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莉诺泰尔 游戏带给我们快乐,令我们感到有所成就,有归属感 出自哪里
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莉诺泰尔 游戏带给我们快乐,令我们感到有所成就,有归属感 出自哪里
㈡ 小班儿童的归属感主要是什么意思
归属感既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一种情感。它是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与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对于不同的对象,归属感的维度往往是不同的。探究幼儿归属感的心理维度,可以从安全感、价值感、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四个方面来描述,即当一名幼儿在一个班级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解并维护集体的规则,承担起自己对于班级的责任,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替代的一员,以班级为荣并乐于为班级增光时,他就有了切切实实对所在班级的归属感。“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由此,我们将培养幼儿归属感的切入点定位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即将归属感的培养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1.将归属感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家庭和幼儿园生活、同伴间的游戏、社区环境与文化、大众传媒等都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影响源,幼儿就是这样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进行着社会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活动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细节将归属感教育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幼儿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意识。例如在早来园时教师的一个问候,晚离园时与同伴的一个拥抱,都能够激发幼儿对班级的归属感。
2.将归属感教育渗透在各种活动中
在幼儿的社会学习中,体验是主要的学习特点,幼儿只有亲身参与实践各种活动,才能体验到自己对集体的作用,并实现自我价值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班级中的各种活动,鼓励每一名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让每一名幼儿都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从而产生归属感。
要将安全感、价值感、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渗透到一日生活和各种活动中,需要教师从事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安全感”,要求教师首先为幼儿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轻松、自主、愉悦、有发展。
“价值感”,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充分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为幼儿园、班级、同伴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规则意识”,教师要帮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及各种活动中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从而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产生归属感。
“集体意识”,教师要支持幼儿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从而萌发集体意识,找到归属感。
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握以下四点:
1.在班级中培养相互接纳的意识,
2.让每个幼儿投入到集体中尽其所能实现其价值,
3.培养良好常规和习惯,以增强对集体的适应能力,
4.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细化各年龄班幼儿“归属感”的指导要点及具体活动参考
在确定了幼儿“归属感”的心理维度及培养方法后,我们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了更为细致的各年龄段的教育指导要点及参考活动,希望能帮助教师将幼儿归属感的培养过程实实在在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1.在班级中培养相互接纳的意识
整体指导原则为:
无条件接纳每个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发现孩子的不同特点并适宜地表达出来;
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不要在儿童之间进行优劣比较;
引导幼儿接纳同伴,让孩子接纳别人的特点,而不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班级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性;满足幼儿的亲肤感;对每个孩子做到经常拥抱、微笑、表扬。参考活动有:亲亲抱抱、点名时间、问候好朋友、夸夸宝宝、猜猜我是谁等。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引导幼儿接纳别人的不同,认知别人的特点;教师要示范对幼儿特点的接纳;教师要经常发现幼儿做得好的一面,及时表达出来。参考活动有:迎接好朋友、夸夸好朋友、今天我想说(插标志,表示自己有想说的话)、猜朋友等。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鼓励幼儿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树立自信心;引导幼儿发现同伴的优点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为幼儿创设接纳同伴不足的氛围,营造和谐班级环境;引导幼儿学习帮助同伴。参考活动有:今天谁没来(看记录关心朋友)、交流小信箱(利用小信箱表达跟朋友之间的关心、联系等)、朋友小档案(了解朋友的本领、特点、爱好等)、优点轰炸(看着镜子被同伴夸奖)、特别的你特别的我(关注被拒绝、被忽视的角落幼儿)、心情播报(说说当天自己的心情和情绪)。
