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欢乐的春节作文讲评课教案
1、没有独立的关于习作讲评的教案,涉及习作讲评的内容均作为“语文园地”教案的一部分。2、设计极其简单,没有教学目标及详细的教学过程设计。在海量的教案中,这块内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习作讲评那么重要,为什么其备课却不被重视?细究习作讲评的备课,还真有很多独特之处,使得备课有一些难处。
1、备与不备,处境尴尬:作为课型还是作为作业讲评
习作讲评作为一种课型,理应认真备课,理应在课前就明确讲评的目的和主要策略。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习作讲评之实质是作业讲评,是对学生完成的习作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以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作业讲评在教学实际中是鲜有严格意义上的备课的。
但归根结底,习作讲评又不等同于一般的作业讲评,作文只有优劣没有对错,其讲评的内容非常广泛,不经过认真备课,很容易产生各种弊端。
2、备课时机尴尬:须在批改之后、讲评之前
习作讲评,是在教师批阅完学生的习作后进行的,讲的、评的,都是针对本次学生习作的,或解决一些问题,或分享一些智慧,或巩固一种方法的掌握,或加强一项技能的训练。这必然要求习作讲评备课须在习作批改之后、讲评之前进行。按一般的备课常规,备课要适当提前的,但习作讲评的备课却没有自由的提前量。尽管在本次习作教学前可以根据习作的目标预设大致的方案,但习作的具体情况是无法预设的,而讲评又须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因而,讲评课备课在时间上是很不自由的。
3、备课时间尴尬:“及时反馈”的要求导致时间仓促
“及时反馈”原则是没门学科的作业讲评都要遵循的,习作讲评课也一样,甚至于对这一条要求更重视,因为习作批改的时间要长于一般作业,反馈就越要及时,否则会削减学生的习作热情。也就是说,教师须尽可能快地批阅完学生的习作,并尽可能快地进行讲评反馈。这必然导致备课时间非常紧张仓促。时间上的限制也是习作讲评课备课无法认真做起来的重要原因。
4、备课对象尴尬:不备教材备习作
我们都知道,备课备两头,学生和教材。语文学科,无论是识字课、阅读课,哪怕是习作指导课,都是这样操作的。但习作讲评课是无法靠备教材完成的,它必须全面、科学地分析学生的习作,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总结优缺点,确定讲评重点及方法。
备教材已成习惯,且对此已有很多研究,诸如本文解读、单元整体教学等;而备习作,则使教师无从入手,那么多习作,要分析、要归类、要删选取舍、要整合归纳……一个字:难!这又是讲评课备课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习作讲评课备课常规探讨及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习作讲评课的备课常规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讨论。主要从习作讲评课备课的程序和教案要素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常规要求及建议。
(一)备课程序,应从批改习作开始
由于讲评的对象是学生的习作,因而习作讲评课的备课,应该,或者说至少从批改习作这一环节就要开始。在批改的时候,就应根据习作目标留意哪些习作有讲评价值。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为避免遗忘,可以设计一张《习作情况记录表》(如下图),一边批改,一边做简单的批改记录。这样,选择习作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无需将那么多习作再重新翻一遍,也不容易遗漏必要的讲评材料。
习作批改情况记录表
月 日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学生姓名
习作情况记录
本次习作
情况小结
(二)备课三要素及要求
同其它备课一样,习作讲评课的备课也需要这些要素:目标、实现目标的载体及方法。就习作讲评的备课而言,其三要素为:讲评目标、讲评材料、讲评方法。
讲评目标
1、要素一:讲评目标
目标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是课堂教学行进的方向,习作讲评课备课要备目标是无庸置疑的。习作讲评课要切切实实提高效率,目标的设定是个重要措施。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每堂课都有所得。但是习作讲评课目标的制定到底以什么为依据?
