轮流拿球攻击城堡,直到城堡倒塌为止。 3.大家一起再把城堡盖起来,或许也可以想想,盖成怎样的城堡比较不容易被打垮。 4.再轮流用球攻击。 注意事项: 1.鼓励孩子多多练习丢。孩子的力道或许不足,可以考虑让孩子站前面一点,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瞄准目标物。 2.如果用的是纸积木,可以请孩子迭得高高的再享受倒塌的乐趣,但如果是实心的积木,则高度不宜高于90公分,避免掉落时碰伤孩子。 3.在丢球前一定要告知孩子,不可以将球丢到别人身上。 游戏3 小小飞行员 这个游戏可以增进手臂的肌耐力、发展平衡感及协调性,并加强孩子对空间的认识。 适合年龄:4-5岁 准备道具:滑板、粗绳、可以当成目标的物品、可系绑绳子的固定物。 游戏说明: 1.请小朋友以伏卧的姿势,将腹部贴在滑板上,用双手及手臂的力量拉动滑板,使滑板自由活动。 2.选择一地点放置目标物,让孩子绕着目标物滑行且不能碰到目标物。 3.将粗绳放在地上,一端系在固定物上,滑板放在粗绳上,让小朋友手攀着绳子前行或后退。 注意事项: 1.滑板的轮子必须是可以各个方向自由转动的。 2.一定要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活动。 3.步骤中的各种活动也可以改成跪在滑版上进行。 游戏4 转转乐 藉由亲子互动游戏,刺激前庭系统,训练孩子的平衡感发展。 适合年龄:3-4岁 准备道具:附有手把的旋转椅 游戏说明: 1.父母协助孩子坐进旋转椅中,让孩子的双脚跨出旋转椅外,双手扶住旋转椅内的把手,记得提醒孩子背后向后靠稳,然后慢速开始旋转。 2.爸妈可以跟孩子轮流游戏,让孩子也可以帮忙担任转圈圈的人,可以帮助孩子手眼协调及肌肉发展。 注意事项: 1.旋转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如果孩子觉得害怕,就给予安抚或暂停游戏。 ***玩球躲猫猫 训练逻辑数学 游戏1 球球泡泡澡 通过与水、球等物品,让孩子体验触觉感受,并启发孩子对数量、多少的基本认知。 适合年龄:1-2岁 准备道具:澡缸、塑料球 游戏说明: 1.让宝宝先进入澡缸,再将澡缸注入清水,然后将球一颗颗放入澡缸中,让宝宝体验玩水的乐趣及触觉刺激,感受澡缸从“0”(没有球)开始后的变化。 2.爸爸妈妈丢球进澡缸的时候,可以同时一边报数,让孩子对数与量有最基本的认知。 注意事项: 1.避免孩子在浴室里滑倒,发生窒息或溺水的意外。 2..孩子如果有害怕、逃避、拒绝的反应时,不要强迫他,可以慢慢地引导他用手或用脚先行碰触。 游戏2 谁是同一国的 通过视觉及触觉进行区分,培养孩子分类、辨识的优势能力。 适合年龄:3-5岁 准备教具:大小不同的螺丝及螺丝帽数组 游戏说明: 1.将螺丝跟螺丝帽分散在桌面上,让孩子通过视觉区分,先将螺丝帽和螺丝进行第一次的分类。 2.让孩子通过视觉及触觉分别分辨大小螺丝帽和螺丝的差异,然后再加以细分。 3.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比赛,看谁最快把螺丝和螺丝帽栓在一起。 注意事项: 1.每次游戏过后要收拾好,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2.避免孩子拿来抛投,或避免小小孩误食。 游戏3 躲猫猫 让孩子通过抓握取拿的动作,促进小肌肉发展;并通过寻找的动作,建立孩子对物品的认知及数与量的概念。 适合年龄:1岁到2岁 准备道具:塑料充气球池、塑料球、图卡、一些日常用品 游戏说明: 1.孩子进入球池后,再将球慢慢倒入池内,让孩子感觉球逐渐将身体掩盖的感觉,建立“存在”和“消失”的概念。 2.选择一项物品埋入球池内,请宝宝寻找出来。 3.选择多样物品埋入球池中,在准备配对的图卡,当父母拿出图卡时,请宝宝从池子里面把与图卡相同的物品找出来。 4.当孩子对于数字已有认识的时候,爸妈也可以拿出数字图卡,请孩子一边唱数,一边丢出与数字图卡相对应的球数。 注意事项: 1.幼儿注意力并不持久,而且容易分心,玩游戏时应该在没有杂物的环境下进行。 2.大人玩游戏投入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游戏的兴趣。父母玩得愈投入,孩子就愈容易玩得开心。 3.要以轻松、好玩为前提,不要让孩子察觉到是在学东西,否则可能会引起抗拒,而让效果大打折扣。 游戏4 跳跳球 让孩子认识并辨别颜色、学会数数量。 适合年龄:5岁到6岁 准备道具:可以丢接的球与球套 活动内容: 1.让孩子手拿球拍,将球往空中抛去,当球落下来时,再用球拍接住,同时搭配唱数游戏,例如:1个、2个......。 2.父母将球往地上丢过去,孩子手拿球套,当球触地弹起时,让孩子把球接住,再投给妈妈。 3.爸妈投球时,可以一次丢好几个颜色的球,然后指定孩子要接哪一个颜色的球。 注意事项: 1.孩子如果接对了,要记得给他热烈的回响,例如:“好棒喔”之类的。 ***敲敲打打 培养音乐智能 游戏1 小小乐队 让孩子用耳朵听、用手敲打,认识不同质料的不同音色。 适合年龄2-4岁 准备道具:塑料罐、玻璃罐、铁罐若干个,大纸箱一个、音乐、任何可以敲打的棒子。 游戏说明: 1.爸爸妈妈敲着三种不同的罐子,让孩子用耳多仔细听听罐子所发出来的声音,然后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猜一猜是哪一个罐子的声音。 2.请孩子站在中间,然后爸妈从远处敲打其中一个罐子,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指出声音的方向。 3.让小朋友用棒子敲打任何东西,包括门、窗、桌子等等,了解音色的不同。 4.用各种瓶瓶罐罐及大纸箱当成乐器,配上音乐,请孩子来一场即兴的演奏。 注意事项: 1.不要让孩子敲打易碎物品,避免孩子受伤。 2.要适时给予孩子赞美,让孩子更热于尝试。 游戏2 我是音乐家 经由图片的认知与学习,认识不同的乐器;并听听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或音色。 