2.让每个幼儿投入到集体中尽其所能实现其价值
整体指导原则为:
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园级大型集体活动;
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班级的建设(环境、规则等),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为每个幼儿提供为班级和同伴服务的机会,让其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代替;为幼儿自己做事提供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教幼儿必要的做事技能和方法,利用过渡时间鼓励幼儿自由活动。参考活动有:照顾小植物、喂喂小动物、收拾小玩具、老师小帮手(检查小手擦干净、检查杯子倒干净等)。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指导幼儿学当值日生;鼓励幼儿做好自己的事情,关心班级的事情;对幼儿为同伴和班级做事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准备。参考活动有:学做值日生、周五劳动日(整理自己的区域)、大带小活动(认识环境、学做操等)、帮帮好朋友(整理衣服、拉拉链)、装饰小环境、秀秀我的本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快乐大收集。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放手让孩子充分去想、去做、去尝试;做好各项活动的各种支持工作;对幼儿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加以鼓励和引导。参考活动有:我的活动我做主(设计班级庆祝活动、参与全园活动宣传)、设计制作班标、做好值日生、周五劳动日(为全园服务)、大带小活动、再见了幼儿园等。
3.培养良好常规和习惯,以增强对集体的适应能力
整体指导原则为:
帮助幼儿了解规则并逐步适应规则;
为幼儿理解规则设置体验的活动;
不断使用正强化鼓励幼儿遵守规则;
木注重幼儿情绪表现,引导幼儿接受规则。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以游戏、拟人口吻提出规则;根据幼儿的问题及时提醒幼儿;结合幼儿表现创编连载小故事加以引导。入园适应活动有:认识我的班、我的物品摆摆好、我是爱笑宝宝。其他参考活动有:玩具要回家、宝宝的故事(设计一个固定的人物将孩子生活中发生的跟规则有关的事编成小故事)、离园整理活动(整理自己的东西、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以适当体验活动加强幼儿对规则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增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以定期讨论活动解决幼儿遵守规则中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帮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规则是自己的责任。参考活动有:小问题大讨论(关于规则问题阶段性的讨论)、扮演活动(两个小宝不一样)、动漫一刻(结合幼儿近期出现的问题观看规则教育的动漫,让孩子了解规则的重要)、离园整理活动(整理自己和同伴的物品、班级的物品,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规则;运用不同方式提示幼儿遵守规则;引导幼儿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调整行为;引导幼儿理解帮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规则是自己的责任。参考活动有:讨论活动(大家一起定规则)、体验活动(瓶中取物)、离园整理活动(整理班级及园内公共环境的物品、玩具,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4.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整体指导原则为:
鼓励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
在中大班多创设小组、团队活动及共同做事的机会;
及时鼓励和赞赏幼儿在集体中的表现。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全体幼儿参与各种活动;让幼儿体验一起活动的快乐;以幼儿近期关注、喜爱的卡通形象命名各项教育活动名称,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萌发集体意识;让幼儿感到开心,突出好玩、有趣。参考活动有:快乐动物园(每位幼儿选择一个小动物,有自己的小动物标志,表示自己的物品)、我和XXX拉拉勾(如小熊舞会、小熊故事会等,帮助幼儿理解每天的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期待语言活动、音乐活动等,让幼儿因为喜欢活动名称而愿意上幼儿园)、选择班级标志。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强调班集体概念,初步建立班级意识;鼓励幼儿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做小主人;在平行班或全园活动过程中能为自己的班级加油。参考活动有:班级运动会(做班标、讨论班级口号等)、开心俱乐部(幼儿自己组合开展小组性的活动,如小公主俱乐部、糖果俱乐部等,以小组为单位萌发小组集体意识)、户外小组游戏(比赛等)、小舞台(晚离园的童话剧表演等)。
㈢ 如何为小班幼儿创设具有归属感的环境
何为归属感?所谓的“归属感”是指个体认同所在的群体(团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
归属感,是社会领域研究中常常被提及的一个词,却无疑又是教育实践中的软肋。如何落实《指南》中“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这条社会领域的目标,许多一线老师感到很有难度,原因有三点:一是《纲要》中没有提及这个内容,许多老师觉得陌生;二是对归属感的含义,特别是幼儿归属感的界定认识模糊;三是对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没有把握。