2、要求:认真思考指向问题
在笔者所组织的专题研讨中,教师的观点各不相同,可归纳为两大观点:一种以语言形式为讲评重点,一种以思维能力为讲评重点。
(1)普遍偏重语言形式
据我们习作讲评研究小组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讲评课重视的是习作的语言形式。如过渡是否自然,语句是否生动等。持此种观点的老师为多数。这些教师认为,所有的思想都必须使用语言这一工具来表达,但对语言工具使用的能力却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感受表达得清清楚楚,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而能弱的则无法借用语言表情达意。而写作就是用语言形式来表达头脑中的内容,所以,习作讲评课讲评的方向理所应当为语言形式。
(2)也有偏重思维过程
也有教师认为,既然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和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且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到第三学段要求也不过是“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就不应该过分关注语言形式,而应该关注学生的习作是否“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了自己的意思,也就是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在人教版教材中,习作的要求也鲜有针对表达形式的。持这种观点的教师认为,正是因为在现实的教学中,关注语言修辞、关注文章模式甚于关注思维能力,才造成学生害怕习作、在习作中说空话说套话说假话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3)是否关注习作要求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并不对立,因此可以有一个折中的观点,既关注语言形式,又关注思考过程。在经过比较深入的讨论之后,我们提出第三种观点,那就是以习作要求的落实情况为讲评重点。当然,这个观点不完全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折中。
理由1:习作讲评与习作指导一样,都是同一次习作教学中的环节
习作指导
(学生)习作过程
习作讲评
一次习作教学,一般有三大步骤:习作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习作讲评。如下图所示,这三个步骤,应该是前后承接,围绕一条主线展开的,这条主线,应该就是习作的要求,即本次习作教学希望达到的目的。由此看来,习作讲评课的目标应该与习作指导课保持一致性、应该与学生习作的目标保持一致性。假如我们要求学生在这次习作中体现所写人物的特点,那么在讲评中,我们也应该以是否写出了任务特点为主要讲评点。
理由2:习作要求的滚动出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讲评目标与习作目标一致,最大的表现是习作要求在习作指导课、学生习作过程以及在习作讲评课中滚动出现。先让我们做个假设:假如习作指导课定的目标是A,而习作讲评课定的目标是B,那么夹在两个环节中间的习作过程,它的目标何去何从?依据A,还是依据B?事实上,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很可能就既不依据A,也不依据B,漫无目的。漫无目的的习作最容易说假话,只有心里明确要表达什么,才能调动感官与想象,写出真情实感来。我们认为,习作要求的滚动出现会带来这样一些好处:
有利于习作方法和技能的习得。新课程的习作要求序列性体现得不是很清晰,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要求仍是有梯度的。因而在习作技能培养上,一次一次肯定都是不同的。如三上年级第6组课文是介绍祖国各地美好风光的,习作与课文内容相配,是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由于本组课文中有大量总分或总分总结构的段式,是很好的习作依据,在习作要求中,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提出模仿课文的样子写一两段。那么在习作讲评中,这一点肯定是作为重点来处理的。如果讲评没有涉及到这一点,那么学生对自己新学到的、新尝试的这种写法是否正确就不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反馈。这就不利于学生习得这种写作方法。
