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儿园美术教案俄罗斯娃娃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的新疆维吾尔族人。 2、了解少数民族的聪明才智,增进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1.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都是我们的亲兄弟。 2.初步了解几个不同民族的风貌,用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示相应的民族。 1、继续学唱歌曲,感受三拍子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 2、萌发爱天安门的情感。 1.尝试表现人物头部的细节特征,感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观察每个民族都有特有的头饰装体验图片写生的快乐。 1.从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特征感知4的组成,练习写数字 1、 2、3。 2. 发展幼儿观察力和思维多向性。 准备 视频 1.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欢庆国庆的宣传画。 2.各族民跳舞的录像和著名艺术家演唱歌曲的录像。 3.幼儿较为熟悉的各种民族服饰(见操作材料包“民族娃娃”)。 天安门图片、地图等 56个民族卡通娃娃照片,油画棒,音乐《五十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铅画纸。 幼儿每人练习纸1张,演示用图片玩具鸭4只。 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从这个人的服饰上你能看出他是哪个民族的人吗?很久以前,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个经常骑着毛驴的人,他常常想出聪明的办法帮助穷苦的老百姓,他的名字叫阿凡提。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一)听录音故事《聪明的阿凡提》,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二)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三)大官提了哪几个问题,阿凡提是怎样解决的? 三、说说自己对阿凡提这个人物的理解。 (一)请幼儿边看边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组织幼儿结伴或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阿凡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幼儿交流自己的认识. 1.观察天安门前的人们,分辨他们不同的服饰。了解:我们都是中国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首都,共同欢庆国庆。 2.找一找自己熟悉的民族,说说各自对他们的了解,如:他们居住的地方,风土人情等。 二、欣赏感表现 1.欣赏藏族女歌手演唱歌曲的录像。谈论藏族人民的生活,学学藏族人民献哈达的理解动作。 2.欣赏蒙古族歌手演唱的《吉祥三宝》。谈论有关大草原牧民的生活,跟着小演员哼唱歌曲,学学蒙古族少年骑马的姿势。 3.欣赏傣族姑娘的孔雀舞。谈论我国西部大森里的珍稀动物,模仿孔雀的肢体动作。 4.欣赏山西少年敲打锣鼓。谈论少年强身健体的帅气,学学锣鼓队击鼓的动作。 三、联想创作,大胆表现 1.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简单的道具和服饰扮演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2.随着不同音乐的出现,轮换地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各民族人民欢度国庆的场面。(以上内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换。) 1.教师弹乐曲,幼儿回忆歌名。 2.感受三拍乐曲的的节奏 3.听辨乐曲的节拍,用拍手、拍肩、拍腿的方法。拍出乐曲的节奏。 4.随歌曲的节奏在室内走动,模拟看天安门的夜空或到天安门前照相的场景。歌曲结束时,用固定的造型表示各自的想象。 5.继续学唱歌曲。 教师可适当调整音高,放慢速度。 一、欣赏讨论—少数民族的发饰 —(出示少数民族的照片。)这些少数民族娃娃头上的头巾、饰物、头发有什么特点? 小结:头巾的颜色不同,饰物有银饰的珍珠、发型有盘发、发髻的,可漂亮啦! 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民族娃娃,再画画他们吧! 二、讲解示范—对照照片民族娃娃 1.对照照片,先画娃娃的外形特点。 2.观察照片中娃娃的发饰,如头巾、服饰。 —这个娃娃的头巾是什么模样的,什么颜色,有什么装饰品? 小结:画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他们的发饰、颜色和装饰品,看看画画。 过渡: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民族娃娃照片,你们每人选一张自己喜欢的,仔细看一看,画一画吧! 三、操作表现—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分享—欣赏幼儿作品 1.将幼儿的画放置在一起,大家比较、欣赏、讨论。 2.点评幼儿的画是否把少数民族的特征反映出来。 —按大小排队:分别是2个大泥娃娃和4小泥娃娃,用算式题2+4=6表示。 一、导入,欣赏图片 1.小鸭子也来一起和我们庆祝国庆节的到来。 二、看看 1.幼儿每人练习纸1张,观察玩具鸭的外形特征。 三、分分 1.幼儿根据某一特征把4只玩具鸭分成两类。 2.怎样分的?(4可以分成几和几?) (1)根据方向分:1只朝右,3只朝左,4可以分成1和3。 (2)根据颜色分:2只白色,2只黄色,4可以分成2和2。 (3)根据领结分:3只领结,1只蝴蝶结,4可以分成3和1。 四、写写 1.幼儿在练习纸上学写数字, 1、 2、3。 2.幼儿在依据练习中图示的4只玩具鸭的不同分合方法在相应的格内填上数字 1、 2、3。 四、建议: (一)亦可提供有糖果、珠珠等实物让幼儿进行分合。 (二)可启示幼儿知道4分成两份可有三种不同的分合法。 五、反馈记录与评估
⑵ 幼儿园彩泥无颜六色哈达教案
幼儿园彩泥无颜六色哈达教案 设计依据 动物对于幼儿来说很有亲切感,他们平时就很喜欢模仿各种动物。由于幼儿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因此特别乐于扮演身边的小动物,如小兔、小狗、小猫等。为了帮助幼儿做进一步知识经验的拓展,选择了一个离幼儿生活较远但又很有特点的动物,借助音乐游戏为工具,结合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故事形象地用乐器展现。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中感知大象和小兔的不同音色,并尝试创编简单节奏,选择乐器为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体验乐器故事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小兔和大象的图片及春天景色图。 2.对大象和小兔的外形特征有初步了解,如笨重的或灵巧的,为创编简单节奏铺垫。 3.对乐器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4.鼓、小铃。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大象和小兔》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T: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苏醒了,森林里又变得热闹起来。大象和小兔约好了一起来找春天。小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它看见树枝上冒出了嫩芽,草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大象也甩着长长的鼻子来到草地上,看见小溪的冰融化了,觉得春天的太阳暖洋洋。春天真美呀,两个朋友在草地上晒太阳做游戏,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该回家了。大象走在前面,小兔走在后面,他们约好明天再来找春天。 2.理解故事 T: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看到了哪些春天的美景? (二)为故事配器 1.为小兔配器 T:今天请来了小乐器为故事配音,小兔怎么走路? (引导幼儿动作表现,感受小兔的形象。) T:什么小乐器代表小兔?为什么? (引导幼儿选择小铃为小兔配音) 2.为大象配器 T:大象怎样走路?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声音表现。), T:什么乐器代表大象?为什么? (引导幼儿选择大鼓为大象配音) 3.初步为故事配音
⑶ 谁有幼儿园民族团结的教案
-
大班社会:可爱的少数民族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铺垫、PPT“少数民族的风情”
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分为两大组,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人土风情等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梳细发长辫。
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幼儿学做一些基本的动作)
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
服装:长袍,腰带,靴子。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有很多。
蒙古人还有摔跤,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习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⑷ 如何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民族音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对人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它能够直接而又强烈地影响人们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音乐教育在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奠定文化艺术修养基础等方面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指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我们应该看到,孩子们中将来去当音乐家的毕竟是很少的,许多孩子长大后只是成为倾听、欣赏音乐的人,那我们首要的任务就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从孩子抓起,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音乐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修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舟曲县,具有甘南的“小江南”之称,境内山河纵横、水草丰美,面积达3009.18平方公里,总人口有13.47万人,藏族占32.67%,属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气候。优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舟曲的祖辈们在这片美丽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继往开来,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且沿袭革故,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多姿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事象,促进了舟曲民间民俗文化的初步繁荣。