归属感对于人的社会性、甚至人的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归属与爱的需要”建立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两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上,列为人的重要的心理需要。相关研究发现,一个人对某个群体(家庭、班级、学校、家乡、祖国等)的归属感会影响他对这个群体的亲疏度和对群体规则的接受度。一般而言,归属感强的人往往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规则意识,能自觉接受和遵守群体规则,会自动将个体和群体联系在一起,为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员感到自豪并愿与之共荣共辱。一个人如果没有可归属的群体,就会觉得没有依靠,孤独,缺乏心理安全感。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的莫源秋老师在《幼儿的归属感需要与心理卫生》一文中提到,幼儿的归属需要是指幼儿对同伴、教师及所在班集体的需要,是幼儿希望自己被同伴、被教师认同和接纳的一种心理需要。在情感上,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属于一定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如果幼儿能够和同伴、教师保持有意义的联系,自己的主张、能力、价值、贡献能够得到同伴、教师的认同,与同伴、教师间能够互相接纳并互相关心和帮助,那么幼儿的归属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幼儿对幼儿园、特别是对所在班集体就会有一种归属感。相反,如果一个幼儿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那么他往往就会形成压抑、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绪,就会产生孤独感,无法从幼儿园的生活以及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乐趣。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没有归属体验的儿童,长大以后往往会出现许多社会心理问题,比如不会与别人交往、没有朋友、不被别人爱、也不会爱别人。
仔细研读《纲要》可以发现,虽然《纲要》中没有明确提出“归属感”,其实在目标中已经渗透了归属感的内容,如,第三条“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第五条“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指南》只是将《纲要》中的内容按照年龄段的不同从幼儿发展的角度阐述并更加具体化了,也更增加了教育的实操性。
剖析幼儿“归属感”的心理维度和培养原则
归属感既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一种情感。它是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与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对于不同的对象,归属感的维度往往是不同的。探究幼儿归属感的心理维度,可以从安全感、价值感、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四个方面来描述,即当一名幼儿在一个班级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解并维护集体的规则,承担起自己对于班级的责任,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替代的一员,以班级为荣并乐于为班级增光时,他就有了切切实实对所在班级的归属感。
“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由此,我们将培养幼儿归属感的切入点定位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即将归属感的培养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1.将归属感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家庭和幼儿园生活、同伴间的游戏、社区环境与文化、大众传媒等都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影响源,幼儿就是这样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进行着社会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活动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细节将归属感教育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幼儿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意识。例如在早来园时教师的一个问候,晚离园时与同伴的一个拥抱,都能够激发幼儿对班级的归属感。
2.将归属感教育渗透在各种活动中
在幼儿的社会学习中,体验是主要的学习特点,幼儿只有亲身参与实践各种活动,才能体验到自己对集体的作用,并实现自我价值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班级中的各种活动,鼓励每一名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让每一名幼儿都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从而产生归属感。
要将安全感、价值感、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渗透到一日生活和各种活动中,需要教师从事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安全感”,要求教师首先为幼儿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轻松、自主、愉悦、有发展。
“价值感”,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充分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为幼儿园、班级、同伴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规则意识”,教师要帮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及各种活动中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从而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产生归属感。
“集体意识”,教师要支持幼儿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从而萌发集体意识,找到归属感。
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握以下四点:
1.在班级中培养相互接纳的意识,
2.让每个幼儿投入到集体中尽其所能实现其价值,
3.培养良好常规和习惯,以增强对集体的适应能力,