有利于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习作的要求若不能在习作讲评中得以反馈,学生的习作就会出现随意性。随意的习作中也许也有文采华丽的、也有观点新鲜的,但最终,这些华丽的、新鲜的言说都无法达到“表情达意”这个最终目的。这正如有些人说话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却说不到关键处一样。现在的习作教学都讲究与生活相联系了。而生活的表达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比如有的习作要求学生说服图书管理员购置一本他需要的书,如果讲评中撇开这个要求去谈习作中的其它问题,显然,对学生养成围绕表情达意的中心说话这个习惯不但没有丝毫帮助,还会影响该习惯的养成。
讲评材料
1、要素二:讲评材料
与一般语文课不同,习作讲评的讲评材料并不来自教材,而是来自学生的习作。这是习作讲评课备课中最特殊的一点。不同的班级,讲评材料必然不同;同一个班的同一次习作,不同的老师选择的讲评材料也不会相同。
2、要求:一般准备四类材料
习作讲评应该准备四类材料而不是两类。
(1)存在典型问题的习作
同一次习作中,常常会有一两个共性问题存在,如选材方面的、写作顺序方面的等。在全班讲评的时候,所讲评的问题一定要选择共性问题,使讲评有益于大部分学生。所以,存在典型问题的习作是讲评课备课必须且首先要准备的材料。
(2)存在非典型问题的习作
小学生习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与典型问题相对的是非典型问题,即个性的、零散的问题。这些小问题也要修改。尤其是当这些小问题的修改可能超过学生现有水平的时候,存在这种问题的习作就必须准备,以便于在课堂上给予合适的指导,让学生有能力修改。
(3)对典型问题可起示范作用的习作
优秀的习作可分为两类:针对典型性问题的示范习作和其它优秀习作。
针对典型性问题的习作可作为范文供学生参考学习,对修改自己或他人的问题习作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提示启发的作用,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帮助特别大。这些习作是优秀习作中的主角,它们在讲评中发挥的作用应当比其它优秀习作大。
(4)其它优秀习作
优秀的习作作为一种宝贵的活生生的参考资源,浪费是可惜的。即便对典型问题不能起到示范作用、矫正作用的优秀习作,也是学生打开思路、开阔眼界、互通有无的学习资源。因此,这一类习作也应搜集整理,通过书面展示、自主欣赏的的途径发挥其作用。
讲评方法
1、要素三:讲评方法
习作讲评要呈现较多的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呈现方式要依据讲评的需要而定。因此,讲评课的备课,有必要备好各个材料的讲评方法。
2、要求:必须备好三个方法
一般来说,在习作讲评课里,问题习作的讲评是重点。这同其它作业讲评一样,学生的错误之处是需要重点讲评以起到纠正和巩固的作用的。典型性问题更需作为重点来处理。
(1)须备引导发现问题的方法
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才能较快改正过来。因此,对于典型问题,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方法很多,如在比较法、讨论法、提示法等。这是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
(2)须备落实全员修改的方法
普遍的问题不能指名进行个别的修改,一定要落实全员修改。全员修改可以是口头修改也可以是书面修改,典型问题建议用书法修改。教师将要修改的片段印发给学生,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明白了修改要点后,进行修改。这一点非常重要,缺失这个实践环节,学生的修改能力是无从培养的。
(3)须备处理修改结果的方法
必须重视修改结果的处理,道理同重视学生错题订正结果一样。修改结果的处理主体一般为教师或学生,即教师批阅或者学生相互批阅,当然,还可以利用家长等资源。在修改结果处理中,教师可以发现有困难的学生,以便进行个别辅导。
3、对其它问题的处理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是针对一次习作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而言的,对于其它问题的解决,本文建议如下:
(1)非典型问题的解决:以独立思考或同伴讨论为宜
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法宜以自主思考、同伴讨论的方式为主。例如,同样一个内容,甲学生写:“小青鱼吐出个泡泡,圆溜溜亮晶晶的泡泡漂在水面上。小红鱼以为是粒鱼食呢,赶紧冲过去,‘吧嗒’一声,鱼泡泡被啄破了。”乙学生则是这样写的:“……有的心太急,误食了鱼泡泡”。我给这两处都加了同样的奖励分,并设计了思考题:这两种表达各有什么优点?你喜欢哪种?与同伴一起交流交流。