当地幼儿深受周围环境中这些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对此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为此我们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土优秀文化,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兴趣、能力、需要,从弘扬本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认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入手,着重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使幼儿萌发感受本土文化的兴趣,启迪幼儿创造本土文化的意识,并在与幼儿一起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创编了一系列取材于舟曲民间生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儿童歌曲、舞蹈以及适合幼儿的节奏乐曲,同时,我们不断探索、建构、优化具有本土文化教育特色的园本课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系列论文(一):让幼儿走进多彩的本土民歌世界。
唱歌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在他们心情愉快时,还会咿咿呀呀地自哼自唱,歌唱是孩子们最轻松自在的表达、抒发和交流的艺术活动。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对歌唱的作用和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够得以发展。歌唱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而又具实效的途径。
然而,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传统艺术是每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幼儿在生活中能够亲身感受得到、触摸得到的。因此,我们在唱歌教学中融入了本土音乐素材,这些和生活紧密相联的本土音乐,充满了生命力。孩子们在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中学习,产生了触动心灵和情感的巨大力量。这样,情感教育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艺术的感染渗入儿童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为和民族的精神和气质。
1.1 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本土音乐的兴趣。幼儿本土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让幼儿在有趣的民间音乐教学活动中陶冶性情和品格,逐步认识和了解本土民间音乐。我们精心筛选了一些优秀、健康、积极向上的民间歌曲,渗透于幼儿唱歌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我们注重通过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去看、去听、去摸、去感知,使他们获取的物体直观、形象、具体,印象便会更深刻、更容易产生学习的愿望。
同时,我们录制了一些光碟和磁带,在课休时间组织幼儿自由欣赏。因为这些音乐素材都取自孩子们身边,所以大家兴趣特别高,如在欣赏《牛儿,你和我交上了好朋友》这首歌曲时,教室内气氛活跃,有几位男孩子当场作秀表演耕地、喊牛等情景,孩子们纷纷讨论自己见过的牛和牛的一些本领。短短的几分钟,有些幼儿已经能够基本哼唱歌曲,一段随意的欣赏超乎了预期的效果。
在音乐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我们布置了贴画。如:少数民族的服饰,民族舞蹈示意图,一些有情节的插图等,并设立了本土民族音乐区,摆放了舟曲民族头饰、腰带、口弦等,通过幼儿的欣赏、交流、摆弄等,感受民间音乐的美,逐步萌发了孩子们对本土音乐的兴趣。通过“听”和“看”,潜移默化地使民间音乐在幼儿脑中扎下了根,调动了他们对本土音乐的兴趣,产生了对本土音乐的强烈学习欲望。
1.2 采用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促使幼儿主动学习。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因此,我们采用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让幼儿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中,自然地学习民间歌曲。
如以《红红的灯会》这首歌为例。舟曲每逢正月十九,是一个类似过年的喜庆大节,各村各寨都把自己所供奉的“婆婆”(菩萨)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在晚上抬着轿子,按“婆婆”排位大小依次游街,广大市民则以挂荷包、挂红袍、钻轿子等形式来祝贺一年的风调雨顺和祈求来年一切如意。这天晚上,舟曲的大街小巷搭满松棚,松棚的顶上和两侧则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五彩缤纷的灯笼交相辉映,使小城亮如白昼。《红红的灯会》正是歌唱了舟曲正月十九传统灯会的情景,当老师拿出一些正月十九晚上拍的图片时,身临其境的感觉早已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接着引导幼儿欣赏配有《红红的灯会》这首歌曲的CD碟片,充分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的欲望。由于这首歌来自幼儿的生活,活动前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和启发,幼儿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唱得欢快活泼、充满情趣。 老师的语言在教学中也起到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运用的语言生动与否是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对音乐的接受成正比的。如幼儿在学习歌曲《请你再到舟曲来》时,老师用神秘的语气讲述翠峰山的古老,用自豪的语气及表情讲述拉尕山的秀丽,用热情的口吻表达舟曲人向客人送花、献哈达的情景。这样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起伏的节奏,由于幼儿理解了歌曲中的情感,孩子们很自然的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欢迎远方客人来舟曲的情感融入到唱歌中。
1.3 将本土歌曲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灵活地选择民间歌曲。舟曲本土民间歌曲形式多样,扩展了幼儿音乐表现的内容。民间歌曲内容的丰富性,为幼儿的唱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每一学期中,我们都要进行各种主题活动,同时又根据各主题选择相应的民间歌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2007年秋季学期国庆节时,教唱《拉尕山寨》这首歌,使幼儿加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在2008年春季学期第四周举行的“春姑娘来了”主题活动中,学习舟曲民歌《放风筝》,老师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柳树发芽,花开了,草绿了,小朋友都到操场上放风筝……然后出示舟曲“社火”中的放风筝片段,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优美的曲调,引导幼儿充分体会春到舟曲的美丽景象,培养了他们热爱舟曲、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幼儿在接受民间歌曲的过程中,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民间歌曲,不能完全理解民间歌曲所传递给他们的全部内涵。但是,这些带有浓郁民族艺术氛围的内容和形式,随着唱歌所渗透给孩子的民族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在他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2.系列论文(二):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渗透。
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理想方式。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能得到动作的协调和灵活性的训练,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开拓。而在本土文化的长河中,民间舞蹈总是以其神奇的魅力熠熠发出绚丽的光泽。
舟曲县是一座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偏远小县,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间舞艺术历史悠久且形式多样,是舟曲的风俗习惯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挚的表现,蕴藏着广阔博大的民族文化内涵,传颂着舟曲人民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质朴、勤奋、乐观的民族神韵。在各类舞蹈艺术中,民族舞蹈既是源,也是流,没有学习、继承就没有发展,并且民间舞以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内涵,既能满足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又能满足孩子们的审美需求。
