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园大班国学经典《七步诗》教案
案例不仅要说明抄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② 幼儿园大班热胀冷缩教案评价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热胀冷缩这一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热胀冷缩
3、了解人们可以利用热胀冷缩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难点:
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
活动准备:
1、烧杯10个;
2、大烧杯配小口玻璃瓶,瓶口套小气球1套;酒精灯酒精灯架各一
3、平口玻璃瓶11个
4、扁乒乓球11个
5、充气气球11个
6、开水两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要跟你们一起玩很多有趣的游戏,想玩吗?(想)
好,那么老师要提醒小朋友,只有认真听、仔细看、还要动脑想,才能玩得好,也会越玩越聪明。
二、进入新课
(师出示热水瓶)
问:小朋友知道,瓶里装的是什么水吗?(开水)
师:对,是很热很热的水(板书:热re ),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清楚,老师就用 来表示温度高的热。(画图 )
(出示水槽)
问:那么这个摸起来冰凉的槽里装的是什么水呢?(冷水)
师:不错,(板书:冷leng),我们用 表示温度低的冷。(画图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变冷变热的游戏。
三、示范演示
1、演示实验(一)
在教小朋友玩游戏之前,老师先给你们变个魔术。
(出示气球)
问: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气球)
(再出示平口杯子)
问:用这个杯子能把气球吸起来吗?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不能)再请一个小朋友试试。(还是不能)
看来这个杯子不怎么听话,老师来试试。师做礼貌状:杯子杯子,我是魔术师,请把气球吸起来(佯装侧耳听杯子说话:你说什么?告诉我个秘密?好!)(听后作欣喜状:好的,谢谢你告诉我。)
(往平口杯里倒开水)
教师自言自语:往杯里倒些开水,要让杯子变热,嗯,好烫,杯子已经热了,可以把开水倒掉了,再来用变热的杯子吸。
(用受热的平口杯子吸气球)(吸气球成功,幼儿雀跃)
2、解释现象
(1)提问:
小朋友,你知道刚才为什么你们不能吸住气球,而老师却能把气球吸起来吗?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明白是因为老师往杯子里倒了热水。
(2)解释现象
小朋友知道为什么杯子变热就可以吸住气球呢?(不知道)
老师告诉你:因为杯子遇到热水就变大了,(板书:在下画大杯子)我们把变大的杯口压在气球上;过一会儿,杯子冷了,又变小了,(板书:在下画小杯子)越来越冷,越来越小,这样就把气球吸住了。
3、演示实验二
我们把气球套在空玻璃瓶口,再来玩个瓶子吹气球的游戏,小朋友想想,怎样可以把这个气球吹起来呢?(幼儿自由说,激发幼儿的科学幻想)
现在看看老师是怎样做到的。
(加热玻璃瓶)
问:加热瓶子气球怎样了?(变大)。(板书:在 下画大气球)
再 问:如果现在想把气球变小,你们有办法吗?(幼儿自由说)
(往玻璃瓶上倒冷水)
问:往瓶子上倒冷水,气球怎样?(变小)(板书:在 下画小气球)
4、小朋友,通过刚才的两个游戏,你知道了什么?(读儿歌: 世间物,真奇妙,遇热大,遇冷小。)
四、幼儿操作实验
现在我们分小组玩游戏,请小朋友注意轻拿轻放玻璃杯,不要摔碎,还要小心不要被热水烫伤。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发现
1、指导填写观察记录表
(电脑课件出示记录表)
2、结论:通过这个图画表,我们可以看出
东西遇热会变大,遇冷会变小(板书:大da 小xiao)
这种遇热变大,遇冷变小的现象,我们叫它热胀冷缩。(板书:胀 缩)
六、拓展延伸
1、很多东西都会热胀冷缩,如做水管用的金属、做门用的木材、甚至铺马路用的水泥都会热胀冷缩。聪明的人会利用热胀冷缩来解决平时遇到的很多难题呢。请看:(视频)
问:小朋友,热胀冷缩是不是很神奇。(板书:神奇的)齐读题目:神奇的热胀冷缩
2、小朋友,考考你:为什么超市里卖的矿泉水、可乐、妈妈买的酱油、醋等瓶子都不装满呢?