(2)对典型问题有示范作用的优秀习作:以比较欣赏为宜
一次习作教学中,肯定有不少优秀习作。但对典型问题具有示范作用的优秀习作并不多。这些习作的价值要充分挖掘,不是光靠读给学生听听就可以的。我们认为,在与问题习作的比较中,学生更能发现其精妙之处。且对学生的修改可以起到启发作用。
(3)其它优秀习作:以书面展示自主欣赏为宜
其它优秀习作的交流或展示可以起到互通有无、积累词句、相互启发等作用。可采用“好句号段推荐”的方式展示或在交流中互相表扬。这类优秀资源,宜让学生自主欣赏。
(三)其它建议
1、写一段文字,整合讲评要素
无论是问题习作还是优秀习作,为了提高讲评效率,最好都作一下加工处理,将问题化零为整,合成一篇问题习作;将优点化零为整,合成一篇对照文章。这样,就将讲评的要素都整合起来了。这会让讲评事半功倍。不仅如此,这对学困生也是一种保护方法,即便他的习作很糟糕,也不会成为“炮轰”对象。下面以整理问题习作的做法为例来谈一谈如何整合讲评要素:
①总结,理出典型问题一两个
首先,在习作批改之后,根据记录表理出最典型的问题。问题不能太多,每次解决一两个足矣。这一两个问题须是与本次习作的重点要求有关。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明确了讲评重点,才能保证讲评的效果。
②选择,拣出典型习作若干篇
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在那么多习作中挑选中最有讲评价值的习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挑选的不是一篇习作。因为一篇习作涵盖的问题往往是不全面的。最好将能反映某一问题的习作都看一遍,以便将问题揉进一篇文章里,提高讲评效率。
③加工:整合典型问题于一篇
讲评课讲评的对象,一般是教师从学生习作中挑出来的。解决同一个问题,要讲好几篇。我们建议,讲评前,教师将学生的习作加工一下,把几篇习作整合为一篇,将需要讲评的问题糅合在同一篇习作里。这篇特殊的习作,看似是教师所作,其实还是来自学生的。这样就避免了同一问题需要多篇习作来讲评,还可以保护“被讲评”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会看到自己习作的影子,但都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习作,没有被批改的感受。
相同的,针对典型问题有示范作用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按这样的方法进行整合。
2、印一份材料,落实评改实践
书面资料在习作讲评课中较为少见。没有书面资料,有的甚至连学生习作都没有广泛地利用起来,口耳相授、纸上谈兵,缺乏评改实践,能力如何得以锻炼?因此建议在习作讲评课备课中,备一份书面资料,内容为对典型问题的修改。
这份材料避免内容过多,最好是整合了主要问题的一篇习作。在讲评之后、学生认识到不足之处、领会到努力方向之后进行修改。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落实了全员参与的修改实践,使全体学生都动起脑、动起笔来。二,典型的问题习作,有利于学生间讨论交流的深入;三,有了书面的痕迹,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修改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3、备一道题目,不要缺失思考
在书面的资料上,设计一道思考题是很有必要的。有个学生在一篇观察日记中先后写了金鱼的美丽外形和有趣的抢食画面,该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的金鱼又有趣又漂亮,我真喜欢它们!我用修改符号将“有趣”和“漂亮”两个词换了顺序,并给全班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想一想,老师为什么建议调换词序?这些思考题,未必要在当堂课内解决,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不管如何,这些题目在基本功、逻辑思维等训练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思考题要针对不同学段的要求设计。低段宜关注语句的通顺、表达的正确;中段则可以将思考的范围要扩大到对段的把握。如上面举到的例子,关键词“有趣”、“漂亮”的出现顺序要与段落内容的先后相呼应;到了高段,就可以考虑所写事例与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内容是否具体等的问题了。
习作讲评课的备课,该擦净尘封的面容,在语文教师的工作日程中闪亮登场了。当然不必讲究备课形式及备课结果呈现形式,但该考虑的问题,须得深入思考,该做起来的还得做起来,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效率,可能需要我们从备课开始!