因此,在幼儿园,我们充分挖掘一些优秀地、适合幼儿的本土民族舞蹈素材,以激发幼儿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兴趣为切入点,向广大幼儿普及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1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土民族舞文化。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舟曲的民族舞音乐曲调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幼儿也十分喜欢这类音乐作品。鲜明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染幼儿,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有强烈节奏特点的旋律则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动作反应,他们会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打拍子,晃动身体或做动作。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观看和参加一些舟曲的民间文艺活动,并利用孩子们吃早点前及课余休息的这段时间,播放一些欢快、优美的舟曲民族舞音乐,并讲解音乐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民族特点的动作,同时告诉孩子这些动作所表达的含义,让幼儿初步感受自己家乡的本土舞蹈艺术。
如在寒假期间,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及家庭方面的教育资源,激发幼儿和家长观看舟曲春节期间的“社火”系列活动,并在新学期组织幼儿大胆地讲述或表演自己所看到的“社火”。其中有一位叫杨雪萍的大班小朋友,不但会完整地演唱“社火”曲——《担水》,而且把担水的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还组织幼儿观看一些舟曲民间传说故事图片和民间舞表演,这些生动的民间传说和独特古朴的舞蹈都产生于舟曲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它用舟曲人自己的美学观点,向幼儿展示了一幅幅舟曲祖辈们生活的生动画面。
丰富的本土舞蹈音乐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多彩的本土音乐方式吸引了幼儿的视线,经常、持久的音乐熏陶使幼儿对本土民族舞的爱好大大增加,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本土文化的兴趣。
2.2 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本土民族舞文化。有了日常生活中初步感受的经验,再加上孩子们自己在社区接触到的一些知识,孩子们学习起本土民族舞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深入民间,大量收集合适的本土民族文化方面的舞蹈音乐材料,并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浅显易懂的能被幼儿所接受的舞蹈音乐材料,整理汇编,既保留本土民族舞原有的风格,又适合幼儿特点。学习本土民族舞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既先学习民族舞中最具典型特点的动作,如《放风筝》的颤膝、平步、放风筝,《锅庄》中的弹口弦、背水等,有了这些动作基础,而后再将各动作贯穿起来,学习成品舞便得心应手。
例如学习本土民族舞《多迪锅》,在日常接触中孩子们了解了“多迪锅”的传说,感受到了青年扎海和姑娘达玛的聪慧和善良,也憎恶国王的可耻,向往着五月初五时,人们采花、唱歌、跳舞,互送吉祥、祝福健康、崇尚和平的美好情景。了解了舟曲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幸福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基本动作时,我们提醒幼儿想象翠绿的香柏树,洁白的枇杷花;美丽的鲜花,绿色的草原,身穿漂亮服装的藏族小伙子和姑娘们,载歌载舞,互赠鲜花……。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动作要舒展、欢快、情绪上要热情奔放。并观看碟片,再次欣赏舞蹈《多迪锅》,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作。经过启发,再加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捧花、弹口弦的基本动作,孩子们心领神会,动作也符合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会了基本动作,再将动作一贯穿,结合孩子们对舞蹈内容的理解,一段完整的成品舞,孩子们很轻松地学会了。
2.3 创作活动中表演本土民族舞。通过上两个环节的准备,幼儿基本上掌握了舟曲民族舞的动作特点。舟曲民族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一旦为孩子所接受,必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他们的心趣交相映照,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来创编舞蹈动作,可以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孩子们在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把已熟练掌握的动作编入歌曲,边唱边舞,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如在学会舟曲民间歌曲《拉尕山寨》后,我们要求班上的孩子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结果孩子们积极举手参与创作表演,最后用采花、捧花、背背篓下山等动作,完整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歌曲内容。再如舞蹈《请你再到舟曲来》,这本来是一节新授舞蹈课,将它改为创编课,幼儿积极性很高。经过提醒,孩子们在以前积累动作的前提下,以膝盖的颤动与屈伸为基础,应用上肢捧花、献花、靠步、弹口弦等动作表达了舟曲人热爱劳动,向远方来客献花的愉快情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于这是幼儿自己的创作,幼儿的表演兴趣高昂,经过整理,由幼儿主创的舞蹈《请你再到舟曲来》被定为舟曲县幼儿园幼儿晨练曲目。
2.4 在欣赏过程中发现本土民族舞特色。有了感受、学习、表演的实践,孩子们掌握本土民族舞的水平则会更进一步,其复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从中寻找舞蹈作品的动作素材和民族性。一段优秀的民族舞作品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立足于人们生活的原貌,从中提取丰富的动作形象;另一方面则涉取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创作出有地方特点、有韵律地动作语言,使作品既有情趣,又有自己的属性。幼儿的心灵是一个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体,有着无限的可塑性。幼儿学习和欣赏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拥有自己民族属性或自身光彩,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还是一种“育人”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孩子从小懂得自己民族的特色,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们自幼热爱民间舞艺术的美好情怀。
结合舟曲县创建的“和谐舟曲、活力舟曲、平安舟曲、发展舟曲、魅力舟曲、富裕舟曲”这一特色活动,在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美化家乡,增强幼儿环保意识教育的同时,我们创编出舞蹈《丰收花鞭》。孩子们在欣赏中发现,里面的舞蹈动作大部分是人民劳动情境的再现。舞蹈节奏爽朗,情绪红火,构图清晰,调度灵活,当花鞭在舞台上挥动,孩子们的欢快之心、兴奋之心、喜乐之心得以充分的表露,同时又结合着外来舞蹈跨部的扭动,把舟曲民族的律动与引进舞蹈的形态自然贴切地融为一体,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感;既有地域性,又有时尚味,给孩子以亲切与清新的感受。通过欣赏《放风筝》、《牛儿,你和我交上了朋友》、《红红的灯会》等,引发了幼儿的本土舞意识,使舟曲民族舞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为本土民族得以健康地发展,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由此可见,在幼儿舞蹈中渗透本土民族舞蹈,不但继承和发展了本土民族舞,而且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崇尚和平的情感,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得到了全面发展。虽然这需要指导者细心的研究与耐心的探索,但幼儿灿烂而又真挚的笑容,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喜悦。
3.系列论文(三):民间音乐在幼儿打击乐活动中的开展。
音乐是在时间中运动的艺术,凡是在时间中运动的事物,都存在着节奏,节奏是它们的本质特征。在音乐中,可以有不带确切音高的音乐,比如:各种鼓乐、民间打击乐等,但是没有不带有节奏的“音乐”。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最基本的音乐元素,为什么没有经过任何学习的幼儿就会有自发地跟随音乐的表现呢?就是因为人们生命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节奏形式,音乐的各种要素中节奏与人的心理联系最直接,关系最密切。节奏是富有生命意义的要素,感知节奏是人们的本能。
舟曲民间音乐内容十分丰富,且形式多样,它产生于劳动生活,汇集了舟曲各民族的特色,包揽了许多种音乐的表现形式,然而目前幼儿教学中,我们所开展的音乐活动形式单一,适合幼儿的音乐素材很少,对幼儿音乐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很有限。而形式各异、体裁纷呈的舟曲民间音乐融入到幼儿的打击乐活动中,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既容易走进幼儿的心灵,为幼儿所理解接受,同时又便于收集、易于使用。
