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案大全 > 换钱教案反思

换钱教案反思

发布时间:2021-02-27 08:36:37

⑴ 蒙式数学认识货币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⑵ 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⑶ 亲人借钱不接电话不换钱咋办

现在最难的事就是借钱,别提借钱,借钱伤感情。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好。

⑷ 走进《三国演义》

感悟一: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水浒传读后感 感悟二: 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 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 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 第三点我要说的是《水浒传》对于历史的记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幻神话"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编,哪有什么真的历史.的确《水浒传》是神话故事,可他对当时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剖析.你们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适,那么怎么会有100多好汉奋勇起义 如果忠臣当道,那么为什么高逑会当宰相 如果国家太平,那么金朝来干吗 如果军队丰足,那么何必招安呢 在我看来,水浒传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更是一本反映当时社会的历史书.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没什么用,只不过把《水浒传》好的地方举了出来而已,我还依旧喜欢《三国演义》.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是不一样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有意义的好书. 水浒传读后感 感悟三: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 感悟四: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 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 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 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 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 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 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 没忘进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 ,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 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 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⑸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 学生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东张西望、胡思乱想,或摆弄文具、翻阅 其他书籍等现象,如不及时调节,课堂效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低 年级课堂上提高学生注意力尤为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座 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备的是详案,每一句话都精心地做好了准备,上课 时完完全全依照自己的预设来进行,然而课堂效率却不高,一直很困惑, 最终发现问题出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 教案再精致,也很难提高课堂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 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 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因此我经常反思:如何才能使学生 注意力集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自认为效果明显: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 一个好的情境完全可以调动整个班孩子的积极性。孔子曰:知之者不 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孩子们一旦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课堂效 率就高了。例如:教学《认识11-20》,老师以孩子们熟悉喜爱的《喜羊羊 与灰太狼》动画片中羊村开运动会的情景导入,孩子们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以运动员编号的情景让孩子们产生学习11-20 各数的需求,从而顺利引入 新课的教学,接着整节课内容都围绕羊村生活情境自然串联起来:在去羊 村路上看公交牌、红绿灯数字,在喜羊羊家数水果等,让孩子们在不知不 觉中学习并且轻松地掌握知识,真正达到了高效优质。再例如我在教学《人 民币的认识》中,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 样的一个换钱的游戏情境:(同桌两人各有十个一角的、二三个二角、五 角、一元的硬币)同桌的同学一位拿几角的换另一位同学一角的,看能换 几个。他们在游戏中便可得出 元=10角。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趣 味的情境,能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 的道路。 二、欣赏为主,期待为辅,用心实施"尊重的教育" 处理一个问题,表扬和批评得到的效果将会大相径庭。当学生做得好 时,你表扬、夸奖他,他会做得更好;当他做得不好时,你表扬他身边做 得好的同学,榜样就在他身边,那么他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远比批评 更有用。表扬要有针对性,不能总是以"你真棒""你很聪明"这样的形式出 现,必须要让学生知道你为什么表扬,也好有个被表扬的标准,意识到自 己怎样做才能得到表扬。例如: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分散,乱做小动作, 如果处理方式是直接点出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名字"某某同学,请不要乱 动",那么你会发现,其他没有被点到的仍然注意力不集中,完全不理会 你,因为他认为你没有叫到他,说明没有发现他,那么你将需要一个一个 地点名,点这个那个又动起来,课堂时间就这样被白白地浪费着;反之, 如果处理方式是以表扬的形式出现,扫视一下,找到认真听讲的孩子," 某某同学坐姿真端正,听得很认真,老师要表扬你!"