适合年龄:4-5岁 准备道具:介绍乐器的唱片或录音带,乐器的图片或演奏者弹奏乐器的照片或图片。 游戏说明: 1.爸妈先将乐器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如小提琴等。 (1)拿一张小提琴手正在拉小提琴的照片给小朋友看。 (2)请小朋友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与动作。 (3)听小提琴独奏的曲子,并请小朋友以刚才的动作配合曲子摇摆。 (4)依先前的步骤,在介绍木管乐器如单簧管、长笛等;打击乐器如定音鼓、三角铁等;铜管乐器如小喇叭、法国号等也可以加入中国的乐器如古筝、锣鼓等等。 (5)听音乐,请小朋友找出乐器的图片。 注意事项: 1.请孩子辨别乐器的时候,可以请孩子指出图片即可,不一定要强求孩子说出乐器的名称。 2.如果孩子已经没有耐心,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3.听一种乐器独奏时,最好可以以古典作品曲与一首现代流行曲交错。 游戏3 疯狂配音员 模仿日常生活中可以听到的音响节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让学习效果更突出。 适合年龄:5-6岁 准备道具:空纸箱 游戏说明: 1.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杜撰一
⑷ 请给我一篇幼儿园或是小学数学得数是3的加法
1+1+3-2=3
⑸ 小邮筒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邮筒。
2.制作班级邮筒。
3.制作古今传递信息的办法。
活动准备:
1.“社会万花筒”:《寄信》,“创意小玩家”:《写封信寄给你》。
2.挂图《寄信》。
3.兔子邮筒。
4.志祥,色纸,剪刀,彩色笔,废旧瓶,广告颜料,数字,白胶,胶带,将幼儿用书中的邮筒复印,放大,着色后制成图卡。
5.请家长带幼儿到有关的博物馆参观,或者丰富有关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师:你们知道不同国家的邮筒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国家的邮筒。
师:你们看看不同国家的邮筒的造型及特征都是什么样的
幼: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
幼:有不同的图案。
2.师:我们一起看看邮局拍下邮筒的照片和邮递员取信
3.师:那你们知道邮筒有什么作用?
幼:寄信的。
师:邮筒上不同的入口和上面的文字代表什么?
幼:不知道。
师:邮筒上的邮政标志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幼:………(师解释代表什么意思)。
4.启发幼儿讨论邮筒的制作。
师:“如果我们班也要设置邮筒,你想把邮筒要做成什么样子?
幼:做成小兔子,小房子。
师:可以用什么东西做邮筒?怎样装饰?
幼:小花,太阳……
5.按幼儿讨论的结果,结合幼儿用书《写封信给你》上兔子邮筒的做法,分组合作,制作“可爱的邮筒”。
——将幼儿分组合作进行活动,要求幼儿商量计划制作什么样的“邮筒”。
——为每个小组提供取材料的筐子,避免幼儿活动期间来回走动。
——注意尊重幼儿的创意,不要求幼儿一定要完全仿真制造“邮筒”。
⑹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认识邮局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活动准备: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活动预设过程: 1、 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 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 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 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⑺ 大班小菊花送信语言教案
幼儿园教案:送信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向指定方向跑的能力。
2、巩固幼儿对回几何图形的认识答。
重点、难点重点:发展幼儿向指定方向跑的能力。
难点: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猫头饰一个,信封若干,封面上画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在场地一端放三个邮筒,分别贴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标记。
教师行为:
1、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游戏:教师扮猫妈妈,小朋友扮小猫。做模仿操。
2、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强调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进行游戏,最后检查信送对了没有。
(2)让全体幼儿进行游戏并检查所有的信是否送对,若有错,请幼儿重新送。重复游戏2~3次。
3、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评价游戏情况。
(2)幼儿自由活动。
(3)猫妈妈:小猫们,天快黑了,我们一起回家吧!全体幼儿回活动室。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