3.1 认识本土特色乐器,培养音乐情趣。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一些本土特色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我们在音乐活动室内,布置打击乐器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辩别各种乐器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老师们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口弦、三角铁、竹筷、钹、喇叭、小鼓、竹板,让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舟曲特色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了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积极作用。我们鼓励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下大雨和小雨能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乐器——串铃、铃鼓、沙筒,小鸟的叫声、小河的流水能让幼儿认识本土乐器——口弦、竹板等,然后引导幼儿选择适合与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选择适合鸟声、水声的乐器,这样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3.2 熟悉乐曲,提高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打击乐器是根据音乐进行的,倾听音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舟曲民间音乐取材于民间,反映着幼儿的周边生活。首先,我们引导幼儿了解歌曲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打击乐的兴趣性和表现力。然后,鼓励幼儿仔细听,感受音乐的性质、力度、速度、节奏及段落等,在听音乐的基础上随音乐拍手逐渐熟悉音乐。
如在学习《喜庆丰收年》时,我们先引导幼儿看图片,然后逐步讲述舟曲的先辈们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和高兴,每逢丰收便各自拿起锅碗瓢盆,载歌载舞地进行庆祝,一直发展到现在这段音乐《喜庆丰收年》。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乐器,来随音乐打节奏,表现内心的喜悦之情。在学习《舟曲秧歌》时,因为旋律是大家所熟悉的,有些幼儿还会轻声哼唱,经过鼓励,幼儿大胆地拿起钹、锣、小鼓等乐器,开始为音乐打节奏,幼儿的兴趣不断高涨。
3.3 随音乐打击乐器,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舟曲民间音乐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从各方面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民间音乐中大量健康富有幼儿情趣的歌曲,为幼儿提供了发展良好性格品质的途径。在打击乐活动中,性格孤僻的幼儿变得活泼起来,由于注重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使胆小、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增强了自信心。
比如在2007年“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中,大班幼儿表演了打击乐《多迪锅》,由于《多迪锅》是舟曲一首比较传统的民歌,它的舞蹈形式也是幼儿所熟悉的,在幼儿学习、排练的过程中,一些平时胆小的孩子都要争着参加演奏,穿上演出服,他们就成了自信的小小演奏家。在演出中,孩子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打下了基础。
由于民间音乐来自生活,老少皆宜,深深吸引着幼儿,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孩子们从学打节奏到创编花样动作,兴趣始终很高,只要一有空,便会拿起乐器敲打敲打,有时还会一边讨论一边打节奏。由于民间音乐内容丰富,从唱、跳到敲、打,面面俱到,丰富了音乐活动的内容,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幼儿的综合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教学,幼儿不但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本土音乐,也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达到了“从听入手、动在其中、激发情感、培养素质”的目标。
⑸ 幼儿园爱国主题设计什么区域活动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工作要点
1、初步了解我国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等,能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创造性的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认识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初步了解其主要居住地、服饰特点和生活习俗等。对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感兴趣。
3、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及自己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
主题活动课程
集体或分组活动
活动内容
一 蒙古族的旅行
二 维吾尔族的旅行
三 藏族的旅行
四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装
五 首都北京
六 祖国的宝岛台湾
七 我和弟弟妹妹一起节日环境布置
八 年级组国庆联欢
九 诗歌:欢庆美好的日子
十 欣赏制作长城
十一 京剧
十二 龙的传人
十三 我们爱领袖
十四 音乐欣赏:森吉德玛
自主活动
内容与材料:
科学区:观察地球仪、少儿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并学习拼中国地图。
表演区:提供民族服饰(如自制五彩围裙、新疆帽、哈达等)、自制的京剧脸谱面具、铃鼓、串铃等让幼儿自由表演。 音乐磁带:“大中国”“森吉德玛”“达板城的姑娘”“哈达献给解放军”“北京的金山上”“瑶族舞曲”以及挤奶、骑马、牧羊等曲子。
美工区:提供废旧材料、纸张等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工艺、民族服饰等。
建构区:提供大型积木及辅助材料(如废旧瓶盒)等,让幼儿搭建长城、天安门等一些名胜古迹。
语言区:提供反映祖国四大发明,中国之最,现代科技发展的图书或图片等让幼儿观察交流,并投放一些著名的地名文字卡片,让感兴趣的幼儿读读认认,并贴到地图相应的位置。
欣赏区:天安门图片、京剧脸谱、少数民族人物画像、国画等。
数学区:2和3的组成。
户外活动
内容与措施:
1、积极锻炼,热了知道擦汗和脱衣服,并把衣服放到指定地方。
2、锻炼时找空的地方,不与同伴碰撞不做危险的事。
3、早操时,能根据音乐节奏整齐有力地变化队形及动作。
日常活动
内容与措施:
1、参观走廊的主题展区。
2、交新朋友。
3、大带小活动听从老师安排,不单独行动。
4、巩固常规,轻声说话、离开椅子时要将椅子塞到桌子下。
个别活动
1、教育幼儿在人员较多的情况下要遵守集体规则。对个别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2、观察发现幼儿的特长爱好等。
亲子活动
1、和孩子共同收集和主题相关的图片照片和实物等。
2、促幼儿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适应大班作息时间。
3、帮助幼儿记录口述稿“国庆见闻”。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⑹ 如何将音乐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如何将音乐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浏河镇幼教中心明德幼儿园 殷静 摘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中特别强调: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稍加培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而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而不容轻视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音乐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作用以及如何将音乐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关键词:幼儿 音乐 音乐教育 生活 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之士认为音乐是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这说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的特殊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所以说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快乐的,。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是门听觉艺术,幼儿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理解的,只有把音乐融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幼儿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要使幼儿感受各种表演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它必须让幼儿在实践中直接体现,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 幼儿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根据幼儿生、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这样的幼儿音乐教育才能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对幼儿的成长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快乐地成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而不容轻视的影响。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体验快乐,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 音乐可以防治疾病,音乐能使人身心健康,音乐赋予人聪明和智慧。在幼儿这一年龄层运用音乐,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除了作为对儿童的精神、生理、心理等方面疾患的防治与康复的手段之外,它还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发育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对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音乐可以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优美悦耳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愉快,增强活力。