4.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细化各年龄班幼儿“归属感”的指导要点及具体活动参考
在确定了幼儿“归属感”的心理维度及培养方法后,我们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了更为细致的各年龄段的教育指导要点及参考活动,希望能帮助教师将幼儿归属感的培养过程实实在在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1.在班级中培养相互接纳的意识
整体指导原则为:
无条件接纳每个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发现孩子的不同特点并适宜地表达出来;
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不要在儿童之间进行优劣比较;
引导幼儿接纳同伴,让孩子接纳别人的特点,而不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班级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性;满足幼儿的亲肤感;对每个孩子做到经常拥抱、微笑、表扬。参考活动有:亲亲抱抱、点名时间、问候好朋友、夸夸宝宝、猜猜我是谁等。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引导幼儿接纳别人的不同,认知别人的特点;教师要示范对幼儿特点的接纳;教师要经常发现幼儿做得好的一面,及时表达出来。参考活动有:迎接好朋友、夸夸好朋友、今天我想说(插标志,表示自己有想说的话)、猜朋友等。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鼓励幼儿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树立自信心;引导幼儿发现同伴的优点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为幼儿创设接纳同伴不足的氛围,营造和谐班级环境;引导幼儿学习帮助同伴。参考活动有:今天谁没来(看记录关心朋友)、交流小信箱(利用小信箱表达跟朋友之间的关心、联系等)、朋友小档案(了解朋友的本领、特点、爱好等)、优点轰炸(看着镜子被同伴夸奖)、特别的你特别的我(关注被拒绝、被忽视的角落幼儿)、心情播报(说说当天自己的心情和情绪)。
2.让每个幼儿投入到集体中尽其所能实现其价值
整体指导原则为:
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园级大型集体活动;
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班级的建设(环境、规则等),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为每个幼儿提供为班级和同伴服务的机会,让其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代替;为幼儿自己做事提供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教幼儿必要的做事技能和方法,利用过渡时间鼓励幼儿自由活动。参考活动有:照顾小植物、喂喂小动物、收拾小玩具、老师小帮手(检查小手擦干净、检查杯子倒干净等)。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指导幼儿学当值日生;鼓励幼儿做好自己的事情,关心班级的事情;对幼儿为同伴和班级做事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准备。参考活动有:学做值日生、周五劳动日(整理自己的区域)、大带小活动(认识环境、学做操等)、帮帮好朋友(整理衣服、拉拉链)、装饰小环境、秀秀我的本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快乐大收集。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放手让孩子充分去想、去做、去尝试;做好各项活动的各种支持工作;对幼儿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加以鼓励和引导。参考活动有:我的活动我做主(设计班级庆祝活动、参与全园活动宣传)、设计制作班标、做好值日生、周五劳动日(为全园服务)、大带小活动、再见了幼儿园等。
3.培养良好常规和习惯,以增强对集体的适应能力
整体指导原则为:
帮助幼儿了解规则并逐步适应规则;
为幼儿理解规则设置体验的活动;
不断使用正强化鼓励幼儿遵守规则;
木注重幼儿情绪表现,引导幼儿接受规则。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以游戏、拟人口吻提出规则;根据幼儿的问题及时提醒幼儿;结合幼儿表现创编连载小故事加以引导。入园适应活动有:认识我的班、我的物品摆摆好、我是爱笑宝宝。其他参考活动有:玩具要回家、宝宝的故事(设计一个固定的人物将孩子生活中发生的跟规则有关的事编成小故事)、离园整理活动(整理自己的东西、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以适当体验活动加强幼儿对规则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增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以定期讨论活动解决幼儿遵守规则中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帮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规则是自己的责任。参考活动有:小问题大讨论(关于规则问题阶段性的讨论)、扮演活动(两个小宝不一样)、动漫一刻(结合幼儿近期出现的问题观看规则教育的动漫,让孩子了解规则的重要)、离园整理活动(整理自己和同伴的物品、班级的物品,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规则;运用不同方式提示幼儿遵守规则;引导幼儿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调整行为;引导幼儿理解帮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规则是自己的责任。参考活动有:讨论活动(大家一起定规则)、体验活动(瓶中取物)、离园整理活动(整理班级及园内公共环境的物品、玩具,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4.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整体指导原则为:
鼓励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
在中大班多创设小组、团队活动及共同做事的机会;