瞬间,整个班级的 孩子都随着你的表扬坐得很正,听得很认真,比起"请坐正、认真听"的效 果好得多。再例如:孩子对于课堂作业有时候很马虎,不能集中注意力完 成,字迹相当潦草,只为了快些完成,我们老师有时候会批评写得潦草的 孩子,可是往往效果并不明显;相反,在孩子写的过程中,老师在"无意 之间"走到孩子身边说上一句"某某同学,字写得好认真""这位同学的也不 错"……那么当天作业收上来,绝对让你相当满意。 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给予每个孩子课堂表现机会,每个孩子都很希望 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如果我们能够给予孩子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孩子 们积极性会更高,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课堂效率也会更高。有的老师可能 会想"有部分孩子给他机会,可是他说不出来怎么办?"那这就需要我们给 他找机会,怎么找呢?例如:新授课有时候部分内容是需要指名多位同学 回答的,那么这时候就可以给那些孩子一些机会,可以问"还有谁想说?" 已经说过的内容,那么孩子们都愿意说,这样也正好可以给孩子们好的表 现机会,让孩子们更有自信、积极性,课堂效率也就更高。 三、精心锤炼教学用语,把握教学节奏 一个老师组织教学的最基本功夫就是语言要精练生动,这样才能使学 生听着舒服,想要去听,特别是数学教学,语言更是要精练,在课堂上我 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的回答总是在答案 周围绕圈子,甚至完全脱离主题,这就需要我老师反省一下自身语言是不 是够精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几时》,其中认识"大约几时" 这个环节,一位教师出示了两个钟面,一个是四时不到,另一个是四时过 了一点,在教师这一环节的小结时,这位教师指着大屏幕上第二个钟面总 结"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作大约 时",接着出示了练习"7时不到"要求学 生说一说时间,一小女生举手自信地回答"小约7 时",这时听课教师笑了, 我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把刚才的小结换作"我们把这样的两个时刻都叫作 大约4 时"是不是就不会让孩子产生误解了。 此外课堂要擅于使用规限型语言,例如:课堂练习时,学生的速度难 以统一,有的孩子先完成了,就会乱动,有时候甚至把手伸到抽屉里玩其 他东西,那么每次练习我会这么说"写好了的小朋友请把书捧起来认真检 查"那么这样一来,双手捧书检查,他的手自然没法做小动作,注意力也 会转移回来了;再如:课堂上当别人回答问题时,很多孩子就不听,认为 和自己没有关系,那么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为了能改变这样的状况, 我会尽量的想办法使全员参与进来,比如口算时一名同学回答时,我会这 样要求"如果回答问题的同学答案是对的,请齐说答案,如有错,请立刻 举手,老师看谁先发现错误"这样孩子们就会集中注意力听同学回答,希 望自己能找到别人的错误。像这样的实例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总之,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但教师是引路人,这个路应该怎么引,怎么才能让学 生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是个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更 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思考,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四、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巧妙利用课堂"生成"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 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 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 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 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无论教案准备得多么充分,课堂总会出 现一些意外的情况,这些意外有的是我们所期望的,有的可能不是,这个 时候需要机智的处理。例如:《年月日》的教学,师:"小华和奶奶今年过 生日,小华已经过了10 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14 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 呢?"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闰年的 29日,每四年 过一个生日。"听课教师在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因为这突如其 来的回答打破了教师原来的预设。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在课 外书上看过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而这位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这个同 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这节课就让我和这位同学,当你们学习的老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一个尴尬的局面就这样轻松自在地 迎刃而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 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 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位老师通过灵敏的反应,把学生引入了 新课,也使自己走出了困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对这位学生 做出了应有的赞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教态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往往带有情绪色彩,有时候会因教师的表情的变化而 变化。如果经常对学生微笑,也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对学习更有兴趣,也 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课堂上学生成功时,要用微笑激励他 再接再厉。当学生失败时,更要用微笑激励他,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不要 气馁。即使学生有时犯了错误,也应该用微笑给学生以理解和期待。

