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托班不要整吞鸡蛋黄教案
1.调整座位。 观察鸡蛋的地点和分享交流的地点应该合并成一处,幼儿分组围坐在小桌子旁,方便幼儿观察和交流。 2.细化引导的策略,体现观察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鸡蛋的时候应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各个方面着手,由表及里,由中心向四周,体现观察、发现的有序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总体上由表及里,先观察鸡蛋的外观再打开鸡蛋看鸡蛋的内部。观察打开的鸡蛋的时候也应体现观察的有序性,由中心向外周观察,先看蛋黄(蛋黄里面有许多营养),再发现蛋黄上的小点(这个小点在孵化的过程中吸收营养,渐渐长大就会变成小鸡),最后再观察蛋清发现蛋清(蛋清里有水分和营养也是保护小鸡胚胎给胚胎提供营养的)。 “看”,如:孩子说到鸡蛋是圆圆的,那么大家就可以拿起鸡蛋比比、看看,用手指比划一下鸡蛋的轮廓,也方便教师引导孩子进一步发现鸡蛋一头大、一头小的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视幼儿的兴趣,渗透一些科学常识如,鸡蛋大的一头里面还储藏着空气,蛋宝宝是有生命的需要氧气来呼吸。 “摸”,如:引导幼儿用摸一摸的方法发现鸡蛋宝宝的外壳很光滑,并用语言来表达,如滑滑的,光滑的,像XXX一样等;同时,摸一摸还能引导幼儿发现蛋壳有一定的硬度能保护鸡蛋,但蛋壳也很脆很容易碎,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蛋宝宝,要轻拿轻放。 “闻”,不管是完整的鸡蛋还是打开后的鸡蛋都可以引导孩子闻一闻蛋的气味,并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是的,这就是新鲜的鸡蛋的气味,如果鸡蛋存放的时间太长了就会变质,变质的鸡蛋会发出难闻的气味,就不能吃了。” 3.教师的语言应处处体现科学性、确切性和全面性,用恰如其分地语言帮助幼儿提升和归纳。 比如,孩子说到鸡蛋的颜色的时候,有的说是黄色,有的说是红色,鸡蛋的颜色是一种自然的颜色,老师不能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准确地形容鸡蛋的颜色而随声附和幼儿,老师应对幼儿的观察进行小结和提升:“是的,鸡蛋外壳的颜色是天然的,有的颜色深一点,有的颜色浅一点,鸡蛋宝宝的外壳很漂亮。” 附:网络知识 “鸡蛋的结构” 鸡蛋的构造,种蛋由蛋壳、蛋壳膜、气室、蛋白、蛋黄、系带、胚胎七个部分组成(如下图)。 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蛋壳可分三层,外层是角质层;中层为海绵状,由钙质纤维交织而成;最内层为乳头层,蛋壳表面有许多小孔称气孔,空气或微生物可以通过气孔进人蛋内,而蛋内水分可由气孔排出。蛋壳有保护内容物和供给胚胎发育所需钙的作用。蛋壳厚度为0.2~0.4毫米,小头壳比大头厚。 (2)蛋壳膜,蛋壳内层的薄膜叫蛋壳膜,蛋壳膜分内外两层,紧贴蛋壳厚而粗糙的称外壳膜,内层的称内壳膜,也称蛋白膜。内、外壳膜有保护蛋内部不受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侵袭的作用。在蛋壳的外表面还附有一层胶质膜称壳胶膜,也叫外蛋壳膜。长期保存或洗涤过的蛋,外蛋壳膜(胶壳膜)易脱落,这样微生物就很容易由气孔迸人蛋内,使蛋变坏。 (3)气室,气室是蛋产出后蛋温下降,蛋白及蛋黄浓缩,在内壳膜和外壳膜之间形成的空间。气室的部位在蛋的大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蛋白,蛋白分稀蛋白和浓蛋白,靠近蛋黄部分是浓蛋白,在它的外层有两层稀蛋白,蛋白的成分是:水分占85.5 % ,蛋白质占12.8 % ,脂肪占0.25 % ,碳水化合物占0.77 % 。此外,还含有微量元素、无机盐等。 (5)蛋黄,蛋黄为不透明油质状态的乳状物,外有一层极薄而透明的卵黄膜,蛋黄中脂肪占33.0 % ,蛋白质占17.4 % ,碳水化合物占0.2 % ,矿物质占 1.0 % 。 (6)系带,蛋黄两端各有一条带状物叫系带,其作用是固定蛋黄的位置,使蛋黄居于中央不触及蛋壳。系带是由浓蛋白构成的,具有弹性,但保存时间长,系带弹性变弱,并与蛋黄脱离。 (7)胚胎,在蛋黄表面的上部有一色淡而细小的白点,受精后即是胚胎或称胚盘,未受精的称为胚珠。