据有关医学研究证明,人在愉快时,血液中可产生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物质,它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音乐中千变万化的旋律、节奏和速度,既能调节人体的功能,又能对大脑的边缘系统和脑平网状结构产生直接影响。它能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情绪,即自由的摆动、走动或跳跃等,来达到创造合乎节律的动作,唤起幼儿天生的本能,培养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感与动作的协调性,使听觉更加敏锐、感情更臻细腻,使幼儿更加活泼健康。另外,在音乐游戏和舞蹈这个群体活动中,也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如个体与个体的位置变化,组与组的队形变换。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中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体会音乐节奏的魅力,促进动作协调发展。 二、音乐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音乐能促进幼儿大脑的正常发育,有利于大脑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脑细胞的增皮层的增厚、脑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些与儿童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音乐活,各种声音及身体动作的信息输入大脑,增强脑神经元的刺激,这有利于各神经元之间的接通,形成神经通路;同时音乐能培养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动作是幼儿智发展的起点,曾经有人提出,训练孩子的手脚就是训练大脑,而手脚的训练在音乐活动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弹琴训练了手指的灵活性,舞蹈训练了全身的协调性。音乐中的唱歌、歌舞表演、音乐游戏等,都能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指出,人的大脑共有六种智能,其中第三种就是音乐智能,即能够感受韵律和音乐并进行创作。可见,音乐与智力本身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音乐教育可扩大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感知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幼儿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三、音乐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好可以为德育打好情感基础。人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往往会作用于他的一生。一首短小的歌曲,往往有巨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歌曲《对不起,没关系》以轻快的节奏、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中理解歌词的内涵,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山羊踩痛小公鸡》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谅互让,友好相处;《李小多分果果》让幼儿体会到谦让能给别人带来快乐。音乐对幼儿心灵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但它的教育效果却是明显的,效应也是长期的。音乐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我们应针对幼儿喜情感、厌讲理,喜形象、厌抽象的特点,将德育寓于音乐教学中,真正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 四、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人感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如歌曲《国旗 国旗多美丽》能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小海军》《哈达献给解放军》能激发幼儿热爱解放军的感情;《值日生歌》能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爱护小树苗》能培养幼儿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感情等。 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音乐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对幼儿从小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使幼儿在美好音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因此,要正确认识到音乐对幼儿的促进作用,适时适当的运用好音乐。那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怎么做呢? 一、来园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使幼儿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展,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主动参与活动、进行交往。例如:每天幼儿来园时我都会播放, New Age很多时与音乐治疗有关,不少New Age音乐说可以治病,其中主要推荐bandari“班得瑞”的音乐, “班得瑞”这个梦幻般的抒情演奏乐团,将属于瑞士的湖光山色,在音乐中予以唯美地具象,每一个音符,都代表层层压缩到内心里的感动。.例如:《安妮的仙境》、《春野》等,有时还会播放《清晨萨克斯》、《央视早间问候》、《晨歌》等音乐。这样的音乐孩子听后会觉得很安详,宁静。 二、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以幼儿喜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幼儿为主体,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用感受式、启发式、讨论式、即兴创作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一个“趣”字,教学方法多样,体现一个“活”字,因为教学方法得当可以“一波激起千层浪”,学习灵活恰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⑺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本土优秀文化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对人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它能够直接而又强烈地影响人们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音乐教育在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奠定文化艺术修养基础等方面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指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我们应该看到,孩子们中将来去当音乐家的毕竟是很少的,许多孩子长大后只是成为倾听、欣赏音乐的人,那我们首要的任务就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从孩子抓起,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音乐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修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舟曲县,具有甘南的“小江南”之称,境内山河纵横、水草丰美,面积达3009.18平方公里,总人口有13.47万人,藏族占32.67%,属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气候。优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舟曲的祖辈们在这片美丽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继往开来,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且沿袭革故,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多姿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事象,促进了舟曲民间民俗文化的初步繁荣。
当地幼儿深受周围环境中这些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对此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为此我们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土优秀文化,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兴趣、能力、需要,从弘扬本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认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入手,着重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使幼儿萌发感受本土文化的兴趣,启迪幼儿创造本土文化的意识,并在与幼儿一起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创编了一系列取材于舟曲民间生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儿童歌曲、舞蹈以及适合幼儿的节奏乐曲,同时,我们不断探索、建构、优化具有本土文化教育特色的园本课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系列论文(一):让幼儿走进多彩的本土民歌世界。