3、知道了物体可以热胀冷缩,我们就要注意:没有剥壳的鸡蛋不要放在微波炉里加热,否则会变成炸蛋;袋装的牛奶或者盖着盖子的东西不要放在微波炉加热,防止爆炸。
七、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游戏,小朋友已经知道了热胀冷缩的秘密,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奥秘,也一定会越来越聪明。
③ 幼儿园大班国学勤俭教案
设计意图: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渐渐淡忘了这个传统美德。许多家长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对孩子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物质上有求必应,出现了一些孩子在吃、穿、行上的攀比现象。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只咬一口就被扔掉的点心、没关的水龙头、画了聊聊数笔的图画纸……看着这些无谓的浪费,我深深感到,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必须从娃娃抓起。结合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很多浪费的现象,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节约的重要性。 2.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使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收集废弃的牙膏管若干。 2.生活中有关节约和浪费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教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以操作“挤废弃的牙膏管”引入,帮助幼儿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还有一些没有用完的牙膏。理解浪费的概念。 二、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讨论:你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浪费的现象?(请幼儿回答) 三、观看PPT,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浪费现象,了解相关节约的方法。 过渡语:老师这有一些图片和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观看PPT: 餐桌上的浪费和饥饿的孩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节约粮食?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粮食?(幼儿讲述) (二)观看录像:幼儿洗手和餐后漱口的情况和缺水的现象。 提问:他们是怎么洗手、漱口的?浪费水会造成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用水?(幼儿讲述) (三)观看录像:幼儿画画纸被丢弃在垃圾桶和砍伐树木。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节约用纸?废旧物品可以如何再利用?垃圾要如何分类?(幼儿讲述) (四)教师帮助幼儿提炼节约的三种方法。 四、运用节约统计表,强化幼儿的节约行动。 1. 师介绍节约统计表,对幼儿的操作提出要求。 2. 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节约行为,进行操作黏贴。 3. 教师对节约行为进行统计,小结。 六、活动延伸:“争当节约小能手 活动反思: 这节社会性活动我主要通过: 1. 通过“挤废弃的牙膏管”的操作活动为切入点,给幼儿浪费的概念。 2. 开展“说说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身边。 3. 开展“观看图片和视频”。像洗手、漱口、画画等这些现象其实在平时生活中很常见,但都不被孩子们重视。当把这些现象以“曝光”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发现树立节约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让幼儿了解资源的紧缺,认识环境的恶化,感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开展“共同寻找节约的办法”。孩子们通过发现在在幼儿园、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意识到,从“不剩饭、不撒饭,把碗里的饭吃干净;洗完手关上水龙头,洗手水可以洗抹布、洗拖把、冲厕所等再利用,在家循环节约用水;纸张两面都能利用,然后再用来折纸,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等身边小事做起,让幼儿对勤俭节约有了一定的认识,让节约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长大。” 另外,为了是目标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精心设置了“节约小能手”记录环节。首先,记录表中的四个项目是幼儿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写有幼儿号数的黏贴纸和合计栏便于教师和幼儿了解某个孩子的节约情况。便于幼儿根据记录表来提醒自己在这方面做好节约。 勤俭节约,不是这一节活动,就可以达到成效的,所以在最后活动延伸环节,我将“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具体的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在班上开展“争当节约小能手”的评比活动,每天一张进行统计,每周评选一次,同时值日生要做好监督检查。 在组织社会性活动中我也有许多的困惑: 1.提供对照的画面能否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2.像这样的社会性活动,是否需要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开展。
④ 幼儿园国学教案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走近古诗朗诵会”、办一期“李白诗歌小报”等等。
⑤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活动评析与反思怎么写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整个活动,形式新颖,简单有趣,生动形象,几个环节的安排恰到好处,始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复习了9以内的数量,发展了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整个活动将幼儿的思路清晰化、系统化,使幼儿感到,原来学数学是那么的有趣,动静交替中,潜移默化培养了他们“乐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