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班绘画大熊猫的设计意图怎么写
1、知道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并初步懂得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2、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3、懂得运用适当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操作的结果。 各个区角的活动小目标: 操作角:1、能为几何图形找到对应的家。2、学习从小到大将6个套
2. 幼儿园小班好玩的小熊猫课后反思
开发孩子的智力
3. 幼儿园中班《小熊猫》优质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爱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和想象力。 3、引导幼儿在认识熊猫特征的基础上,画出可爱的熊猫。。 活动准备: 1、示范画。 2、画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熊猫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熊猫图片,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熊猫图片)我们的熊猫客人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我们的熊猫客人身上都长了什么呢?(请幼儿说说) 3、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幼儿所说内容进行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 1、熊猫的头长的什么样呢?(圆圆的)熊猫长了一个圆圆的头。熊猫圆圆的头上有什么呢?(两只眼睛、两只圆圆的耳朵还有鼻子) 教师小结:熊猫长了一个圆圆的头,圆圆的头上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还有一个小小的鼻子) 我们一起来说说:熊猫长了一个圆圆的头,圆圆的头上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还有一个小小的鼻子。 2、熊猫的身子是怎么样的?(胖胖的,圆圆的)身子两边有什么(手)企鹅的身体下面有什么?(一双脚)。 教师小结:熊猫的身子长的胖胖的,圆圆的,身子两边有手,身子下面有一双脚。 3、熊猫全身都长满了什么呢?(毛)熊猫身上的毛长的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有的白色,有的黑色)哪里是白色的?哪里是黑色的?(引导幼儿说说) 教师小结:熊猫全身长满了毛,它的耳朵、眼圈、四肢都是黑色的,而头、胸、背都是白色的。 4、你们知道熊猫喜欢吃什么吗?(竹子)今天呢?老师就请小朋友来画可爱的熊猫。 三、交代作业要求。 1、老师示范熊猫的画法。 小结:先画熊猫的圆圆的头、在画上比头大的身体,注意身体画的长一点,最后在画熊猫的耳朵,眼睛、鼻子、手和脚。 2、重点引导幼儿画熊猫的眼圈。 四、引导幼儿添画。 小朋友可以画出不同动作的熊猫宝宝,画好了可以添画太阳,小草、小花。小熊猫喜欢吃的竹子。 五、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用正确的姿势作画。指导幼儿添画,掌握涂色方法和技巧,做到画面整洁。同时知道能力弱的小朋友大胆用笔作画。 六、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引导幼儿从色彩运用、添画、涂色方面评价,表扬画得好的、有进步的幼儿。 活动延伸: 老师把小朋友的作品展现在墙群上,请小朋友回家的时候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画的小熊猫。
4. 幼儿园中班剪贴《熊猫吃竹子》教案
活动类型:美工---泡泡泥 活动名称:小熊猫吃竹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积极参与制作的兴趣。 2.通过故事得知小熊猫的基本构造是用球形和椭圆形组成的。 3.能够认识一些常用色,用名字进行在一次的颜色认知。 活动准备:泡泡泥 牙签 黑色笔 盘子 小熊猫吃竹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向家长解说课程说明及本次活动有关的注意事项,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让家长对泡泡泥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故事导入 1. 从前有只小熊猫,它特别喜欢吃竹子,于是,就种了一片竹子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小熊猫吃竹子图) 2. 提问:谁来到了竹子地? 3. 教师出示小熊猫的图片来进行提问,这是谁? 4. 它的身体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是什么形状的? 三.找出水滴形及球形 1. 提问:小熊猫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 它们身上都用到了哪些形状和颜色? 3. 哪些地方都用到了圆形形?(出示图) 4. 球形有几个?椭圆形有几个?大小一样吗? 5. 通过以上提问,让幼儿更加细致的了解到小熊猫的身体构造。 6.幼儿观察竹子的颜色和形状特征。 四.操作活动 1.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小熊猫和竹子的基本做法,制作出一只小熊猫一根竹子。 2.幼儿人手一块泡泡泥,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制作。 (1)分析图 (2)根据图进行分泥 (3)独立完成制作 五.亲子合作创意(大显身手) 1.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给小熊猫创意添加一些装饰品,让自己的小熊猫与众不同。(家长幼儿共同完成) 例如:帽子 围巾 衣服 领结 头花 2.将制作好的小熊猫展示在长有竹子的作品盘里。 六. 儿歌表演 幼儿跟音乐学习小熊猫的动态。
5. 幼儿园安全课教案电梯里的大熊猫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 1.练习自抛自接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上肢动作的灵活性。 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抛接球的动作,探索接住空中球的方法。 3.体验玩球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皮球、气球伞一个。 2.幼儿已会玩拍球、滚球、接落地球游戏,会听着音乐玩“大皮球”游戏。 3.音乐:“大皮球”音乐、背景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幼儿自由玩各种球类游戏。 2.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大家模仿游戏。(拍皮球、滚皮球、转球、抛球、接落地球 3.听音乐玩“大皮球”游戏。 二.练习自抛自接球: 1.幼儿探索自抛自接球的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发现接不落地球的好方法。 2.请幼儿介绍“如何接住不落地的球”,师生共同小结: 3.幼儿用讨论好的方法再次尝试“自抛自接球”,教师鼓励个别幼儿接住空中的球。 4.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是如何接住抛起的球的,并表演个大家看。 5.教师引导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练习自抛自接球。 三:游戏活动“抛豆豆”: 1. 集体玩钻蒙古包、吃蛋糕、彩伞转等游戏。 2. 玩“抛豆豆”的游戏,选几个球放在伞中听信号抛起抱球离开场地,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充分地让幼儿去试一试能不能接住还没有落的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接住这样的球,活动中我注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知,从而去尝试发现“自抛自接球”的方法。并注意观察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找出问题的所在,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又加以经验的提升,易于幼儿理解、掌握和提高。“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前面的尝试以及讨论,幼儿初步掌握了“自抛自接球”的正确方法,并产生了继续尝试的欲望。于是,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使得孩子自抛自接球的动作成功率大大提高,使幼儿的兴趣更高,同时教师和孩子共同念的儿歌也起到控制幼儿抛接节奏快慢的作用。有3个幼儿在开始抛球时因为害怕自己接不住,不敢抛,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下,慢慢开始尝试,从不敢抛到接不住到像抱着宝贝一样抱住球,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快乐可想而知了。在跟着儿歌抛的环节中他们还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但我相信他们多练习几次,平时在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他们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