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儿园学前教育社会《京剧角色人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体会京剧与美术的关系。感受京剧人物独特的服饰、造型、和表演。 学习没骨法、勾填法等表现技法;提高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评述能力及综合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京剧人物,感受京剧艺术带给人们的美以及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京剧人物独特的服饰、造型、表演特点,以及京剧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 教学难点:学习用国画技法(没骨法、勾填法)表现京剧人物。 作业要求:运用国画技法表现你喜欢的京剧人物,要求表现出京剧人物的造型特点和动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生宣纸、京剧人物图片。 学生:课前参与查找京剧人物资料、美术书、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 引入新课: 1、 欣赏京剧片断。 思考:你认为观看的京剧片段中什么最吸引你? 2、 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3、 出示课题:京剧人物 服饰、造型、和表演最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思考并提问 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京剧艺术特色。 培养探究精神 二、 讲授新课: (一)回忆 1、说说京剧中人物分为哪几个行当? 2、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人物的特点。(教师板书、课件配合) (二)京剧人物独特的服饰、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也是许多中国画家乐于表现的题材。 欣赏中国画——京剧人物 (三)分组讨论: 第 一、二组:分析没骨法、勾填法的技法特点。说一说课本中那些作品运用了没骨法,那些运用了勾填法。(教师课件配合) 第三、四组:在绘画中如何表现不同角色的人物特点?(造型、服饰、性格特征) 第五、六组:在绘画中如何表现不同角色的人物动态? 第七组:勾填法、没骨法画出的作品给你什么不同感受? (四)教师演示:运用勾填法、没骨法结合画出京剧人物。 生、旦、净、丑 生—文、武、小、老 旦—青衣、老旦、花旦、武旦 净—花脸 丑——反面、幽默滑稽 生—儒雅、俊美 旦—娇媚、女性 净—粗犷、暴躁 末—类似 丑—幽默风趣 学生欣赏 分析书中的作品 没骨法:直接用颜色或墨画出脸、身体、五官和衣纹。(孙悟空) 勾填法:先用墨线勾画出人物形象,然后填上相应的颜色。(白蛇传) 抓住人物性格、造型、服饰特点 抓住人物动态特点并进行夸张 学生分析: 勾填法:精细中带有干练 没骨法:豪放、大气 也可同时使用勾填法及没骨法,效果也很好。 学生感受京剧艺术中人物造型的多样性。 感受京剧艺术中人物塑造的魅力。引出表现方法,使学生了解本课教学意图。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 解决教学重点 解决教学难点。 三、 布置作业、学生作画 欣赏京剧人物图片,画一幅你喜欢的京剧人物。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没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京剧人物,要求表现出京剧人物的造型特点和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了解作业要求并开始作画。 培养学生学生造型表现能力。 四、 评价、展示阶段: 1、 填写评价表 2、 小组互评:分析运用画法、造型特点、动态特点。 3、 师评 学生自评、互评 培养学生评价意识及习惯 五、 课后延伸: 可以用更多表现方法表现京剧人物。 学生领会不同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 培养发散思维 第二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 准备用具 稳定情绪 二、复习引入新课: 1.没骨法:直接用颜色或墨画出脸、身体、五官和衣纹。 2.勾填法:先用墨线勾画出人物形象,然后填上相应的颜色。 三、教师演示:运用勾填法、没骨法结合画出京剧人物。 抓住人物性格、造型、服饰特点 抓住人物动态特点并进行夸张 3.学生分析: 勾填法:精细中带有干练 没骨法:豪放、大气 也可同时使用勾填法及没骨法,效果也很好。 学生感受京剧艺术中人物造型的多样性。 解决教学重点 四、布置作业、学生作画 欣赏京剧人物图片,画一幅你喜欢的京剧人物。 作业要求:运用勾填法、没骨法结合表现你喜欢的京剧人物,要求表现出京剧人物的造型特点和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展示阶段: 1、 填写评价表 2、 小组互评:分析运用画法、造型特点、动态特点。 3、 师评 六、 课后延伸: 可以用更多表现方法表现京剧人物。 学生了解作业要求并开始作画。 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领会不同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学生造型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评价意识及习惯 培养发散思维
Ⅱ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脸猫爱吃鱼》
歌词: 小小老鼠小小老鼠穿蓝衣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大脸猫大脸猫长胡须 喵咪咪喵咪咪喵咪咪 一个尾巴细又长 叽叽叽叽叽 一个脸大吹牛皮 喵咪咪喵咪咪 一个尾巴细又长 叽叽叽叽叽 一个脸大吹牛皮 喵咪咪喵 小小老鼠小小老鼠上高梯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大脸猫大脸猫没主意 喵咪咪喵咪咪喵咪咪 扑通一声,掉下河,你可千万别着急 扑通一声,掉下河,你可千万别着急 小小老鼠小小老鼠不偷米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大脸猫大脸猫爱吃鱼 喵咪咪喵咪咪喵咪咪 世上有我就有你 叽叽叽叽叽 我们永远不分离 喵咪咪喵咪咪 世上有我就有你 叽叽叽叽叽 我们永远不分离,喵咪咪