⑵ 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
[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通讯员马何佳)国庆节收假后,我在孝感高中高一(1)班上了实习的第一节作文讲评课,此次作文课的教学题材为学生的军训感悟,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回顾备课和上课的过程,感触良多,也收获良多,其中有一些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1、错别字问题,其中一篇作文更是开篇就有一个错字,如“为期一周”的“为”字写成了“维”字。在高考作文中,对待错别字是一个字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重复不计。2、标点符号问题,很多同学在作文中都是“一点到底”、“一逗到底”。3、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记叙文的文体进行论述,但文章的内容过于强调面面俱到,反而没有重点,像流水账一样,主次不分;以及对材料的剪裁不当,文章叙述平淡,语言较为啰嗦。 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这次的作文课的主题设定为:写事要有点波澜(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之黄河九曲部分),并将教学设计为3个模块。首先是范例赏析,选取一篇中等偏上的学生习作作为范例,对其进行赏析,并让学生提出修改方案。然后再让1—2名学生谈谈自己习作的创作思路,以其作文的结构显示事情的波澜起伏,借此穿插串讲记叙文的起承转合原则。因为中等偏上的习作有值得表扬的地方,但也有可以修改的余地,而如果是一篇非常好的习作,学生在对其表示敬佩的同时,可能会因为觉得差距太大而产生排斥心理。接着是精彩片段赏析,选取一些描写非常精彩的片段,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赏析或者他人赏析。如人物描写,即使是同一名教官,但在不同学生的眼里最突出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的笔下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风采,作文指导《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文章立意的新颖,如《立正!》,文章从小处着眼,以军训中的一个动作“立正”来阐释军训的意义——立以军姿,正以品质;抑或如《不要“解散”》,文章撇开军训的艰苦不谈,立意于在军训中的收获,表达出对军训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是强调作文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文体意识、错别字、标点符号问题、卷面整洁等等。 上完课后,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我的作文课定位不清,到底是作文修改课还是作文赏析课?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有点像学生写作文一样,想求得面面俱到,反而没有了重点,因此虽然最后教学活动按照赏析课的模式完成了,但离我的教学设计还是相差比较远的。“不求全面,抓住一点讲细讲全,就算成功”。其次,指导老师还点评道:“上一节课需要有结构思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按照什么顺序,每部分安排多长时间,也就是到什么时间该讲什么内容,作为一名老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底”,在这方面我的课堂把握能力还不够,但整节课还算基本完成任务——完成教学任务,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以及绝不拖堂。再次,是在对待作文中的体例创新方面,题记、小标题、尾记和诗歌、日记体例要尽量避免。题记、小标题和尾记若确实需要的话,完全可以将其融入进文章段落当中,而诗歌可以变体为散文,日记若真的符合起承转合的原则也是可以变体为记叙文的。记叙文讲究求稳,然后方能稳中求胜。以及老师的站位问题,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为了更方便学生熟悉范例作文,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习作制作成了电子版,那么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一个老师的站位问题,左边是多媒体设备,右边是黑板板书,那么老师应该站在哪呢?为了方便板书以及书写时也能对课堂情况有一定的掌控,教师应该站在偏右的地方,在黑板上写字时应该侧着身体,以便时时关注学生。 作文难写,这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从这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中,我认识到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作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之前,指导老师就强调,在课堂结构上要时时注意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细节上,学生的作文最好让学生自己诵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一个重新熟悉的过程,为下面学生自己赏析或者分析文章结构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并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学生都是需要关注的,自我认同感有利于帮助他们的进步。 〔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听了这两位老师的课,觉得她们都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教学。
语文课版程标准明确指出:“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规定:“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课标》还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在双方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⑷ 作文公开课教学反思怎么写
范文,仅供参考。
本学期,我在小学部执教了一节作文示范课《想象作文》,作文课的素材是课本上《清平乐村居》的插图。辛弃疾的这首词,清新质朴,字里行间充满生活气息,而且课本上插图的意境也很美。课后习题是这样的:“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道题给了我点子,我决定将其拓展成小练笔,作为作文公开课的教学内容。
课本上的插图意境优美,将茅檐、小溪、青草这些景物,与翁媪、个儿子这些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个画面中,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的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恰似一个迷人的世外桃源,令人心驰神往。