及时鼓励和赞赏幼儿在集体中的表现。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全体幼儿参与各种活动;让幼儿体验一起活动的快乐;以幼儿近期关注、喜爱的卡通形象命名各项教育活动名称,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萌发集体意识;让幼儿感到开心,突出好玩、有趣。参考活动有:快乐动物园(每位幼儿选择一个小动物,有自己的小动物标志,表示自己的物品)、我和XXX拉拉勾(如小熊舞会、小熊故事会等,帮助幼儿理解每天的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期待语言活动、音乐活动等,让幼儿因为喜欢活动名称而愿意上幼儿园)、选择班级标志。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强调班集体概念,初步建立班级意识;鼓励幼儿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做小主人;在平行班或全园活动过程中能为自己的班级加油。参考活动有:班级运动会(做班标、讨论班级口号等)、开心俱乐部(幼儿自己组合开展小组性的活动,如小公主俱乐部、糖果俱乐部等,以小组为单位萌发小组集体意识)、户外小组游戏(比赛等)、小舞台(晚离园的童话剧表演等)。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强调集体荣誉,为班级增光;创设各种团队合作活动,体验分工合作。参考活动有:运动会(设计班标、班旗、班歌、啦啦队)、参与全园竞赛、展示活动(如拔河等)、升旗活动、秀秀我们班。
㈣ 如何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一、 塑造一种相互接纳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漂亮、爱调皮捣蛋的幼儿。教师的接纳,不仅会温暖每个幼儿的心灵,而且会给幼儿在接纳别人方面以良好的示范。
其次,要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要尊重和接纳他人的特点。幼儿一旦有了接纳意识也就有了平等的意识,也就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所以,在幼儿面前,教师应多强调每个幼儿的特点,而不是强调他们身上的优点或缺点,更不要进行所谓优劣的评比,以便他们能够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接纳别人和被同伴接纳。
二、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教师要让幼儿感觉到自己在班集体中是被需要的,自己能为大家做贡献,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或看客。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节目表演活动中,还是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教师都应该让每个幼儿以不同形式参与。
另外,教师还应该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为班集体或同伴提供服务。如轮流当值日生、值日班长,轮流当小组长,轮流给小伙伴发玩具、餐具、图书,轮流给小朋友讲有趣的故事,轮流当领操员,等等。当然,在轮换工作前,教师还要对即将“上岗”的幼儿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其掌握操作要领,使其从为大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信心。
三、 通过细节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于细微处见精神”。实践表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细节,更能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之情,也更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归属需要。
每天早晨热情地接待幼儿。教师每天早晨迎接幼儿的时候,情绪要饱满,态度要热情,营造积极愉快的情绪氛围。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接待方法: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早晨来园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有焦虑情绪,教师可以抱抱他们,或者叫他们的乳名,这样很快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中班幼儿对幼儿园环境和一日生活常规比较熟悉了,对父母的依恋也逐渐减少,接待他们时,可以亲切地和他们拉拉手,对他们说一些激励或赞美的话,这样,幼儿的快乐情绪马上就会被调动起来;大班幼儿已经习惯上幼儿园,也基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恋,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接待他们来园,师生间相互问好后,可以击掌或拍拍肩。
提供特殊的帮助。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幼儿,他们或因为个性原因,或因为环境适应不良,无法对班集体产生一种归属感。对于这些幼儿,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之中。比如,教师要为那些被动寡言、内向腼腆的幼儿提供发挥作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为班集体做出贡献的;要多给刚“插班”来的幼儿以关心和爱护,引导班里其他小朋友主动和他一起游戏,一起活动;对于那些调皮捣蛋想引起教师关注的幼儿,教师要以合适方式及时转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除了平时要多关心这些幼儿外,教师还要学会抓住契机培养他们的班集体归属感。比如,当他们生病不能来园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小朋友通过各种形式(如打电话、送小礼物)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这样,他们更能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
四、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培养孩子的归属感,还要在家长会或其他场合引导家长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首先,要求家长经常向孩子转达教师和班里其他小朋友对他的喜欢和关心。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老师如何关心他,小朋友如何喜欢他等。培养幼儿的归属感,尤其是在孩子因故(如生病住院、放假)不能上幼儿园时,家长更要设法让孩子了解到老师和同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进而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