⑹ 拼多多回应员工猝死,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拿命换钱,它这是甩锅吗

虽然我觉得拼多多这样的回应确实有一点冷血了,但是还是非常真实的,也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吧!可是确实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啊,难道真的这么不负责吗?如果不是公司要求加班的话,哪一个人喜欢加班的?这个员工就是因为长期在公司里面加班,所以身体才会承受不住的吧?


通过这件事情也能够引起我们的反思:虽然钱很重要,但是我们的身体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公司一直让加班的话,那我们可以选择不做。可是这个社会的现状确实是这样呀,基本上每一个公司都会要求加班的,所以也有的时候也是不得不接受。

⑺ 请大家帮忙设计下元稹《遗悲怀》的教案,或者赏析

遣悲怀三首
作者:元稹
(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1,自嫁黔娄百事乖2。
顾我无衣搜荩箧3,泥他沽酒拨金钗4。
野蔬充膳甘长藿5,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6,潘岳悼亡犹费词7。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8。
全部注释
1.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2.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3.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4.泥:软缠,央求。
5.藿:豆叶。
6.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7.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8.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
【作品鉴赏】: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其他赏析】
此三诗在《元氏长庆集》中,编在第九卷悼亡之作中,在《谕子蒙》诗后。而其前后之作皆为元和四年韦丛新亡后之秋、冬所作。陈寅恪对此卷中悼亡诗一一分析之后,曰:"第九卷悼亡诗中有关韦氏之作,共三十三首。就其年月先后之可考知者言之,似其排编之次第与作成之先后均甚相符,此可注意者也。夫微之悼亡诗中其最为世所传诵者,莫若三遣悲怀之七律三首。寅恪昔年读其第一首'今日俸钱过十万'之句,而不得其解,因妄有考辨。由今观之,所言实多谬误(见一九三六年清华学报拙著《元微之遣悲怀诗之原题及其次序》)。然今日亦未能别具胜解。故守'不知为不知'之训,姑阙疑以俟再考。"
此三诗立意与《离思》五首大不相同。不论《离思》是为双文还是成之而作,其意旨总在忆美。而此三诗则重在伤悼。故取"报恩"为切入点,先回顾与韦丛婚后的艰苦生活,以明"贫贱夫妻"间深厚的感情,从而引出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再托出报答之意而反复咏叹之:"与君营奠复营斋","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作者着意强调的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悲剧性——愿望与可能之间的时空错位:在双方拥有共同的生活时空之时,一方因主观的或客观的原因而欠了对方太多;而当其意识到应该补偿而且有能力加倍补偿时,机会却永远失去了!于是只好终生忍受悔恨和愧疚的折磨。元稹此时的心境即属此类:妻子在时,他获取太多而给她的太少,妻子本为大家闺秀,却因嫁给自己而过上了贫贱的生活。这实在太难为她了!然而更其难能可贵的是她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生活态度。现在,元稹有了报恩的能力和意愿,然而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报答了。因而"此恨"难平,悔愧便永远折磨着他抱憾的心。
《唐诗余编》云:"第一首生时,第二首亡后,第三首自悲,层次即章法。末篇末句'未展眉'即回绕首篇之'百事乖',天然关 锁。"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夫微之悼亡诗中其最为世所传诵者,莫若《三遣悲怀》之七律三首。……所以特为佳作者,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前代评家也有认为此诗浅陋者,如《养一斋诗话》云:"微之诗云'潘岳悼亡犹费词',安仁《悼亡》诗诚不高洁,然未至如微之之隔陋也。'自嫁黔娄百事乖',元九岂黔娄哉?'也曾因梦送钱财',直可配村笛山枳耳。"

