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案及反思
教案:
1、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动的能力。
3、情感和生活指导: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
❷ 小班科学教案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起源编辑
其一
重阳节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民俗活动: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2]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❸ 幼儿园好看的小圆糖教案反思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回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答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❹ 小班飘飘糖果纸教案与反思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回关键性的知识答,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
❺ 幼儿园 小班社会 糖果盒里有什么 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开学不久,就迎来了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接着就要到重阳节,再加上入秋后,办喜事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表达祝福,互相送礼的、结婚喜糖的、精美的礼品包装盒更增添了喜庆,为了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糖果盒送糖给爷爷奶奶,培养幼儿敬老爱老的情感,感受给爷爷奶奶过节的快乐,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 2.小组讨论合作,尝试制作糖果盒 。 3.学说祝福语,感受给爷爷奶奶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 2.制作糖果盒,学说祝福语。 活动准备 1.师幼搜集不同的糖果盒和各种糖果。 2.各色彩色纸彩色水笔双面胶剪刀丝带等手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谈话: 1.教师介绍重阳节,激发幼儿兴趣,以情感调动幼儿。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盒。 二、做一做:漂亮的糖果盒 1.小组讨论协商,试试怎么折叠、剪、粘贴成糖果盒。 2.在做好的糖果盒上画上美丽的图画。 3.幼儿互相评价制作好的糖果盒。 三、学说祝福语 1.在制作好的糖果盒里放上不同数量的糖果。 2.根据糖果数量学说一句祝福语。 3.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这些祝福语的意思。 延伸活动 幼儿将糖果盒带回家送给爷爷奶奶,并跟爷爷奶奶说几句祝福语。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较好的体现了我对幼儿发展整体观念的理解。 1.在这个活动前,前期经验比较系统,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自主活动,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在活动中,让幼儿之间互动构建糖果盒,我注重指导幼儿在活动中交流学习,分享合作,并在幼儿需要时提供适时指导。 3.在活动中,我十分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如:幼儿相互交流感受、学说祝福语等。 4.活动中,我关注幼儿,对活动进程进行即时分析,通过观察幼儿行为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5.反思整个活动,我以情感调动幼儿,激发他们的兴趣。 6.如果让我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在幼儿的操作中指导他们在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方面,更好的挖掘糖果盒中的艺术要素。
❻ 中班欣赏《中秋月饼盒》活动反思
中秋月饼盒 [妈咪爱婴网教案频道 www.baby611.com/jiaoan]
1、了解材料,分享各种材料的用法等。
师:篓子里有什么材料?你以前用这些材料做过什么?
2、与幼儿共同讨论怎样装饰盒子。
(1) 欣赏各种各样的盒子。
师:你带来的盒子是什么样的?原来是用来装什么的?
人们为什么把装东西的盒子设计的这么漂亮?
(2) 重点欣赏装饰月饼的盒子。
师:你能看出这个盒子是用来装什么的吗?
你是通过哪些线索发现的?
你觉得这个盒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你们来设计装月饼的盒子,你觉得盒子上需要些什么?
你想要写的字或画的画应该放在盒子的什么部位比较合适?
3、幼儿两两分工,合作装饰盒子。
(1) 幼儿分工合作装饰盒子,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合作中的表现。
(2) 师:你们在合作时有什么困难?你觉得怎样才能合作的开心?
4、分享和展示作品。
(1) 每组派一位代表来介绍自己装饰的盒子。
师:你们最得意的部分在哪里?主要用了那些材料?
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
(2) 欣赏盒子,鼓励幼儿尽可能给出一些更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