唱歌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在他们心情愉快时,还会咿咿呀呀地自哼自唱,歌唱是孩子们最轻松自在的表达、抒发和交流的艺术活动。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对歌唱的作用和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够得以发展。歌唱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而又具实效的途径。
然而,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传统艺术是每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幼儿在生活中能够亲身感受得到、触摸得到的。因此,我们在唱歌教学中融入了本土音乐素材,这些和生活紧密相联的本土音乐,充满了生命力。孩子们在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中学习,产生了触动心灵和情感的巨大力量。这样,情感教育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艺术的感染渗入儿童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为和民族的精神和气质。
1.1 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本土音乐的兴趣。幼儿本土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让幼儿在有趣的民间音乐教学活动中陶冶性情和品格,逐步认识和了解本土民间音乐。我们精心筛选了一些优秀、健康、积极向上的民间歌曲,渗透于幼儿唱歌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我们注重通过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去看、去听、去摸、去感知,使他们获取的物体直观、形象、具体,印象便会更深刻、更容易产生学习的愿望。
同时,我们录制了一些光碟和磁带,在课休时间组织幼儿自由欣赏。因为这些音乐素材都取自孩子们身边,所以大家兴趣特别高,如在欣赏《牛儿,你和我交上了好朋友》这首歌曲时,教室内气氛活跃,有几位男孩子当场作秀表演耕地、喊牛等情景,孩子们纷纷讨论自己见过的牛和牛的一些本领。短短的几分钟,有些幼儿已经能够基本哼唱歌曲,一段随意的欣赏超乎了预期的效果。
在音乐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我们布置了贴画。如:少数民族的服饰,民族舞蹈示意图,一些有情节的插图等,并设立了本土民族音乐区,摆放了舟曲民族头饰、腰带、口弦等,通过幼儿的欣赏、交流、摆弄等,感受民间音乐的美,逐步萌发了孩子们对本土音乐的兴趣。通过“听”和“看”,潜移默化地使民间音乐在幼儿脑中扎下了根,调动了他们对本土音乐的兴趣,产生了对本土音乐的强烈学习欲望。
1.2 采用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促使幼儿主动学习。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因此,我们采用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让幼儿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中,自然地学习民间歌曲。
如以《红红的灯会》这首歌为例。舟曲每逢正月十九,是一个类似过年的喜庆大节,各村各寨都把自己所供奉的“婆婆”(菩萨)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在晚上抬着轿子,按“婆婆”排位大小依次游街,广大市民则以挂荷包、挂红袍、钻轿子等形式来祝贺一年的风调雨顺和祈求来年一切如意。这天晚上,舟曲的大街小巷搭满松棚,松棚的顶上和两侧则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五彩缤纷的灯笼交相辉映,使小城亮如白昼。《红红的灯会》正是歌唱了舟曲正月十九传统灯会的情景,当老师拿出一些正月十九晚上拍的图片时,身临其境的感觉早已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接着引导幼儿欣赏配有《红红的灯会》这首歌曲的CD碟片,充分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的欲望。由于这首歌来自幼儿的生活,活动前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和启发,幼儿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唱得欢快活泼、充满情趣。
老师的语言在教学中也起到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运用的语言生动与否是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对音乐的接受成正比的。如幼儿在学习歌曲《请你再到舟曲来》时,老师用神秘的语气讲述翠峰山的古老,用自豪的语气及表情讲述拉尕山的秀丽,用热情的口吻表达舟曲人向客人送花、献哈达的情景。这样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起伏的节奏,由于幼儿理解了歌曲中的情感,孩子们很自然的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欢迎远方客人来舟曲的情感融入到唱歌中。
1.3 将本土歌曲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灵活地选择民间歌曲。舟曲本土民间歌曲形式多样,扩展了幼儿音乐表现的内容。民间歌曲内容的丰富性,为幼儿的唱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每一学期中,我们都要进行各种主题活动,同时又根据各主题选择相应的民间歌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2007年秋季学期国庆节时,教唱《拉尕山寨》这首歌,使幼儿加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在2008年春季学期第四周举行的“春姑娘来了”主题活动中,学习舟曲民歌《放风筝》,老师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柳树发芽,花开了,草绿了,小朋友都到操场上放风筝……然后出示舟曲“社火”中的放风筝片段,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优美的曲调,引导幼儿充分体会春到舟曲的美丽景象,培养了他们热爱舟曲、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幼儿在接受民间歌曲的过程中,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民间歌曲,不能完全理解民间歌曲所传递给他们的全部内涵。但是,这些带有浓郁民族艺术氛围的内容和形式,随着唱歌所渗透给孩子的民族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在他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2.系列论文(二):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渗透。
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理想方式。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能得到动作的协调和灵活性的训练,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开拓。而在本土文化的长河中,民间舞蹈总是以其神奇的魅力熠熠发出绚丽的光泽。
舟曲县是一座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偏远小县,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间舞艺术历史悠久且形式多样,是舟曲的风俗习惯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挚的表现,蕴藏着广阔博大的民族文化内涵,传颂着舟曲人民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质朴、勤奋、乐观的民族神韵。在各类舞蹈艺术中,民族舞蹈既是源,也是流,没有学习、继承就没有发展,并且民间舞以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内涵,既能满足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又能满足孩子们的审美需求。
因此,在幼儿园,我们充分挖掘一些优秀地、适合幼儿的本土民族舞蹈素材,以激发幼儿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兴趣为切入点,向广大幼儿普及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1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土民族舞文化。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舟曲的民族舞音乐曲调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幼儿也十分喜欢这类音乐作品。鲜明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染幼儿,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有强烈节奏特点的旋律则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动作反应,他们会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打拍子,晃动身体或做动作。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观看和参加一些舟曲的民间文艺活动,并利用孩子们吃早点前及课余休息的这段时间,播放一些欢快、优美的舟曲民族舞音乐,并讲解音乐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民族特点的动作,同时告诉孩子这些动作所表达的含义,让幼儿初步感受自己家乡的本土舞蹈艺术。
如在寒假期间,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及家庭方面的教育资源,激发幼儿和家长观看舟曲春节期间的“社火”系列活动,并在新学期组织幼儿大胆地讲述或表演自己所看到的“社火”。其中有一位叫杨雪萍的大班小朋友,不但会完整地演唱“社火”曲――《担水》,而且把担水的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还组织幼儿观看一些舟曲民间传说故事图片和民间舞表演,这些生动的民间传说和独特古朴的舞蹈都产生于舟曲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它用舟曲人自己的美学观点,向幼儿展示了一幅幅舟曲祖辈们生活的生动画面。
丰富的本土舞蹈音乐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多彩的本土音乐方式吸引了幼儿的视线,经常、持久的音乐熏陶使幼儿对本土民族舞的爱好大大增加,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本土文化的兴趣。