其次,家长要注意唤起孩子在园的积极体验。每天孩子回家后,家长可以问问他:今天幼儿园里有什么快乐的事发生?你和哪个小朋友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你和老师说了些什么?老师给了你什么帮助?……家长经常这样问,既有利于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又有利于引导孩子逐渐学会发现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好”,进而更加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㈤ 幼儿的归属感通常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个对班集体有归属感的幼儿,往往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能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会为自己能为班集体做出贡献、能为他人提供帮助而感到自信和自豪,因而他在幼儿园里能充满热情地学习和生活;反之,如果一个幼儿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那么,他就无法从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同伴的交往中得到乐趣。为了满足幼儿的归属需要,使其对班集体形成归属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塑造一种相互接纳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漂亮、爱调皮捣蛋的幼儿。教师的接纳,不仅会温暖每个幼儿的心灵,而且会给幼儿在接纳别人方面以良好的示范。 其次,要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要尊重和接纳他人的特点。幼儿一旦有了接纳意识也就有了平等的意识,也就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所以,在幼儿面前,教师应多强调每个幼儿的特点,而不是强调他们身上的优点或缺点,更不要进行所谓优劣的评比,以便他们能够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接纳别人和被同伴接纳。 二、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教师要让幼儿感觉到自己在班集体中是被需要的,自己能为大家做贡献,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或看客。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节目表演活动中,还是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教师都应该让每个幼儿以不同形式参与。 另外,教师还应该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为班集体或同伴提供服务。如轮流当值日生、值日班长,轮流当小组长,轮流给小伙伴发玩具、餐具、图书,轮流给小朋友讲有趣的故事,轮流当领操员,等等。当然,在轮换工作前,教师还要对即将“上岗”的幼儿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其掌握操作要领,使其从为大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信心。 三、 通过细节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于细微处见精神”。实践表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细节,更能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之情,也更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归属需要。 每天早晨热情地接待幼儿。教师每天早晨迎接幼儿的时候,情绪要饱满,态度要热情,营造积极愉快的情绪氛围。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接待方法: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早晨来园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有焦虑情绪,教师可以抱抱他们,或者叫他们的乳名,这样很快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中班幼儿对幼儿园环境和一日生活常规比较熟悉了,对父母的依恋也逐渐减少,接待他们时,可以亲切地和他们拉拉手,对他们说一些激励或赞美的话,这样,幼儿的快乐情绪马上就会被调动起来;大班幼儿已经习惯上幼儿园,也基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恋,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接待他们来园,师生间相互问好后,可以击掌或拍拍肩。 提供特殊的帮助。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幼儿,他们或因为个性原因,或因为环境适应不良,无法对班集体产生一种归属感。对于这些幼儿,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之中。比如,教师要为那些被动寡言、内向腼腆的幼儿提供发挥作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为班集体做出贡献的;要多给刚“插班”来的幼儿以关心和爱护,引导班里其他小朋友主动和他一起游戏,一起活动;对于那些调皮捣蛋想引起教师关注的幼儿,教师要以合适方式及时转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除了平时要多关心这些幼儿外,教师还要学会抓住契机培养他们的班集体归属感。比如,当他们生病不能来园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小朋友通过各种形式(如打电话、送小礼物)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这样,他们更能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 四、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培养孩子的归属感,还要在家长会或其他场合引导家长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首先,要求家长经常向孩子转达教师和班里其他小朋友对他的喜欢和关心。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老师如何关心他,小朋友如何喜欢他等。培养幼儿的归属感,尤其是在孩子因故(如生病住院、放假)不能上幼儿园时,家长更要设法让孩子了解到老师和同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进而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 其次,家长要注意唤起孩子在园的积极体验。每天孩子回家后,家长可以问问他:今天幼儿园里有什么快乐的事发生?你和哪个小朋友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你和老师说了些什么?老师给了你什么帮助?……家长经常这样问,既有利于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又有利于引导孩子逐渐学会发现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好”,进而更加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㈥ 简答学前儿童归属感的内涵与意义