2. 幼儿园小班蒙氏日常《打鸡蛋》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颜色一隔一排列夹子。 2.通过用三指夹夹子,发展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与力度。 3.有序、专注地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准备:操作盘、花边小碟子、彩色夹子若干、颜色标记卡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走蒙氏线。 2.手指游戏。 评析:准备活动安排了两个内容:走蒙氏线是常规活动,可以较好地锻炼幼儿的平衡感和专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让孩子进入蒙氏工作的状态。游戏活动一方面使小班孩子消除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情绪,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同时手指游戏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做热身准备。 二、集体活动。 1.介绍工作名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项新的工作:夹夹子。” 2.介绍工作准备:“老师先拿一张工作毯,双手取出托盘放在工作垫的左侧。” 3.介绍材料:“有彩色夹子,花边小碟子、颜色标记卡等。” 评析:跟其他教学所不同,蒙氏工作强调操作的规范和秩序,老师首先示范整个工作的顺序:取工作毯——放在指定位置——取操作材料——进行工作——将材料归位——将工作毯归位。老师规范的操作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印象。 4.介绍工作内容: (1)右手取出花边小碟子,看看这个小碟子是什么样的? (2)出示图:小碟子的花边象什么? 评析:有了比较直观的平面的图示,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想象,如:象水波浪,象山峰,象屋檐,象太阳伞的花边,象桥洞,象裙子,象方便面等等。 (3)介绍五角星和箭头标记。 评析:在小碟子上加上起始点和箭头标记,而不强调顺时针方向,是考虑小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孩子通过反复操作以后,可以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 (4)伸出食指闭眼顺时针方向触摸感觉花边的高低变化规律。 评析:闭眼触摸可以更好地锻炼幼儿的触觉,幼儿闭上眼睛,排除其它干扰,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感受小碟子的高低变化规律。 (5)示范夹子的开合。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小夹子,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用力压一压,象什么呀?” 评析:这里老师采用边讲解示范,边带小朋友一起练习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动作。有针对地锻炼了拇指、食指、中指的小肌肉。老师做开合练习,问小朋友象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如:象嘴巴,象订书机、象机器人在说话。当老师边做开合练习边从左往右移动时,孩子们自然地想到了象蝴蝶在飞,象小鱼在游等等。 (6)按照图片规律给夹子排队。 师:“今天,小蝴蝶要进行飞行表演,小蝴蝶的队伍是怎么排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卡片。是红、绿、红、绿。一只红蝴蝶,后面跟一只绿蝴蝶。我们帮小蝴蝶检查,看它排得对不对。对的我们就用点头来表扬它,错误的我们就用摇头来提醒它。” 评析:按照颜色规律一隔一排队对小班孩子来说难度比较适中,但同时要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有序排列,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孩子专注地工作,老师同时示范几种错误的排列,孩子在改错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从而在操作中能更有效地控制这些错误。 (7)顺时针方向夹夹子。 师:“从五角星的地方开始,小蝴蝶按照箭头的方向停在山峰上。一座山峰停一只小蝴蝶。我们帮小蝴蝶检查,看它飞得对不对。对的我们就用点头来表扬它,错误的我们就用摇头来提醒它。” (8)顺时针方向取下夹子。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幼儿有秩序取工作毯、双手取出操作盘放在工作毯的左边。 2.闭眼触摸感觉花边小碟子的高低变化。 3.按图片规律给夹子排队。 4.按顺时针方向在“山峰”上夹夹子。 5.仍按顺时针方向收回夹子。 6.收拾好学具,送回柜子。 评析: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不随便帮助,孩子出现错误以后,老师可以让孩子进行二次操作,或者三次四次操作,让孩子自己来调整,只要孩子有兴趣,就不要阻止孩子的工作。
3. 小班智力游戏谁拿走了鸡蛋教案
游戏“谁拿走了鸡蛋?”