2.2 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本土民族舞文化。有了日常生活中初步感受的经验,再加上孩子们自己在社区接触到的一些知识,孩子们学习起本土民族舞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深入民间,大量收集合适的本土民族文化方面的舞蹈音乐材料,并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浅显易懂的能被幼儿所接受的舞蹈音乐材料,整理汇编,既保留本土民族舞原有的风格,又适合幼儿特点。学习本土民族舞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既先学习民族舞中最具典型特点的动作,如《放风筝》的颤膝、平步、放风筝,《锅庄》中的弹口弦、背水等,有了这些动作基础,而后再将各动作贯穿起来,学习成品舞便得心应手。
例如学习本土民族舞《多迪锅》,在日常接触中孩子们了解了“多迪锅”的传说,感受到了青年扎海和姑娘达玛的聪慧和善良,也憎恶国王的可耻,向往着五月初五时,人们采花、唱歌、跳舞,互送吉祥、祝福健康、崇尚和平的美好情景。了解了舟曲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幸福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基本动作时,我们提醒幼儿想象翠绿的香柏树,洁白的枇杷花;美丽的鲜花,绿色的草原,身穿漂亮服装的藏族小伙子和姑娘们,载歌载舞,互赠鲜花……。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动作要舒展、欢快、情绪上要热情奔放。并观看碟片,再次欣赏舞蹈《多迪锅》,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作。经过启发,再加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捧花、弹口弦的基本动作,孩子们心领神会,动作也符合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会了基本动作,再将动作一贯穿,结合孩子们对舞蹈内容的理解,一段完整的成品舞,孩子们很轻松地学会了。
2.3 创作活动中表演本土民族舞。通过上两个环节的准备,幼儿基本上掌握了舟曲民族舞的动作特点。舟曲民族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一旦为孩子所接受,必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他们的心趣交相映照,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来创编舞蹈动作,可以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孩子们在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把已熟练掌握的动作编入歌曲,边唱边舞,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如在学会舟曲民间歌曲《拉尕山寨》后,我们要求班上的孩子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结果孩子们积极举手参与创作表演,最后用采花、捧花、背背篓下山等动作,完整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歌曲内容。再如舞蹈《请你再到舟曲来》,这本来是一节新授舞蹈课,将它改为创编课,幼儿积极性很高。经过提醒,孩子们在以前积累动作的前提下,以膝盖的颤动与屈伸为基础,应用上肢捧花、献花、靠步、弹口弦等动作表达了舟曲人热爱劳动,向远方来客献花的愉快情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于这是幼儿自己的创作,幼儿的表演兴趣高昂,经过整理,由幼儿主创的舞蹈《请你再到舟曲来》被定为舟曲县幼儿园幼儿晨练曲目。
2.4 在欣赏过程中发现本土民族舞特色。有了感受、学习、表演的实践,孩子们掌握本土民族舞的水平则会更进一步,其复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从中寻找舞蹈作品的动作素材和民族性。一段优秀的民族舞作品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立足于人们生活的原貌,从中提取丰富的动作形象;另一方面则涉取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创作出有地方特点、有韵律地动作语言,使作品既有情趣,又有自己的属性。幼儿的心灵是一个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体,有着无限的可塑性。幼儿学习和欣赏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拥有自己民族属性或自身光彩,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还是一种“育人”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孩子从小懂得自己民族的特色,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们自幼热爱民间舞艺术的美好情怀。
结合舟曲县创建的“和谐舟曲、活力舟曲、平安舟曲、发展舟曲、魅力舟曲、富裕舟曲”这一特色活动,在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美化家乡,增强幼儿环保意识教育的同时,我们创编出舞蹈《丰收花鞭》。孩子们在欣赏中发现,里面的舞蹈动作大部分是人民劳动情境的再现。舞蹈节奏爽朗,情绪红火,构图清晰,调度灵活,当花鞭在舞台上挥动,孩子们的欢快之心、兴奋之心、喜乐之心得以充分的表露,同时又结合着外来舞蹈跨部的扭动,把舟曲民族的律动与引进舞蹈的形态自然贴切地融为一体,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感;既有地域性,又有时尚味,给孩子以亲切与清新的感受。通过欣赏《放风筝》、《牛儿,你和我交上了朋友》、《红红的灯会》等,引发了幼儿的本土舞意识,使舟曲民族舞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为本土民族得以健康地发展,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由此可见,在幼儿舞蹈中渗透本土民族舞蹈,不但继承和发展了本土民族舞,而且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崇尚和平的情感,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得到了全面发展。虽然这需要指导者细心的研究与耐心的探索,但幼儿灿烂而又真挚的笑容,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喜悦。
3.系列论文(三):民间音乐在幼儿打击乐活动中的开展。
音乐是在时间中运动的艺术,凡是在时间中运动的事物,都存在着节奏,节奏是它们的本质特征。在音乐中,可以有不带确切音高的音乐,比如:各种鼓乐、民间打击乐等,但是没有不带有节奏的“音乐”。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最基本的音乐元素,为什么没有经过任何学习的幼儿就会有自发地跟随音乐的表现呢?就是因为人们生命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节奏形式,音乐的各种要素中节奏与人的心理联系最直接,关系最密切。节奏是富有生命意义的要素,感知节奏是人们的本能。
舟曲民间音乐内容十分丰富,且形式多样,它产生于劳动生活,汇集了舟曲各民族的特色,包揽了许多种音乐的表现形式,然而目前幼儿教学中,我们所开展的音乐活动形式单一,适合幼儿的音乐素材很少,对幼儿音乐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很有限。而形式各异、体裁纷呈的舟曲民间音乐融入到幼儿的打击乐活动中,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既容易走进幼儿的心灵,为幼儿所理解接受,同时又便于收集、易于使用。
3.1 认识本土特色乐器,培养音乐情趣。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一些本土特色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我们在音乐活动室内,布置打击乐器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辩别各种乐器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老师们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口弦、三角铁、竹筷、钹、喇叭、小鼓、竹板,让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舟曲特色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了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积极作用。我们鼓励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下大雨和小雨能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乐器――串铃、铃鼓、沙筒,小鸟的叫声、小河的流水能让幼儿认识本土乐器――口弦、竹板等,然后引导幼儿选择适合与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选择适合鸟声、水声的乐器,这样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3.2 熟悉乐曲,提高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打击乐器是根据音乐进行的,倾听音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舟曲民间音乐取材于民间,反映着幼儿的周边生活。首先,我们引导幼儿了解歌曲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打击乐的兴趣性和表现力。然后,鼓励幼儿仔细听,感受音乐的性质、力度、速度、节奏及段落等,在听音乐的基础上随音乐拍手逐渐熟悉音乐。
如在学习《喜庆丰收年》时,我们先引导幼儿看图片,然后逐步讲述舟曲的先辈们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和高兴,每逢丰收便各自拿起锅碗瓢盆,载歌载舞地进行庆祝,一直发展到现在这段音乐《喜庆丰收年》。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乐器,来随音乐打节奏,表现内心的喜悦之情。在学习《舟曲秧歌》时,因为旋律是大家所熟悉的,有些幼儿还会轻声哼唱,经过鼓励,幼儿大胆地拿起钹、锣、小鼓等乐器,开始为音乐打节奏,幼儿的兴趣不断高涨。
3.3 随音乐打击乐器,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舟曲民间音乐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从各方面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民间音乐中大量健康富有幼儿情趣的歌曲,为幼儿提供了发展良好性格品质的途径。在打击乐活动中,性格孤僻的幼儿变得活泼起来,由于注重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使胆小、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增强了自信心。