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够不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中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够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在前面的“买文具”,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认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买衣服、找钱、换钱等一系列学生相当熟悉的场景,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动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而且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我区中心地带的一所普通学校的一年级执教的.人民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加之前面一节课“买文具”中学生已经更进一步认识了小面额的人民币,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不陌生,并且也具备了一些参加活动的经验.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大面额的人民币相对生疏一些,这种经验的积累正是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的.购物的活动学生非常熟悉,学起来会有一种亲切感,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去.
〖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学生一听,一下子高兴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跃跃欲试.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师: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教师的话音刚落,眼前已经是小手林立,几位“小售货员”介绍之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开始了.)
(二)活动一:认一认
师: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
生:(异口同声)付钱!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
生:行是行,可是太麻烦了!
师:那么,大家还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呢?
(几个学生马上回答说:我见过100元的;我见过20元的;我见过50元的……)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人民币.
(教师在教具中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评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学生各自选一张教具,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着,时而和组里的伙伴交头接耳,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发现.)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生1:每张上都有数字,你只要看数字就知道了.
(这倒提醒了大家,几个学生马上在纸币上找到了数字.)
生2:这些钱的颜色不一样,100元是红色的,50元是绿色的,20元是棕色的,10元是蓝色的.
师: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3:咦,他们都有一个毛主席像.
(这时,教师拿出了一张旧版的100元.)
师:我这里有一张人民币,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
生:(异口同声)100元!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那有一个数——100.
师: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
(教师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师: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
生1:打车用10元钱.
生2:10元钱可以买一个汉堡.
生3:我的文具盒用10元钱.
师:10元钱如果合理使用的话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大家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可以干什么.
(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对于50元这样大面额的人民币使用机会不多,因此把它留在课下.)
(评析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三)活动二:买衣服
师: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学生有的睁大眼睛在精挑细选自己喜爱的衣服,有的若有所思.)
生1:我想买一条裤子41元,我拿4张10元,一张1元的.
师:(不失时机地)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另一个男孩子灵机一动说:可以拿两张20元的,一张1元的.
(评析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生2:我想买一条裙子36元,可以拿一张20元、一张10元、一张5元和一张1元的.
她刚要坐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马上接着说:还可以拿3张10元的,3张2元的,然后满意地坐下了.
生3:我想买一件上衣59元,拿一张50元的和一张10元的,再让售货员找回1元.
(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和同学赞同的掌声.)
师: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
钱呢?
生4:100元够,还得找回20元,因为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共80元.
(许多学生也满意地点点头.)
师: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学生一下子高兴起来,一边指指划划,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师: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
(这里教师有意安排了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师:遇到困难了吗?
(学生都争着说没有零钱.)
师: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刚才那位同学已经帮我们找到了办法.
(这个暗示很有效,学生立刻想到了找钱.)
师: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两人一组,有说有笑.)
生1:我想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给你80元.
生2:一共是73元,找你7元.
……
(教室里喧闹了一会儿,渐渐安静下来,学生带着微笑回到座位上.)
(评析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四)活动三:换钱
师: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这个问题立刻得到回应.)
生:10张10元的.
师:如果不只是换成10元的,还有别的换法吗?
(这下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了.)
生1:换成2张50元的.
生2:换成5张20元的.
生3:换成1张50元的和5张10元的.
生4:换成4张20元的和2张10元的.
……
师: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不一会,多种答案出现了:5张10元;2张20元和1张10元;1张20元和3张10元……)
师:为了方便,把10元的也换一换吧.
(有了前面的基础,加之上节课的基础,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
(评析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下课铃响了.)
师:请大家把本节课的收获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下次再去购物时,你可以帮着算钱,而且记在日记中.
〖教学反思〗
1.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点评〗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在这节课中,教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适合学生的购物活动,没有把人民币的认识单纯作为知识来进行传授.课上教师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所提倡的.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生认知的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⑼ 多多员工年轻员工因加班意外离世,拿命换钱是当今职场常态吗

拼多多的买菜部新疆妹子,年仅23岁的女孩因为连续加班,在凌晨回家的路上猝死,引发了大众对职场打工人的生存环境的反思。

拼多多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款购物APP,品种繁多价格低廉送货及时,提供了非常好的客户体验。尤其拼多多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闯入拼菜市场,几乎抢夺了市场上的大部分的份额。在大环境里的一些反复的情况下,有些人并不想去人流量比较大的菜市场买菜,于是在网上拼菜或者只需要用手机app选择自己买菜的数量和品种,就能够安心等新鲜蔬菜送上门,这样的服务实在是很贴心。

相关劳动保障部门也介入了该事件的调查中,很快就会有结果出来。年轻人拿命换钱,其实也是逼不得已,都想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拼搏一把,不让青春虚度,但若公司缺乏安全的保障制度,连员工的基本健康和生命都无法保障话,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循环。

阅读全文

与换钱教案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