下午活动课时,我们办用塑料的鸡蛋做道具,幼儿围坐在一起,选一个幼儿当小鸡坐在中间,并将鸡蛋放在他面前,然后“小鸡”闭上眼睛,另一幼儿将鸡蛋拿走,所有的幼儿手放到背后问:“鸡蛋、鸡蛋、谁走了鸡蛋?”“小鸡”有三次机会可以猜拿走了鸡蛋。
游戏开始了,我没有提出所有的幼儿把手放在后面的要求。但上来的“小鸡”还是没有猜出来,请了文文,结果他猜对了,我们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他笑着说:“看见哪个小朋友把手藏在后面。”我们恍然大悟。于是,接下来的“小鸡”都变聪明了,也利用这个办法猜出了拿鸡蛋的人。玩了一会儿,“小鸡”又猜不出了。我仔细一看,发现有些孩子也故意把手放在后面来迷惑猜的人,而拿走鸡蛋的小朋友更厉害,把鸡蛋藏在背后,把手放到前面来了。这样一来,难度大大增加,“小鸡”们一一惨败下来,一时间大家都不愿做“小鸡”了。
于是,我自告奋勇当了“鸡妈妈”来猜,第一次猜的时候,我故意猜错了一次。到第二次猜时一次过关,孩子们激动极了,文文、小宇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表扬我真厉害!我“偷偷”地告诉了他们我猜到的小秘密(看小朋友的表情等),鼓励他们再猜。结果,他们果然也很聪明地猜对了,然后我再鼓动他们把秘密再传给小朋友,这样游戏又进入了一个高潮。在这个案例中,我的收获:
1、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可以用多种方法介入游戏。
在这个案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有了变通性和灵活性。他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细微。当同伴获得成功后自动增加难度,刺激着同伴,让他们需要进一步动脑筋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时,我紧紧抓住孩子所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建议、欣赏和鼓励;当出现难度后,孩子们觉得难以获得成功时,我又作为孩子们的玩伴参与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一起为我的成功激动,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游戏的欲望。
2、在游戏前对游戏仔细斟酌是必要的。
本来,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个"所有的孩子都把手放在背后"的要求,但是我考虑到对小班孩子来说,也许难度太大了,也许孩子会因为不容易获得成功而放弃。结果证明我的调整是正确的,因为我没有提出这个要求,能猜出的孩子也不多。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也许就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动人之处。(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4. 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剥毛豆
我觉得剥毛豆这个活动最好放在区域活动进行,建议你将活动名称改为《黄豆爷爷找亲戚》或《黄豆爷爷变魔术》,更适合大班幼儿。在网络搜索。
5. 幼儿园搬鸡蛋教案,学前班
一、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完整句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学习运用搬、扛、抱、抬、滚等常用动词。 (二)学习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初步体验讲述活动的乐趣,学习安静倾听他人和同伴的讲话。 二、活动准备 (一)老鼠手偶、大鸡蛋 (二)讲述图片PPT (三)讲述图片、手偶操作材...料及头饰若干三、活动过程(一)出示手偶,引出活动主题。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玩"魔法魔法变变变"的游戏,看变出了几只老鼠?几个鸡蛋?今天我们要看图学习讲述一个关于小老鼠和鸡蛋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并简单讲述图片的基本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在什么地方? 指导重点:提醒幼儿要使用完整句讲述。如完整句:(草地上有两只小老鼠。草地上还有一个鸡蛋。) (三)幼儿分组讲述,引导幼儿学习用完整句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1.幼儿两人一组按要求自由讲述图片。 指导语:小老鼠和鸡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用完整的话来编好听的故事。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编故事。 2.请每组派代表讲述故事指导语: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一会儿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小朋友说的哪一句完整的话"。 指导重点: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讲述,并挑选出好的句子和词语让幼儿学习,丰富幼儿讲述经验。 (四)教师示范讲述,引导幼儿学习用完整句讲述及学习"搬"等基本动词。 指导语:你最喜欢老师故事里说的那一句完整的话?故事里两只小老鼠是怎么样把鸡蛋运回家的?你能帮小老鼠想其他的办法把鸡蛋运回家吗? 指导重点: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把故事说出来,并启发幼儿想出更多运鸡蛋的方法。 (五)幼儿分组讲述、表演,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常用动词。 1. 幼儿两人一组,操作手偶自由讲述。 指导语:请小朋友带上手偶,用完整的话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再帮小老鼠想一个办法把鸡蛋运回家。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操作手偶,学习常用动词,边表演边用完整的话讲述图片内容。 2.每组派代表分角色表演新的搬鸡蛋故事。 指导语:请每组小朋友把自己编的好听故事边表演边讲给小朋友听,听听他们的故事里,你最喜欢他们说的哪句完整的话和词语?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学习新的句子和词语,丰富幼儿新的讲述经验。 四、活动延伸把活动操作手偶、头饰、图片等投放到语言区中,供幼儿自由讲述。
6. 幼儿园中班“煎蛋煮蛋”教案
【活动目标】l 观察煎鸡蛋的过程,了解鸡蛋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l 尝试在黑色底板纸上用棉签、水粉等材料表现煎鸡蛋的形态。l 在看、闻、尝、做的过程中享受煎鸡蛋带来的愉悦,体验成就感。 【重点】 了解鸡蛋在锅里变化的过程,并能用水粉棉签画表现煎鸡蛋的形态。 【难点】 在绘画过程中能够较好控制棉签,表现煎鸡蛋的形态。 【活动准备】 l 经验准备:知道生鸡蛋是液态的;有过棉签水粉画的经验。 l 物质准备: 食品材料:生鸡蛋3-4只,电磁炉一只,不粘锅勺一套,牙签若干。 操作材料:黑色底板纸,黄白水粉颜料,棉签。 摄像机,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回忆吃鸡蛋的经验,引起幼儿兴趣。 谈话引出课题:小朋友吃过鸡蛋吗?你吃的鸡蛋是怎么做的?(各种做法) 你们知道煎鸡蛋是怎么做的吗?我们来请陈老师做给我们看看吧! 二、观察教师煎鸡蛋的过程,发现鸡蛋在锅中的变化。 幼儿通过视频观察煎鸡蛋的过程,通过看、听、闻、说的方式了解鸡蛋受热过程中的变化,感受煎鸡蛋的颜色及外形特点。 三、棉签水粉画“煎鸡蛋”(背景音乐) 1.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讨论并尝试画荷包蛋的方法。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用棉签绕圈涂画的方法。 2.请幼儿做小厨师用棉签水粉画的方法来“做”煎鸡蛋。 3.展示,小结。 4.请幼儿品尝煎好的鸡蛋。活动结束。
7. 幼儿园安全教育学案 不要整吞鸡蛋黄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猜测;能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2、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课前准备:1、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集气瓶、白纸、火柴、镊子 2、一块有机玻璃、两个橡胶吸盘 3、两个水杯、两块纸板、凉水 4、热水、脸盆、能垫高的物体(便于学生观察) 分组材料:钢笔、滴管、注射器、水杯、纸板等 学习重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学习难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导学案: 一、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如果表演成功,你觉得还不错,给老师一点鼓励。 (出示: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把鸡蛋放在瓶口处) 师:谁上来用手按一按鸡蛋,看能不能把它按进瓶里,但不能把鸡蛋弄碎。 生:瓶口太小,鸡蛋根本进不去。 师:老师不用手按,就有办法能让鸡蛋掉进瓶子,你信吗? 生:不信。 师:请大家注意看老师表演的魔术(点燃一张纸放进瓶子,迅速把鸡蛋小口朝下放在瓶口,鸡蛋很快进入瓶子) 生:哇!太神奇了!(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这个魔术有趣吗? 生:太有趣了! 师:你看到什么了?什么地方有趣? 生:我看到鸡蛋一点一点地被吞进了瓶子,好象瓶子里有一种往里吸的力量。 师: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生:我认为可能跟燃烧的纸有关,因为老师把燃烧的纸投进瓶子后,鸡蛋才被吸进去的。 师:你很会推理。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纸的燃烧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跟空气有关。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那到底是谁跟了鸡蛋一个力呢,是空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认识大气压力 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出示:橡胶吸盘)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怎么用? 生:这是吸盘,能吸在玻璃或是墙上,在上面挂东西。 师:那怎么用呢?谁来演示一下。(出示一块有机玻璃,让生演示) 师:我这还有一个吸盘,我也试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玻璃上,故意不用力按)怎么吸不住啊?(流露疑惑的神情) 生:老师,你得用力按吸盘才行。 师:噢,我试试看(用力按吸盘)哎,还真吸住了。 