比如在2007年“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中,大班幼儿表演了打击乐《多迪锅》,由于《多迪锅》是舟曲一首比较传统的民歌,它的舞蹈形式也是幼儿所熟悉的,在幼儿学习、排练的过程中,一些平时胆小的孩子都要争着参加演奏,穿上演出服,他们就成了自信的小小演奏家。在演出中,孩子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打下了基础。
由于民间音乐来自生活,老少皆宜,深深吸引着幼儿,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孩子们从学打节奏到创编花样动作,兴趣始终很高,只要一有空,便会拿起乐器敲打敲打,有时还会一边讨论一边打节奏。由于民间音乐内容丰富,从唱、跳到敲、打,面面俱到,丰富了音乐活动的内容,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幼儿的综合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教学,幼儿不但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本土音乐,也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达到了“从听入手、动在其中、激发情感、培养素质”的目标。
⑻ 小班民族团结教案反思
民族团结教育公开课教案
袁亚军
一、主题生成
民族团结是卖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小学生民族团结很好地进展起来。为祖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活动目的:
1 知识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领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习俗,学会维护民族团结演讲稿。增进民族团结。你知道民族团结。
2、能力目的:通过搜集有关民族资料,培养学生收集管束信息的能力,归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的:通过本课的研习,看看新疆民族团结演讲稿。使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激发学生卖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重点:民族团结演讲稿开头。
领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习俗,增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卖国主义情感。
四、活动方法:
商讨法、调查法、研究法等。
五、活动企图:
以学生个体必要为出发点,对于教案。学生按兴趣、必要自由组合,以上网、询问家长、查阅报纸、书籍等形式领悟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研习兴趣,让学生在这种团结协作、民主愉悦的研习气氛里去自主探究,民族团结演讲稿开头。在自动质疑、自动释疑的经过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抱负,加强他们的创新认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活动流程:
一、游戏导入、设疑激趣: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猜图游戏,小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看看谁以最快的速度猜出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从一点线画出中国地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在我国960万平方公时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本日我们就来领悟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板书)。
二、成果汇报
. 师:小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本日来了这么多老师,对比一下民族团结。各小组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多族宝贝、水晶葡萄、青藏高原、牧羊人、五彩云霞)同学们在前几节课,搜集并料理了各民族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把研究的成果和大家一切分享吧,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一)报纸、电脑
生:我们小组先来汇报,为了方便介绍,想知道新疆民族团结演讲稿。我们把搜集到的图片办成了报纸,听听教育。做成了民族采风报。
生:高山族、彝族、壮族、东乡族、白族、京族、独龙族、赫哲族、阿昌族、羌族。
生:学会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我们上网搜集到了一些多数民族的图片,请同学们看(朝鲜、布依、哈尼、回族、苗族、土家族)
师: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在衣裳、打扮方面,也各不相同。你们看他们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2名女同学身穿维吾尔族衣服)请你们小组来介绍吧。
(二)维吾尔族:
生(1):我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维吾尔族的录像。民族团结小学春季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听说中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放录像)
录像看完了,我想问一问,新疆都有哪些好吃的水果?
生:葡萄、哈密瓜、香梨、西瓜、无花果
师:新疆各地盛产西瓜,围着火炉吃西瓜,民族团结资料。吃到深冬。
生(2):我接着来介绍,维吾尔族人不吃猪肉、驴肉、动物的血。只吃穆斯林宰杀的牛羊骆驼、马肉、鱼肉等。生(3):主要有抓饭、拉面、肉粥、薄皮包子、烤包子、烤羊肉、烤馕。
生(4):我还知道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婚事喜庆活动都要演唱和舞蹈。我想考考同学们维吾尔族舞蹈中有一个典型动作是什么?(动脖)
师:维护民族团结演讲稿。谁会动,一切来动一动。
生(5):我们编了一个舞蹈,献给大家。
(跳舞)
师:感谢你们优美的舞姿,还有哪个小组来介绍。中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
(三)藏族
生(1):我们小组介绍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绚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牦牛。民族团结教育公开课教案。
生(2):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以青稞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放图片)。
生(3):(出图)同学们看介绍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现代宫堡建筑。民族团结教育公开课教案。坐落于西藏拉萨市突起的红山上。
生(4):藏族常用哈达来表示敬意和诚心,他们认为白色标志着贞洁吉利,因此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出示哈达。我们小组想把哈达献给来我们学校听课的老师。
师:学会小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拿蒙古包)
(四)蒙古族
生(1):蒙古牧民多住圆形的蒙古包。它便于拆迁。蒙古族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主要处置游牧业,有游牧民族之称。民族团结。
生(2):蒙古族素有官方体育运动的优良传统。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就是以群众性体育盛会为主要内容,竞赛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同学们看,这就是蒙古式摔跤(放2张图片)。新疆民族团结演讲稿。
师:摔跤是蒙古人民机智勇敢的标志,谁愿意到前面来做一做摔跤的姿势。(献技)
生(3):蒙古人民非常好客,直爽诚恳。在茫茫的草原上每一座蒙古包的主人热情的留住素昧生平的客人,公开课。平常待客在喝完奶茶之后总是把黄油、奶皮、奶酒、炒米、手把羊肉摆在客人眼前。
生(4):中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老师,看着民族团结演讲稿开头。我姑姑就住在呼和浩特,这是她寄来的奶茶,奶米,奶酥,我想请老师、同学们品味一下(放吉祥三宝)。
师: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民族,我也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民族:傣族。傣族有著名的泼水节,对比一下中学生民族团结演讲稿。敬爱的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关怀多数民众,给傣族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放录像)
(五)画、诗
生:同学们看,我们小组画了几幅多数民族小朋友的图画,还给每一幅图配上了一首难听的歌。
生:举画、读儿歌。(彝族、壮族、瑶族、哈萨克族)
三、联系实际,深化观点。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使我们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了进一步的领悟,作为少先队员,应该带头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尊重各民族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设计有关倡导人们鼓励各民族团结的宣传语。(学生写在花上)
宣传语:
1、尊重各民族习俗,热爱民族大家庭。(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2、在雷锋小学研习非常自豪,在祖国大花园中生活非常幸福。
3、56颗星座、56朵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应该努力研习,为校增光,为祖国增光)。
四、归结总结、深化观点:
我们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让我们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共同繁荣前进,让我们高唱爱我中华,去成立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学生贴花,放爱我中华歌曲,师生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