归属感既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一种情感。它是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与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对于不同的对象,归属感的维度往往是不同的。探究幼儿归属感的心理维度,可以从安全感、价值感、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四个方面来描述,即当一名幼儿在一个班级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解并维护集体的规则,承担起自己对于班级的责任,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替代的一员,以班级为荣并乐于为班级增光时,他就有了切切实实对所在班级的归属感。“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由此,我们将培养幼儿归属感的切入点定位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即将归属感的培养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1.将归属感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家庭和幼儿园生活、同伴间的游戏、社区环境与文化、大众传媒等都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影响源,幼儿就是这样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进行着社会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活动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细节将归属感教育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幼儿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意识。例如在早来园时教师的一个问候,晚离园时与同伴的一个拥抱,都能够激发幼儿对班级的归属感。
2.将归属感教育渗透在各种活动中
在幼儿的社会学习中,体验是主要的学习特点,幼儿只有亲身参与实践各种活动,才能体验到自己对集体的作用,并实现自我价值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班级中的各种活动,鼓励每一名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让每一名幼儿都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从而产生归属感。
要将安全感、价值感、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渗透到一日生活和各种活动中,需要教师从事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安全感”,要求教师首先为幼儿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轻松、自主、愉悦、有发展。
“价值感”,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充分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为幼儿园、班级、同伴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规则意识”,教师要帮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及各种活动中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从而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产生归属感。
“集体意识”,教师要支持幼儿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从而萌发集体意识,找到归属感。
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握以下四点:
1.在班级中培养相互接纳的意识,
2.让每个幼儿投入到集体中尽其所能实现其价值,
3.培养良好常规和习惯,以增强对集体的适应能力,
4.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细化各年龄班幼儿“归属感”的指导要点及具体活动参考
在确定了幼儿“归属感”的心理维度及培养方法后,我们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了更为细致的各年龄段的教育指导要点及参考活动,希望能帮助教师将幼儿归属感的培养过程实实在在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1.在班级中培养相互接纳的意识
整体指导原则为:
无条件接纳每个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发现孩子的不同特点并适宜地表达出来;
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不要在儿童之间进行优劣比较;