师:用力按才能吸住,轻轻地放上去根本吸不住,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对比看看两个吸盘有什么不同?跟空气有什么关系? 生:第一个吸盘下有空气,就不能吸在玻璃上;第二个吸盘下没有空气,就能紧紧地吸在玻璃上。我觉得和空气有关,到底什么原因我说不清楚。 师:那老师讲给大家听。 ①我们周围到处充满了空气,我们地球的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得空气,有多厚呢,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我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大气是有重量的,所以在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副板书) ②(指吸住的吸盘)吸盘下没有空气了,也就没有了大气压力,而吸盘外面还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吸盘不是吸在玻璃上的而是被大气压力“压”在玻璃上的。(指没吸住的吸盘)吸盘下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两种大气压力相互抵消平衡了,所以也就吸不住了。 2、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我们来感受一下大气压力有多大。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让大力士来试试。(生上台用力拉吸住的吸盘,拉不动) 师:感觉怎么样? 生:吸的太紧了,根本拉不动。 师:不光是吸盘,凡是在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你知道吗,其实每个人受到的大气压力大约有20多吨重呢?你信吗? 生:不信。 师:为什么不信,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怎么感觉不到呢,再说,如果真有20多吨的话,人怎么没被压扁呢? 生:笑 师:说的很有道理。不光大家不信,300多年前的人们也不相信。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见附件)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生:我知道大气压力特别大,大得惊人。 生:球内外的大气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就感受不到大气压力,要想感受到大气压力,就要想办法让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了。 师:故事中格里克是怎么使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的? 生: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 师:同学们真棒,收获这么多。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一些实验材料,你能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大气压力吗? 生:能!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教师提供的材料有:钢笔、滴管、注射器等,学生自由选择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生1:钢笔管的里面和外面都有空气,大气压力相平衡,所以吸不进水。如果用手捏一下钢笔管,里面的压力就变小了,里面和外面的压力就不平衡了,所以一松手,墨水就吸进来了,实际上墨水是被外面的大气压力“压”进来的。 生2:滴管 生3:注射器 生4:一个杯子里装满水后在杯口盖一块纸板,如果倒扣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因为杯子里装满了水,没有空气,也就没有大气压力,杯子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杯子外面的大气压力大,是大气压力把纸板给托住了。 师:我觉得他用的这个“托”字很准确,那你觉得大气压力是朝哪个方向的?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师:大气压力的方向只是向上的吗?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演示:杯子口朝左、右纸板都掉不下来,所以我们觉得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生:我觉得“上下左右”也不正确,应该是四面八方。
8.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例 主题课《食物变变变》
幼儿园说课教案:食物变变变 教师:屈老师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托班下学期教材。在书的第57页,它是一节综合课。食物是幼儿生活中每天都见到的东西,对幼儿来说,好吃的食物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说目标。 1.能说出食物的名称。 2.观察、品尝改变外形或煮熟后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味道有很多种。 3.知道很多食物都很有营养,从小要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三、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幼儿观察变形前后以及煮熟前后的食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的变化,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是:了解食物的营养,知道要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四、活动准备。 