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游伴》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四课《我和小伙伴》,实际上本课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群的教育。让小孩愿意和小伙伴玩,能和小伙伴友好的相处。文中设计了说一说自己的小伙伴的活动,提示引导哪些是小伙伴,可以是邻居家的孩子;父母的亲戚家的孩子;父母同事的孩子;也可以是学校内的同学……另外,还设计了“与小伙伴一起交往、玩乐时,意见不一致怎么办”以及“与小伙伴一起做了错事怎么办”这几种活动。文中通过现实生活中与小伙伴在一起开开心心玩耍的照片以及许多与小伙伴在一起学习、游戏的彩图,告诉学生有小伙伴的快乐,让学生领悟如何分享以及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彼此宽容的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在与小伙伴一起玩时,怎样求同存异,要互相兼顾;“与小伙伴一起做错了事情”应让同学们自己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感悟明理:有了错误要诚实,要勇于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赢得他人真正的信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设计意图: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 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
2. 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谦让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处理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有了问题协商解决。
六、说教法 幼儿网http://www.youerw.com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强调的是在教学中要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知道怎样与小伙伴相处,遇到问题时怎样解决,为此,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
1、情境教学法:
2、表演法:
3、交流讨论法、学生自主评价法 :
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能给课堂带来生气,带来欢乐,改变了以往“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的被动的学习状况。以上教学法的运用其实也使情境成为一个个连续的动态客体。让孩子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这样教学就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七、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表演展示学习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强调寓教于乐。因而我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参与模拟游戏、表演活动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同时我也是结合我校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
3.竞赛讨论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以竞赛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找朋友>,师生互动进行演唱,把学生带入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又能自然的引出问题,“听到这个歌曲你想到了谁?”,然后通过学生的回答揭示出课题——我和小伙伴(板书)
二、说说我的小伙伴
通过欣赏小伙伴在一起游戏的图片,让学生自由介绍自己的小伙伴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并讲一讲他和小伙伴在一起发生的有趣活有益的事情,感受和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这个时候,有些学生会非常积极发言,而有的学生却默不出声。这样的学生也许还不能适应集体的环境,由此可以引导他来谈一谈如果没有小伙伴我们会有怎样的心情,让大家都知道没有小伙伴的孤单,并请其他学生和这个没有小伙伴的学生交朋友让他也和大家一样开心起来。
三、活动:怎么办?
1、请一小组同学到讲台上选一样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小东西。(有学生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出现了几名同学同时选择一件东西。
2、提问这一小组同学:大家说说该怎么办?
3、提问全体学生:说一说、那种方法合理?那种大家满意?
这一环节主要是想把学生带到实际问题中,针对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博采众意,让学生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达成满意,学生的感悟会更深。
4、现在还有一名同学也遇到类似问题,大家帮他想办法,看怎么解决那个问题。(出示分玩具事件)学生讨论。指名说一说。
板书:大让小 轮流玩 猜拳 一起玩
5、出示分蛋糕事件。
分组讨论:该怎么办?
指名到讲台前表演一下。
5、小结:许多同学想到将大的让给别人。提到最多的词也是谦让。最后不管是吃大的还是吃小的,大家都很高兴。这就是谦让的结果。互相谦让,想到别人,是在大家共同分享,所以大家都快乐。
通过几个不同事件把学生带入几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感悟道理,知道小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谦让、友爱、公平,才能相处得更好,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都快乐。并请学生表演分蛋糕事件,学会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在这一环节我采取小组竞争讨论的学习方法,(出示插图)让学生分组谈谈在遇到意见不统一时应该怎么做?看那一组采取的方法最合理,最公平,最能让大家满意?