引导幼儿接纳同伴,让孩子接纳别人的特点,而不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班级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性;满足幼儿的亲肤感;对每个孩子做到经常拥抱、微笑、表扬。参考活动有:亲亲抱抱、点名时间、问候好朋友、夸夸宝宝、猜猜我是谁等。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引导幼儿接纳别人的不同,认知别人的特点;教师要示范对幼儿特点的接纳;教师要经常发现幼儿做得好的一面,及时表达出来。参考活动有:迎接好朋友、夸夸好朋友、今天我想说(插标志,表示自己有想说的话)、猜朋友等。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鼓励幼儿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树立自信心;引导幼儿发现同伴的优点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为幼儿创设接纳同伴不足的氛围,营造和谐班级环境;引导幼儿学习帮助同伴。参考活动有:今天谁没来(看记录关心朋友)、交流小信箱(利用小信箱表达跟朋友之间的关心、联系等)、朋友小档案(了解朋友的本领、特点、爱好等)、优点轰炸(看着镜子被同伴夸奖)、特别的你特别的我(关注被拒绝、被忽视的角落幼儿)、心情播报(说说当天自己的心情和情绪)。
2.让每个幼儿投入到集体中尽其所能实现其价值
整体指导原则为:
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园级大型集体活动;
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班级的建设(环境、规则等),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为每个幼儿提供为班级和同伴服务的机会,让其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代替;为幼儿自己做事提供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教幼儿必要的做事技能和方法,利用过渡时间鼓励幼儿自由活动。参考活动有:照顾小植物、喂喂小动物、收拾小玩具、老师小帮手(检查小手擦干净、检查杯子倒干净等)。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指导幼儿学当值日生;鼓励幼儿做好自己的事情,关心班级的事情;对幼儿为同伴和班级做事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准备。参考活动有:学做值日生、周五劳动日(整理自己的区域)、大带小活动(认识环境、学做操等)、帮帮好朋友(整理衣服、拉拉链)、装饰小环境、秀秀我的本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快乐大收集。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放手让孩子充分去想、去做、去尝试;做好各项活动的各种支持工作;对幼儿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加以鼓励和引导。参考活动有:我的活动我做主(设计班级庆祝活动、参与全园活动宣传)、设计制作班标、做好值日生、周五劳动日(为全园服务)、大带小活动、再见了幼儿园等。
3.培养良好常规和习惯,以增强对集体的适应能力
整体指导原则为:
帮助幼儿了解规则并逐步适应规则;
为幼儿理解规则设置体验的活动;
不断使用正强化鼓励幼儿遵守规则;
木注重幼儿情绪表现,引导幼儿接受规则。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以游戏、拟人口吻提出规则;根据幼儿的问题及时提醒幼儿;结合幼儿表现创编连载小故事加以引导。入园适应活动有:认识我的班、我的物品摆摆好、我是爱笑宝宝。其他参考活动有:玩具要回家、宝宝的故事(设计一个固定的人物将孩子生活中发生的跟规则有关的事编成小故事)、离园整理活动(整理自己的东西、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以适当体验活动加强幼儿对规则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增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以定期讨论活动解决幼儿遵守规则中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帮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规则是自己的责任。参考活动有:小问题大讨论(关于规则问题阶段性的讨论)、扮演活动(两个小宝不一样)、动漫一刻(结合幼儿近期出现的问题观看规则教育的动漫,让孩子了解规则的重要)、离园整理活动(整理自己和同伴的物品、班级的物品,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规则;运用不同方式提示幼儿遵守规则;引导幼儿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调整行为;引导幼儿理解帮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规则是自己的责任。参考活动有:讨论活动(大家一起定规则)、体验活动(瓶中取物)、离园整理活动(整理班级及园内公共环境的物品、玩具,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4.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整体指导原则为:
鼓励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
在中大班多创设小组、团队活动及共同做事的机会;
及时鼓励和赞赏幼儿在集体中的表现。
具体到小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全体幼儿参与各种活动;让幼儿体验一起活动的快乐;以幼儿近期关注、喜爱的卡通形象命名各项教育活动名称,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萌发集体意识;让幼儿感到开心,突出好玩、有趣。参考活动有:快乐动物园(每位幼儿选择一个小动物,有自己的小动物标志,表示自己的物品)、我和XXX拉拉勾(如小熊舞会、小熊故事会等,帮助幼儿理解每天的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期待语言活动、音乐活动等,让幼儿因为喜欢活动名称而愿意上幼儿园)、选择班级标志。
具体到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强调班集体概念,初步建立班级意识;鼓励幼儿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做小主人;在平行班或全园活动过程中能为自己的班级加油。参考活动有:班级运动会(做班标、讨论班级口号等)、开心俱乐部(幼儿自己组合开展小组性的活动,如小公主俱乐部、糖果俱乐部等,以小组为单位萌发小组集体意识)、户外小组游戏(比赛等)、小舞台(晚离园的童话剧表演等)。
具体到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到:强调集体荣誉,为班级增光;创设各种团队合作活动,体验分工合作。参考活动有:运动会(设计班标、班旗、班歌、啦啦队)、参与全园竞赛、展示活动(如拔河等)、升旗活动、秀秀我们班。
㈦ 关于中班幼儿归属感的绘本有哪些
幼儿园期的孩子推荐《小青椒幼儿园》《11只猫》都是讲集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