1.橘子、苹果、香蕉、鸡蛋、虾若干。 2.煮蛋器一个、锅一个、水果刀一把、刀板一块。 五、说教法。 1.直观法: 这里的直观法就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各种实物的改变,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能很直观地观察到食物的变化。 2.谈话法。 活动中让幼儿回答变形前后的食物的不同之处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学习,以及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指导法: 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幼儿在观察食物改变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观察。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提问法以及操作体验法等教法帮助幼儿学习。 六、说学法。 1.多渠道参与法。活动中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等环节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幼儿参与合作、交流与分享。 2.体验交流法: 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地进行观察、想象,并能勇敢大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七、说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在宝宝的小桌上放上橘子、苹果、香蕉等水果,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并说说他们的名称、颜色及形状。 2.比较变形前后的水果。 (1)、师幼共同讨论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 (2)、幼儿观看教师将水果剥皮、削皮、剥成瓣、切成块的过程。 (3)、教师引导宝宝观察变形前后的水果,尝试说说它们的变化。 (4)、宝宝品尝,说说水果的形状及味道。 3.教师出示鸡蛋和虾,幼儿紧闭双眼并用手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4.比较煮熟前后的鸡蛋和虾。 (1)、教师将鸡蛋打在碗中,虾放在小盘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未煮熟的鸡蛋和虾的形状与颜色。 (2)、师幼共同讨论鸡蛋和虾的营养价值。 (3)、师:宝宝们,未煮熟的鸡蛋和虾能吃吗?请幼儿猜一猜煮熟后的鸡蛋和虾会是什么样子? (4)、教师出示煮熟的鸡蛋和虾,请幼儿剥开蛋壳,比较并说说生熟鸡蛋和虾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5)、幼儿品尝煮熟的鸡蛋和虾,说说它们的味道。 5.教师小结,教育宝宝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八、说构思。 本节课开始部分大约用2分钟来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水果的名称、颜色及形状;比较变形前后的水果及生熟鸡蛋和虾的不同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大约为10分钟,结束部分大约为3分钟。第一步我首先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步请幼儿比较变形前后的水果及生熟鸡蛋和虾的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味道。第三步让幼儿明白食物都有其自身的营养,教育幼儿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9. 幼儿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蛋”怎么写
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蛋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不回同的蛋。
3、知道鸭蛋、答鹌鹑蛋、鸭蛋、乌龟蛋和蜗牛蛋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课件产生探索各类蛋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数种不同的蛋(如:鸡蛋、鸭蛋、皮蛋、茶叶蛋、鸽子蛋……).
2、有关蛋的资料及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
二、探索各类蛋
1、事先请家长协助收集不同种类的蛋。
2、展示收集的蛋,请幼儿观察各种蛋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并加以比较。
3、让幼儿操作活动课件,知道和认识不同的蛋
4、将幼儿收集的蛋打(剥)开来,请幼儿看一看蛋里面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
5、将熟蛋切开,和幼儿分享;生鸡蛋则请大家轮流搅一搅,煮个蛋花汤。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