小结: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家要商量解决。
板书:商量解决
五、犯了错误怎么办?
1、想一想:不认错有什么不好?哪个小朋友说的好?(出示插图)
指名到前边表演一下。角色分别有不认错的学生,勇于认错的学生,以及公平的使者小老师。
让学生体验勇于认错不但不会遭到责备,知错就该还会受到表演,而且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板书:勇于认错
2、小结: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乐。如果在相处中遇到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不论是什么方法,一定要有道理。不论什么问题,不仅要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别人。这样,大家才能相处愉快。
六、一同玩一个游戏,”一二三、木头人”,让这节课在愉快地结束。
Ⅳ 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谁唱歌》教案
一、活动名称: 音乐游戏——《谁唱歌》 二、设计意图: 本班幼儿初次尝试音乐游戏,通过活动掌握和分辨几种动物的叫声特征。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辨别和模仿能力。 3.引导幼儿掌握几种动物叫声的特征。 ... 四、活动准备:歌曲磁带《谁唱歌》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放歌曲录音,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小朋友这首歌曲好听吗?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曲里有哪些小动物? ——小鸟怎样叫? ——小猫怎样叫? ——汪、汪、汪,谁在叫? (二)基本部分:组织幼儿参与游戏随音乐一起做模仿动作 ——谁唱歌儿吱、吱、吱?(小鸟唱歌吱、吱、吱!) ——谁唱歌儿汪、汪、汪?(小狗唱歌汪、汪、汪) ——谁唱歌儿呱、呱、呱?(小青蛙唱歌呱、呱、呱) ——现在小朋友知道刚才是谁在唱歌了吧?
Ⅳ 幼儿园小班唱歌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小班音乐歌唱教案范文
《哈喽歌》
抛问:
1、此活动中,教师用何种方式来进行歌曲的教授?
2、此活动中的游戏设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关系是什么?
3、此活动中反思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的跟唱,并感受音高的不同。
2、愿意参与律动,并能替换歌词进行演唱。
3、感受与老师同伴共同边唱边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吉他、手偶小鸟、桌子、椅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今天,我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哦。”
“老师们,请跟我互动起来哦!”
“亲爱的小朋友们,现在,我要来和你们打招呼了。准备好了吗?开始喽!”
二、幼儿学习跟唱。
“在我们唱歌的时候,飞来了一只小鸟,它也想跟你们打招呼。”
“小鸟飞来喽!”
“小鸟唱歌的时候,你们唱不唱呀?
“对了,要仔细听什么时候唱?”
“小鸟来啦。”
(教师带领幼儿练习“哈喽”)
“那我们再跟小鸟唱一次。”
三、幼儿尝试分辨音高。
“刚刚小鸟飞的高度是一样的吗?”“怎么不一样呢?”
“哦,小鸟有时候飞得……高高的,有时候又飞得……低低的。”
“还会飞到这儿。”
“那我来唱,你们帮小鸟找一找。好吗?”
“哈喽(65),小鸟飞到了这儿。”
“哈喽(高),小鸟要飞到哪里去呢?”
“哈喽(低),现在飞哪儿呢?”
四、幼儿变小鸟玩游戏。
1、变小树。
“现在,小鸟要飞到树上了,我的身体就变成了一棵树”
“小鸟飞来喽。”
“你们的小鸟呢?赶快变出来吧。”
“刚刚,我看到有几只小鸟特别厉害,当我唱31的时候,它就飞得低低的?”
“那小鸟什么时候飞得高高的,什么时候飞到中间呢?”
“我们再飞一次,好吗?”
2、变大树。
“小树长大了,变成了一棵大树。”
“你们也变成一棵大树吧”。
“小鸟飞来喽。”
“你们的小鸟呢?”
五、捉迷藏游戏。
“小花猫,听到你们好听的声音,也来了。”
提问:小花猫是怎么叫的?
“哎,宝贝们,妈妈要带你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了。等妈妈来找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回答我哦。妈妈来喽!”
“咦,我好像听到了大灰狼的声音,宝贝们,赶紧躲起来吧。”
“大灰狼走了,妈妈来找你们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