作文课前,我用了一节课时间完成了《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这样学生就有了最基础的写作素材,即词的译文。并且通过理解词意,对课本插图也有了深入的理解。那么,如何将言简意赅的译文拓展成内容丰富的文章?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插图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丰富任务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让文章血肉丰满起来。
我用一个配乐吟唱的小动画来导入作文教学,这个小动画图片色彩鲜艳,童声吟唱轻松、有节奏。我的用意是用此引发学生探究图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是因为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很陌生,缺乏了解和默契,这个设计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表现没有如我预想的那样兴趣浓厚,所以这是一处小败笔。之后的整节课中,学生的状态都没有活跃起来,师生互动有障碍。
接着,我出示了插图,告诉大家这样的田园生活正式词人辛弃疾理想中的生活,请学生为图片起个贴切的名字,也就是拟个作文题目。学生的答案比较精彩,说到了“世外桃源”、“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等文题,本环节完成的比较圆满。
本节课,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图中景物,从而生动地进行环境描写。因为环境描写是本首词的一大亮点,也是人物出唱钱的铺垫。学生从二年级写话开始就开始练习看图表达了,但一直到五年级,还是不能很好将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写成一段文从字顺、条理清晰的话。他们写出来的句子略显单调、枯燥,缺乏好词佳句的修饰,缺少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润色。因此,我在张主任的的启发下,花了很多时间来引导学生先口述景物描写,再动笔写下来。学生口述的时候比较凌乱、破碎,但写下来的句子就明显通顺、优美多了。
接下来的时间,几乎都在启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课后反思这个环节,学生思维没打开,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症结,在于我问题引导上存在问题,以致于让学生陷入了“词穷”的僵局。例如我在启发学生想象翁媪对话场景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这对老夫妻会聊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很简洁,“他们会聊年轻时的事。”“他们会聊聊三个儿子。”这样的答案没有细节,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我换个说法来问学生:“你觉得这对老夫妻会怎么聊天呢?”学生就可能回答出翁媪聊天的具体内容了。由此可见,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很重要,字字句句都要仔细斟酌、推敲,切不可马虎对待。有了这次前车之鉴,以后在课堂上我会认真地设计教师的语言。
细细回味,掩卷深思,我还意识到自己课堂上的评价不够多、针对性不强,这样的忽视多少会影响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这也是我日后应该多加注意的。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虽然我已经有7年的教学经验了,但在驾驭课堂上仍然时常感觉力不从心。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鼓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吧!
⑸ 如何把命题作文写得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在写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写作者在执笔行文时想的是“意”,写出来的却是“文”,这由“意”而“文”的转化就全凭着写作者的语感进行。
那么,语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
1.要文字通顺
人们在长期的与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而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2.要意思连贯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3.要注意分寸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
4.要掌握韵律
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还有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及语句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就会形成自然的节律,从而产生韵律感。例如人们一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因为后面的说法从直觉上就感觉到别扭。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
平时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语感呢?
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一些优秀的文章,最好能熟读成诵。这样,一些好的语言就会形成范例,并进而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还要多听:听广播,听别人读文章,这样可以强化读的效果。同时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语汇,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要懂得一点语法。平时说话也要注意不出错误。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了。
在作文完篇后,要注意检查:一是自己出声地读一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二是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来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是不是没有一点儿磕绊;三是对觉得别扭处认真检查一下,检查时一方面要查语言材料——语汇,看其搭配、词性、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查语言的组织形式——语法,看其结构、成分、语序等。
要做到文从字顺,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写文章,字要写工整,字迹潦草难于卒读的文章,还谈得上什么通顺呢?还要不写错别字。因为一字之差表意上很可能差之千里。文章行款格式一定要正确,尤其是应用文,行款上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标点符号是文字表达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帮助显示句子的结构、词语的性质以及作者的情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是写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而且是文章做到文从字顺的必要条件,写作时不光要注意使用正确,而且要注意规范。